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藉助地名了解中國文化

2020-09-05 中國地名資訊

漢語知識的教授和文化的傳播是對外漢語教師的主要任務,以往的文化教學一般是分專題集中講解或者是滲透到課文中進行文化薰陶。對於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來講,專題形式的講解更有利於他們對中國文化知識的深入了解。通常的文化專題包括中國書法、武術、民族服飾、民間藝術、節日習俗、茶藝等。中國地域面積廣闊,地名更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少不了對地名的理解,所以針對漢語高級的留學生,教師可以嘗試從中國地名文化入手來滿足學生對中國文化深入了解的進一步需求。

地名是歷史精髓要素之一。在一片土地上發生的人和事,地形特徵,與周圍事物的聯繫都包含在看似簡單的名詞之中。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區的變化、傳統文化的觀念都可以從地名中得知,是中國歷史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中國國名的由來

要想從中國地名入手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必須先讓留學生對中國國名的由來有基本簡單的了解。教師可以從「中」和「國」的字面分別來解釋。在古代,「國」字是「城」或「邦」的意思。讓學生觀察字形,邦國與四周的農村接連,都城是邦國的中心,是邦國存在的標誌。「中」是「中央」的意思,「中國」代表「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國」一詞形成後,在古代就衍生出多種含義,如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中原地區、國內或內地、諸夏族居地乃至華夏國家等。還有許多別名指的也是中國,例如「中華」、「華夏」、「神州」、「九州」、「四海」等稱呼。

二、姓氏村落地名

留學生已對中國人的姓氏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但對中國很多村落的地名感到奇怪,比如廖家壩、徐家莊、蘇家屯、黃家村、謝家營、郭家溝、花家房村、石家灣、王家坪、毛家堡等等。因為中國人重視血緣關係,呈現出宗族社會的生活狀態。人們的宗族意識很強,姓氏相同的人家聚居在一起有利於壯大家族勢力和提高凝聚力,由此形成一個村落,宗族人的姓便被用來命名。而中國的集體生活、集體主義觀念也源起於此。

三、少數民族語言的地名

留學生了解中國是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可以從服飾和習俗等方面介紹中國的少數民族,還可以從中國地名入手體現少數民族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除漢族地名外,還有許多以少數民族語言命名的地名。這些地名都是通過將少數民族語言音譯而得來的。將少數民族地名進行音譯後,我們是無法從字面上來理解它的含義的,但是許多少數民族地名含有少數民族語言的含義。

《中國地名的故事》一書中介紹,「廣西西北漢、瑤、回等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區,有一個地名叫『百色』。如果按照漢語的詞義理解,它應該是百種顏色的意思。實則不然,「百色」是一個壯族語言音譯的地名,其意是『洗衣服的地方』。」

「新疆北部的克拉瑪依城,從漢語字面上無法理解,因為這是一個由維吾爾語轉譯的少數民族地名。維吾爾語『克拉』指的是『黑』的意思,『瑪依』是『油』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黑色的油』,含義是『出石油的地方』。」

用少數民族語言命名的地名還有很多,如西藏拉薩,是藏語音譯,含義是「聖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是維吾爾語「優美的牧場」的意思;新疆吐魯番,是維吾爾語「富庶豐饒的地方」;新疆伊犁,蒙古語伊勒的轉音,意思是「光明顯達」;內蒙古包頭,蒙古語包克圖的轉音,意為「有路的地方」;四川稻城縣,甘孜藏族自治州轄縣,藏語意為「山谷溝口寬闊地」;雲南的西雙版納,是傣語「十二個行政區」的意思;內蒙古的呼和浩特是蒙語「青色之城」的意思。東北地區黑龍江的省會哈爾濱,是滿語的音譯「曬網場」的意思;齊齊哈爾,是達斡爾語音譯,意思是「天然的牧場」;佳木斯,滿語甲母克寺噶珊的轉音,意為「站官屯」或「驛丞村」;吉林省的吉林,是滿語「吉林烏喇」的簡稱,意思是「沿江」。這些少數民族的地名其意簡單質樸,反映出少數民族的自然生活狀態,也是中華文化中具有鮮明特色的一部分。

四、與自然地理相關的地名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自然條件優越,因此許多與中國大河山川及物產有關的地名應運而生。鎮江、蕪湖、白洋澱、青海、淶源、沁源、遼源、婺源、雙江、青海湖、牡丹江、澎湖灣、臨汾、嘉陵、揚中、蒲江、三水、衡水、蛟河、黑河、巢湖、沙河、麗江、本溪、都江堰、大河堰等是與江河湖海等水系有關係的地名。湖南,位於洞庭湖的南面,因此得名。又因湘江流經湖南全省,簡稱「湘」。湖北,與湖南相對,位於洞庭湖北面。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黑龍江,因省境東北有黑龍江而得名。浙江,因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昆明有雲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滇池,故簡稱「滇」。與大山、橋梁、峽嶺、關口有關的地名有:巫山、鐵嶺、嘉峪關、張家口、灞橋、平頂山、海口、巫峽、武夷山等。巫山縣因巫山而得名。山東、山西是以太行山作為分界,太行山以東是山東,太行山以西是山西。四川綿竹,綿竹的綿遠河屬沱江上遊,古稱綿江,水源充沛,宜種植竹子,故為綿竹。江蘇鹽城,周以前稱「淮夷地」,漢為鹽瀆,東晉始稱鹽城,以「環城皆鹽場」而名。

五、表達人民心願的地名

留學生們曾學習過許多表達美好願望的詞語,此類詞語也多出現在地名當中。古代中國,戰亂時期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流離失所,因此安居樂業,興隆昌盛、太平祥和成為百姓們的共同追求和心願。這種強烈的心願也反映到地名上。在漢語中,平、瑞、安、登、寧、福、壽、康、泰、祥、昌、盛、永、順、利、富、寶等都具有積極美好的含義。具體地名例如:昌邑、順平、安國、靈壽、壽陽、泰安、安慶、宜興、永康、瑞安、福安、永登、廣寧、福泉、安順、隆昌、永靖、嘉祥、宜昌等。

六、與宗教廟宇有關的地名

宗教信仰也是一個國家文化的一部分。從中國的一些地名中,也可以讓留學生了解到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其表現為廟宇增多,遍布城鄉各地。無棣縣是中國古老城邑之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無棣縣的現行地名中,就有二郎廟、谷家庵、白鶴觀、徐家廟、史家庵、銀王廟、逯家廟、北雙廟、觀音堂等與宗教有關的地名。除此之外,本溪市的現行地名中也有與佛教、道教相關的地名如:三官閣、溫泉寺、田師傅、觀音閣、財神廟、三會廠等。

七、與戰爭軍事相關的地名

在中國古代某些歷史時期戰役頻繁,因此留下了許多與戰爭軍事相關的地名。有些地名為古代帝王慶祝某次戰事勝利或者表達某種戰略意圖而命名的,如武威(武功軍威),南寧(南疆安寧),西安(西部安定)等。

結語

由此而見,中國地名承載著方方面面的文化內涵,從地名入手向留學生介紹中國文化可謂是一種新的嘗試,一種新的挑戰。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用什麼語言傳授,以何種方式和形式展開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來源:《中國地名》2016年第11期

作者:劉思詩

選稿:佘本金

編輯:吳泓伶

校對:黃海紅

責任編輯:林麗婕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註明來源:

「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簡介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簡介     對外漢語教學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業,是國家改革開放大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培養更多的對華友好人士,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啟始於1950年。當年,清華大學籌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接待了新中國第一批外國留學生。
  • 對外漢語教學架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橋梁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漢語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甚至更早;直至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唐代,中國古代實施對外漢語教學達到鼎盛時期由於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中外交流的現實需求,並經教師、學生、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受國外新式教學法的影響,教學體系協調發展。在教學方法上,經過教育實踐和教學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已初見端倪。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基礎漢語》和《漢語讀本》等統編教材相繼問世,既反映了當時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特徵特點,也促進了中國語言文化在國外的推廣和影響。
  •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大綱解讀: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與國際漢語教育學會共同舉行的「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考試」於2008年通過教育部評審,是目前唯一權威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  考試大綱說明裡明確說明了各科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基礎理論考試中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二語習得/中國文化/跨文化交際所佔比例分別是35%/25%25%和15%,這在開始複習請需要清楚,比如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單獨學習也需要三年兩年才能初步清楚,但在這個考試中所佔比例只有25分,因而學生只要按照大綱,掌握其大概,就足夠了。
  •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史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得語言之一,漢語作為 第二語言教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漢代一些少數民族就派人來長安學習漢語和漢族文化,一些國家也向我國派遣了留學生。這應該看作是最早的對外漢語教學。唐代國力強盛,經濟、文化、教育發達,是我國古代培養外國留學生的鼎盛時期。
  • 對外漢語教學該如何介紹傳統文化
    對外漢語教學該如何介紹傳統文化我國歷史久遠,重要的傳統佳節也不盡其數,對外漢語教學也應該把中國傳統節日引入課堂,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創造相對真實情境進行交際,教師可以將理論、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與實踐相結合。
  •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助力對外漢語教學
    而對外漢語專業早在2000年出就已經出現在了各大校園當中,申請對外漢語專業成為了一種趨勢。但在開始的時候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後不能良好的勝任對外漢語教師的崗位,一方面有些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系統存在較大漏洞,更重要的是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出的問題。
  • 2021考研,對外漢語教學考研專業介紹
    文學包括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文化包括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語言包括漢語、英語,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培養目標本專業注重漢英(或另一種外語或少數民族語言,則以下有關用語作相應調整)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
  •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
    在王力、呂叔湘等老一輩語言學家的共同推動下,1983年「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宣告成立,標誌著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正式創立。到20世紀80年代末,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體系可以說基本構建完成,並取得了四個方面的重要進展。    一是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學科建設的發展。
  • 試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慣用語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漢語當中包含大量的慣用語,所以如何向學生深入解析漢語慣用語的特性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文的研究當中,主要分析了 對外漢語教學當中慣用語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善方法。
  • 你了解孔子學院嗎?你有意願成為對外漢語教學志願者嗎?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長期以來舊中國積貧積弱,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國際話語權在海外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可言,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世界各國開始關注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為了回應世界關注中國的客觀訴求,2004年中國開始籌建孔子學院,首先在韓國首爾創辦了第一所孔子學院,到2018年,
  • 連尚文學投資對外漢語教育平臺Super Chinese,助力中國文化出海
    2019年2月18日,連尚文學宣布完成了對Super Chinese(上海語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uper Chinese)的天使輪投資,將助力Super Chinese打造中國對外漢語教育出海第一品牌,共同推動中國文化邁向全球的進程。
  • 李宇明:語言學習需求與對外漢語教學
    總體而言,當今外國人的漢語學習需求大致來自如下六方面:   A.了解新鮮事物   在西方人眼裡,起碼自馬可波羅時代以來,中國一直是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國度,漢語漢字,漢文化奇妙無比,為滿足好奇心而接觸漢語,學習漢字,在西方絕不是個例。   B.到中國旅遊   當代的世界,旅遊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精神消費活動,到中國旅遊,是許多外國人的願望。
  • 「因材施教」助力對外漢語教學起飛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對全球「漢語熱」的獨到解釋。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墨西哥小夥兒馬丁內斯對記者真誠道白:「我為什麼學習中文?因為我愛上了一個中國姑娘,我愛中國,我想成為中國文化傳播大使。」
  • 從"精英"走向"大眾" 江西加快對外漢語教學步伐
    我(江西)省在國外的第四所孔子學院籌建之後,已有兩所大學取得授權,開設考點及開展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培訓,這將推動我(江西)省對外漢語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據了解,目前全省已經取得對外漢語教師資格的不到500人。
  • 2017考研專業:對外漢語——最好的時光
    文學包括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文化包括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語言包括漢語、英語,還有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對外漢語專業有突出的專業課程特色,其主幹學科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主要課程有: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等。
  • 希臘孔院漢語教學意義大 助力民眾了解中國文化
    「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我愛你中國!」老師讀一遍,學生們跟著大聲讀一遍。這是日前在希臘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商務孔子學院(雅典商務孔子學院)一堂漢語教學課上的一幕。雅典商務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嚴紅衛向本報記者介紹,這所孔子學院由雅典經濟與商業大學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作開辦,是希臘第一所孔子學院,至今已有十多年歷史。「我們現在共開設了33個漢語教學班,根據學生入學漢語水平和年齡分為多個級別,如初級漢語班、中級漢語班、高級漢語班以及中級漢語口語班和兒童漢語班等。」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介紹
    ●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第一篇論文是周祖謨教授的《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刊載於《中國語文》1952年第7期。● 1958年,由北京大學編寫的國內第一本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科書》(俄語譯釋本)在時代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我國共出版對外漢語教材教輔1000餘種。
  • 情境教學,架起對外漢語教學的橋梁
    國內語文教學和國際少兒漢語教學有著明顯不同,對外漢語教學不能照搬國內的教學模式。在適應國外全新教學環境的過程中,我邊教邊探索,運用情景教學法,在國際漢語教學實踐中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設計展示中國文化的場景,感受漢語學習的魅力。
  • 最好的時光:對外漢語專業考研解析
    對外漢語≠外語+漢語對外漢語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兼顧了東西方語言的特色與美麗。作為一門交叉應用型學科,它在課程設置上不同於一般大學中的語言文學專業。對外漢語專業要學習3方面的知識:文學、文化和語言。文學包括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文化包括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語言包括漢語、英語,還有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
  • 「黑科技」助力對外漢語教學
    在第十三屆孔子學院大會舉辦期間亮相的新技術應用展與漢語教學資源展現場,觀眾在體驗中國書法。 人工智慧和對外漢語教學結合新技術應用展與漢語教學資源展現場,孔子學院總部與好未來教育集團打造了一間臨時教室。「這次大家的成都之旅就由我和可愛的川川帶著大家逛一逛。」教室的大屏幕上,白老師和動畫人物「川川」正帶著大家「暢遊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