民國時期,先進的青年已經學著西方搞自由戀愛,但傳統的家長卻還在堅持包辦婚姻,所以造就了很多傳統女性悲慘的一生,比如今天我們故事要說的朱安,她本來也是紹興城中商人之家的小姐,從小被長輩培養成一個傳統的女性,原以為嫁給魯迅是天賜的姻緣,誰知卻換得半生孤苦。
朱安出生於1878年,比魯迅大3歲,她自小脾氣和順,而且精通女紅、烹飪,有一雙小腳,是典型的傳統女子。1899年,在各方親戚的撮合下,她跟魯迅議婚了,但這件事是魯迅的母親在操辦,魯迅對此完全不知情。
朱安是魯迅母親心儀的兒媳婦,但魯迅對她沒什麼感情,1901年,原本他們應該在這年的冬季舉行婚禮,但魯迅卻獲得了留學日本的機會,朱家雖然希望女兒能快點完婚,但又不想阻斷準姑爺前進的腳步,於是幾番猶豫之後還是放魯迅走了,畢竟姑爺功成名就對他們而言也是好事。
魯迅不喜歡封建傳統裡走出來的女人,他覺得女人應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不應該是男人的附屬品,而傳統女子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三寸金蓮,於是他請母親轉告朱家給朱安放腳,朱家雖然感到意外,但還是照做了,但朱安已經20多歲,三寸金蓮早已成形,現在放腳為時已晚。
1906年,魯迅被母親騙回家完婚,朱家明白姑爺想娶的是一個大腳的女人,於是特意給新娘朱安準備了一雙大的鞋子,然後在鞋子裡塞滿棉花,原本這是好意,但是鞋子確實有點大,以至於朱安在下花轎的時候,一抬腳鞋就掉了,然後露出一雙小腳,場面頓時尷尬萬分。
那場婚禮很特別,原本結婚是熱熱鬧鬧的事情,但很多親戚朋友都提心弔膽,生怕留洋歸來的新郎官做出什麼讓人難以招架的事,但魯迅卻很安分,規規矩矩的完成了婚禮,只不過婚後的第三天他就啟程去了日本,留下朱安和母親相伴,按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娶朱安是母親的心願,他會負責養朱安,但實在給不了愛情。
1919年,朱安隨著魯迅一家北上,他們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1923年,魯迅與兄弟周作人鬧翻,帶著朱安搬了出去,沒多久魯迅母親也搬過去跟著長子長媳生活,那段時間應該是朱安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只有他們三人住在一處,家中的財政由她掌管,她每天都能跟魯迅說上幾句話。
一次魯迅生病十分嚴重,朱安衣不解帶在床前照顧,魯迅剛開始什麼都吃不下,後來病情好轉,他迷迷糊糊的念叨著想吃稻香村的糕點,稻香村離他們那兒很遠,一去一來有40公裡路,但朱安毫不含糊,立馬換了衣服趕路,一雙小腳爬坡上坎,硬是將糕點帶了回來,魯迅吃著糕點時很沉默,或許他是感動的,心情是複雜的,不知道說什麼好,所以良久才輕聲說了一個「好」字,但朱安卻覺得很滿足。
朱安一直在努力,但她一直沒有等到期盼的愛情,後來魯迅帶許廣平回家,兩人生活幸福,不久就生了一個兒子,朱安心中難過,但她別無選擇,只能替魯迅先生高興,她待許廣平親如姐妹,甚至魯迅先生去世後她們也經常聯繫,但她最終還是於1947年在北京孤獨離世,無一人在身側,去世後沒有墓碑,69年人生裡,她獨自過了四十多年的寂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