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說長輩戴口罩,是每位年輕人歲末新年第一南-虎嗅網

2021-01-08 虎嗅APP


沒有人想要天天戴口罩把氣氛往恐怖的方向拽,可如果防護沒做到位,電影裡的可怕劇情可能真會發生。/電影《流感》劇照


2020新年撞上了新型肺炎爆發,冠狀病毒的潛伏詭計尚未可知。


世界衛生組織、疾控專家均指出,目前所知最有效的肺炎防護辦法,即為「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多地取消了新春集會活動;賀歲片紛紛撤檔;餐飲服務從業人員開始戴口罩上班;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場所開始限流,且呼籲觀眾自覺佩戴口罩;滴滴打車界面上也要求乘客及司機同時佩戴口罩。為己為彼,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配合,這也讓我們充滿戰勝病毒的信心。



但當大家戴著口罩,反覆用免洗洗手液擦拭表皮細胞,匆匆忙忙地趕回家鄉,卻發現,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打擊我們自信心的,永遠是家中固執的長輩。


長輩們往往距離可靠信息源更遠,營銷號的文風和PS效果明顯的圖片都能讓他們輕易上當;可偏偏他們在家中話語權也更大,長期處於「不容被勸說」的地位。這兩天,關鍵詞「說什麼也不願意戴口罩的固執長輩」便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在一則轉發近兩萬的微博中,一位湖南益陽的女生拍攝了自己勸說老父親佩戴口罩的畫面。


視頻中,當爹的先是嫌棄戴口罩「娘炮」,又舉出身邊人的例子「你看你媽戴了嗎」。


當女兒的著急,提高了語調:「戴口罩不是為了好看!」


他便迅速地釋放了脾氣:「我不戴就不戴!你要戴你戴!你要害怕你明天就走,再講一句話,老子一耳巴打死你……」為了不戴口罩,他不惜用難聽的粗口懟回去,還順帶攻擊女兒所在的教育和輿論系統,「讀書讀傻了你」「媒體就是危言聳聽」。


吵架期間,這位父親時不時發出不屑一顧的冷笑聲,用剛摸方向盤的手抓東西吃。


這則微博的九千多條留言中,我們的父母正以各式各樣的倔強理由,拒絕佩戴口罩。有網友僅僅是因為戴了口罩,便遭了親爸反手一拳,嘴唇爆血。


網友@不上岸不改名的湯圓 寫道:逛一圈微博感覺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割裂。一端是嚎啕求助的武漢患者,就醫無門;一端是其他城市的中老年人,生活一切如常,不戴口罩不洗手,咳嗽噴嚏出門走。倒是年輕人達成惜命的一致,搶口罩轉求助,反覆勸說家裡人。


無奈的網友為今年春節創作了對聯: 



是不是家家都有「不聽話」的父母?幾位同事跟我們分享了他們的親身經歷,有吐槽,有怒其不爭的無奈,也有碰到懂事爸媽的幸運小孩。


平時吐槽長輩的文章我們都不敢發到朋友圈裡,但此時此刻,長輩的健康遠比他們的威嚴來得重要。希望這篇文章,大家轉給長輩後,能夠起到那麼一點效果。


「第一次期待營銷號能有所作為」


「你們家裡有人願意戴口罩嗎?」


一位早回家的同事在群裡發問,一連串否定的答案也跟著刷屏了。那時候,即將回廣東老家的我,還沒意識到自己會面臨怎樣無奈的場面。


往年春節回家過年,我都要參與到一場場口水戰役當中。父母長輩站在楚河的這一方,我等小輩就在漢界那一頭。


找對象了沒?二胎什麼時候考慮?年終獎發了多少啊?各種千奇百怪,卻又難以啟齒的問題會像炮彈向我襲來……


但今年戰況發生了轉變,我們成了主動出擊的一方。阻止家人出門湊熱鬧,勸他們解決剩菜別去市場,恨不得把口罩塞進上交的家用中,發放給長輩們。


口罩橫掛在年輕一輩的嘴上,盡最大可能地阻止了口水戰中唾沫的飛濺,但它同時也讓我們苦口婆心的勸說,註定無法走進長輩耳中。


在病毒接觸到生物免疫系統之前,中老年人的僥倖心理和樂觀主義精神,率先在每一個個體外圍形成了一層魔法防護。


不知長輩對新型肺炎有幾許畏懼,但他們說出來的都是:「哪有這麼誇張?發燒會死人?哎呀戴口罩太難受了,只有你們這種整天不運動的才危險。要真這麼嚴重,老百姓會沒人管嗎?」長輩有他們獨特自灌雞湯的方式。



秋褲必須得穿,口罩卻不知道戴,戴口罩難道它不暖和嗎?


他們也不是不看新聞,只是在被越來越多的案例數字驚出一聲「哇」之後,過年該幹嗎的還幹嗎。


只能說這個病毒出現的時間實在太毒,它是將個人的生命安全,放到了父母堅守了幾十年的傳統習俗的對立面。我也實在想不起來,不久前我媽窮追不捨逼著我穿秋褲時,都用了些什麼厲害招數。


第一次,我這麼希望營銷號能有所作為,在他們謠傳燻醋、吸菸、喝酒可以防病毒的同時,也稍微提一提口罩的重要性。





一些辦法,僅供參考。


加繆的《鼠疫》寫的是在北非一個城市,人們奮力與瘟疫抗爭的故事。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說: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笑,但是同鼠疫做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


誠摯是指什麼呢?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說:「就我的情況而言,我知道誠摯就是做好本職工作。」


如果營銷號做好了本職工作,或許長輩也能做到好好保護自己,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長輩已被我長期的冷處理和縱容慣壞了」


家在重慶一個小鎮上,這裡的年輕人,話語權常常僅限於自身,事關生活方式,諸如養生保健抽菸喝酒,但凡異見全是冒犯。


我曾經是眼不見心不煩吵不過就閉嘴的那種人,但在此刻,我非常後悔沒有練習過如何說服他們。


我告訴他們飛機上的乘客都戴著口罩大家一定要注意,叔叔說:「火車上沒人戴口罩!」「非典那會兒我們這裡也沒事!」


我一邊轉發新聞一邊勸爸媽今年不要走親戚不要聚餐,他們一個反問一句「你還能年都不拜了哦?」,隨後徑直出門打牌;一個一邊應和著一邊吩咐我:「行行行,你下午記得出去買點糖,回頭客人來了沒吃的。」


香蕉有毒,煙花解毒,勸您別信。


感染人數、死亡人數,這些令醫學專家恐懼顫抖的數據,在父母眼裡就是個飯桌上吹牛的話題。他們習慣了處於信息鏈的末端並自以為洞悉一切,習慣了熱鬧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他們被我長期的冷處理和縱容慣壞,看待我的勸告,就像我看他們的養生十則一樣荒唐。


如何勸他們戴上口罩?一個話題在微博上鬧翻了天,回到現實裡,回到這個大批外出人員正在返回的小鎮上,沒有人在乎,歌舞昇平迎新春,宴席和聚會都不會因為區區病毒而讓步。


你還走親戚嗎?


疫情爆發的時機太可怕了,我根本不是對手。如果在平時,父母也許閒來無事還能坐下來看看我轉發的新聞,耐心聽我說幾句話,但這是要命的春節,他們急著安排走親戚的流程、急著菜市場囤雞囤鴨,急著跟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們聚會吹牛。


還有許許多多人家,急著在春節辦婚禮、辦壽宴,沒有人來那怎麼行?臉面還要不要?什麼冠狀病毒,生死有命。


他們的自信是無知給的,而我對此竟毫無辦法,我連一個輕飄飄的口罩都送不出去。


我比父母長輩自身更渴望他們真的是天選之人,渴望他們的運氣足夠好、身體足夠健康,可是此時此刻,哪怕是運營商群發一條簡訊呼籲不要聚會請戴口罩,或者街頭巷尾貼上疫情通報和警告,也許都比我說破了嗓子要有用。


「沒貨了,都被搶光了」


我家在黃石,距離武漢不到一百公裡的一座城市。


和網絡上流傳的那條微博一樣,對於這次疫情,平日裡說著「人間不值得」的年輕人更加如臨大敵。1月20日,我去家附近的藥店購買口罩。


剛剛進入店裡,醫師看了我一眼就說「你是來購買口罩的吧」。她說,這兩天但凡是年輕人進門,就是來買口罩。


貨架上的N95口罩早已經掛上了售罄的牌子,但還剩餘不少醫用隔離口罩及普通口罩。當時想著寒假在家裡不會待很久,所以只拿了兩盒。


結帳時醫師隨口問了一句,這是要去武漢嗎?我說,前兩天剛從武漢回來。她下意識地往後退了一步,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語氣說,你們這些從武漢回來的人都應該先隔離檢查幾天。


1月23日10:00,武漢封城。


那天走在大街上可以明顯地看到,戴口罩的人不到十之一二,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當我戴著口罩匆匆走過時,還會有中老年人用奇怪的眼光打量我,仿佛是什麼不祥的物件。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理解裡,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健康的人怎麼會需要戴口罩呢?部分戴著口罩的人大概因為覺得悶,還將鼻孔露在外面。雖然距離武漢只有一步之遙,但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過年的氣氛裡。


回家後我說自己買了口罩,勸我爸媽出門也戴好口罩。我媽問了問口罩的價格,然後說我有錢沒處花。我反覆強調,她只是說,不習慣戴口罩,沒多大事兒。


我爸還給我看了他公司群裡的小視頻,病房裡一個中年男人翹著腿躺在床上,用明顯的武漢口音在說「有莫斯大不了的,搞得嚇死人的」,鏡頭的另一邊,是十餘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圍立在他對面的病床。


鍾南山:戴口罩還是有用的。


當天晚上,鍾南山和白巖松的對話開始在各大平臺流傳,人們才意識到,這不是開玩笑。或許是這兩張面孔,終於讓人們想起2003年被非典籠罩的恐懼。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家藥店,想要再買一些口罩。這次,還沒進門就聽到昨天那個醫師的聲音,「沒貨了,都被搶光了」。


關於遙遠的2003年的共同記憶


上個周末,看到疫情相關新聞,就在廣州跑了三家藥店買醫用口罩,結果要麼已經賣光,要麼沒有符合要求的存貨,最後只好先買了一包加厚棉口罩應急。周一上班,目測地鐵上的口罩一族已經很多。


周二,同事說公司樓下的一家藥店有醫用口罩,午飯的時候趕去買,櫃檯前早排起長隊,轉眼間一大箱口罩就見底了。聽排隊的老人抱怨,一條街以外的另一家藥店還有「口罩套餐」——必須搭配其他藥品一起買。


第二天,戴著新買來的口罩,我登上了回家的航班。


N95的搜索量飆升。


白雲機場一早就有工作人員在入口測體溫,一路上看到的旅客大部分都戴著口罩。大巴車上,有位乘客拼命咳了兩聲,全車人都警覺地扭頭,他嘶啞著聲音解釋:「我……我喝水嗆了一下。」車廂裡頓時一片笑聲。


回家的最後一程,這座山西小城裡的出租司機得知我從廣州回來,關切地問:「坐火車回來的嗎?有沒有經過武漢?」隔著口罩,他的聲音悶悶的。


母親的工作和防疫相關,因為職業原因,一直關注疫情,家裡早早準備下兩包口罩,不用我多勸,爸媽都有出門戴口罩、回家先洗手的意識,這點讓我很欣慰。


到家次日,有一場家庭聚會,表姐、表姐夫兩個醫生都戴著口罩來吃飯。大家還開玩笑,這個時候還能一起聚餐,是真正的血濃於水。


新聞聯播都說要戴了,爸爸媽媽你們看到了嗎?


餐桌上,有長輩問起,是不是太緊張了,山西和武漢千裡之遙,真的會有事嗎?順著話題,剛剛從醫院退休的大姨夫說起十七年前參與抗擊非典的往事,勾起在座所有人關於遙遠的2003年的共同記憶。


我們幾個年輕人也跟著幫腔,最後,全家人達成了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的共識。


在網絡上看到許多年輕人抱怨,春節回鄉苦口婆心勸說家人戴口罩卻屢屢碰壁,相比起來,我的家人們都通情達理。這次年關上爆發的疫情,除了是對公共衛生系統、對公眾衛生知識的考驗,也是對中國式家庭關係的考驗——


在傳統的長幼話語權格局裡,更早通過網際網路收到信息的年輕一輩,能不能在家庭範圍完成一次「口罩普及」?


當然,戴口罩只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家庭像我的家人一樣,平心靜氣地聽聽子女的意見,認認真真做好防護,唯有如此,「紙船明燭照天燒」的一天才會早點到來。


相關焦點

  • 日本皇宮低調慶祝新年,天皇破天荒戴口罩,女性不戴頭飾以示困頓
    歲末年初,日本國內疫情再次升級,在2020年最後一天,東京都單日確診人數超過1300人,創下了疫情爆發一年來的新紀錄。 正值新年假期,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要求民眾自我約束,儘量避免不必要不緊急的外出、回鄉探親及酒會等。她甚至表示,如果歲末年初疫情失控,不排除向國家請求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 村民未戴口罩外出,民警苦口婆心勸說,網友:這才是教科書式執法
    楚天都市報2月19日訊(記者梁傳松 通訊員王歡 周逸帆)「放下柴火,來把口罩戴上我把策政和你講一下,現在的情況和打仗是一個樣,一要戴口罩,二是莫出門……」18日,一段2分14秒的視頻在團風縣網上群中流傳,一民警溫情勸說一名上山砍柴的老人,獲網友點讚。
  • 共抗疫情,你的微信頭像戴口罩了嗎?
    鼠年最好的問候大概是:今天你戴口罩了嗎?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一覺醒來,我的朋友圈是這樣的......為什麼小夥伴們的頭像都戴上了口罩?    而這個歲末新年最困難的事也莫過於勸說身邊人戴上口罩,如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不能說服的話,不如試著告訴他們,戴口罩會讓人更好看!
  • 男子未戴口罩拒不聽從勸說 法院:涉妨礙公務罪判六個月
    圖片來源:最高法法院審理查明,2020年2月3日上午10時許,南充市順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舞鳳中隊副隊長胡某按照上級要求,帶領隊員在轄區北門市場外巡邏並勸說疫情期間未戴口罩的群眾佩戴口罩時,發現被告人黃某某未戴口罩。城管隊員唐某、陳某遂上前勸說其佩戴口罩。
  • 新年style|謹防戴口罩的「副作用」
    在我們滿心歡喜迎接新年的同時,那些不文明現象所帶來的危險,又找到了可乘之機。 有人坐公交把口罩拿在手上,有人在地鐵裡為吃東西摘下口罩; 廣州餐飲商家「陶陶居」正式接受堂食,前去排隊等位的顧客比肩接踵,沒戴口罩的顧客太多,商家只能緊急閉門謝客;
  • 「戴口罩,對大家都好!」
    「美女,麻煩你先把這個口罩戴上,我們免費送的,做好防疫,大家都健康。」11日上午,長沙的黃女士在雨花區人民中路友阿百貨附近攔下一輛計程車,的哥黃國平見她沒戴口罩,遞給她一隻包裝完好的醫用外科口罩,請她佩戴好。將黃女士送到長沙火車站後,黃國平停好計程車,按下4個車窗,通風透氣,然後從車上拿出抹布和醫用酒精,將乘客接觸過的內外門把手仔細擦拭、消毒。
  • 公交車司機勸說女子戴口罩反被打?判了!女乘客獲刑六個月
    5月6日,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公交車司機勸說女子戴口罩反被打」一案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被告人鄔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在後排落座後,鄔某由於近期生活經歷處於低谷,心情十分鬱悶,便將口罩摘下。公交車駕駛員林某,通過後視鏡發現這一情況後,出於安全考慮於是開口勸說,「現在疫情期間,請你戴好口罩。」誰知鄔某聽了這話,原本鬱悶的心情受到了刺激,突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衝到了駕駛室旁邊,嘴裡嚷嚷著,「我就不戴口罩怎麼了?」
  • 雷鋒的哥向乘客免費發放口罩:「戴口罩,對大家都好!」
    歲末年初,河北、遼寧、黑龍江、北京等地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反彈。為進一步貫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總體要求,持續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2月初,長沙交通管理局向20多家計程車公司下發了通知,要求各計程車公司做好防疫工作,保證司乘人員的安全健康。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今天總算知道他們的小秘密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看過去的老照片,正常情況下,很少看到大街上或者學校裡以及其他地方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戴口罩的。回去問問我們的爸爸媽媽也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是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了,現在的年輕人不管去哪,不管做什麼,都很喜歡戴口罩。
  • ...呼籲大家戴口罩不要再聚會了。而在芝加哥市,不戴口罩的年輕人...
    醫護人員感到非常沮喪,呼籲大家戴口罩不要再聚會了。而在芝加哥市,不戴口罩的年輕人聚會情況比比皆是。市長萊福特宣布,芝加哥已經進入第二波疫情暴發期。
  • 苦口婆心勸說,美衛生局長:大家要戴口罩,這是為了實現自由
    就在美國國會議員和公共衛生官員越來越多地試圖打破有關使用口罩的黨派壁壘之際,美國衛生局長傑羅姆·亞當斯周二懇請美國人,尤其是年輕的美國人,戴上口罩。目前,美國確診已超過267萬,死亡更是超過12.7萬。
  • 談川普戴口罩,佩洛西:他跨過了一座橋,承認戴口罩能防病毒
    當地時間周日,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表示,川普總統在訪問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時戴口罩的決定相當於「承認」面罩可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 712路上,男子不戴口罩強行入座,車上乘客出手了!
    然而1號令發布的第二天有個別乘客未戴口罩試圖乘車,面對這種情況,有乘客遞過去一枚多餘的口罩,有人配合司機進行勸說,展現了我市市民的公共意識。 同車乘客遞上一枚多餘口罩 29日下午15時12分,大連6路公交車和平廣場方向,一紅衣乘客未戴口罩被司機「攔」在了車門口處,「咱為了大家好,商量著來好不好。」乘客拍下的視頻中面對堅持要乘車的乘客,司機如此耐心的勸說到。
  • 談川普戴口罩,佩洛西:他跨過一座橋,終於承認戴口罩能防病毒
    當地時間周日,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表示,川普總統在訪問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Walter Reed National Military Medical Center)時戴口罩的決定相當於「承認」面罩可以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 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出門?你知道原因嗎?
    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戴口罩出門?你知道原因嗎?現在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出門戴口罩,年齡大的出門也願意帶口罩,夏天的時候戴口罩,可以防曬,還有一些過敏體質,戴口罩預防陽光過敏,我身邊有好幾個這樣的人,我也算是其中一個,現在冬天,大部分人包括男的很多都會戴口罩,為了保暖,再有一個是冬天外出戴口罩防止感冒傳染確實是需要戴口罩的,比方說個人衛生啦,防止霧霾啦,有過敏源啦,個人感冒啦
  • 不戴口罩開派對、泡酒吧,俄羅斯的年輕人又開始聚會了
    Sergey Pono 最近一晚,在擁擠的酒吧裡,和其他人一樣,帕梅科夫沒有戴口罩。「每個人都想回歸正常生活,」他說,「雞尾酒和口罩真的很不搭。」 除了購買食品和藥品,或者在離家100碼以內遛狗,莫斯科人被命令呆在家裡,所有餐館和酒吧都被關閉,外出的人必須戴上口罩和手套,這一規定由警方大力執行。 但在7月24日,該市在高爾基公園為剛畢業的高中生舉辦了一場派對,有超過10000名年輕人參加,在這個漫長夜晚裡,他們跳舞、擁抱,近距離地喧鬧慶祝,幾乎沒人戴口罩。
  • 川普首次公開戴口罩後,美第一夫人發布上周戴口罩活動視頻
    川普首次公開戴口罩後,美第一夫人發布上周戴口罩活動視頻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07-13 09:48 來源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家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摘下了口罩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也不佩戴口罩放鬆了警惕
  • 「口罩族」多起來 不擔心過節「沒意思」——疫情下的春節民生觀察
    (小標題)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 兩代人的交流和碰撞成為熱點臘月二十九,北京崇文門商圈。記者看到,採購年貨的人依然熙熙攘攘,一些櫃檯排起了長隊。不同的是,大部分賣貨的和買貨的人都戴了口罩。逛街的行人裡,不管是小年輕,還是老大爺,戴口罩的人「肉眼可見」的變多了。
  • 周筆暢也戴兩個口罩,一次戴兩三個口罩更能防病毒?專家這樣說……
    圖據網絡專家表示,普通公眾沒有必要佩戴兩個口罩,「口罩的防病毒效果與口罩薄厚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繫」。明星周筆暢戴兩個口罩防範病毒的效果可以加倍嗎?近日,在微博周筆暢超話流傳的一張照片中,周筆暢佩戴了兩個口罩。不只是周筆暢一個人,在網上隨處可見為了穩當戴兩個口罩的市民。微博網友@你說我搜你 說:「是的,我戴兩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