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首發 講述張家界的歷史文化

2020-12-17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7月4日訊(記者 賴泳源 通訊員 鄧道理)武陵源不僅有奇絕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7月3日,新書《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在張家界面向全國首發,講述了張家界的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了解張家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

《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由中共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委黨史研究室、張家界市武陵源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為湖南省首部兵戰文化題材的書籍,以兵戰為主線、以地名為依託、以時間為順序,分為《話說武陵源》《水繞四門:「戰神」看好的寶地》《索溪峪:旌旗獵獵》《鑼鼓塔:沙場秋寒》《天子山:生死決戰》《楊家界:天然後方》五大部分,融合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於一體。

「古老的傳說,文化的遺存,歷史的窗口,世界自然遺產地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在當天的新書發布儀式上,國家二級作家、張家界市原作協主席羅長江認為,該書的問世對挖掘、搶救武陵源歷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家界市作協副主席、張家界旅遊推廣大使流雲表示,《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具有入神、入情、入理三個特徵,建議在社會各界廣為推廣運用,以彰顯文化自信與忠勇擔當的人文精神。

發布會上,編輯團隊還分享了採訪、搜集、挖掘、求證、研究和編撰經歷,同時還舉行了精彩誦讀、生動講演、點評解讀及贈書活動。

相關焦點

  • 《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首發 張家界歷史文化研究再添新作
    華聲在線7月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育才 通訊員 鄧道理)近日,《武陵源兵戰地名故事》面向全國首發。據了解,該書為湖南省首部兵戰文化題材的書籍,由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委黨史研究室、武陵源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
  • 地名故事丨千年難解的「武陵」
    提起「武陵」的來歷,對武陵歷史稍有了解的人,可能馬上會想到約1500年前南北朝梁代著名學者劉昭所注《後漢書》時引錄的《先賢傳》中的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如是說: 晉朝時,蜀人趙厥來荊州赴任武陵郡太守。劉昭引用這段故事後就馬上指出:「前書本名武陵,不知此對何據而出?」所謂「前書」就是指班固所著《漢書》。劉昭的意思也就是說,早在漢朝初年高祖劉邦時就已經有了武陵郡,你潘京這不是在胡說八道麼? 查《漢書·地理志》,其中確實有這樣的記載:「武陵郡,高帝置,[王]莽曰建平。屬荊州。」 不過,劉昭雖然能夠指出潘京的錯誤,但也無法給出武陵的正確含義。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2017年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國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這為地名文化傳承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原標題: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地名的故事』系列報導和活動契合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講話精神,帶動了公眾關注地名文化、自覺保護地名文化的熱情,喚起了全社會對地名文化的重視,為治理地名亂象,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啟事
    地名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憶,是情感的寄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與「夢」。為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地名文脈,凝聚愛國愛家情懷,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民政部區劃地名司、《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組擬配合《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節目舉辦,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有關事項如下。
  • 張家界天門山是海拔最高的山,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
    天門山(英語:Tian Men Mountain),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也因天門洞而蜚聲世界,被譽為「湘西第一神山」、「武陵之魂」和「張家界之魂」。對很多沒有來過張家界旅遊的遊客朋友來講,很容易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張家界天門山混淆成一個景區,其實不是。首先,很多人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混淆了。 天門山在張家界市內,離張家界火車站不遠,著名的景點有玻璃棧道、鬼谷棧道、通天大道、天門洞,也是翼裝飛行那個天門山。晚上在天門洞下面的峽谷裡有著名的《天門狐仙》表演。這個遊玩只需要5個小時左右,比較簡單。
  • 《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 講述113個合肥地名故事
    據安徽商報 中國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五千年文明進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背景,合肥也從未停下文明的腳步。近日,由合肥市社科聯推出的新書《有趣的合肥地名》正式發布,全新的人文視角追本溯源,結合歷史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這片古老的土地。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發布會現場《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一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角度展現中國各地的歷史與文化,引導觀眾從中發現隱藏在各個小地名中的大故事。
  • 張家界武陵西路全線通車 刷新武陵源建設新速度
    武陵西路道路全線暢通。景區環保大巴舒適出行。紅網時刻張家界1月24日訊(通訊員 庹級明)「好快啊!通車了!這條路太漂亮了!」1月22日,張家界市武陵源區迎來了一件大喜事,武陵西路道路改造工程撤除安全施工圍擋,全線開放,順利通車。武陵西路位於武陵源核心景區廣場吳家峪口標誌門,全長約900米,路幅總寬為20.5米,雙向四車道,概算投資1400萬元,系武陵源通往核心景區的旅遊交通生命線。自2018年11月開工以來,進入冬季後以陰雨天氣為主導,對施工進度造成了一定幹擾。
  • 記錄地名歷史 傳揚地名文化 ——《臨安市地名志》出版發行
    該志編修始於2009年5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本市第二部有關地名方面的專志。    任何偉大的時代,都離不開文化的奠基。地名作為一種文化,是人類生產和社會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對方位與範圍的地理實體、社會形態、經濟特徵認識的約定俗成的表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地名蘊含的由來、演變等信息中,可以窺見臨安歷史、地理、社會形態的變化,故稱為臨安歷史的活化石。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疫情過後我在張家界等你,張家界四日遊攻略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個張家界/鳳凰古城4天3晚的行程給大家:第一天:黃龍洞→煙雨張家界先是遊覽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首批5A景區黃龍洞景區,該景區由黃龍洞、田園牧歌有機組成,集自然、文化、民俗、生態為一體。田園牧歌是中國精品生態文化項目,堪稱張家界新地標。她將土家人質樸的生活場景,完美呈現在您的眼前,體驗歸隱田野、閒雲野鶴的意境。
  • 關注丨長沙到張家界只要2小時40分!湖南最美鐵路黔張常鐵路開通運營
    黔張常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渝鄂湘交界處不通高鐵的歷史7點38分從長沙火車站駛出早上7點20分,C8040和諧號列車停靠長沙火車站8站臺,乘坐此趟列車去往常德、張家界方向的乘客陸續上車。黔張常鐵路的開通,填補了渝鄂湘三省市交界地區鐵路網空白,拉近了武陵山區與周邊經濟發展城市的距離,並從根本上改善武陵山區落後的交通狀況,進而打破武陵山屏障的阻隔,為山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大大加快山區人民的脫貧致富步伐。此外,它不僅一舉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常德市帶入高鐵時代,更使湖南省未通高鐵地市縮減至一個。
  • 《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在福利鎮正式開機!
    3月21日,《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在福利鎮古渡大光亭正式開機了。第一站——福利古鎮。福利古鎮擁有千年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洲」之雅譽。當天上午,《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攝製組通過專業的鏡頭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福利鎮老碼頭的歷史景觀、人文底蘊、自然風貌、風俗傳統等相關素材逐項進行了採集。隨後,攝製組一行來到莫氏扇藝坊拍攝取景,並對扇藝坊莫師傅進行了採訪。
  • 湖南最美鐵路—黔常鐵路開通運營,2小時40分到張家界
    三湘都市報12月26日訊 (記者 和婷婷 見習記者 周可 攝影 劉品貝 通訊員 劉毅 劉凱)今天早上7點38分,隨著C8040和諧號列車從長沙火車站駛出,黔張常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渝鄂湘交界處不通高鐵的歷史。從長沙坐動車到張家界只需要2小時40分,較原來最快的普速火車縮短了近2個小時的時間。
  • 《義烏地名故事》--讓我們記住最早的家園
    《義烏地名故事》正是這樣一本既伸向傳統,又伸向未來的著作,「鼓舞人民,繼續去創造接地氣的、符合現代義烏人的鄉土文化……」市文聯主席朱慶平先生編著的《義烏地名故事》甫出版,很快就登上了國內知名網店和實體書店的銷售平臺:中國圖書網、當當網、京東網、天龍文創圖書網、北京群洲文化專營店、孔夫子售書網、浙江新華書店網……既未作廣告推介,也未請名家評說,一部收集整理了150餘個義烏村名、地名故事和傳說的鄉土文學著作
  • 講述老成都歷史故事 春熙坊打造特色文化街區
    原標題:講述老成都歷史故事 春熙坊打造特色文化街區   春熙坊效果圖   昨日記者獲悉,在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的幫助下,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副會長單位四川廣德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成都東風商貿廣場有限公司聯手推出的「春熙坊」項目正式復工
  • 深圳到張家界天門山、芙蓉鎮、鳳凰古城、自駕遊攻略
    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天門山文化底蘊深厚,有「武陵之魂」之稱,更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它兼峰、石、泉、溪、雲、林於一體,集雄、奇、秀、險、幽於一身,被譽為空中原始花園。驚險刺激的【盤龍崖玻璃棧道】玻璃棧道是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繼懸於峭壁之上的鬼谷棧道、憑空伸出的玻璃眺望臺、橫跨峽谷的木質吊橋後打造的又一試膽力作。
  • 避暑張家界,享森林SPA,張家界夏季旅遊攻略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遊,屬武陵山脈腹地,距省會長沙398公裡。楊家界很多景點與宋代楊家將有關,比如「六郎灣」、「七郎灣」、「宗保灣」、「天波府」等地名,當地至今仍聚居著楊家將後代,保存有《楊氏族譜》和明清時代的楊家祖墓。標誌景點:天然長城、空中走廊、一步登天、天波府、烏龍寨、龍鳳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