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方講習班聽名師講四逆輩方劑的臨床應用(帶PPT的演講實錄)

2021-02-12 青竹醫社
本文是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的一則演講實錄,由香港浸會大學陳偉老師講述《四逆輩臨床應用體會》。本文採用PPT與講稿結合的形式。文章較長,乾貨較多,建議收藏。

非常感謝雒曉東教授給我這個機會,今天下午跟大家一起互相學習。我是79級的,84年畢業於甘肅中醫學院,後報考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於廣東省中醫院工作,在中醫這個行當上摸爬滾打了近三十年。我自己非常喜歡中醫,中醫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遺產,確實能幫到人的醫學,即《傷寒論》中「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

下面我講課的內容是四逆輩的臨床運用體會。這個題目是老生常談,很多教授、專家體會比我更深。中醫各有各的特色,發展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繼承。現在繼承還是差一些,把中醫繼承的工作做好了,那中醫的發展指日可待。

所謂四逆輩,是《傷寒論》中講的四逆、理中、附子等方。《傷寒論》第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已經明確講到應用四逆輩治療的原則,即髒有寒者,用溫法治療。《醫宗金鑑》註解:「四逆輩者,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湯而言也。」

四逆湯原文用量:附子一枚生用,炙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這個用量目前是有爭議的,《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提到漢代度量衡與現代度量衡的區別,現代用量過於小,李可老中醫用大劑量治療急危重症,他認為一兩相當於10餘克。所謂四逆,四肢厥逆,即手腳冰冷。臨床上有陽氣不足,陽氣不能達於四末所致四肢逆冷;也可見到陽伏於裡,不能外發,即陽鬱於內而致四逆。其中,陽鬱於內的四逆散證比較少見。四逆湯是治療寒證的總方,予以適當的藥味加減及藥量加減,可以用於心肝脾肺腎的寒證,是回陽救逆、溫中散寒之劑。但凡陽虛汗出,陰寒下利,脈微欲絕,四肢厥逆等皆可用之。

我的老家是甘肅,畢業後分配到所在地區的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當時剛剛成立的中醫病房,與西醫兒科合一塊。住院部就我一個醫生,主任兼顧住院部及門診部,所以病房主要交給我。我一個人管7~12張床,什麼類型的病人都收,那段時間給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1992年我已經工作六七年,秋初下鄉支援公社衛生院。當時住在衛生院旁,某深夜有白姓村民叩門求救,說其子客外夜歸,途中淋雨,夜半腹急痛難忍,呼我救急。及至,病人已不能言語,寒戰不已,汗出如雨,面色青灰。診其脈,六脈皆沉伏不見,手足逆冷。我看到他家裡掛著結婚照片,問他父親,知道他新婚不久,我想起北京一個醫生,叫冷方南,他當時寫了本關於夾陰傷寒病的書,述及新婚房事受冷後突發的腹痛。病人勢將脫陽,我用冷先生的方法以艾條灸關元、臍中,約半小時後,病人腹痛漸緩,冷汗稍止,急處以四逆湯原方,劑量已記不清了。病人服後汗收,脈就出來了,我矚其小心護養,夜半2點多我才回去。中醫在治療急危重症方面的功效是非常明顯的,只是現在沒有這種條件給中醫去處理,所以大家看李可老中醫寫得好,病人治療效果好,但是到了臨床上不敢用,因為臨床上沒有這個環境及條件,所以李可老中醫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然有個別的例子,在廣東省中醫院的時候有個病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當時已經是臨出院,血糖控制得很好,出院前一天大便時突然在廁所暈倒了,面如青灰,四肢發冷,冷汗淋漓,護士馬上通知醫生,醫生就說馬上做心電圖,上搶救車,當時我一看,馬上說開李可老中醫的破格救心湯,馬上抓藥煎藥,邊煮邊喂,他們還在那做心電圖,一會病人就汗止身溫了,還沒來得及用西藥。中醫就是這麼快,一判斷就是個脫症,那做了心電圖再用藥就遲了。但是像這種情況不多,因為現在醫療環境不好啊。我在農村就可以放手治,為什麼?當時就那麼個環境,你把病人往哪裡送?還沒送到上級醫院病人已經不行了,那就得用中醫的方法。所以對於中醫,我們要自信,古人寫了無數的中醫書,很多被淘汰了,現代出版的書很多,但很多是東抄抄西抄抄,能流傳下來讓大家仔細去看的不多,為什麼?得有價值才能流傳。

古人流傳下來的東西是用生命去實踐換來的。清代陳亮斯曰:「凡驟中者,邪氣雖盛,而正氣初傷,急急用溫,正氣尤能自復,未可急稱死證,不必久病而忽大汗、大下,陰陽脫而死也。」像第一個病案中病人年輕驟得寒病,正氣初傷,用四逆湯回陽救逆,故易愈。

乾薑附子湯:附子一枚生用,乾薑一兩。為四逆湯去甘草,適用於四逆湯證之較急者。甘者,緩也。去了甘草,方中溫中散寒祛邪的力量更專更強。附子生用其力更猛,不用甘草其力更專。甘草號稱國老,方中加之,使涼藥不至於過涼,熱藥不至於過熱。顧名思義缺點也是緩,緩其性也。



某男,年四十,六天前感冒,經治後諸症減,然咽痛不除,服西藥抗生素,咽痛不減反增,甚則不能進食,喑啞。看到這,我們臨床很多醫生都會認為嗓子痛是多火,很多人都會給他用點涼藥。往下一看,其人面色蒼白,身冷惡寒,口淡不渴,不思食,微咳,少許白色痰。查咽部不紅腫,扁桃體不大。舌淡、苔白,脈沉緊。中醫辨證四診合參,非常重要。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另外望而知之,謂之神。不是只望了就知道生死。具體是醫家可以從你的形體樣貌動作看出陰陽的基本屬性。

 

面色蒼白少華等肯定屬陰證,且咽部不紅腫,結合舌脈,證屬陽虛感寒,滯結於咽。蓋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乃寒邪直犯少陰使然。法當溫陽散寒,投乾薑附子湯兩劑,久煎頻服。藥後病人咽痛大減,已能進食、言談,遂告痊癒。

 

類似病例臨床上並不少見,但我們現在學的西醫內容過多,養成了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壞毛病,喉嚨疼就要消炎,木蝴蝶、玄參、牛蒡子、石膏等都上。一個跟了我很久的類風溼病人,以前看了很多醫生,西藥也吃了很多。她的脈左右均較大,重按力量不足,偏數,關節白腫無痛,右側膝關節局部稍微熱一點,疼痛厲害的時候下不了床,經別人介紹來我這看。她吃過很多種中藥,清熱利溼的、養陰的、祛風除溼止痛的,西藥也用了很多種,但是療效不好。

 

我仔細問她,她有兩個孩子,後面又懷孕,不得已打掉一個,流產過程大出血很嚴重,輸血後搶救過來的。我恍然大悟她脈大無力的原因,陰血損傷,但面色白,汗出很多。我去了香港她也一直跟著治,吃著中藥效果很好,西藥也已經停了。前段時間我看她膝關節有點熱感,舌苔較厚,夜間口乾,咽部有灼熱感,予加石斛,當然還有附子、乾薑等陽熱藥,後來病人說服藥後原來是幹,現在是晚上癢、火燒的感覺。我把方子改簡單,就用附子、乾薑、肉桂,她吃了兩劑就覺得嗓子潤了,也不火燒火燎了。

 

這是體內陰寒之邪在作怪,寒滯於咽喉,陽氣不能溫煦水,水津不能上布。很多老人家腰酸背痛、腿痛,晚上嗓子特別幹,方用附子、肉桂,很快可以緩解。另一低熱病人,也是嗓子疼。西醫予抗生素、激素、消炎止痛藥,查體可見他咽部暗紅,扁桃體可見米粒大小的膿點,他說每次咽痛咽癢,用力咳嗽可咳出很臭的白痰。那就是膿,他的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陽氣太弱,正氣不足,邪氣客於咽喉,寒邪鬱閉化為米粒那麼大小的膿。治療是與其他人清熱解毒不同,用陽熱藥,附子、乾薑、甘草、肉桂,都可以見到很好的效果。這些都是臨床屢試不爽的實踐,大家可以試一下。



通脈四逆湯:四逆湯原方,再加乾薑一兩半,合成三兩。或再加蔥白九莖。蔥白通陽,使陽氣通達。我治療高血壓有時會用蔥白,治療寒瘀於經脈,脈緊,血壓高,用汗法,發散後以祛寒。通脈四逆湯適於裡寒過盛,陰盛格陽者用之。四逆湯證之甚者皆適用之。戴陽證病人面紅,但足冷,冷過膝,是陽氣欲脫於上的表現,有的病人可伴有發熱。



某男,年過五旬,體格頗壯。患冠心病三年餘,初發心胸隱隱微痛,近來加重,每日必發,甚則肢冷汗出,確診為心絞痛,即《黃帝內經》關於「真心痛」的記載,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每痛即服西藥或注射藥物止痛。望其舌胖大而潤,色略灰,脈僅三至(52次/分鐘)。此屬裡寒鬱滯,心陽不振,治當溫陽散寒,振其心陽,治以通脈四逆湯,三劑痛減,再三劑而痛止。改以附桂理中加丹參、當歸、川芎以溫陽行血,病情得到緩解。

 

此病人雖沒有戴陽證,臨床上運用須辨別其寒邪程度及陽氣鬱閉程度。通脈四逆湯在溫陽的基礎上加用蔥白使陽氣得以通達來治療痛症,臨床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也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一位香港病人,患糖尿病足,西醫已換藥三四個月,一直未愈,夜間疼痛明顯,予通脈四逆湯合陽和湯加減,效果可。

 

在香港行醫中醫不能用任何西醫的診療手段,甚至包括血壓計。我有一個紅斑狼瘡病人,用西醫治療效果不好求治於我,一次感冒發熱致病情反覆,病人去看西醫,告訴那醫生,他除了正常飲食還吃中藥,那醫生就讓他把剩下的中藥拿來化驗一下,病人後來告訴我,我心裡咯噔一下,既憤憤不平,又想真是人心險惡啊,他們拿我的中藥去化驗,看看是不是我的藥方引起了病人紅斑狼瘡復發,當時我的方裡沒用什麼大毒大劑量的藥,他們不管辨證,只管化驗結果。

 

剛開始我去香港,我用附子的量也是較大,現在也儘量用在他們容許的範圍內,12至15g,較少用30g,在把握很大的情況下還是會用。比如一個尿毒症的病人,腹膜透析,沒有尿,我給用真武湯,附子60g,吃了一段時間,病人有尿排出,很開心告訴我:陳教授,我已經幾年沒小便了,吃了你的藥,現在有了。我開玩笑說你是滴水貴如金啊。有些病拿得準,可以用,但我們還是得小心,人言可畏啊!一世英名毀在一次,不值當,還是得掂量掂量。



四逆湯原方加人參一兩。若病人正氣虛弱,於四逆湯方中加人參,適用於四逆湯證之甚而虛者,是回陰救陽之劑。人參大補元氣,又為救津之藥。凡病人四逆湯證汗出亡陽,下利厥脫,均有卓效。李可老中醫的破格救心湯於四逆湯的基礎上加紅參/高麗參。人參是氣津兩補的藥,《神農本草經》說人參微寒,味甘,無毒,補五臟,安神明目,開心智,久服延年。

 

《神農本草經》裡講藥的性味及功效沒有加任何修飾。舉個例子,巖硝(火硝)及芒硝,火硝現在根本就沒人用,但《神農本草經》將它列在前面,火硝是用來製作炸藥的,性熱,但芒硝性味很寒。火硝的熱性可以散結石,有一個方叫化石散,三味藥:火硝、肉桂、鬱金,治療膽結石。西醫認為膽結石嚴重了就把膽囊切了,中醫裡的膽是中正之府,膽的陽氣、相火出不去,吃飯不消化,吃肥膩的東西會拉肚子,你怎麼說切了膽囊沒問題呢。

 

我有一個朋友的母親50多歲,患肝多發性囊腫,有大量的膽結石、腎結石,引起反覆感染,經常住院,長期用抗生素,但是膽囊粘連,囊腫也很大,上海的西醫院都不願意給她做手術。朋友問我有什麼辦法,我查到這個方子讓她試一下,姑且一試有何難?就用這個方,但是火硝買不到,後來他們在南京找到這個藥。南方人吃火腿,用火硝來醃製。火硝很難吃,所以製成膠囊,一次吃幾粒,20至30天,效果意想不到,老人家也沒這痛那痛去急診,飯也能吃,複查有幾個結石明顯不見了,膽囊也較之前縮小了。我自己也很開心,後來再見到膽結石或腎結石的病人我也試著用這個方,效果也很好。

 

這個方子是門純德老先生的,山西一個非常著名的老中醫。我們中醫的書浩如煙海,處處是個寶,只要我們留心了,拿出來用到臨床上非常有意思,只是我們疏於去使用。現在大部分人相信的是現代科學的東西,對中醫沒有信心,但我們自己做中醫的要有信心。

 

人參益氣養津,高麗參也是非常難得。但是現在的種植方法,一用上化肥長得很快,讓人很納悶。我們自己習慣用哪些藥就要去鑽研它,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比如人參,以前清政府是把人參當作一個很重要的財政來源,專門有個參官,管理人參,有些山要封起來,封個三五年,才能開放去採參,並且得有執照的人才能去採,偷著採要被砍頭。採參之前還得舉行一個很隆重的儀式,拜神,人參是山之精,得天地之精華。採參所帶的工具不是鋤、鏟,而是毛筆、毛刷這類,見了人參之後得跪拜,用紅線拴住,不是今天看見今天就採得回去,要花很長時間,遇到阻礙要搬開,不能損傷根須,這樣才能得其氣全。

 

再說一個例子,一位香港老太太,吃了中藥之後口麻,去了急診,抽血發現是烏頭鹼中毒,看她的中藥裡沒有烏頭、附子,整個香港特別重視,專門派鑑定專家去各大藥房檢查,最後發現是蒼朮這個藥裡混雜了生烏頭的雜品導致病人中毒,且病人沒有久煎中藥。導致媒體上說我們中藥吃了中毒,他們斷章取義我們沒辦法,蒼朮被停用了半年才可以用。



朋友馬某之父,年近八旬,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驟得中風,猝然昏厥,汗出如雨,二便失禁。我告訴馬某別亂動,現在不知道是出血還是栓塞,此為中風之脫證,先把命保下來。急當回陽固脫,處以四逆加人參湯。我讓他把家中的人參熬上,又在附近抓了個四逆湯,叫救護車。之後老人家神志慢慢回來,自測血壓漸漸平穩,後來證實是腦出血。

 

眾鹹謂中風系高血壓所致,不可遽投以參、附,然馬友頗信餘,遂不疑而用藥,果得延命。不過去到醫院,人家醫生就說,這個人腦出血的喔,你還給他用人參。我未置可否,中醫與西醫不是同個層次,怎麼可以這麼評價我們。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炙甘草各三兩。治裡寒吐瀉,為溫中補虛之劑。凡脾胃虛寒,洩利,便溏,嘔惡,腹痛,食淡無味等均可用之。



某男,年近五旬,洩瀉四年,診為結腸炎,長期西藥治療,效果不顯。病人面黃肌瘦,眼瞼浮腫,六脈微弱,口淡不渴,舌光無苔。時或洞洩而完谷不化,或便少而裡急下重。病人脾陽已衰,又久洩傷津,陰虧舌光。當先理中,健其脾運。其蘊有溼熱,容徐圖之。處以理中湯,間用香砂六君,十劑後,大見好轉。


病人偶因飲食不慎,復起洞洩不消化便,久病不易根治,反覆在所難免,仍以理中加附子,間用參苓白朮散。又旬日,病人基本無瀉,數日後,反見便少而裡急後重,此脾陽漸復,溼熱未盡,再與附子理中加黃連三劑,黃連用量不宜過大,其性寒,厚腸胃而止瀉。裡急後重除,再以原方服用六劑,緣舌見津傷,附子只用至10g。舌光漸有微苔,脾運漸健。如是出入兩月餘,未再復發。我的體會是,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用中醫治療效果很好。



附子湯:附子兩枚,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藥三兩。此方治少陰心腎虛寒,背惡寒,脈沉微。附子多於四逆湯一倍,又加參、術,為溫經逐寒、扶陽健脾、大溫大補之劑。病屬四逆湯證,而脾胃虛寒明顯可以用附子湯,健脾祛溼,溫脾散寒,用芍藥三兩柔肝安脾。



劉姓女病人,六十餘歲,背惡寒,無咳嗽,無腹瀉,無手足逆冷等不適。我初以陽虛外感治之,予桂枝加附子湯無效。詢之無全身畏寒,僅覺背上冰冰冷冷。觀之,病人神色倦怠,但欲寐,雖然平時家務勞動不累,但坐車或看電視容易覺得睏倦,當是心腎陽氣不振,診脈甚微。思及「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4),先與艾條灸大椎穴,病人頓覺舒適,予附子湯兩劑,病遂除。

 

從這個病例,我深深感覺到《傷寒論》每個詞每句話,確確實實是字斟句酌,嶽美中老先生每年都抽出一定時間去讀《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的原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漢朝的竹簡上寫字是很困難,不像現在複製粘貼國內的一部分、國外的一部分,就成一本書了。背惡寒,與外感惡寒不同,外感惡寒雖也從背起,但全身皆振寒;背惡寒,僅背上有寒冷感,無全身振寒之狀。


當然這個辨證得結合四診,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也有醫家認為,望聞問切是中醫看病的四個步驟,先望,再聞,再問,最後起決斷作用的是切!而不是切不重要,切是中醫判斷病證陰陽屬性的關鍵所在,這種臨床上的體會特別深,其他的都可以是假象,脈絕對不會假。

 

臨床上要做到古人診脈規範,平心靜氣,調息凝神。掌上高骨為關上,關前為寸,關後為尺。浮中沉,舉按尋。清朝御醫左季雲說的脈診學習,其實也像西醫聽診一樣得反覆練習,中醫的摸脈是一個道理,當然現在西醫也沒有那個耐心,多半靠檢查,超聲、X光之類的。找一根竹棍,中間掏空,用繩子串起來,一閒下來就拿出來,大拇指、小指繞著繩,其餘三指搭在棍上,腦子裡念《瀕湖脈訣》,水平一定會提高的。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郭博信,也是李可老中醫的徒弟,說山西一老中醫治療腫瘤很厲害,叫梁秀清,這位老先生已經去世。他的父親不讓他看病,讓他摸河水摸了幾年,河水就是地球的脈搏,潮漲潮落都是地理現象,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他的手感也很好,脈診相當準確。脈診是中醫診斷技術,也是很有技巧的,非常重要。


《傷寒論》:「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再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鄭欽安的書辨證都是先辨陰陽,陰陽不辨,雌雄不知,如何用藥啊?!



真武湯:附子一枚,白朮二兩,茯苓、芍藥、生薑各三兩。治陽虛水氣內停,為溫陽化水之劑。本方治內外皆寒,兼有水氣,故用生薑,共奏溫陽化水之效;附子湯也治內外皆寒,無有水氣,但見虛證,故用人參,扶陽益陰,共奏溫經扶陽之功。

 

《醫宗金鑑》:「小青龍湯,治表不解,有水氣,中、外皆寒實之病也;真武湯,治表已解,有水氣,中、外皆虛寒之病也。」一個治內有寒實,外感風邪之證;一治心腎陽氣虛衰,水飲內停。



某男病人,年已七旬,頭眩,面微浮,目下如臥蠶腫起,時咳嗽,四肢沉重,小便自利,脈沉微弦。病已四五日,體檢未見明顯異常。夫腫在上者,汗而發之。方用麻黃加術湯加生薑,三劑。服後四肢沉重、咳嗽稍減,面浮略消,但目窠腫轉甚,頭眩未除,脈沉細微弦。此本虛證,水飲為患,雖發之,水溼略去,四肢沉重和咳嗽略減,然陽氣已虛,陽氣不升故頭眩不愈,宜溫陽化水,試用真武湯,二劑後,頭眩顯減,目腫亦除,續進三劑而愈。

 

臨床上我常用真武湯治療尿毒症、腎病病人,效果非常好。一病人,仁濟醫院總監,西醫出身,咳嗽,咽癢不適,服用西藥效果不顯,找呼吸科專家看後無效,聽聞中醫效可遂找我看病。他已服抗生素一周,抗生素很寒涼、味苦,脈沉弱,予以小青龍加附子湯2劑,服用1劑後有效,病人大喜。



吳茱萸湯:吳茱萸一升,生薑六兩,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治胃大寒嘔吐,為溫中降逆大溫之劑。本方與四逆湯同為治虛寒溫劑,四逆湯扶陽固脫,主治大汗、吐利、厥冷,是陽氣大虛,勢將亡陽者;本方溫中降逆,主治吐利、手足冷,是胃陽虧虛,陰寒盛極,陽微欲絕者。四逆湯以附子為主,功在溫經扶陽,止汗固脫,陽虛汗出者宜;本湯以吳茱萸為主,功效溫胃鎮逆,陰濁嘔吐者宜。



王姓女病人,四十餘歲,自雲患「胃病」多年,但無胃痛,口淡生水,噁心欲嘔,長年中西藥無效,置之不治,則頭暈痛,肢冷。觀其面色少華,舌淡略灰,脈沉略弦,斷為中虛裡寒。弦脈主肝,挾肝氣而作,故頭暈痛,吐涎沫。以吳茱萸湯主之,三劑後頭暈痛、嘔吐均愈,惟身體倦怠,手足不溫,再處以當歸四逆湯與之。


受西醫影響我們都覺得高血壓是肝陽上亢,藥用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等治,其實高血壓很多是由於寒邪引起,寒主收引,筋脈瘀滯,血脈不通暢,引起血壓升高。河北老中醫李士懋、田淑霄老兩口的《相濡醫集》,專門介紹用汗法、溫法治療高血壓病,可以停用西藥的,李士懋老先生的脈診也很厲害。



中醫的發展歷經千年而不衰,並以不變應萬變,只因一個「辨」。《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溫病學說也不過時,由於當時的環境、氣候條件下傳染病肆虐,發熱的熱性病用溫病學說的方法治療很有效,發展了中醫理論,湧現出許多中醫大家。後因西醫發展,抗生素使用,流行病、熱性病越來越少,溫病學說慢慢衰落,但並不表明溫病學說就沒用了,其理論是辨證處理,臨床上仍有用。

 

明朝的局方為了方便,卻使中醫的「辨」受局限,失去其靈活性。中醫的理論建議在「陰陽平衡,陰陽互根」的基礎上,現陰寒之證居多,與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氣候環境相關,空調、風扇、冰箱這些電器,可樂、汽水這些飲料,古代都是沒有的,一旦生病馬上用抗生素,直接靜脈注射,病人多臉青、手足厥冷,一看就知道是寒證。

 

臨床經驗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三因制宜來治療。比如腫瘤,用現在的理論來治療是可以的。腫瘤是一個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以往中醫未系統去研究探討。近年來隨著工業革命、科學發展帶來的病越來越多,來自於飲食、發達的科技產品、西藥等的化學汙染,我們與西醫治療腫瘤經驗差得太遠,為什麼?我們治療的腫瘤病人都是西醫治不好、治不了甚至治殘的才尋求中醫治療。

 

我覺得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才知道。給一批腫瘤病人,中醫西醫分別從頭治,看誰治得好才是。另外的原則是「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八法不可偏廢,寒溫不可偏執」。現在的病人稍有發熱,都用抗生素,中藥用清熱解毒等。有一次我陪李可老中醫去會診一病人,一企業老總的母親,於廣醫二院住院,此病人四肢爪甲青灰,西醫予上冰床降溫,老太太80多歲,插了多少個管,李可老中醫一看,出來就直搖頭跟我說,這個怎麼治啊,我中藥上去哪裡抵得上他們這麼弄。最後是緩解了病情,卻治不了的。我原來是做科研工作的,很簡單很原始的方法,用甲周微循環來衡量是不是瘀血,最後結果是無病不是瘀,無藥不化瘀,活血化瘀成了大法,心肌梗死,就是冠狀動脈狹窄,又是活血化瘀,想當然。

 

由於時間所限,今天我就講到這裡,謝謝!


▼往期回顧

▼御用客服

▼版權申明

本文來源於《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戳   閱讀原文  參與投稿

  10萬稿酬  等你來拿                                        

  覺得好看,請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熊繼柏:我來講講經方關鍵怎麼用
    談經方的價值和應用著述/熊繼柏好,我就講講經方的價值和應用。關於經方的運用,關鍵在於你首先掌握經方真正的作用是什麼,這是最要害的東西。所以我們能不能正確使用經方,關鍵在於首先要掌握它。掌握它基本的作用,掌握它的藥物組成的目的和意義,一定要把這個方劑的組成配伍搞清楚。其實我們學方劑都應該這樣學。我們現在的人學方劑往往是僅僅把方劑背下來。當然這是第一道基本功,不能背就不可能用,你背不了就不是你的東西,那只是書本上的,臨證時你怎麼開得出來呢?所以方劑必須背,背只是一個入門功,「一年級」的功夫。
  • 最過癮的經方課:黃煌講麻黃類方的臨床應用
    我和黃煌老師是經方界的朋友。他是我眼中的當代經方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至今供職於南京中醫藥大學,歷任基礎部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講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基礎醫學院名譽院長等職。   謝謝大家的掌聲!學經方,是需要經驗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張大家有經驗要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共同提高。
  •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開班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開班 2019-03-16 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澤華     首屆全國老年語言學講習班在同濟大學舉行
  • 《扶陽法診治腫瘤病之思路與臨床運用》一一曹東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之張海濤《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第三十二講
    大家好,今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繼續由張海濤為大家講述廣東省中醫院鄧宏主任在《全國經方高級講習班》的演講---《扶陽法診治腫瘤病之思路與臨床運用》,與大家共同學習如何從扶陽的角度辨治腫瘤病。因為病人嘗到了甜頭,他們吃了中藥再做化療與不吃中藥做化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在中國吃中藥還要偷偷摸摸,這也是件可悲的事。目前從腫瘤的治療目標來講,我認為分為可治癒與不可治癒兩部分,可治癒的是指部分早期的腫瘤,給予中西醫治療,可完全治癒;不可治癒的是指腫瘤病情屬於中晚期,此時追求帶瘤生存,在延長生存期的同時要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然後我們來談帶瘤生存。
  • 空軍總醫院正骨科舉辦脊柱手法治療講習班
    2014年11月3日,空軍總醫院正骨科在西樓一層階梯教室舉辦第十二期《全國損傷退變性脊柱疾病手法治療講習班》開班典禮。醫院院長王建昌、政委居傳震、醫務部主任張波出席典禮,居政委致詞,典禮由正骨科主任趙平主持。
  • 經方的特點與應用思路
    例如六經的代表方劑,太陽病的桂核湯僅有5味藥,麻黃湯僅有4味藥;陽明病的白虎湯僅有4味藥,承氣湯也不超過4味藥;少陽病的小柴胡湯僅有7味藥;太陰病的理中湯僅有4味藥,少陰病的四逆湯僅有3味藥,炙甘草湯也只有9味藥,而厥陰病的烏梅丸算是比較多的,也只有10味藥。其他譬如大柴胡湯,小建中湯,五苓散、四逆湯、吳茱萸湯、真武湯、茵陳蒿湯等著名經方,都是不超過7味的。可見仲景方藥之精絕。
  • 關於舉辦2020南京國際經方大會暨經方臨床應用提高班的通知
    關於舉辦2020南京國際經方大會暨經方臨床應用提高班的通知(第一輪)國際經方學院 經方醫學論壇關於舉辦2020南京國際經方大會>暨經方臨床應用提高班的通知(第一輪)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共同主辦的「2020南京國際經方大會暨經方臨床應用提高班」將於2020年10月16日-18日在中國南京舉辦。
  • 【聽馮老講經方】經方治療面痤(之四)
    【按語】馮世綸經方醫學傳承學院將組織在線系統、系列研討胡希恕經方醫學活動,其中一項就是「聽馮老講經方」。額、面頰、下巴、脖子多發痤瘡,月經周期正常,痛經,量少,納可,睡眠易驚醒,重則伴冷汗,腰酸腹痛,口乾不苦,四逆,大便如常,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證。
  • 【招生】2018「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
    2018年7月,第四期「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將在重慶大學舉行,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招收學員「網絡與新媒體講習班」主要面向全國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在讀的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師招收學員,也歡迎其他院系以網絡與新媒體作為學術主攻方向的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
  • 初時,我是這樣學方劑的
    不可否認,《嶽美中醫話集》裡,有非常多有趣的東西,但是今天,我要講的是學習方劑。所以呢,我就看《嶽美中醫案集》了,整本書裡,基本上都是一首方子,配上一個醫案。這種學習方法,比較容易理解方劑。這時還不到記的時候,只是先理解。畢竟還在上學,臨床機會不多。
  • 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編著王付方劑學講稿第2版增補最新內容
    >一、王付教授門診經方處方大資料庫在數量質量上位居全國中醫藥學界之首位。《王付方劑學講稿》第2版又增補諸多最新內容,對理論學習與臨床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指導作用!《黃帝內經》闡述君臣佐使中君藥是針對疾病主要矛盾方面的用藥,臣藥是協助君藥,佐使藥是協助臣藥,治病組方用藥在通常情況下是3味藥到13味藥之間比較合理,論述組方用藥治病以臣佐使藥為主,這顯然不符合臨床治病需要。同時指出當今《方劑學》教材等書籍中運用君臣佐使解讀《傷寒雜病論》等書籍中的方劑具有明顯的隨意性、主觀性、偏面性和模糊性,對臨床治病缺乏有效的指導性和實用性。
  • 胡希恕講傷寒:【連載】第31條:葛根湯與桂枝加葛根湯對比
    臨床擅用經方, 尤其對桂枝湯、小柴胡湯等的臨床應用更有獨到之處,除用於傷寒溫病以外,尚有內外婦兒各科雜病,每用必效,是當時所公認的經方家。劉渡舟先生稱其為「經方學派的大師」,並介紹說:「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準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 2015年現代催化研究方法高級講習班在蘭州舉辦
    本次講習班由蘭州化物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華東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協辦,邀請了來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和高校的12位專家授課,吸引了來自全國多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所、企業等近300名學員參加。
  •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
    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的通知  為了研討國際關係論文設計與寫作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決定於2013年8月19-20日舉辦「國際關係論文寫作講習班」,歡迎報名參加。
  • 從鄉間小徑蹚出的經方家 | 王三虎
    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演講,「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背著傷寒我心歡暢」的王老師談了他學習中醫的方法和歷程,也講了好多精彩的醫案,讀來暢快淋漓,不免又覺得自己做的太不夠了,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啊。王三虎中醫師,14歲步入醫林,苦練童子功,倒背《傷寒論》。先後畢業於陝西省渭南地區中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和第四軍醫大學,獲傷寒專業碩士學位和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醫學博士學位。
  • (最新版)第九屆國際經方班 暨 第十九期全國經方臨床運用高級培訓班通知
    廣州中醫藥大學傷寒論學科系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組成部分,自1984年建立臨床基地以來,突出經典與經方的臨床運用,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優勢
  • 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舉辦
    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舉辦 2008年06月30日 0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汕頭六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李怡青 李瑞丹)由中國文化論壇和汕頭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文化素質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講習班
  •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招生)
    第七屆海峽兩岸「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招生啟事為了促進海峽兩岸三地青年學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高他們把握國際社會科學發展動態、理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培養其「問題導向、跨學科研究」的學術研究能力,提升其海峽兩岸當代社會轉型諸問題的理論把握能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學術創新能力和世界視野的傑出青年學術人才,自2012年開始,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研院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作為大陸主辦方
  •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第十八屆「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講習班」順利...
    2020年8月8日-8月11日,第十八屆「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講習班」順利舉辦。
  • 婁紹昆:經方的加減
    這篇文章的音頻和內容,是課程的最後一部分「研究方向」的最後一期「經方的加減」。婁老師認為,經方是否加減,要根據臨床具體的方證來衡量,並且列舉了嶽美中先生的一則醫案,讓人深受啟發。(編輯/居業)1、經方臨床應用要不要加減2、以黃芩湯藥證組合,隨症加減及其衍生為例3、通過臨床加減變化來適應臨床變化4、嶽美中老師的一個醫案,留給我們的思考5、方劑之「方」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