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為何冷——專家詳解嚴寒天氣

2020-12-17 中國氣象局

  

  

  資料圖:2月7日,山東煙臺東炮臺旅遊碼頭的防護欄上結滿海水冰凌。中央氣象臺最新監測顯示,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出現劇烈「跳水」。2月7日的氣溫較2月6日同時段大幅下降。其中北方大部地區及江淮中東部、江南東部和南部等地氣溫下降6℃至10℃。內蒙、遼寧、吉林等地降溫12℃至17℃。降溫後,當日清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氣溫普遍低於零下20℃,內蒙古中北部、黑龍江西北部局地溫度達零下30℃至零下42℃。中央氣象臺當日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我國中東部地區還將持續低溫天氣。新華社發(初陽 攝)

   

  

  資料圖:2月3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一名男子撐著傘在大雪中過馬路。當日,布魯塞爾迎來大雪, 溼滑的路面和持續降雪造成嚴重的交通堵塞。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這個冬季,嚴寒成了歐亞許多國家的噩夢,在曾經普遍被認為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為何會出現讓人「意外」的嚴寒天氣?「新華視點」記者約請權威專家進行了解讀。

  

  寒潮襲擊歐亞 這個冬天很難過

   

  2月6日,北京市民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元宵節。受冷空氣影響,白天最高氣溫驟跌,夜間最低氣溫更低至零下12℃,加上6級的北風加劇了人們的寒冷感覺,讓這個元宵節成為北京入冬以來最冷一天。

  今年春節以來,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偏低,黑龍江漠河、內蒙古圖裡河、根河、海拉爾、牙克石、陳巴爾虎旗等地的最低氣溫普遍處在零下40℃以下。在我國北糧南運的重要港口——遼寧營口港,6日平均海冰厚度達10-20釐米,給貨物裝卸帶來很大困難。

  和歐洲不少國家相比,我國的情況還不算太糟。歐洲的法國、德國、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赫、義大利等國遭遇大面積嚴寒,個別國家或城市甚至因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截至2月6日,今年全歐洲已有260人死於因寒潮引發的疾病或意外,其中僅烏克蘭就有131人死於嚴寒。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韓兩國也暴雪頻襲,積雪厚達三四米,多地出現雪崩,韓國首都出現55年來最低溫。截至2月2日,雪災已造成日本至少63人喪生。受寒潮影響,日本還有高達175萬人感染了一種新型流感,日本全國有7200所中小學因此停課。

  然而,就在歐亞許多地區苦捱寒冬時,全球範圍內卻「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就在同屬北半球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連日出現反常高溫,長灘機場氣溫超過30℃,打破了最近40年的紀錄。在華盛頓,一些櫻花也已經提前盛開。

  

  

  資料圖:2月1日,一男子在日本新潟縣十日町清掃屋頂上的積雪。受強冷空氣影響,從1月末至今,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北部及西部廣大地區連降大雪,積雪厚度達到往年的兩到三倍,嚴寒和暴雪天氣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和出行,不少地區居民生活陷入困境。新華社/共同社

  

  

  資料圖:2月2日,汽車被大雪困在日本東北部青森縣的公路上。受強冷空氣影響,從1月末至今,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北部及西部廣大地區連降大雪,積雪厚度達到往年的兩到三倍,嚴寒和暴雪天氣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和出行,不少地區居民生活陷入困境。新華社/共同社

  

  

  資料圖:2月3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附近大雪覆蓋的公路上發生撞車事故。嚴寒近日繼續襲擊歐洲,部分地區出現歷史最低氣溫,公路、航空、鐵路交通因大雪受阻。 新華社/美聯社

  

  「小冰河期」還是「繼續變暖」  專家各持己見

  

  在近年來全球變暖這一判斷已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的大背景下,今年入冬以來的極寒天氣令許多人費解。對此次極寒天氣出現的原因,專家們基本給出了大體一致的說法。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4日在日內瓦表示,當前席捲歐洲的嚴寒天氣是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造成的。他說,西伯利亞高壓氣團阻礙了暖空氣西進,導致歐洲地區溫度驟降。過去數日,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來自地中海的暖溼氣流在東南歐上空交匯,從而給該地區帶來大量降雪。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也從技術角度給出了解釋:今年北極「濤動」指數呈現負值,即北極地區比北極以外地區的氣壓高,北極地區的冷空氣因此擴散到北極以外地區,導致歐洲和東亞各地出現嚴寒天氣。

  然而,對未來的氣候變化走向,氣象專家們則分歧很大,出現了地球「繼續變暖」和「進入小冰河期」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對此,記者採訪到的權威氣象專家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啟禕等不少氣象專家認為,當前歐亞地區出現的極寒天氣並不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發生變化。相反,全球變暖正是引起此次極寒天氣的深層次原因。王啟禕說,由於全球升溫,特別是北極升溫顯著,北極海冰融化造成北極高度場升高,才導致近期北極冷空氣向中高緯度地區擴散。

  王啟禕表示,考察全球變暖的時間尺度,不能只看幾年的時間,至少要看30年平均的變化。「從1971年到2000年,我們看到全球變暖是確定的,大概每十年升高0.19℃,但是氣溫的上升軌跡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波動式上升,中間也會出現偶爾個別地區短期內變冷的時候」。專家們認為,此次歐亞極寒天氣就屬於個別偶發現象,不能成為判斷長期氣候變冷的風向標。

  然而,由於此次極寒天氣,不少公眾還是從直觀感受上對全球變暖的說法產生了懷疑,而一些氣象專家則從專業的角度證明著自己對「全球變暖」這一說法的不認可。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王斌研究了10年到30年、50年到100年這兩個尺度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自然變化後發現,雖然從表象上,近年來全球溫度呈向上走的趨勢,但就溫度變化的自然定律來說,趨勢是下行的,在這兩種趨勢同時作用時,降溫的趨勢要略高於升溫趨勢。「從我個人的研究來看,未來50年到100年,溫度是向下走的。」

  但王斌也並不認同「小冰河期到來」的言論,「我們的結果顯示,未來30年地球的降溫幅度將非常小,根本不可能進入小冰河期」,他說。

  

  

  資料圖:2月3日,兩位女士冒雪站立在義大利羅馬街頭。當天,羅馬受到近期歐洲嚴寒的影響,降下罕見大雪。據當地媒體報導,冬季氣候溫和的羅馬上次遭遇如此大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新華社發

  

  資料圖:2月3日,行人冒雪行走在義大利羅馬街頭。當天,羅馬受到近期歐洲嚴寒的影響,降下罕見大雪。據當地媒體報導,冬季氣候溫和的羅馬上次遭遇如此大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新華社發

   

  準確預報難實現  科學應對是關鍵

   

  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受訪的普通民眾表示希望能夠儘量提前預知這種變幻莫測的天氣變化。

  「平常白天取暖我就燒5塊煤,這一大降溫可就不好說了,一天得多添4、5塊!」家住北京校廠大六條的侯師傅對記者說,如果能提前一兩個月甚至半年知道今年冬天這種天氣狀況就好了,可以提前多儲備點以防大降溫。

  然而,侯師傅這個「簡單」的願望在許多氣象工作者和科研人員的眼中卻是一個大難題。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告訴記者,提前獲知是「暖冬」還是「冷冬」屬於氣候預報範疇,由於和老百姓生活以及社會各領域緊密相關,所以一直是氣候預報領域探求的重點。 

  「其實對於季節預報,我們內部一直在做,但沒有對外公布,主要是因為準確度很低,還達不到指導性的作用。」孫繼松說,長時間的大氣平均水平預測,也就是氣候預報,和天氣預報是兩個概念,目前國際上也還沒有辦法和理論來支持氣候預測,「難度太大,基本的理論還沒有解決」,他說。

  對此,記者採訪到的所有氣象專家幾乎都持和孫繼松同樣或類似的看法。不過,專家們可以確定的是,影響氣候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某一條件的劇烈變化就有可能帶來極寒或酷暑、旱澇或颶風。世界氣象組織預測,今後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將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地區更廣。

  

  

  資料圖:2月3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車輛在大雪中緩慢行駛。當日,布魯塞爾迎來大雪, 溼滑的路面和持續降雪造成嚴重的交通堵塞。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資料圖:2月5日,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孩子們在被大雪覆蓋的公園裡玩耍。烏克蘭氣象部門4日報導,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零下38.1攝氏度。新華社發(王泉攝)

  

  

資料圖:2月5日,在英國倫敦北部的亞歷山德拉公園,兩名女孩在雪地上嬉戲。 新華社/法新

  

  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面對極端天氣現象,我們能做什麼? 

  專家們認為,首先,人們應該認識到人類活動也是極端天氣產生的原因之一,儘管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具體的人類活動對氣候究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以及程度如何,尚無法清晰可知,但必須深刻反思和立刻停止對地球的掠奪式開發。

  其次,無論政府還是公眾,都應從每次應對極端天氣的過程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未雨綢繆,不斷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事實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由於準備充分從而很好地度過極端天氣的例子都有很多。

  就在本次極寒天氣中,英國最大機場――倫敦希斯羅機場近年來花費8000萬英鎊購買的除雪裝置派上了大用場,大雪過後機場很快恢復正常運營,航班基本沒受太大影響,而在前些年的暴雪天氣時,這家機場情況則很糟。無獨有偶,遼寧省瀋陽市也是從遭遇暴雪襲擊的慘痛經歷中吸取了教訓。2007年3月,一場幾乎將整個城市「凍住」的暴雪讓瀋陽深受其害,除雪機械和除雪能力不足的弱點在那次暴雪中顯露無遺。此後,瀋陽不斷引進各種除雪機械,做好各種應急預案,如今,瀋陽市應對暴雪災害的能力已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

  當一個地區面對極端天氣時,受影響的幾乎是社會的各個方面。交通運輸、能源保證、食品供應、醫療服務、應急物資儲備乃至社會保障體系都要受到嚴峻考驗。在本次極寒天氣中,歐洲凍死的許多人都是無家可歸者,這對我國的社會救濟體系也是一個警示。

  

    (來源:新華網 記者:陳夢陽 林暉 張淼淼 趙葉蘋 責任編輯:蘇玉君)

    
 

相關焦點

  • 全球經歷「最冷」冬天 英國或比南極冷日本大雪
    中國大部氣溫持續處於偏低狀態,多地遭遇了史上「最冷」春節。  從歐洲極寒到日本雪災、中國持續低溫,全球正在經歷「最冷」的冬天?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這個冬天反而變得更冷?  歐洲  英國或比南極冷  嚴寒暴雪天氣繼續,凍死人數仍在上升  據新華社電 嚴寒暴雪天氣繼續襲擊北半球。歐洲地區在經歷了元旦前後一段時間的「暖冬」之後,近期持續遭遇強冷空氣天氣,部分地區出現百年來最低氣溫。
  • 專家詳解入冬以來「最冷天氣」
    其實,這個降溫幅度是很平常的中等強度的冷空氣,大部分地區6-8℃,部分地區8-10℃,沒有很極端的降溫出現。一次入冬以來最寒冷的天氣過程如果從降溫幅度來說的話,這次冷空氣不能算是最強的,但是由於前期中東部地區大部一直是一個偏冷的狀態,所以是在「比較冷」的情況下繼續降溫,因此雖然幅度不是最大,但是涉及降溫的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可能會創新低。
  • 2020年將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這個現象的出現才是罪魁禍首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們對於地球的破壞程度也是越來越高,很久之前就有專家提出了全球氣候變暖的觀點,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對於我們的危害也是極大的。但是今年的氣溫卻顯得非常奇怪,不僅下雨天極多而且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最早秋分節氣,在今年十月份北方就出現了大面積的降雪天氣,於是就有專家提出今年將會是六十年以來最冷的冬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2019天氣冷搞笑說說帶圖片 吐槽天氣冷的幽默句子
    秋去冬來,雖然冬天要抵禦嚴寒和早起,我們也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一句搞笑幽默的句子,可以讓大家會心一笑,少點憂愁,下面艾美麗網帶來2019天氣冷搞笑說說帶圖片。2019吐槽天氣冷的幽默句子天冷了,有一種取暖的方式叫:我抱著你。這個天能讓我在路上掏出手機和你打字聊天的人,絕對是我真愛。天冷了,如果你不能給我個擁抱,那就給我買個外套。
  • 形容天氣冷的說說發朋友圈_天氣變冷的個性說說
    天氣逐漸變冷,那麼關於天氣冷的說說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形容天氣冷的說說,歡迎大家來參閱。  形容天氣冷的說說  1、隆冬的太陽也似乎怕起冷來,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熱氣就散發不出來了。  2、看,現在的冬天,乾巴巴的冷,風和雪卻沒有規律。
  • 天氣冷了關心的話短語 一句冬天暖心經典話語
    ,親愛的朋友,天涼注意添衣,旅一句冬天暖心經典話語整理分享,希望大家喜歡天氣冷了關心的話短語(一) 天冷了,樹葉疊砌著思念。(四) 打開歲月的硬碟,刪除初秋的涼爽,載入秋末的嚴寒,開啟實時防護衣,查殺流感發燒病毒,添加幸福健康元素,祝你健康快樂!(五) 輕輕的,寒氣來了,輕輕的,我的祝福也來了;悄悄的,天氣冷了,悄悄的,我的關懷也多了。漸漸的,我們的友誼加深了,漸漸的,祝你快樂會更多了!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是「暖冬」還是「冷冬」?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歐洲等地遭遇極端嚴寒天氣 烏克蘭最低達-40℃
    進入2月以來,歐洲等地遭遇極端嚴寒天氣,烏克蘭等地最低氣溫零下40℃。截至2月9日,低溫已造成歐洲400多人死亡。近日,本報記者分別採訪了義大利、烏克蘭、英國的普通人家,探訪了暴雪天氣中的歐洲生活。
  • 冬天熱度最高的風味小吃,天氣越冷吃的人越多,你吃過幾種
    有這樣幾種小吃,天氣越冷越受歡迎,尤其在冬天的時候熱度是最高的,大家都特別喜歡在冬天買這些小吃來品嘗。因為天氣越冷,吃這些小吃就越有感覺,那種美味簡直香到骨子裡。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是哪幾種小吃吧!1、烤紅薯在很多農村大集上,烤紅薯是最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
  • 24節氣檔案|大雪:天氣漸冷,冬天來了
    大雪既至,天氣漸冷,冬天來了……印象·大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汙染狀態,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併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凌汛。冬季,強冷空氣來襲,內蒙古包頭河段結冰封河,而偏南的蘭州河沒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經封河的河段,由於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層和凌壩阻擋了上遊下來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一定河段產生水漫河堤的災害。
  • 新一股寒潮來襲,為何2019冬天卻不冷?對此你怎麼看?
    但總體而言,今年冬天一直到現在為止,仍然不是特別冷,甚至可以說很暖和。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的平均氣溫比常年要高2~3度左右。根據國家氣象局新聞發布會透露的消息顯示,今年發生寒冬的可能性很低,大概率上是一個溫暖的冬天。為什麼2019年冬天到現在感覺不到冷呢?
  • 冷時不冷,難成年景!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專家給出答案
    每天為大家分享最新的三農諮詢,點評農村新鮮事,想要了解更多三農人或事,不妨點擊關注持續收看呀,燕歸症狀,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冷時不冷,難成年景!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專家給出答案。老話常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 嚴寒天氣侵襲美國東海岸
    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 綜述:嚴寒天氣侵襲美國東海岸  新華社記者孫丁 徐劍梅  受北極氣團影響,寒流2日繼續侵襲美國東海岸等地區,導致至少7人死亡,多地學校因天氣原因停課。據美國氣象部門預報,美東部分地區還將於本周晚些時候迎來暴風雪天氣。
  • 大數據看今年冬天會有多冷
    這周的天氣一個字「冷」有人跟團團一樣變身起床困難戶了嗎?天氣關鍵詞:溼!冷!冷空氣!12月1日後,又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安徽省……冷!是必然的了!淮北具體預報「深山大雪懶開門,門逕行蹤自爾新。」冬季總是與大雪、嚴寒、慵懶等詞彙聯繫在一起。作為橫跨淮河、長江的省份,安徽的冬季既有江南小雪掩翠竹的雅致,也有北方瑞雪驚千裡的洋洋灑灑。
  • 天氣越來越冷了,冬天佩戴手錶有哪些注意事項?
    天氣越來越冷了,尤其是北方,不少地方已經是寒風呼嘯,甚至有的地方已經成為冰雪世界。那麼冬天佩戴手錶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一直都是不少讀者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聚焦一下這個問題。相比夏天,冬天最大的不同無非體現這麼幾點:1、天氣很冷,甚至不少地方都降至零度以下;2、因為暖氣和空調的使用,室內外溫差比較大;3,作為一個普通人,穿的衣服也更多更厚了。基於這幾點不同,冬天佩戴手錶的注意事項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首先,因為室內外溫差比較大,要特別注意這種情況對手錶的影響。
  • 朋友圈發"天氣對比圖" 冰城比南北極還要冷真的嗎?
    1月27日訊連日來,哈爾濱的氣溫打破50年來最低氣溫記錄,致使一張市民自行拼接的「天氣對比圖」在冰城市民朋友圈瘋傳。這張對比圖顯示,哈爾濱-36℃、南極-35℃、北極-30℃,冰城市民在朋友圈轉發這張圖片的同時,也紛紛吐槽哈爾濱比南極北極還冷。26日早,生活報記者聯繫到正在南極工作的黑龍江省科考隊員葉成明。
  • 「該冷不冷,難成年景」,今年冬天啥時最冷?消息來了
    「冷在三九」這句話一點也不假,1月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長江下遊的鄂皖蘇三省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13度,這也是今年冬天以來最低的溫度。有很多朋友認為,三九是最冷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就不會有這麼冷了。其實,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說的就是「大寒沒有小寒冷」,在24個節氣當中,小寒和大寒這兩個節氣也是最冷,反應了冬天寒冷的程度。
  • 冬天真的來了,立冬之日一起來學點「冷」的英語知識吧!
    對於身在京城的小編來說,對這幾天天氣變化的感受一個字兒足以概括:冷,那是真的冷啊,一瞬間不進秋衣秋褲,棉衣保暖我都想往身上套。這點,我想北方人應該是最能懂我的了。從周一開始,這個禮拜的溫度就突然變得像冬天一樣,到今天,終於冬天真的來了。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代表著一年之中真正寒冷的季節來了。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些關於立冬和冷的英語知識。
  • 冬天「開空調」多少度最好?專家告訴你,這個溫度健康還省電費!
    現在這個天氣正值深冬季節,每天北風都在呼呼的刮著,北方的同志們倒還好說幾乎是家家都有暖氣可以進行取暖,這時候南方的人們絕大多數時候取暖都是使用的空調,這樣才能夠給家裡面帶來一點熱乎氣。很多人在用空調在冬天取暖的時候,都會把空調的溫度提升很高,有時候甚至都能夠達到30度,覺得這樣冷空氣就會很快的被高溫所衝散,在家裡面即便是穿的少也可以無畏嚴寒了,不過這空調的溫度真的是越高越好嗎
  • 實拍入冬最冷的哈爾濱,遊客不懼嚴寒吃馬迭爾冰棍,滿街都是貂皮
    時下北方多地已經開始了供暖季,也正在經歷著降溫天氣,屋裡屋外的巨大溫差讓人不敢出門。在高緯度高寒區的哈爾濱也迎來了入冬最冷的一天,不過零下十幾度的低溫絲毫不影響姑娘們吃冰棍。隨著新一輪降溫天氣的到來,哈爾濱的天氣降到了零下十幾度,很多人都開始穿上了擱置大半年的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