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撫州發現明清墓葬42座,基本確定為湯顯祖及其家族墓園

2020-12-16 澎湃新聞

海昏侯之後

江西考古再迎大發現!

8月28日10點半,

江西省文化廳 撫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

宣布撫州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

目前基本確定湯顯祖墓。

湯顯祖家族墓園。本文圖片 江南都市報微信公眾號

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是我國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江西撫州臨川人,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來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創作的以《牡丹亭》為代表「臨川四夢」,是中國古代戲曲的集大成之作,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經典。

根據文獻記載,

湯顯祖逝世後葬在撫州市文昌裡靈芝園內。

但由於時代變遷,

湯顯祖墓園漸漸湮沒,無跡可尋。

目前,位於撫州市人民公園內的湯顯祖墓

只是其衣冠冢。

幸運的是,去年11月,

撫州市在推進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

改造、修復、建設過程中,

拆除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製冰廠時,

陸續發現了被覆蓋的湯顯祖家族墓園。

地表建築拆除前。

包括湯顯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和湯顯祖及其兒子的墓葬在內的六代墓葬群

堪稱名人墓葬奇觀。

靈芝山區域拆遷後初步清理後的全景照。

2017年5月,

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

啟動了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

考古調查、勘探與試掘工作。

經過3個月的辛勤努力和科學發掘,

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歷程

考古發現

據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介紹,湯顯祖家族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另外還發現明清時期的三處附屬建築遺蹟。墓葬大致可分為六排,布局基本清晰。

6方墓志銘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譜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具有巨大的歷史考古價值。

其一,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準確的生卒紀年及所屬家族分支的脈絡,是我們了解他們的生平和在家族譜系中所處位置的重要依據;

其二,根據酉塘公與祖母魏夫人墓志銘所書,尚質、尚賢二子均出自魏氏,糾正了《文昌湯氏宗譜》所記載的此二子分別為李氏與魏氏所生的謬誤,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不足;

其三,銘文中所記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是分析當時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珍貴資料;

其四,銘文中所蘊含的書法、美術、文學、文字等價值,特別是湯顯祖親自撰文或書寫的墓志銘,勢必受到相關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通過研究墓志銘可以明確6座墓主人身份分別為湯顯祖高祖湯峻明(湯氏後人稱子高公)、湯顯祖高祖子高公夫人艾氏、湯顯祖祖父湯懋昭(號酉塘,湯氏後人稱喬一公)、湯顯祖祖母魏夫人、湯顯祖原配夫人吳夫人、湯顯祖大弟少海公與其夫人潘氏。

基本確認湯顯祖葬於此

在墓園發現刻有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和刻有「口口口口口口義(羲?)仍湯公之墓」六字的半截墓碑,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傅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壓棺石。

「義仍湯公之墓」殘缺墓碑。

另據文獻記載,湯顯祖家族墓園自湯顯祖父親湯尚賢(號承塘公,湯氏後人稱銘四公)捐資買靈芝園葬伯清、子高諸公以來,靈芝園就成為湯顯祖家族主要成員的埋葬地。同治九年版《臨川縣誌》載:「進士湯顯祖墓在港東廂靈芝山」及光緒二十三年版《文昌湯氏宗譜》:「······又娶傅氏,子開遠、開先,公妣俱葬靈芝園」,明確記載了湯顯祖本人葬於此。

湯氏家譜中對湯顯祖的記載。

據文獻記載,湯顯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徹底搗毀,時長跨越350年,期間歷經多次毀建,從第一次明末清初(1645年)毀於戰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復建,第二次太平天國(1858年)毀於戰火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復建,時間間隔僅為45年,而第三次修繕(1957年)更是在第二次重修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湯顯祖墓葬在歷次毀建的過程中,其具體位置準確可靠。

此次湯顯祖及家族墓園的考古發現,

對於考古學、湯學和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逐步推進墓園的保護利用工作

短期

圍繞9月份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的要求,

採取「考古進行時」的方式,

對考古現場及周邊環境進行簡單整治,

在四周鋪設可逆性的遊步道,

設立祭臺,

以滿足屆時國內外學者

參觀湯墓、拜謁湯公的需要。

長遠考慮

在推進文昌裡改造項目建設的過程中,

將把湯顯祖家族墓園作為核心要素,

精心打造集出生地、成長創作地、

安息地和湯氏宗祠為一體的湯公故裡片區,

還原湯顯祖所在時期的生活情景,

使遊客身臨其境,

感受與湯公為鄰、到湯家做客、

品湯公名曲的獨特韻味。

本著恢復原貌、激活文化、帶動旅遊、服務民生的理念,瞄準「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國家5A級景區、文商旅融合示範區」的目標,舉撫州全市之力加以推進。這個項目規劃總面積980畝,其中核心區250畝,建設控制地帶730畝,初步概算總投資在30億左右。目前,項目範圍內4000多戶的徵收工作已基本到位,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包括濱河景觀提升改造、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尋夢牡丹亭》、玉隆萬壽宮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歷史街巷修繕在內的10多個工程正在同步推進,明年3月份文昌裡一期將正式開街,屆時遊客可以在文昌裡觀臨川四夢、品特色小吃、住精品民宿、看經典劇目,親身感受臨川文化的無窮魅力。

湯顯祖與臨川四夢

湯顯祖出生在書香門第,家裡幾代都不作官,卻有著很高的聲望,湯顯祖很有才氣,二十一歲中舉,二十八歲進京赴考時已經是名聞天下的才子了。但是,湯顯祖因為不願意替高官捧場而得罪了當時的宰相張居正,兩次考試都落了榜。直到張居正死後,湯顯祖才中了進士,那一年他已經三十四歲了。後來湯顯祖幾次拒絕大官僚們的籠絡,結果被安排到南京當了個閒官。可湯顯祖是個耿直的脾氣,又嫉惡如仇,常常對時事大發議論。有一回他向朝廷上書,指責執政者,還牽扯到皇帝,因此他被貶到一個偏遠的地方作了一個縣官,可湯顯祖並沒有消沉,他把縣城治理得井井有條,後來反對他的人依然要罷他的官,湯顯祖也早就對官場厭倦了,他辭官回到了江西老家。

湯顯祖的家鄉盛行一種叫「海鹽腔」的地方戲,光是職業演員就有一千多人。回鄉後,湯顯祖一心一意地創作劇本,還親自導演排練,成為這個蓬蓬勃勃的戲劇運動的領袖。儘管他晚年生活貧困,可他從戲劇創作中得到了無窮無盡的樂趣。他常常坐在書房裡和朋友們談文論曲,而窗外就是豬在吃食,雞在叫喚。湯顯祖流傳下來的戲劇主要有《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因為這些戲的內容都和夢有關係,又被稱為「臨川四夢」。

回顧

2016年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盛大活動

2016年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撫州開展海外系列活動、北京系列活動和撫州系列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其中2016年9月24日上午舉行的花車巡遊活動,以花車行進式表演的方式進行,每部花車「車上有內容,車下有表演」。

拜謁湯顯祖墓。

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三位文學巨匠逝世400周年集中活動。

現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坐等考古後續進展

如何進一步打造湯顯祖文化品牌

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為《 剛剛宣布,江西考古驚世大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將震驚文化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江西發現國內罕見的七星堆六朝墓群,擬建六朝藝術博物館
    七星堆六朝墓群A發掘區東吳周氏士族墓園,是現今發現最重要的六朝時期高規格家族墓地,其墓葬布局和形制對研究早期客家民系、研究南昌乃至江西地區的地方史志均具有重要意義,是「北人南遷」的歷史見證。 專家表示,七星堆六朝墓群是江西地區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周氏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世族墓園,墓葬布局和形制證實了因戰亂而大批南遷的北人和本地土著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對研究早期客家民系、研究南昌乃至江西地區的地方史志均具有重要意義,是「北人南遷」的歷史見證。
  • 走進「中國戲曲之都」撫州,追溯百年前的舊夢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路上漂泊只為尋找心中的那片桃花源而「中國戲曲之都」撫州正是那片桃花源用幾百年的時光守護著古老的夢讓我們一起去撫州走一走看一看!中國戲曲博物館建於東方戲聖湯顯祖的故裡——撫州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與湯顯祖家族墓園僅一路之隔。該幢民居有近兩百年歷史,坐西向東、磚木結構,為清朝乾隆年間撫州崇仁舉人吳遜中的家族宅邸。
  • 朝歌遺址挖出5座明清墓葬,上面趴著一隻烏龜,墓室底部卻有小洞
    朝歌遺址挖出5座明清墓葬,上面趴著一隻烏龜,墓室底部卻有小洞在《封神演義》,朝歌的酒池肉林讓人們印象深刻,印象中朝歌的商紂王和妲己荒淫無度,後來終於使得商代走向滅亡,歷史基本上也是如此。商代後來被周朝取代,後來周文王的第九子被封在這裡,建立了衛國。
  • 繼13座家族墓葬群後,濟南小清河復航工地再發現數座古墓葬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5日訊今天,閃電新聞記者驅車趕往濟南市章丘區合莊村南側小清河復航工地現場,此前,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13座漢代至唐代墓葬群。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合莊墓地考古領隊何利介紹說,截至目前,考古人員一共清理出20座漢代至唐代墓葬群,今天現場正在勘探發掘的是一座M7號唐代墓葬,最終墓葬數量還在具體核實中。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16日開始,小清河復航工地挖掘過程中發現了第一座墓葬,5月24日又發現了第二座墓葬。
  • 七星伴月、塋域千年: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記
    經過475天的田野發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特別是A發掘區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布局合理、規劃嚴謹,排水系統完備、發現大量墓園建築廢棄物。七星堆六朝墓群A發掘區是目前發現最重要的六朝時期高規格的家族墓地,是國內罕見的東吳周氏士族墓園。
  • 遇見美麗江西|撫州:湯翁故裡 金夢滿園
    通過實施旅遊強市戰略,撫州的文化、生態、古村、鄉愁等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優勢。旅遊產業正成為撫州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撫州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有100多人,《江西歷代文學藝術家大全》共收錄了1296人,其中撫州籍名家317人,約佔四分之一。
  • 李鴻章家族三座墓葬搬遷 墓主或都是夭摺子弟(圖)
    中安在線訊 據新安晚報報導,近日,肥東縣店埠鎮城南公園一角,多了一塊小小的石碑,但是石碑上的字卻提到了一個曾在晚清叱吒風雲的名字,這塊石碑寫道:「李鴻章家族三座水泥棺,屬清末民初。肥東縣人民政府2013年公布為文物保護點。原葬於店埠鎮南院村,2016年9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護性遷葬至店埠鎮城南公園。」
  • 墓葬研究工作坊︱唐宋墓葬考古的趨勢;類型研究的適用性
    從唐墓考古發現來看,1915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察期間發掘的阿斯塔納墓和哈拉和卓墓地,可能是中國境內唐墓所進行的首次系統、科學的考古工作,遺憾的是,西方學者對於寫本、圖像的興趣遠甚於墓葬的考古學研究。1928年開始的小屯十二次發掘中先後發現172座隋唐墓,這是中國學者自主發掘唐墓的肇始,因條件所限,2005年出版的報告實際上只是對當時發掘記錄的整理。
  • 江西古代名人墓最全匯總!總共1713處!你家鄉有多少
    據《明清全國進士與人才的時空分布及其相互關係》一文統計, 僅在明清兩朝,江西考中進士3114位,僅次於浙江省,位居全國第二位,出現具有 全國影響的人物33位,位居全國第三。唐宋八大家,江西佔了三家;歷史上湧現了晏 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文天祥、陳三立等諸多政治精英和文化奇才。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罕見耀州窯青釉瓷器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中新網西安11月17日電 (記者 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圓形香盒。
  • 英國墓園發現五處大清水兵的墓葬,其中的故事讓人感動
    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國公墓,位於英國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國公墓,但是不同的是這座公墓當中長眠著五名中國人,而且是清朝人。為什麼五名清朝人會長眠在英國那?在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
  • 江西撫州:後來誰與子爭先?(廬山觀)
    開欄的話||「廬山觀」:人民日報記者看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王勃對江西的讚譽可以說是精準獨到。如何「不以江西為世界,而以世界謀江西」,我們要有「跳出廬山看江西」的胸襟和擔當。我們開設「『廬山觀』—人民日報記者看江西」專欄,綜合運用報網端等形式報導江西。歡迎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 《哈姆雷特》等將亮相2019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
    新華社南昌9月11日電(記者袁慧晶)2019年湯顯祖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將於10月19日至11月底在湯顯祖故裡江西撫州市舉辦。屆時,英國劍橋莎士比亞戲劇節藝術總監大衛·克裡利及其演出團隊將帶來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也是大衛·克裡利第一次將演出帶到中國。
  • 湖北荊門發現大型新石器時期墓葬200餘座
    截至目前,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212座。專家認為,其中5座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或為長江中遊地區,甚至整個長江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墓葬。  城河遺址位於沙洋縣後港鎮雙村村13組、龍壋村3組,最初發現於1983年。考古人員在後期的考古發掘中推測,這一遺址可能是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城址,因此名為城河遺址。這一遺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考古2019︱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城市與墓葬,生死兩徘徊
    201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院在航天基地鼎潤新城一期項目勘探發現古墓葬27座,並於2014-2015年對其中24座古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包括十六國時期墓葬1座,北周墓葬2座,隋唐以及後墓葬21座。當時勘探發現的還有2座墓葬(編號M25、M26)因條件不具備而推遲至2018-2019年進行了發掘。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網友感嘆:又是西安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員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掘漢唐、宋金及明清時期墓葬40餘座。其中發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來關中地區繼藍田呂氏家族墓葬發現以來,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發現。
  • 講好撫州故事 做好文旅文章
    近年來,撫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文化強省」戰略,以戲劇交流互鑑為紐帶,積極探索利用地方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撫州路徑,著力打造撫州新形象,全面推動撫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擦亮名片講好撫州故事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湯顯祖的故事,一往情深四百年,時至今日傳唱依舊。十月的撫州,因「我在牡丹亭等你」這一約定,唱響中國風,亮出國際範。
  • 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考古發現精美耀州窯器物
    昨天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的考古發掘情況,其中,出土精美耀州窯瓷器部分器型為考古首次發現。杜回墓地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地處高陽原南緣、潏河西岸。這裡曾是隋唐時期一處重要墓區。
  • 西安長安區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 墓主人均未過三十而亡
    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發現北宋家族墓,出土一批精美的耀州窯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極為罕見,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繼呂氏家族墓發現以來,宋代考古又一重要新發現11月1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安杜回北宋孟氏家族墓地的考古發掘情況。
  • 中國日報中外記者走進撫州:遠色入江湖 煙波古臨川
    「才子之鄉、文化之邦」,江右商幫發源地,享譽海內外的南城麻姑文化、「臨川四夢」為支柱的戲曲文化、「曹洞宗祖庭」曹山寺為平臺的禪宗文化,匯成了撫州特有的文化氣質。撫州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特點:「南昌遠郊、海西近鄰」;天藍、地綠、水清,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評選的「2015年中國大陸城市『氧吧』50強」,撫州排名第一;水是文化誕生之源,全長312公裡的撫河幾乎流經撫州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