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西湖醋魚」「北京烤鴨」「金華火腿」「揚州炒飯」「重慶火鍋」……生活中處處都有地名的痕跡,它們是物質的載體,也是存在的證據。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
發布會現場
《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一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角度展現中國各地的歷史與文化,引導觀眾從中發現隱藏在各個小地名中的大故事。據了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題庫由民政部專家與相關學者共同搭建,注重知識的準確性,也注重挖掘地名背後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歷史記憶,以引發觀眾、讀者對地名文化的興趣與熱愛。邀請的解讀嘉賓——葛劍雄、胡阿祥、康震等,均為大眾熟知的學者。
《中國地名大會》
《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也引發了大眾的持續關注,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語文II卷作文題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 『帶你走近 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就是《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的延伸。
最近,中華書局最新出版了《中國地名大會》,以節目臺本為基礎,呈現了「故土中國」「傳統中國」「地理中國」「追夢中國」「美麗中國」 「人傑地靈」 「文化基因」等十二期節目的內容。全書不僅保留了節目的創意,讓每一期的主題體現著不同地名的特色,也補充了許多知識細節,延展了節目的知識體系。在《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中,大到數省區域,小到一條街道,讀者都能找到背後蘊含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故事,勾起那些獨特的鄉愁記憶。
書內頁
如西藏羊八井、四川井研、北京王府井、河北井陘四個「井」,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馬王堆帛書的《地形圖》,裡面藏著多少地名的秘密?北京前門曾經設置的大柵欄,三個字讀什麼音,設立的目的是什麼?每一個問題都引領人們走進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的鮮活長卷。全書涉及的地名覆蓋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方便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時空坐標。
「特別出題人」也是《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的一大亮點,他們中有駐守喜馬拉雅山詹娘舍哨所的戰士,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凍土觀測站的科學家,有讓沙漠變綠洲的姐妹花,有「跑贏了地震波」的科學家,有去到56個民族聚居地拍攝婚紗照的幸福情侶,有回國尋根的漂泊遊子,也有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者……他們的故事,讓一個個地名不再是遠方他鄉的陌生符號,而是崇高理想與心靈的空間載體。
在首發式上,嘉賓們表示,地名既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古代稱人向有以姓氏加地名的習慣,韓昌黎、柳河東、顧亭林、康南海……這些璀璨的先賢之名,不僅打造了中國人的人格樣板,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地標,讓這些地名歷經千載依舊煥發著生機。
地名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寄託,「張國臂掖,故曰張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是為泰安」「首出萬物,萬國鹹寧,是為寧國」……這些記憶與情感不斷激發著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向心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