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後人獨愛東坡,不僅愛他「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詩詞藝術,更愛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自信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古人詠春的詩詞很多,大多表達盼春、賞春、惜春、留春等情思,而以惜春傷春的情感最多,能在惜春傷春情緒中以豁達的態度超脫出來的,翻出新意,發出如其恩師歐陽修一樣「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積極人生感慨,大概要算豪放曠達的蘇軾了。
減字木蘭花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鶯燕迎春,是詩人詠春詩中最常用的意象,我們熟悉的詩例就很多,如杜牧的「千裡鶯啼綠映紅」(《江南春》),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錢塘湖春行》)。蘇軾用他那顆同於萬物的心似乎讀懂了啼鶯報春的言語,一個「初」字,說明這是早春之鶯,鶯語婉轉的正是詠春的一片拳拳之情。「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句直接運用韓愈《初春小雨》詩中的句子對「鶯初解語」進行說明,化用貼切自然,不露斧鑿痕跡,一如己出。
「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兩句依舊化用韓愈《初春小雨》中的句子。酥,本義指一種由牛羊乳製成的酪,這裡指春雨給人的那種具有緞子一樣光潔細膩的感覺,用酥來形容春雨,既準確地從視覺和觸覺兩方面傳達出春雨的特徵,又表現出春雨如油般的珍貴,蘇軾太喜歡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兩句了,在另一首詞中也化用過,如「千騎試春遊,小雨如酥落便收」。從韓愈的原句以及蘇軾的化用中,我們都可以體會出春景的迷人。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舉杯賞花,是詩人的雅興,「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這是醉翁歐陽修的花前醉酒之態,都只因「人易老」、「朱顏瘦」。惜花其實就是惜人生短暫,花前舉杯只是想藉以消除由花落人老引發的悲愁情緒。類似的表述很多,如晁補之「正喜花開,又愁花謝,春也似人易老」,又如陸遊「春如人易老,愁與漏俱長」,均是傷春悲生情緒。而蘇軾一句「休辭醉倒」卻將悲愁情緒逆轉,要想擺脫人生易老的威脅,就必須趁著花開時及時舉杯欣賞,這樣才能不辜負一番好春光。
「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莫待春回」是蘇軾自誡,也是對世人的諄諄告誡,然而蘇軾並沒有直接點明春回後結果,而是以一幅晚春景致「顛倒紅英間綠苔」含蓄地傳達出來的,這不僅是晚春的典型景致,更是人生的象徵,最後以景結情,委婉含蓄,蘊藉深遠,餘味無窮。顛倒的紅英與勃發的綠苔對比鮮明,一如李清照的「綠肥紅瘦」一樣,都準確地抓住了春去夏來的時令特徵。
蘇軾所寫的這首《減字木蘭花》結構非常奇特。上闕先是化用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詩句,用解語黃鶯,有無草色,如酥微雨等意象,表現早春的生機與美麗;下闋則通過對美景易逝,人生易老的敘寫,勸誡人們趁著花開及時醉飲賞花,切莫等到春回後悔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