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費了"世界風庫" 特高壓為中國風電尋出路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針對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難問題,4月19日,國家電網公司在京發布《綠色發展白皮書》,為這一困境開出了藥方:通過特高壓電網建設快速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預計到2020年,將消納清潔能源4.62億千瓦。屆時,風電上網難問題將得到解決。

  近1/3風電機組閒置

  風電發展遭遇「車多路少」尷尬

  酒泉市的瓜洲、玉門荒漠地區及肅北馬鬃山地區素有「世界風庫」之稱,然而,由於酒泉風電基地遠離電網和負荷中心,消納和送出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的一大「瓶頸」。同樣,在擁有最優質和相對穩定風源的內蒙古,風電廠發了電卻無法進入終端用戶,大部分風機在夜間低谷期棄風停運,遭遇「車多路少」的尷尬。

  近年來,我國風電發展十分迅速,大大超出原來的規劃預期。2006年至2009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四年實現翻番式增長。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2009年全國風電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613萬千瓦。國家電監會《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由於送出難等問題,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還有近1/3的風電機組處於閒置狀態。

  風電資源豐富的西北、東北地區,當地消化不掉新增的大量風電,只能外送到電力緊張的華東、華南地區,幾千公裡的距離,靠什麼送?怎麼送?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清潔能源如何發得出,更重要的是如何集約高效「送得走」。

  將風電開發納入整個電力系統中統一規劃

  不讓「風電三峽」成「瘸腿」工程

  在我國快速推進風電發展,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打造「風電三峽」的今天,水電三峽電能消納的經驗,也許可作鏡鑑。

  三峽工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國一盤棋」的概念,從開始就強調了三峽水電「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目標。經多年反覆、充分研究和比較,最終選擇了華中、華東、廣東作為三峽水電的消納地區。結合三峽的水電特性,三峽電能逐月分配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9個省市。在三峽電站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相應的輸變電工程,保證了三峽電能的順利消納。

  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發展新能源的情況不同,我國一次能源分布與生產力發展很不平衡,風能、太陽能大規模集中開發,當地電網規模小、無法就地使用,需要遠距離輸送、大範圍消納。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劃布局,我國規劃在內蒙古、甘肅、河北、吉林、新疆、江蘇沿海等省區建設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將佔到電力總裝機的28.4%。其中,風電裝機近1億千瓦。

  風電與其他常規電源的根本區別在於其隨機性和間歇性的發電特點,因此風電的大規模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調峰、調頻、安全穩定運行等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避免目前已出現的風電併網後卻無法正常發電的問題,應充分借鑑三峽工程的成功經驗,將風電開發放入整個電力系統中進行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調峰電源和跨省區輸電網,促進風電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說,若不解決風電規劃和電網規劃的脫節,「風電三峽」將會成為「瘸腿」工程。

  輸送距離大大變長需要更強大電網

  新能源集約送出呼喚特高壓

  「風電三峽」的外送可以借鑑水電三峽的經驗,只是這次需要更強大的電網,因為輸送的距離大大變長了,500千伏的電網已經力不從心了。

  我國著名電力專家、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大聲疾呼:如此規模的電力要外送只能依託更高電壓等級、可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特高壓電網來實現。

  在電力行業,特高壓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以上的電壓等級。目前,±1000千伏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試驗示範線路是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特高壓線路,已實現連續安全運行1年多的時間,累計向華中地區輸送電量100多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華中地區用電緊張狀況。

  我國正在規劃建設的西部和北部大型煤電基地及風電基地、西南水電基地與中東部負荷中心地區的距離在800—3000公裡。其中,內蒙古地區除蒙東風電進入東北電網消納外,更多的是送往華北東部負荷中心,部分容量還要進一步向南、向東送往華中、華東地區消納,超出了500千伏電網的經濟運輸距離。風能等清潔能源如依靠交流750千伏、500千伏和直流±660千伏級、±500千伏輸電技術,是無法滿足能源資源配置需求的。特高壓在上述輸電距離範圍內大有用武之地,技術經濟優勢十分突出。

  根據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的研究結果,如果僅考慮在本省內的風電消納能力,2020年全國可開發的風電規模為5000萬千瓦左右;通過特高壓跨區聯網和加大調峰電源建設,可以擴大清潔能源的消納能力,全國風電開發規模可增加5000萬千瓦到1億千瓦。

  根據規劃,2020年,國家電網特高壓及跨區、跨國電網輸送容量將達到3.73億千瓦以上,其中通過特高壓傳輸的容量為2.5億千瓦以上,這必將為清潔能源規模集約送出打造便捷高效的「電力高速路」。

  電力專家指出,通過特高壓跨區聯網,不僅能為風電等清潔能源找到出路,而且還能見到不菲的環境效益。據專家測算,到2020年,如果按照輸送1億千瓦的風電能力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就可減少煤炭消耗6400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1.78億噸。(記者 冉永平)

相關焦點

  • 特高壓、風電、光伏「全面開花」 促進能源清潔發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最新編制《2020年特高壓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項目前期工作計劃》顯示,南陽-荊門-長沙、南昌-長沙、武漢-荊門、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5條特高壓交流工程計劃在今年3月至12月間獲得核准批覆。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兩條特高壓直流工程分別計劃今年6月和今年12月獲得核准批覆。
  • 錫盟首個開工建設的特高壓外送風電項目通過驗收
    ,為錫盟特高壓外送項目36家風電場第一家通過受電前質監項目。30萬千瓦風電項目於2017年6月29日取得錫盟發改委批覆,項目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建設規模為新建220kV 升壓站一座,安裝2兆瓦風機150臺,以220kV 電壓等級送出,總投資20.3億元。
  • 2020年全球及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內風電地位顯著提高領先...
    從各國分布來了看,截至2019年底,中國、美國、印度、西班牙和瑞典為全球陸地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排名前五的國家,陸地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佔全球陸地風電裝機容量的37%、17%、6%和4%,合計佔比為73%。海上風電的優勢主要是風速較陸上更大,風垂直切變更小,湍流強度小,有穩定的信號主導方向,年利用小時長。此外,海上風電不佔用土地資源,且接近沿海用電負荷中心,就地消納避免了遠距離輸電造成的資源浪費。根據GWEC的統計,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6GW,目前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量超過29GW。
  • 國家電網許繼集團編織「人才」大網 為我國發展直流特高壓技術奠定...
    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央廣記者 胡曉輝 河南臺記者 潘語怡 鄭州臺記者 王妍斐)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強挖人、敢用人,國家電網許繼集團編織出的「人才」大網為我國發展直流特高壓技術並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數百億度電被浪費,新科技重大突破,中國技術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自古以來,中國便有著「地大物博」美稱,中國領土面積在世界中排名第三,可是能源和資源卻並不豐富,在清王朝統治時期,能源沒有被開發,是「物博」,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越來越多的能源被陸陸續續開發出來,中國僅剩的能源已經告急,從國家能源局中得知,能源不僅告急,而且每年都會有數百億度電被浪費
  • 華北電網應用遠程評審 助風電企業復工
    華北電網應用遠程評審 助風電企業復工 發布時間: 2020-03-16 15:16:00   來源:  作者:趙峰
  • 交直流互聯大電網已經形成 國網累計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
    12月22日10時,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迎來裡程碑節點:隨著一輛...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1224/637427.shtml 12月12日9時58分,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豫4標全線貫通,成為該工程線路工程首個貫通的標段,為該工程線路工程實現年底全線貫通起到了
  • ...專訪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風電市場不是拼單位千瓦造價,而是比較...
    《華夏時報》記者:你在小組會上提到,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應該有相應的保護措施,金風科技也在推進「雙海」戰略,在2019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金風科技在海上風電和海外發展有怎樣的規劃?武鋼:金風科技已經在24個國家設了基地,有相關的項目。目前,中國出口的風電設備中,金風科技佔到的比例達到50%以上,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 風起河西,光耀隴原!國網酒泉供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安全電力...
    累計完成電網基建投資29.86億元,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輸電線路增加了1285公裡,變電容量增加了946.45萬千伏安,分別增長17.02%、58.87%,形成了以特高壓電網、750/330千伏超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110千伏覆蓋各縣的堅強智能電網格局,電網供電保障水平、經濟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 中國18家風電行業檢測認證機構名錄統計!(2019版)
    中國船級社一直關注清潔能源,並在海上風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結合自身在海洋工程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經驗,開展了海上風機結構和海上升壓站的關鍵技術研究,為客戶提供相關的項目認證、技術諮詢和第三方檢驗服務。
  • 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工程(松江段)前期建設工作啟動
    陝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20日在陝西和山西兩省交界處成功跨越黃河。這條跨越四省的線路建成後,能源資源富集的陝北每年將向湖北直輸440億千...
  • 明年夏天,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電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通訊員 姬文慧 羅浩核心提示丨中國有「三高」在世界上的頂尖地位是公認的,那就是高拱壩、高鐵和特高壓。如今,特高壓已從一個全新的事物成為一張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名片,特高壓工程的建成和投運讓中國佔領了世界高壓輸電的制高點。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七八年前,我們認為在河南不太可能開發風電,至少平均風速得達到每秒 6 米以上才具有技術開發的條件。」作為風電行業的資深專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起初並不看好平原低風速風電的發展。秦海巖的顧慮有其原因。
  • 七大特高壓直流運能閒置超三成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12月10日召開,標誌著該工程正式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也是落點江蘇的第四個區外特高壓直流工程。在此背景下,僅今年以來,就有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等項目加速推進。另有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提出訴求,希望將一批新建外送通道納入國家規劃。 但在新建項目密集規劃、上馬、投產的同時,記者了解到,多條已建成特高壓直流通道利用率卻長期偏低,實際電力傳輸量較設計值相去甚遠,嚴重製約了部分清潔能源基地的開發外送。
  • 甘肅酒泉持續破解新能源產業發展困境 探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
    擁有「世界風口」「世界風庫」等資源優勢的甘肅酒泉市,系官方規劃建設的中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圖為酒泉市境內的風電項目。(資料圖)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8日電 (馮志軍 楊雪龍)甘肅酒泉市委宣傳部8日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12月,位於當地的全國首個併網發電風電平價示範項目—中核玉門黑崖子5萬千瓦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已累計完成發電5010萬千瓦時,提前30天完成全年發電計劃,實現收入1500多萬元。
  • 【甘肅電力「十三五」成就巡禮】風起河西 光耀隴原
    累計完成電網基建投資29.86億元,110千伏及以上交流輸電線路增加了1285公裡,變電容量增加了946.45萬千伏安,分別增長17.02%、58.87%,形成了以特高壓電網、750/330千伏超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110千伏覆蓋各縣的堅強智能電網格局,電網供電保障水平、經濟運行效率顯著提高。
  • 喜憂參半——中國風電2019-2030
    中國風電發展到哪一步了?2019年,中國新增的陸海風電裝機量都已經名列世界第一,實現「超英超美」。更讓人震驚的是,今年6月23號,「中國風電第一股」、曾經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華銳風電慘遭摘牌退市,股價從早期的90元跌到了幾毛錢。風電還是個「一直玩得轉」的產業嗎?
  • 中國能建投資建設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旗225MW風電項目併網發電
    12月22日18時18分,由中國能建一體化投資建設的錫林郭勒盟阿旗225兆瓦風電項目併網發電。錫林郭勒盟阿旗225兆瓦風電項目是內蒙古錫盟特高壓外送風電重點建設項目,也是中國能建在內蒙古投資的最大清潔能源項目。
  •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風力發電是指把風的動能轉為電能。風能是一種清潔無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麵等,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  利用風力發電非常環保,且風能蘊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 中國風電裝機躍居世界首位 併網瓶頸待解
    1月12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引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