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2020-09-02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西湖醋魚」「北京烤鴨」「金華火腿」「揚州炒飯」「重慶火鍋」……生活中處處都有地名的痕跡,它們是物質的載體,也是存在的證據。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

發布會現場

《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一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角度展現中國各地的歷史與文化,引導觀眾從中發現隱藏在各個小地名中的大故事。據了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題庫由民政部專家與相關學者共同搭建,注重知識的準確性,也注重挖掘地名背後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歷史記憶,以引發觀眾、讀者對地名文化的興趣與熱愛。邀請的解讀嘉賓——葛劍雄、胡阿祥、康震等,均為大眾熟知的學者。

《中國地名大會》

《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也引發了大眾的持續關注,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語文II卷作文題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 『帶你走近 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就是《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的延伸。

最近,中華書局最新出版了《中國地名大會》,以節目臺本為基礎,呈現了「故土中國」「傳統中國」「地理中國」「追夢中國」「美麗中國」 「人傑地靈」 「文化基因」等十二期節目的內容。全書不僅保留了節目的創意,讓每一期的主題體現著不同地名的特色,也補充了許多知識細節,延展了節目的知識體系。在《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中,大到數省區域,小到一條街道,讀者都能找到背後蘊含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故事,勾起那些獨特的鄉愁記憶。

書內頁

如西藏羊八井、四川井研、北京王府井、河北井陘四個「井」,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馬王堆帛書的《地形圖》,裡面藏著多少地名的秘密?北京前門曾經設置的大柵欄,三個字讀什麼音,設立的目的是什麼?每一個問題都引領人們走進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的鮮活長卷。全書涉及的地名覆蓋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方便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時空坐標。

「特別出題人」也是《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的一大亮點,他們中有駐守喜馬拉雅山詹娘舍哨所的戰士,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凍土觀測站的科學家,有讓沙漠變綠洲的姐妹花,有「跑贏了地震波」的科學家,有去到56個民族聚居地拍攝婚紗照的幸福情侶,有回國尋根的漂泊遊子,也有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者……他們的故事,讓一個個地名不再是遠方他鄉的陌生符號,而是崇高理想與心靈的空間載體。

在首發式上,嘉賓們表示,地名既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古代稱人向有以姓氏加地名的習慣,韓昌黎、柳河東、顧亭林、康南海……這些璀璨的先賢之名,不僅打造了中國人的人格樣板,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地標,讓這些地名歷經千載依舊煥發著生機。

地名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寄託,「張國臂掖,故曰張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是為泰安」「首出萬物,萬國鹹寧,是為寧國」……這些記憶與情感不斷激發著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向心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劉威

相關焦點

  • 《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接連報導的《中國地名大會》背後,是地名...
    ,節目以「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為主旨,多元呈現中華大地地名背後的歷史。貴州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許文益表示:「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和寓意,都蘊含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強大的文化創造力。」節目播出的同時,還推出了#地名背後是家鄉#短視頻挑戰賽等線上互動方式,以創新的節目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裡有答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
  • 地名背後的故事:豆腐是誰發明的?「大柵欄」因何得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北京烤鴨、揚州炒飯……這些美食中為何會有地名?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河北井陘……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近日,《中國地名大會》一書因講述頗顯冷門的地名文化「出圈」。「張國臂掖,故曰張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在那些人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的地名中,還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
    8月29日,《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在京舉辦,該書由中華書局出版,《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
  •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地名本尋常,亦可窺滄桑」。地名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代稱,還是文化和精神的載體。短短幾個字,既能夠折射出一座城市鮮明濃鬱的時代特徵,也能夠留存一代英雄人物堅定不移的信仰和艱苦奮鬥的印跡。
  • 瑞鷹承載《中國地名故事》 全程拍攝
    由國家民政部聯合新華社共同製作的「瑞鷹《中國地名故事》之旅」大型系列專題片在此舉行開機儀式。隨著江淮汽車公司領導將開啟汽車的金鑰匙交給新華社及民政部領導,宣告《中國地名故事》大型系列專題片拍攝工作正式啟動。
  • 《中國地名大會》高手落敗不改熱愛 康震感言引發觀眾共鳴
    中國網娛樂11月25日訊 地名是濃縮的歷史,是縮寫的文化,中國地名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於11月23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二期,便帶領著觀眾通過地名跨越大江南北,走進中國人的日常。
  • 「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啟事
    地名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憶,是情感的寄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與「夢」。為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地名文脈,凝聚愛國愛家情懷,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民政部區劃地名司、《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組擬配合《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節目舉辦,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有關事項如下。
  • 禮縣不是理縣,看了《地名大會》,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買錯票了!
    中國太大,地名眾多,要辨清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近,央視熱播的《中國地名大會》,有一位「90後」鐵路售票員李聰有個絕活,她可以默畫出全國鐵路線路圖,記住807個站名,343個線名,而且一個不漏、分毫不差。網友讚嘆「真·人工地名查詢器」!
  • 臺灣地名背後的故事:「打狗」「打貓」有緣由
    報導稱有大陸遊客開始深究臺灣地名,「他們會在網上討論恆春、墾丁、鹿港這些地名的由來,甚至有人搭臺鐵火車,細數從北到南各車站名稱。」的確,地名包含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從地名入手,是深入了解臺灣的一條通道。   臺灣的地名,凝結著荷蘭侵略、鄭成功收復、福建移民、日本人殖民統治、兩蔣敗退臺灣等歷史痕跡,夾雜著臺灣各部落語言、閩南話、客家話、日文等發音,幾乎每一個地名背後都有故事。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由中華書局推出,首發式本周六將舉辦
    《中國地名大會》節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地名背後有文章一、疑惑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一路開車走下來,最引我注目的是路牌上的地名:「希伯倫」(Hebron)、「撒瑪利亞」(Samaria)、「猶太地」(Judea)、「別是巴」(Beersheba)、「拿撒勒」(Nazareth),個個如雷貫耳,《聖經》上出現頻率極高,仿佛在《聖經》的世界裡穿行,在回顧古希伯來開疆拓土的悲壯史詩
  • 踏上大慶地名「探尋之旅」
    1  不久前結束的2020年全國高考,《中國地名大會  在大慶兩萬多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地名,是最凝練的表達方式,承載著歲月的印記。  對大慶而言,短短一個地名,背後故事,三天三夜說不完。  當我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火爆螢屏時,《鐵人傳》作者孫寶範受邀為現場選手出題,帶觀眾探尋「大慶」背後的鐵人精神,觸摸地名裡最硬核的「中國精神」。
  • 中國地名大會題目20210130
    該詞描繪了1956年中國積極建設的現象,表達了毛澤東對中國人民建設祖國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體現出來毛澤東對未來景象的展望,也表達出了一橋貫通大江南北的歷史意義。 題目2,選擇題黑龍江省木蘭縣命名由來是什麼?
  • 《中國地名大會》拾遺之二:浦、涇、浜、淖
    今天又看了一遍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三期的節目,為提到的「邊防精神」,「鐵路精神」,「女排精神」,「大慶精神」所深深的鼓舞。真是回味無窮,受益匪淺呀!當然,「阿拉善歌王」魯健的唱功也確實了得,應該是「歌譜」級別的人物啦!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民國年間,大量介紹國外研究成果,研究中有新意,方法上有突破,如把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引入地名研究。出現了高水平的地名工具書。新中國成立後,地名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1978年出版的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把製圖學方法運用於地名研究,可謂集中國歷史地名研究之大成。
  • 中國地名大會題目20210220
    正確答案:烏鎮2014年11月19日,烏鎮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 千億像素看中國 題目1  根據三張圖片識別城市圖片一,武漢江景題目2  VR搜索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意一(黃鶴樓)  地名故事會「科爾沁」在蒙古語中是什麼含義?
  • 江蘇老地名:鐫刻在大地上的歷史印記
    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從11月16日開始,每個星期六的19:00,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中國地名大會》都會在央視四套準時播出。一個個承載著深厚文脈的地名,以競答的方式呈現,讓全國觀眾深切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地名文化。  讀懂名字,是讀懂一種深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