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鷹承載《中國地名故事》 全程拍攝

2020-12-15 網易汽車

1月12日上午,31輛民族自主品牌江淮「瑞鷹」越野車,整齊排列在位於北京宣武門西大街的新華社大門外的紅地毯兩側。由國家民政部聯合新華社共同製作的「瑞鷹《中國地名故事》之旅」大型系列專題片在此舉行開機儀式。隨著江淮汽車公司領導將開啟汽車的金鑰匙交給新華社及民政部領導,宣告《中國地名故事》大型系列專題片拍攝工作正式啟動。

作為一次全國性的文化探索活動,現場停放的31輛民族自主品牌江淮瑞鷹SUV將承載《中國地名故事》攝製組走遍大江南北,探尋每一個地名背後的故事,宣傳中國地名、弘揚中華文化。

探尋地名故事 自主品牌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

地名是人類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遺產,每個地名的命名總有它不同尋常的由來和含義,每個地名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地名的由來、沿革、保護和新生,其實就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

《中國地名故事》通過對全國各地走訪,採集每一個地名的故事,深入了解地方經濟現狀,宣傳記錄當地文化旅遊特色,將會對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容易調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形成社會合力;尤其是對地名文化的普及、地名資料庫的擴容、地名基礎理論的研究、地名的規範、保護和創新提供更豐富參考。總之,《中國地名故事》是一項偉大的民族文化工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作為一個自主品牌的汽車企業,江淮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儘自己一份力。啟航現場門外紅地毯兩側整齊排列的31輛瑞鷹將服務於各攝製組,走遍中國的千山萬水,參與《中國地名故事》的拍攝活動。

艱巨拍攝任務 民族汽車一力承載

江淮「瑞鷹」作為《中國地名故事》全國攝製組指定用車,將跟隨31個攝製組走遍全國,遍及每一個縣城乃至鄉鎮的每一個角落,協助拍攝工作。江淮汽車領導表示,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與對自主品牌產品的磨鍊,都蘊涵了中國品牌自強不息的品質。因此,《中國地名故事》和江淮產品有本質的聯繫。《中國地名故事》是一次全國性的文化探索活動,將走遍大江南北,對已知和未知地名文化進行搜羅與宣傳,並藉此將中國的歷史、文化、美景、民俗、風情公諸於世。這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探索過程,需要頑強的探索精神與強大的探索勢力的完美結合。在重走長徵路、穿越可可西裡等挑戰自然極限的活動中,瑞鷹所體現出來的卓越動力和優良操控性能,使其成為此類特殊探索工程的最佳選擇。

攝製組總導演介紹說,任何大型影視作品拍攝活動都離不開汽車等交通工具配合,而以往為國內這些活動提供汽車贊助的都是國外品牌,而中國自主品牌瑞鷹自上市起以其優越性能和價格優勢就迅速在國內產生巨大影響。所以,攝製組通過多方面考察,最終決定將「瑞鷹」確定為《中國地名故事》攝製組工作用車。同時,「瑞鷹」性能優越,隨著全國各地的探訪,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共同為我們的中國品牌、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到自豪。

多項殊榮與磨鍊 成就產品輝煌

瑞鷹是一款由江淮公司生產製造,2007年上市的SUV,是同類車型中稍有的擁有舒適駕乘感,同時實現越野性能的SUV。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瑞鷹在市場的表現依然出色。從上市至今,瑞鷹開展各類大型活動,不斷挑戰自我,獲得來自業界的多項汽車大獎,及各種殊榮。

從「重走長徵路」到「瑞鷹穿越可可西裡」,瑞鷹經歷了艱難考驗,品質得到多方面的肯定。獲得國內性價比最高SUV、最喜愛國產SUV、最具市場潛力SUV等諸多獎項,並且獲得APEC會議接待指定用車、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節指定用車、2007年中國品牌大會、2007年精瑞杯中韓女足對抗賽世界盃熱身賽、2007中國創新經濟與風險投資論壇等眾多要事的指定用車等多個殊榮。從而為瑞鷹的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及口碑。

本次瑞鷹攜手《中國地名故事》一起探尋中國文化底蘊所在,不僅是江淮產品打造成植根民族、躋身世界的國際化頂尖產品,成為全民族的驕傲的良機,也是為宣傳民族汽車品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相信,憑藉瑞鷹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適應性,將會優秀完成本次活動的任務,成為《中國地名故事》攝製組的重要一員,為節目拍攝順利進行提供後勤保障。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頻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發布會現場《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一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角度展現中國各地的歷史與文化,引導觀眾從中發現隱藏在各個小地名中的大故事。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山河密碼——地名中國》    騰訊娛樂訊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與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為外宣電視欄目《文化中國》合作拍攝的《山河密碼——地名中國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講好中國傳統文化故事,讓中國人因為自己的文化而感到驕傲、自信,同時也能讓外國觀眾都看懂、喜歡、嚮往中國文化,建立中國與國外良性聯繫的文化紐帶與紅線,這是電視藝術工作者一直在實踐中探索實踐的問題。
  • 這些地名的前世今生 承載無數巴渝故事
    地名不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講述著重慶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近日,重慶市民政局依據地名的歷史性、知名度、文化內涵、文化獨特性及傳承價值等方面,發布重慶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115個,包括古城(都)、古縣、古鎮、古村落、少數民族語、著名山川河流、近現代重要地名等多個類別。
  • [鳳凰評車]江淮新SUV瑞鷹II 智力七巧板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詳細講評一下江淮汽車展臺上新發布的SUV車型瑞鷹II,早在首發之前,它就因為造型外觀酷似現代ix35和奧迪Q5而一炮走紅,它究竟是不是披著漂亮外衣的空皮囊呢?下面的評講我們將一一為你解開疑惑。
  • 踏上大慶地名「探尋之旅」
    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
  • 《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在福利鎮正式開機!
    3月21日,《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在福利鎮古渡大光亭正式開機了。第一站——福利古鎮。福利古鎮擁有千年歷史以及豐富的文化底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素有「三山環古鎮,一水抱綠洲」之雅譽。當天上午,《陽朔地名故事》系列片攝製組通過專業的鏡頭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將福利鎮老碼頭的歷史景觀、人文底蘊、自然風貌、風俗傳統等相關素材逐項進行了採集。隨後,攝製組一行來到莫氏扇藝坊拍攝取景,並對扇藝坊莫師傅進行了採訪。
  • 文人讀者熱議海都報新欄目《地名,守望鄉愁》
    地名承載鄉人共同的記憶,深諳和深愛泉州文化的相關學者和部門相關負責人,也正通過不同層面的努力,續寫著鄉愁與地名之間的故事。  新欄目新風貌,對嵌入城市生命的地名文化,我們心底的堅持和守護,恆久而執著。我們將帶著更多更長情、更溫情脈脈的地名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與您相伴相守,期待您和我們一起關注地名欄目的成長。您有怎樣的期待和建議,您珍藏了怎樣的地名故事,歡迎分享共訴。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株洲全程取景拍攝電影《寬恕》公映
    株洲傳媒網07月03日訊(新聞綜合頻道記者 李雯婷 湯卓翰)7月1日,株洲取景拍攝電影《寬恕》公映。公映式在株洲中影國際影城舉行,該片導演、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蒲劍,市領導聶方紅、楊勝躍出席儀式。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裡有答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中國地名大會》入選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2020年全國新高考語文II卷作文題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 『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足見《中國地名大會》節目廣泛的影響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啟事
    地名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記憶,是情感的寄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與「夢」。為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地名文脈,凝聚愛國愛家情懷,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民政部區劃地名司、《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組擬配合《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節目舉辦,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我所知道的地名故事」徵集活動。有關事項如下。
  • 夜郎與侗語地名都承載太多誤解
    新晃本是個「無名之地」,直到唐貞觀八年(634),這片土地才有了第一個行政區劃地名:夜郎縣。為了「夜郎」這個歷史名號,新晃沒少和貴州的某些地方打嘴仗。作為一種歷史文化資源,夜郎國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作為民間語境裡的夜郎國,帶著一點貶義的色彩。「夜郎自大」這個成語讓這個西南古國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一種井底之蛙的形象。其實這個故事有點冤。
  • 《廣州塔夜景》旱地忽律-協助拍攝
    世界大多數電視塔均以地名命名,廣州電視塔也需要使用地名命名,因為有海外調查資料顯示在純粹的老外中,對中國城市的了解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對廣州比較陌生,時常不知廣州在中國何處。因此,廣州電視塔的命名不僅是命名的問題,應該承載向全世界傳播廣州概念的要素。
  • 你住的地兒有故事嗎?這場展覽請你共赴「地名回憶」
    你住的地兒有故事嗎?  一座城市的地名,不僅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和範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還承載著鄉愁記憶和尋根感懷。作為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風景旅遊城市,杭州的地名變遷和城市發展如影隨形。  8月21日,杭州地名文化展在市民中心正式開展,展出預計持續3個月。
  • 對外漢語教學:藉助地名了解中國文化
    對於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來講,專題形式的講解更有利於他們對中國文化知識的深入了解。通常的文化專題包括中國書法、武術、民族服飾、民間藝術、節日習俗、茶藝等。中國地域面積廣闊,地名更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少不了對地名的理解,所以針對漢語高級的留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從中國地名文化入手來滿足學生對中國文化深入了解的進一步需求。地名是歷史精髓要素之一。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原標題: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地名的故事』系列報導和活動契合中央領導同志關於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講話精神,帶動了公眾關注地名文化、自覺保護地名文化的熱情,喚起了全社會對地名文化的重視,為治理地名亂象,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 《義烏地名故事》--讓我們記住最早的家園
    《義烏地名故事》正是這樣一本既伸向傳統,又伸向未來的著作,「鼓舞人民,繼續去創造接地氣的、符合現代義烏人的鄉土文化……」市文聯主席朱慶平先生編著的《義烏地名故事》甫出版,很快就登上了國內知名網店和實體書店的銷售平臺:中國圖書網、當當網、京東網、天龍文創圖書網、北京群洲文化專營店、孔夫子售書網、浙江新華書店網……既未作廣告推介,也未請名家評說,一部收集整理了150餘個義烏村名、地名故事和傳說的鄉土文學著作
  • 全程在日照拍攝的電視劇《經山海》的臺前幕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彭彥偉27日晚7點25分,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幕開啟》播出了電視劇《經山海》拍攝過程中臺前幕後的故事。該電視劇全程在日照取景拍攝,在一個多小時的播出過程中,詳細揭秘了拍攝過程中臺前幕後的故事。
  • 最古老最詩意的地名在哪?陝西全省尋找「最美地名」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2月8日下午,由陝西省民政廳聯合西部網舉辦的「提起家來家有名」——陝西地名文化宣傳活動在西安啟動。記者了解到,即日起至6月30日,陝西省民政廳將面向全省徵集10類地名故事,全省範圍內尋找「最美地名」。陝西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巨會、陝西省委網信辦副巡視員周瓏、陝西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康蘇芳、西部網副總經理劉曉斌、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於賡哲等出席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