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電池不要慌,蜂蜜來幫忙

2020-08-21 一線科普

因為紐扣電池與糖果的形狀十分相像,在美國,每年有2500個紐扣電池被兒童誤吞,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


2018年6月11日美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The Laryngoscop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pH‐neutralizing esophageal irrigations as a novel mitigation strategy for button battery injury》的研究論文。

研究發現,如果小孩子不小心吞下紐扣電池,喝蜂蜜可以減輕對身體的傷害。


誤吞紐扣電池很危險


眾所周知,紐扣電池的尺寸十分迷你,在孩子的眼裡,它們具有糖果般的形狀和金屬光澤的表面,所以很容易被誤吞。

在意外吞下電池的兩個小時內,電池會與食管的唾液反應,從而產生富含氫氧化物的鹼性溶液,註:該溶液可以溶解生物組織。


隨後,吞下紐扣電池的兒童可能出現喉嚨痛、咳嗽、發燒、吞咽困難、呼吸噪聲的症狀。

此外,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食管穿孔、聲帶麻痺,甚至侵蝕氣道或血管。


因此,取出電池所需的時間越長,這些兒童的致命風險就越高。


蜂蜜可以隔斷紐扣電池


為了儘可能規避電池對身體的影響,研究小組希望找到一種可食用、更粘稠的液體。


其中,這些液體可以在身體組織和電池之間形成保護性屏障,並中和鹼性環境。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篩選了許多溶液,結果表明,蜂蜜可以有效減少紐扣電池對身體的傷害,並儘可能的縮小傷口。

先前研究表明,一些弱酸性液體也可用來中和紐扣電池的傷害,例如檸檬汁。


但是,許多孩子不喜歡喝檸檬汁,相比之下,蜂蜜的甜味更符合兒童的胃口。


如何防止兒童誤吞


研究人員建議,當孩子不小心吞下紐扣電池之後,父母要將其及時送往醫院,同時給孩子喝下蜂蜜。


但是,如果兒童對蜂蜜過敏或食道已經穿孔,則不應該再服用蜂蜜!


最後,作者指出,紐扣電池應該始終存放在安全的容器中,並防止兒童接觸。


另外,父母要檢查家裡的所有電子產品,以確保將電池封閉起來,並定期進行檢查。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02/lary.27312

相關焦點

  • 寶寶誤吞紐扣電池,媽媽「小題大做」專業處置,醫生豎大拇指誇讚
    「寶寶,你把電池放哪了?剛剛還在的啊」婆婆不自覺地詢問寶寶。 「電池找不到了嗎?啥樣的……」玲玲不以為然地發問。 「就手錶上的小電池,紐扣電池,寶寶剛剛還玩來著」 聽到「紐扣電池」四個字,玲玲一股焦急湧上心頭。
  • 7歲兒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灌下一瓶蜂蜜,醫生誇讚:比我還厲害
    導讀:7歲兒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灌下一瓶蜂蜜,醫生誇讚:比我還厲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7歲兒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灌下一瓶蜂蜜,醫生誇讚:比我還厲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孩子容易誤吞電池,家裡有電池的一定要注意
    可直到有一天,跟我們家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小孩壯壯,因為誤吞了紐扣電池,而險些喪命。壯壯的父母比不上我父母的認真仔細。家裡的電動玩具車以及小型日用電器隨處可見。有一天,壯壯的父母正在給某一電器換電池。忽然間想要去上廁所,於是隨手就將廢棄的電池放到了地上。那對年輕的父母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電池的危害。壯壯看到圓圓的東西很是好奇,拿起電池就往嘴裡放。
  • 3歲兒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一招救了娃,醫生連連誇讚:比我高明
    3歲兒子誤吞紐扣電池,媽媽一招救了娃小李在已經成為媽媽很長時間了,現在已經有了一個12歲的大兒子,還有一個3歲的小兒子,這兩個半大小子,每天都會將房間的裡東西弄的一團亂,就算是小李跟在孩子的屁股後面收拾,好像都收拾不完。
  • 雲南一歲男童誤吞一顆紐扣電池,導致整個食道充血,水腫,糜爛
    家長們在照顧家中的寶寶時要多留心,千萬不要讓一些細碎的玩具、零件等物件出現在寶寶的周圍!寶寶懵懂無知,會做出一些危險的舉動,像開遠的一名寶寶就是誤吞了紐扣電池,結果......開遠一名一歲零兩個月的寶寶,誤吞了一顆紐扣電池,結果導致食道被嚴重灼傷。
  • 孩子"戴項鍊",導致體重下降,其實是誤吞了紐扣電池
    看孩子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的精力,如果看管不好,孩子可能會誤吞一些東西。孩子小的時候,對什麼東西都很好奇,手裡拿到什麼東西,都喜歡放到嘴裡吃,他們覺得這樣很好玩兒。家長一定要注意,說不定什麼時候,孩子就把東西咽下去了,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對孩子生命造成危險。
  • 貴陽一幼童誤吞電池,交警開道及時送醫,孩子誤食怎麼辦?這份...
    貴陽一幼童誤吞電池,交警開道及時送醫,孩子誤食怎麼辦?驚險,幼童誤吞電池12月12日14時許,正在太慈橋執勤的貴陽市交管局南明區分局民警王穎接到指揮中心通報,一輛灰色麵包車報警求助,車上有位幼兒誤吞電池急需送往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進行醫治。
  • 遇ATM吞鈔不要慌
    經過仔細核對與檢查,原來是客戶在櫃員機上存款時操作有誤,一次性將1萬多元都放入了櫃員機,而櫃員機的存款限額為單次1萬元,超過了這個限額將會導致機器不能識別,所以客戶存的錢才沒有及時到帳。弄清楚了原由,網點立即向惠州市分行申請櫃員機清機調帳,經過清機確認和帳務調整後,於次日成功將客戶所存的1萬多元入帳。得知存款到帳,客戶拉著網點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 小男孩誤吞電池,奶奶讓孩子拼命吃東西,醫生斥責老人家無知
    孩子誤吞異物是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如果寶寶吞的東西是電池,這是有可能依附到孩子的食管上的,電池一旦洩漏就會灼傷食管,導致食道穿孔,嚴重的話可能會致死,下面這個孩子就誤吞一塊電池,他的奶奶為了讓電池儘快的排出,竟讓孩子吃很多的食物,孩子的狀況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嚴重了。
  • 珠海一嬰兒誤吞這種東西差點沒命!很多人家裡都有!小心……
    遙控器的紐扣電池被誤吞。 X光片可看到被誤吞的紐扣電池位置。 經過10多分鐘的細心操作,冒著穿孔出血的極大風險,醫生終於將已經被腐蝕的大號紐扣電池取出。
  • 五歲孩子誤吞鑽戒!盤點寶寶易吞入的十大異物,家長一定要小心
    專家提醒這些物品孩子易誤吞硬幣、紐扣電池、各類飾品、鑰匙、手機掛鏈、棗核等所有小物件。誤吞硬幣會卡壓在食道引起食道黏膜的糜爛,嚴重的會引起穿孔。誤吞鈕扣電池,電池裡的電池液具有腐蝕性和毒性,一旦外漏對身體損害非常大。誤吞多塊磁性物質比如磁鐵,可能會引起腸壞死或梗阻。
  • 四歲娃誤吞口哨 如此危險卻很常見
    取出的塑料口哨   「說一千不多,道一萬嫌少,不要讓小朋友接觸電池、牙籤、小零件玩具、藥片……」這是閩東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鄭由周12月25日發在朋友圈的一條信息。
  • 清遠7歲男童誤吞骰子,搶救過程一波三折……
    22日,清遠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位7歲的患者童童(化名),他誤吞了一顆長寬高均為1.5釐米的正方體骰子,既很難取出來,也沒法排出體外,情況很是危急。
  • 孩子胃口大減,拍片發現體內有電池,家長該如何預防孩子誤吞異物
    每年醫院都會接收很多因為誤吞各種東西而被送來搶救的孩子,雖然絕大多數都非常幸運的搶救成功了,但也有少部分出現死亡的情況。對於家長們而言,照顧孩子是一刻都不能放鬆的,不論是年齡非常小的嬰幼兒,還是已經進入到小學的孩子。因為孩子們的智力當下並未發育完善,對很多事物都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尤其是處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判斷事物的主要方法就是能不能吃。
  • 幼童誤吞硬幣卡食管 看管孩子切勿大意
    孩子對外界的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孩,他們對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舌頭來感知的,經常看見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這時候,如果家長照看不注意,就可能會發生一些意外。這不,前些天,一名三歲大的孩子在家裡玩耍時就誤吞了一枚硬幣,卡在食管裡非常危險。
  • 10月大嬰兒誤吞電池燒穿食管!搶救過程為所有家長敲響警鐘
    此時,距離昨天上午門診那個10月大孩子誤吞紐扣電池已經有一天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依舊在我的耳邊迴蕩。之所以把這次救治經歷寫下來,是為了讓更多家長重視,寶寶安全無小事,時刻繃緊這根弦!同事們說趕緊來吧,這邊取異物的設備已經準備好了,剛才還取了一個誤吞了拉鎖鏈的。
  • 女子誤吞魚刺身亡 硬吞只會越插越深
    杭州28歲女子誤吞魚刺身亡  因為誤吞了一根魚刺,戳破主動脈引起大出血,整整搶救了7天,經歷4次手術,全身血液幾乎換了一遍,但是28歲的年輕媽媽還是沒能醒過來。實際上,因為誤吞魚刺到醫院就診的,醫院裡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而因此導致嚴重後果需要做大手術的並不少見,因此而喪命的時有發生。
  • 接連發生孩子誤吞異物事件,家長該怎麼辦?
    也因此,不管什麼病因進入小兒消化內科,只要來到該科室,她都建議家長參加科室組織的科普活動,「每周都會有固定時間來做科普,包括育兒知識,還有此類頻發事件。」說起兒童誤吞異物這件事情時,王玉梅的臉上和語氣中透露著焦急,但同時,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的寶姨也能感受到她多多少少的無奈。
  • 女童誤吞1元硬 誤吞異物怎麼辦
    女童誤吞1元硬幣,醫生提醒小孩誤吞硬幣要及時就醫,「硬幣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徐凱醫生說,「一元硬幣比較大,過不了幽門,硬幣若長時間停留在胃部,會釋放有毒的物質,另外長期壓迫胃黏膜的話,容易導致胃黏膜缺血壞死,造成糜爛或潰瘍。」近日,家住松江的6歲女童佳佳(化名)誤吞下一枚一元硬幣,一天後仍未自行排出。
  • 孩子好奇誤食電池,寶媽臨危不亂果斷施救,醫生都忍不住稱讚
    手錶中電池不見,媽媽的警惕心,竟然拯救了孩子孩子在小時候玩具非常多,拿出來玩之後就會隨便的扔掉,大多都是家長幫忙整理,有時候有些東西丟了,家長也不以為然,認為丟就丟了,可能放在某一個角落而已。如果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就很可能會造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