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市西市區有遼河老街、夕陽海濱、地名更正的歷史文化誦讀

2020-12-20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

在267.2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營口市西市區人民政府管轄8個街道31個社區,5個行政村和1個鹽場。

2015年末全區擁有13個民族,戶籍人口21.3萬人,常駐約24.6萬(兩個數據均包含後調整至西市區的沿海街道和大水塘村全部人口)2015年,西市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3億元。

交通運輸

西市區位於遼河出海口,是營口市區的發祥地,處於營口老港和鮁魚圈新港之間,與環渤海各城市有著天然的聯繫,交通發達。

遼河大橋位於濱海路,橫跨大遼河,全長4.44公裡,連接著營口與北京。

遼河南北兩岸除冬季外有水上巴士擺渡。

營口蘭旗機場坐落在西市區行政區域內,是遼東灣地區的中心機場和樞紐。現已開通了至上海(浦東)、深圳、煙臺和哈爾濱的航線。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市區位於營口市市區西部,地處遼東半島西北,渤海遼東灣東岸,遼河入海口處;東起新華路、體育路與站前區接壤,西臨渤海遼東灣東岸,南至民興河與老邊區路南鎮大水塘村毗鄰,北跨遼河至營盤公路與遼東灣新區相連。是孕育營口文明的發祥地。近代的營口市區就是從西市的繁榮中形成的,是營口城市揚帆的啟航之地。

地形地貌

西市區地形北窄南寬,屬濱海平原,地形東窄西寬,平均海拔2.5米。

氣候

西市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徵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

自然資源

西市區地下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地上有大面積沿海灘涂、坑塘、草場和溼地。

近海有海洋生物100多種,魚、蝦、貝、藻等經濟生物及大量的海洋、濱岸和物種種類繁多,主要經濟品種有對蝦、毛蝦、海蜇,周邊海域還有一定面積的生物產卵、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

文化風俗

西市區是營口的發祥地,這裡孕育著河海文明,成為早期移民、宗教、民族的融合之地。形成了以「遼河老街」為核心的百年商業市井文化;以西大廟為核心的北方媽祖文化,以華安為核心的朝鮮族民俗文化及通惠門-雙廟子為核心的穆斯林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

文物古蹟

西炮臺遺址

西炮臺遺址位於西市區遼河入海口東岸,距市中心3公裡。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

遼河老街

遼河老街由營口市委、市政府於2008年開始實施保護性開發建設。遼河老城位於西市區遼河大街西段,全長1.3公裡,整個街區佔地面積20餘萬平方米。清雍正四年(1726年)營口修建天后行宮時,遼河老街就是客商雲集,店鋪林立的繁華街市。到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營口正式開港,成為近代東北最繁華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遼河老街兩側存百餘年的近代建築31處。

夕陽海濱

營口主城區位於渤海遼東灣畔,海濱就位於西市區。這裡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個可觀夕陽映海的地級市。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所以中國絕大多數的沿海城市都可觀海上日出。由於營口處於內海渤海東岸,「海上觀日落」成為營口特有的景觀。每日旁晚時分,可見夕陽墜海,景色十分秀美。2006年,營口高新區修建了海防堤工程,增加了景觀帶,供市民觀賞。

西市區名人

近代回族愛國主義革命者-尹神武、我國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大陸著名音樂製作人李傑均出生在西市區。

西市區歷史地名由來

西市區是由西市場而得名,曾叫過繁榮區。西市區營口城市發展的起源地,早先以龍王廟為集市,後建天后宮既媽祖廟(現稱西大廟)。隨著沒溝營口岸的對外開埠,營口城市得名。營口成為了一個繁華的碼頭。

1900年俄國強佔營口,設立了民政廳統治營口。俄國修建了大石橋-營口的鐵路,在市區東部碼頭處修建了牛家屯火車站,拉大了營口城市的建設規模。1904年日本打敗俄國佔領營口,廢止了俄國修建的牛家屯火車站,將新火車站建在青堆子附近。日本在營口劃出了交界地,歸滿鐵管轄,並設立了營口軍政署,對營口交界地進行殖民統治。

然而日本侵略者並沒有安分在交界地範圍內,逐步在交界地外的地方大興土木,開工廠、銀行、醫院等等。並在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建立了日本菜市場(今站前區菜市街)。營口市區東部逐步由日本佔領,日本人成為營口市區東部的「主人」。

而中國人大部分還生活在市區西部,同時也形成了繁華的菜市場,相對於市區東部日本人的菜市場,本地人稱西市場。西市場的名氣較大,名字一直保留至今,曾有西市場街道辦事處。

解放後,西市行政區域名稱更替幾次,行政區劃拆並多次,西市場都作為主要名稱存在。1957年營口市恢復區級行政管理體制,在此成立繁榮區。1958年1月,考慮西市場對西部居民日常生活貢獻意義較大,恰巧又在市區西部,經營口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將繁榮區更名為西市區。

文章整理編輯,營口市西市區歷史文化誦讀。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

相關焦點

  • 營口:遼河老街夜市,最有時代感的夜市
    營口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渤海遼東灣東北岸,大遼河入海口左岸,是遼寧最有海濱風情的小城市。營口因港而興,歷史上是東北地區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城市。而遼河老街是營口市的發祥地,是我國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業的縮影,是探究營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被譽為東北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商鋪博物館。
  • 營口第一個對外口岸,大龍郵票誕生紅十字發源地、望兒山文化誦讀
    營口市,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截至2018年,營口市轄4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戶籍總人口231.4萬人。市政府駐西市區新聯大街東1號,2018年,營口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46.7億元。
  • 東北新聞網:夜遊營口遼河老街 感受不一樣的商圈文化
    入夜時分,記者團一行來到了營口市老城區,遼河老街的樸實與繁榮展現了厚重的歷史文化,恰似坐落在北國的"大前門",其熱鬧街景深深的烙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遼河老街是營口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也是營口經濟和文化的發祥地,是營口歷史的見證。遼河老街被譽為中國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館"。
  • 遼南最美古街:營口遼河老街
    營口地處遼東半島西北部,渤海遼東灣東北岸,大遼河入海口左岸,是近代興起的一座海港城市,也是東北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有山有海有遼河,環境宜人,城市不大,房價實惠,很多人都說營口是遼寧最宜居的城市。
  • 村落集成的營口市
    歷史上的營口城區坑塘星羅棋布,溝渠縱橫,是退海之地。比較有名的坑塘如老爺廟的大官塘、大平康裡的二官塘、唐家屯的三官塘,還有回民居住區回民塘、落馬湖等,無名的坑塘更是不計其數。歷史上的營口城區潮溝也很多。如西雙橋子潮溝、東雙橋子潮溝、火車站大白橋潮溝。
  • 西大廟:三百歷史的古剎,依營口最古老的廟宇而建,臨近營口老街
    西大廟,本稱天后行宮,坐落在西市區漁市街道辦事處西大廟社區,臨近美麗精緻的營口遼河老街和遼河渡口站等景點。據記載,營口市內最早的廟宇是龍王廟,西大廟是在龍王廟的舊址上修建的。營口:西大廟西大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與營口這座濱海城市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淵源。營口因遼河而生,遼河在西大街旁入海,水運極其發達,在陸路運輸不發達的古代,遼河的水運無論對軍事和商貿都有重要意義。
  • 遼河生態景觀建設:營口遼河老街——歷史的見證 城市的記憶
    清雍正四年,這裡客商雲集,店鋪林立,清鹹豐十一年,國內富商鹹集於此,各國商人紛至沓來,這裡就是營口最古老的街——遼河老街。作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營口的商業迅速發展起來,遼河老街即為營口近代商業的發祥地,營口歷史文化的肇興之所。
  • 從「遼河老街」到「鮁馬大道」——鮁馬文化重新定義營口城市性格
    逐年淳化、愈發厚重的,是鮁馬文化和精神。集中展示營口風物特產的「鮁馬大道」,就生動傳遞出馬拉松與城市歷史文化之間的一種全新聯繫。他們已將營口老城區西部繁盛百年的「遼河老街」修繕如昨,在華燈初上時到此漫步,觸碰城市的開放基因和人文胎記。有了1861,才有1984。營口買「站票」上車,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第十四個半」。如今的「鮁馬」舉辦地,有著「北方最美馬拉松城市」美譽的營口鮁魚圈,就是那時在沉積千年的海灘上打下了第一根樁基。
  • 營口鮁魚圈有望兒山天下慈母山、熊嶽溫泉、月牙灣海濱文化誦讀
    營口市鮁魚圈區又稱營口開發區,遼寧省營口市轄區。位於遼東半島中部的渤海之濱,坐落在營口市南端50公裡,北連蓋州市的沙崗鎮,東接蘆屯鎮,南臨熊嶽鎮,西瀕遼東灣,與錦州、葫蘆島隔海相望,北距瀋陽210公裡,南距大連170公裡。 這裡依山傍水,海闊水深,氣候宜人,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環境。
  • 【熱點新聞】遼寧營口市西市區發生3.0級地震
    遼寧營口市西市區發生3.0級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 12-18 23:32國家地震臺網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2月18日23時25分在遼寧營口市西市區發生
  • 營口市西市區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一起涉黑案件
    2020年9月20日,營口市西市區法院集中宣判一起涉黑案件,對被告人劉某宇等十一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案一案作出一審判決。,非法放貸,先後糾集被告人任某、宋某、趙某巖等社會閒散人員,並通過任某等人逐漸擴大組織成員,安排任某負責外訪,安排宋某、趙某巖、任某、劉某葆、韓某龍、陳某龍、修某川等人非法催債討債等工作,有組織、有分工地從事非法放貸、暴力討債活動,牟取非法利益。
  • 營口市市直初中學區劃分!
    二、調整後的學區劃分(一)營口市第一初級中學學區包括兩部分:1、建設街以北至遼河,東升路以西、市府路以東之間區域(三)營口市第六初級中學學區包括三部分:1、遼河大街以北、聯盟街以南,莊林路以西至公園路(延至遼河)以東之間區域(含鋼鐵村);2、東風路以北偏東、遼河大街以南
  • 葫蘆島龍港區~中國北方天然不凍良港、天然海濱浴場歷史文化誦讀
    龍港區是遼寧省葫蘆島市轄區,位於渤海北部海濱,遼東灣岸的半島上,是構成葫蘆島市區的重要部分。總面積172平方公裡,總人口22萬人。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過133億元。龍港區是一個以冶煉、造船為主的工業區,鐵路、海運、空運構成了立體運輸網絡。
  • 【掃黑除惡進行時】營口市西市區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一起涉黑案件
    9月20日,營口市西市區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一起涉黑案件,對被告人劉某宇等十一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案作出一審判決。經審理查明,2014年至2018年,被告人劉某宇以金融公司租住的辦公場所為依託,非法放貸,先後糾集被告人任某、宋某、趙某巖等社會閒散人員,並通過任某等人逐漸擴大組織成員,安排任某負責外訪,安排宋某、趙某巖、任某、劉某葆、韓某龍、陳某龍、修某川等人非法催債討債等工作,有組織
  • 《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首發 講述張家界的歷史文化
    華聲在線7月4日訊(記者 賴泳源 通訊員 鄧道理)武陵源不僅有奇絕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7月3日,新書《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在張家界面向全國首發,講述了張家界的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了解張家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 吉林省乾安縣~中國唯一依序擇字用千字文取名的縣歷史文化誦讀
    乾安縣也是中國僅有的一個村鎮地名稱謂用《千字文》依序擇字取名的縣,形成了一道國內獨一無二的、奇特的人文地名與區劃景觀,素有「井字荒」之稱。當時省長張作相採納了一個奇特的地名命名辦法,將全縣地域從北往南,從東至西,按照《千字文》的順序逐個井命名。
  • 湖南長沙銅官老街或建成歷史文化街區
    網絡配圖12月12日,繼太平街與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後,位於長沙北部的銅官老街,可能成為長沙市第三個歷史文化街區。12日,《長沙市銅官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在長沙市規劃局官網批前公示,根據規劃,街區內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特色等將得到保護,銅官老街將成為一個宜居、宜賞、宜遊和宜商的歷史文化街區。本次規劃範圍北至梅銅路、南至陶城路、西至湘江路、東至雲母山山體邊界,總用地面積56.16公頃,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為6.42公頃,建築控制地帶面積約25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