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梁山吹打
吹打樂,在民間稱為「耍鑼鼓」。大大小小的鑼鼓班子在豐都縣各鄉鎮均有分布,演奏特點也因南北兩岸而異。南岸過去交通相對落後,文化不太發達,所以鑼鼓擊法比較單一,至今仍沿襲傳統演奏法。北岸則在傳統打法基礎上逐漸吸收融匯進一些新的東西,所用樂器也有所改進,在演奏風格及曲牌與南岸的傳統演奏大有區別。董家鎮的耍鑼鼓在豐都縣風格獨具,很有地域代表性。
▲吹嗩吶
「梁山吹打曲牌的曲目積累較多,並基本成形固定,與其他鑼鼓相比,更注重於曲牌中間的變奏,而其他鑼鼓則在於開頭和結尾的變化。同時梁山吹打一改傳統吹打的組合法,而以京鑼、大鈸、馬鑼、京鉸、鼓組成,這些樂器發聲很響亮,演奏風格以快速為主,高亢、激昂,聽起來卻並不刺耳,反倒顯得協調、和諧,給人新穎輕快之感。」該鎮水巷子居委已經從事吹打33年的居民王永洲說,父輩那一代,梁山吹打非常盛行,幾乎每個院子都有,幾乎每家都有會吹打的。在當時,村民幹完活,晚上都會聚在一起吹吹打打,已然成為一種娛樂。而尤其在慶祝豐收時,幾個村的村民各到一個山頭,隔山「鬥樂」,遇到婚喪嫁娶時,梁山吹打更是必不可少。
▲敲鉸子
王永洲說,梁山鑼鼓與忠縣的癩子鑼鼓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曲牌更為豐富,具有代表性的曲牌有倒流水、十樣景、過街撬、剪巴郎、猛虎下山、梁山小賴子、菜籽花、三月番、梁山正賴子、六夾賴子、無名賴子、四句、六句、追板、騰板、補缸、海棠紅、流水板、白大姐等。梁山鑼鼓一般分為坐堂吹打和行路吹打。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大牌子由兩支嗩吶加大鑼、鈸、小鑼、鉸子、包鑼、鼓等打擊樂器演奏。二是:小牌子由大小嗩吶各一支加打擊樂器演奏。三是:佔子也叫炸子,由小嗩吶、二胡各一個加打擊樂器演奏。
▲打小釵子
「梁山吹打一個組合5個人,在吹打時每個人手合得起節拍,要配合默契、音調和諧。演奏時二胡奏主旋律,嗩吶則根據樂曲進行的氣氛加以變奏。」75歲的嗩吶手藍明全介紹,梁山鑼鼓古樸淡雅,吹打樂音響和諧統一,音色優美悅耳,善於表現輕快、活潑的情趣,曲目也非常豐富。演奏者技術嫻熟,能自如地運用各種技巧演奏。各種樂器配合默契,妙趣橫生。對樂曲中的各種情緒能模擬得惟妙惟肖,表現了較高的民間吹奏技巧。並且在長期的演奏中,曲目已固定,整個吹打樂旋律簡樸流暢,調式調性豐富,有的曲目甚至運用了簡單的對位、復調等技法,是非常典型的民間吹打風格。
▲打大鈸
目前,董家梁山吹打正逐漸走向衰落,除了一些年長者會打外,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梁山吹打為何物。梁山吹打伴隨民俗活動的產生而依存於民俗活動,現代社會發展神速,科技進步很快,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耕文明正在逐漸消失,農村與外界的接觸面增大,審美觀也發生改變,傳統民俗日益淡化,傳統文化正在逐步失去生存的根基。梁山鑼鼓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逐漸減弱,運用場所萎縮,大部分藝人年事偏高,傳承的徒弟多數改行,轉而打工、經商等,使傳承的鏈條中斷,傳承下去難度增大,這也是很多非遺保護項目共同的困境,像地球生物的滅絕一樣,文化物種的消亡,同樣讓人無奈而心痛。
▲迎娶新娘
「為了傳承梁山吹打,我們近年來組織了十幾支吹打隊。今年,我們還將舉辦比賽,選出梁山吹打的優秀傳承者,並讓他培訓更多的人,將梁山吹打繼續傳承及發揚。」該鎮文化站站長藍朝權說。(本文源自:豐都新聞網 作者:林雪琴 源標題:梁山吹打 風格獨具曲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