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新聞發布會惠臺31條內容彙編(1)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發布時間:2018-02-28

  2月28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首先介紹了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情況,然後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安峰山:十八大以來,我們陸續出臺一系列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月28日(即今天)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安峰山:此次共出臺31條具體措施,其中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主要包括,明確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採購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明確臺資企業用地、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臺資農業企業可享受的相關政策,並支持兩岸業者在小額支付、徵信服務、銀團貸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另外,有19條措施涉及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主要包括,向臺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為臺灣人士取得從業資格和在大陸應聘提供更多便利,臺灣同胞可申請「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各類基金項目,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評獎項目、榮譽稱號評選,加入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大陸基層工作,並放寬臺灣影視、圖書等市場準入限制。
  安峰山:概括起來,這31條措施有三方面特點:一是此次出臺的各項措施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為臺企臺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例如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二是量身定製,《若干措施》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的特殊情況和需求,回應臺企臺胞的普遍關切,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例如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臺資企業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廣電影視節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三是受益廣泛,《若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將切實擴大臺企臺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安峰山:這些措施出臺,將給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帶來巨大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對臺資企業來說,相關措施將幫助臺資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加快轉型升級,拓展內需市場,獲得更多商機,實現更大發展。對臺灣同胞來說,相關措施將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並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安峰山:國務院臺辦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加強政策落實,評估實施效果,並根據需要研究制定更多政策舉措,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


  新華社記者:想請問發言人,在當前的情況下,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主要的考慮是什麼?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安峰山:出臺《若干措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若干措施》著力為臺資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將給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廣大臺灣同胞在大陸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體現了我們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彰顯了「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若干措施》的出臺得益於各有關部門的群策群力和共同支持,表明了大陸各有關方面協同配合為臺胞臺商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誠意。《若干措施》的落實將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責任編輯:許嬑

相關焦點

  • 國臺辦:繼續推動「惠臺31條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左妍冰、馬曉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今天(10月3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惠臺31條措施」自今年二月底發布實施以來已滿8個月,到目前為止,已有18個省區市的40個地方,以及1家央企推出了具體落實措施。
  • 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介紹「31條」最新落實情況
    馬曉光說,「31條措施」發布實施已滿8個月,每次發布會我們都會介紹落實新進展。10月17日發布會後這半個月裡,又有5個地方和1家中央企業推出了具體落地措施。  ——7月24日,深圳市推出「深圳貫徹『31條措施』政策彙編」,內容涉及18個類別99項政策,包括發展和改革政策、財政資金及政府採購政策、經貿和信息化政策、科創政策、國資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等,基本涵蓋臺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
  • 國臺辦介紹「惠臺31條」 與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中新網6月12日電 國臺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進展,他介紹,福建省出臺《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把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進一步落實落細;四川省自貢市、山東省威海市也分別發布了「31條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
  • 惠臺31條APP:來自大陸的「熊貓」讓綠營眼紅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大陸惠臺31條發布一周年之際,國臺辦首度推出「31條APP」,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稱,此前1月底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搞直播、扮網紅,兩岸為爭取臺灣年輕族群認同都卯足全力、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平臺宣傳政策。
  • 大陸惠臺31條是所謂「統戰措施」?國臺辦用兩句名言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在9月12日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臺當局聲稱大陸的「31條措施」是所謂「統戰措施」一事時,發言人安峰山引用兩句名言回應:「百姓心中有稈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臺當局陸委會9月6日公布所謂「因應中國大陸對臺31條措施的成果報告」,聲稱「31條措施」是大陸的統戰措施,並說這是利誘臺灣居民而且實施後尚無明顯影響。在12日的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安峰山被問及此事時回應表示:兩句話。第一句,「百姓心中有稈秤」。
  • 「惠臺31條」釋利好引臺商深耕大陸市場
    來源:中新社「『惠臺31條』出臺後,預估明年將出現臺灣青年西進創業潮,今年則有大批業者透過參展、參訪等方式來試試水溫。」來自臺灣的索佳藝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總經理李儒清18日如是說。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灣食品館的基礎上,今年還增設1萬平方米的臺灣名品展區。今年2月28日,大陸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海交會」上,多位臺灣業者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大陸地方對「惠臺31條」的落地細則,期待獲得更多經商往來、就業創業便利。
  • 大陸發31項惠臺措施 臺網友:我們還在搶紙 大陸直接搶人了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文/芮思客)「春節剛過,國臺辦今天(2月28日)再送出一個大禮包。」——昨天上午,國臺辦年後第一場發布會這樣「暖心」開場。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安峰山當場宣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實施,並對其中措施作出解釋。
  • 「31條」滿月,真心實意看得見
    距離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稱「31條」)正式發布實施整整一個月的時間,3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這個話題被現場記者多次提及,兩岸網友都在關注:「31條」滿月了,已經取得的進展與將要取得的成效是怎樣的?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3月27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安峰山就近期兩岸熱點話題回答記者提問。【31條惠臺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安峰山表示,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初衷是為了回應臺灣同胞的實際需求,解決他們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創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展機遇,為他們提供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便利。
  • 國臺辦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臺措施」新進展
    【解說】北京時間6月13日,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
  • 國臺辦發布會介紹「31條措施」最新進展情況等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6月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於6月27日(周三)上午10:00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廣安門南街6-1號廣安大廈中門四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我們知道,自「31條惠及臺胞措施」出臺以來,各地各部門都在積極推動並取得了一些成效。能否請發言人介紹一下「31條措施」最新的進展情況。謝謝。
  • 「惠臺31條措施」廣東顯實效 臺商期待更進一步落實
    中新社廣州11月8日電 題:「惠臺31條措施」廣東顯實效 臺商期待更進一步落實中新社記者 郭軍「我們從2007年開始投入節能減排,2012年布局綠色工廠,今年2月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國家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名單
  • 「惠臺31條」在義烏落地實施 工商學院來了10名臺灣新生
    10名新生中,年齡最大的27歲,最小的19歲,有7人是大學在讀學生,1人碩士畢業,1人本科畢業,1人剛高中畢業。臺灣學生在義烏賺到第一桶金2016年,義烏工商學院首次招收臺灣地區學生,當時人數僅為兩人,一人為旁聽生,一人為全日制學生。
  • 國臺辦發布會上說「豬牛」 大陸「兩牛一豬」完爆蔡英文「入海泥牛」
    16日上午,走上發言臺的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在發布會正式開始前,向滿頭大汗的兩岸記者們微笑寒暄著,「好久沒見」。好久沒見,焦點沒變。自2月28日出臺以來,關注度比夏日天氣還火熱的大陸「31條惠及臺胞措施」,連續第五次「霸屏」了國臺辦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問。
  • 專家談大陸「惠臺31條措施」施行細則:須行之有效
    條措施」)發布已滿3個月之際,6月6日至7日,首屆桂臺合作高端智庫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行,來自大陸各高校及有關機構的涉臺智庫專家圍繞「地方政府如何落實『惠臺31條措施』」展開研討。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惠臺31條措施」落地,應該在臺企臺胞相對聚集的省市,根據其面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經過詳細調研論證後,適當推出施行細則。在臺企臺胞較少的地區則不必一一出臺,可以在援引「惠臺31條措施」的基礎上,靈活處理。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振家對此表示認同。
  • 蔡英文當局拿「惠臺26條」混淆視聽,國臺辦:險惡用心不會得逞
    7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民進黨當局近日聲稱大陸推出的「26條措施」是「逼迫」臺灣接受「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接受應詢時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混淆視聽,欺騙民眾,進一步暴露了他們心中只有政黨私利,完全不把臺灣民眾的利益放在心上。老百姓心中有桿秤。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獲臺胞普遍肯定
    在今天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2月國臺辦出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迄今為止已有13個省區市的30個地方出臺更多具體措施,得到廣大臺胞、臺企普遍肯定和歡迎。
  • 惠臺31條、「臺旅法」,大陸與美國誰才是真愛臺?
    當臺灣各界還在為陳年舊事爭論不休時,對岸在元宵節前夕一口氣公布了31條惠臺措施(即《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含金量之高堪稱史無前例,引發輿論對未來兩岸融合甚至統一的無限想像。與此同時,美國參議院也通過了全面解除美臺高層交往禁令的「臺灣旅行法」。
  • 2019兩會召開在即 資深臺商:深化惠臺31條細則可期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2019年大陸兩會召開在即,在包含臺商在內的民企支持政策,今年可著墨空間甚多,例如減稅降費、《外商投資法》都是巨大紅利。資深臺商認為除了這些政策外,「惠臺31條措施」至今已滿1年,臺商期待進一步細化規範。
  • 臺媒:惠臺31條獲7成臺網民支持 讓臺灣青年看到希望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3月9日報導,國臺辦今日公布惠臺31條,落實臺灣同胞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據臺媒民調顯示,此次惠臺31條的措施,高達72.2%臺灣網民表示認同及非常認同。臺灣青年 圖片來自臺媒張明睿指出,惠臺31條極具「政治性」,顯示大陸對臺灣社會、經濟狀況相當了解。大陸有很多人在做研究,目的就是了解臺灣社會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