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災難 防為先
每一次巨大的災難都會以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所以,災難並不可怕,比災難更可怕的,是災難過後的遺忘。在我們滿心歡喜迎接新年的同時,那些不文明現象所帶來的危險,又找到了可乘之機。
有人坐公交把口罩拿在手上,有人在地鐵裡為吃東西摘下口罩;
廣州餐飲商家「陶陶居」正式接受堂食,前去排隊等位的顧客比肩接踵,沒戴口罩的顧客太多,商家只能緊急閉門謝客;
四川眉山瓦屋山旅遊景區前,等待乘坐纜車的遊客,把口罩拉到了鼻子下面,還有小孩子沒有防護措施;
然後就導致了12月我國已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04例,比11月增加76.3%!目前,河北、遼寧、北京、四川、黑龍江等地均出現多起本土病例。
病毒從未走遠,外出佩戴口罩,就是後疫情時代的全民「防護標配」。
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4~6月流感患者總數同比2019年下降92%,此外,佩戴口罩還能帶來冬季保暖、夏季防曬、四季遮醜、偷懶不化妝等「意外收穫」。
然而,也有人提出「戴口罩」的副作用!
近日,法國非盈利組織Mer Propre拉響了海洋「環保警報」,新冠肺炎爆發之後,在地中海發現了廢棄口罩等醫用汙染物。
你以為他們只是藏在海裡嗎?在公園裡、公路上、小區中、甚至是垃圾桶旁,都能看到廢棄口罩的身影。
而這類一次性口罩中,含有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聚丙烯,需要400年才能自然分解;
攜帶病毒的口罩,有再傳播病毒的風險;
如果丟棄不當,更有可能會被心懷不軌的人進行二次回收,其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全球口罩需求量的激增,這種汙染會一直持續。因此,正確處理廢棄口罩,就是我們預防下一場災難的必備技能。
廢棄口罩這樣處理
分清正反面,避免用手碰觸汙染面;
01
短邊對摺,將汙染面藏在裡面;
02
將兩側長邊再次對摺;
03
使用耳掛繩綑紮成型;
04
裝進密封垃圾袋,投入醫療廢棄垃圾/廢棄口罩垃圾桶。
05
對於疑似或患有傳染病人群的口罩,請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的比例稀釋後,撒至廢棄口罩上消毒,再進行處理。
在處理完口罩後,記得洗手。
繼續走下去固然重要,但也要回望與反思,才對得起那些苦難。
在我們倡導出門佩戴口罩,將信任掛在臉上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這場疫情的開端,就是一次「不在意」的習慣,別讓保護我們的口罩成為新的傳染源,給地球帶來難以平復的傷害。
願一次次警鐘之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皆能住進人們的心田;願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萬家燈火皆能點亮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