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接連報導的《中國地名大會》背後,是地名...

2020-12-20 CCTV4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聞聯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民政部聯合攝製的首檔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11月16號在央視播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積極評價,節目以「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為主旨,多元呈現中華大地地名背後的歷史。

貴州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許文益表示:「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和寓意,都蘊含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強大的文化創造力。」

節目播出的同時,還推出了#地名背後是家鄉#短視頻挑戰賽等線上互動方式,以創新的節目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新聞》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民政部聯合攝製的首檔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播出以來,引發了各界的熱議。

《中國地名大會》以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為主旨,多元呈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和地名背後的歷史文化,內容涵蓋地理、歷史、語言、民俗等多個角度。還挖掘出中國古代輿圖,考古發現,古人智慧等元素中的地名基因,為觀眾呈現了一檔創意獨特、創新性強的文化節目。

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古代的輿圖,上面有很多地名,而且非常古老,它是這個中華文化基因的重要的載體。《中國地名大會》就用生動的形式讓它活起來,走進千家萬戶。」

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不同年齡段的七十位選手現場競答,點評嘉賓現場解讀,用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內容和形態,引導觀眾領略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發各地觀眾的熱議和好評。

甘肅省嘉峪關市市民王莉:「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嘉峪關人,能在這樣大一個節目中看到它提到嘉峪關,我感到非常自豪。」

節目在全國各級地名工作者中間也掀起了收看和討論熱潮,大家紛紛點讚節目立意高遠,挖掘了地名背後的歷史和文化,也使自己對所從事的地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江蘇省南京市行政區劃地名協會專家薛光:「地名就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看得見的鄉愁。」

貴州省民政廳區劃處處長許文益:「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和寓意都蘊含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歷史和現實的崢嶸,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

節目播出的同時還推出了「地名背後是家鄉」短視頻挑戰賽,地名知識答題小程序等線上互動方式。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中國地名大會》其實就是一種傳播地名文化的有效的方式,也是彰顯我們文化自信的一種方式。」

《中國地名大會》每周六晚七點在我臺中文國際頻道首播,周日晚十點半在綜合頻道重播。觀眾也可以下載央視頻APP或登錄央視網在線收看。

《中國地名大會》第四期

周六19:00檔CCTV-4

周日22:30檔CCTV-1

即將播出~

相關焦點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據了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題庫由民政部專家與相關學者共同搭建,注重知識的準確性,也注重挖掘地名背後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歷史記憶,以引發觀眾、讀者對地名文化的興趣與熱愛。邀請的解讀嘉賓——葛劍雄、胡阿祥、康震等,均為大眾熟知的學者。
  •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式在京舉行
    8月29日,《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在京舉辦,該書由中華書局出版,《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
  •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地名本尋常,亦可窺滄桑」。地名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代稱,還是文化和精神的載體。短短幾個字,既能夠折射出一座城市鮮明濃鬱的時代特徵,也能夠留存一代英雄人物堅定不移的信仰和艱苦奮鬥的印跡。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裡有答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
  • 根據《中國地名大會》提示,你能猜出渝中區、大足區...
    01-28 10:58:34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根據線索提示,你能猜出多少地名?28日年初四上午,不少地名知識高手齊聚央視國際頻道《中國地名大會》展開比拼。其中,重慶市渝中區、大足區作為地名文化代表也被選入考題,讓更多觀眾對巴渝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
  • 資料:《新聞聯播》30年發展史 中國第一的背後
    就這樣,從1978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這個名字正式啟用。從最初的播音員背後屏幕左上角窄窄一塊的白底藍字標牌,到現在特技轉出鋪滿全屏的藍底黃字;從一座高聳著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到平鋪著的中國地圖,再到轉動著的地球儀,《新聞聯播》已經走過了整整三十年。  留給歷史的,是1978年1月1日那天值班編輯黃一中手寫的一張節目串聯單。
  •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由中華書局推出,首發式本周六將舉辦
    《中國地名大會》節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
  • 《中國地名大會》高手落敗不改熱愛 康震感言引發觀眾共鳴
    中國網娛樂11月25日訊 地名是濃縮的歷史,是縮寫的文化,中國地名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於11月23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二期,便帶領著觀眾通過地名跨越大江南北,走進中國人的日常。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山河密碼——地名中國》 《山河密碼——地名中國》    騰訊娛樂訊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與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為外宣電視欄目《文化中國》合作拍攝的《山河密碼——地名中國同時,中國第一部以地名為元素的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地名》發布。   地名是中國重要的文化版圖,帶著中國文化的基因和符號。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 更是實現國家文化戰略、增強文化軟實力宣傳、構築中國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瑞鷹承載《中國地名故事》 全程拍攝
    由國家民政部聯合新華社共同製作的「瑞鷹《中國地名故事》之旅」大型系列專題片在此舉行開機儀式。隨著江淮汽車公司領導將開啟汽車的金鑰匙交給新華社及民政部領導,宣告《中國地名故事》大型系列專題片拍攝工作正式啟動。
  • BBC英語新聞聽力中地名匯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BBC英語新聞聽力中地名匯總 2014-05-30 09:3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新聞聯播》花4分鐘頭條報導海爾卡奧斯的背後
    6月27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用4分鐘的時間,頭條報導了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跨行業、跨區域賦能中小企業,加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創新引領作用。「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新聞聯播》為什麼會拿出這麼長的時間,以頭條來報導一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 中國地名轉寫問題探析
    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提出「地名國家標準化」的概念。地名國家標準化就是在一個國家範圍內,用本國官方語言或其他語言統一和規範書寫標準地名,實現一地一名。一個國家如不能長期按照規範方式轉寫地名,不僅不能使地名充分發揮指示地理位置的功能,更難以推進地名國家標準化的開展。筆者在一些出版物中發現,同一中國地名在不同出版物中羅馬字母轉寫不是一地一名,而是形式多樣或並存多種,問題列舉如下表所示。
  • 《中國地名大會》拾遺之二:浦、涇、浜、淖
    今天又看了一遍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三期的節目,為提到的「邊防精神」,「鐵路精神」,「女排精神」,「大慶精神」所深深的鼓舞。真是回味無窮,受益匪淺呀!當然,「阿拉善歌王」魯健的唱功也確實了得,應該是「歌譜」級別的人物啦!
  • 中國地名英譯註意事項(二 )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徵,是日常生活的嚮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地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社會生活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
  • 地名背後的故事:豆腐是誰發明的?「大柵欄」因何得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 北京烤鴨、揚州炒飯……這些美食中為何會有地名?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河北井陘……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近日,《中國地名大會》一書因講述頗顯冷門的地名文化「出圈」。「張國臂掖,故曰張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在那些人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的地名中,還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中國地名英譯要注意什麼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是國家領土主權的象徵,是日常生活的嚮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地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社會生活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