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遺」之凱司令蛋糕 每塊蛋糕上都有時光的重量

2020-12-18 東方網

  東方網9月2日消息:上了點年紀的上海人,記憶裡都有一塊凱司令蛋糕:香,但不是濃香;甜,但不甜膩。輕輕咬一口,奶油在舌尖上快快融化了,味道卻在嘴裡慢慢迴旋。

  南京西路1001號,是一些上海人常常要去的地方。下午3點,日頭正勁,從車水馬龍中脫身出來,一腳踏進門去,瞧著地上大大的K字拾階而上,就到了三樓的凱司令咖啡館。幾乎每張餐桌都有了客,好不容易在角落裡找到一張空的,才坐下,穿著白襯衫、繫著黑領結的中年女服務員走過來,笑盈盈用上海話招呼:「小姐儂好,請問要點啥?」

  布置是簡單的:單色桌布,印著暗花紋的座椅和沙發,奶白色的蛋糕碟和塑料小勺。座中多是白髮長者,三三兩兩,閒談說笑。「都是幾十年的老主顧,以前都住在這附近,後來搬走了,但還一直來,有自己的習慣,比方冷天要白脫蛋糕,熱天就點鮮奶蛋糕。」咖啡館經理說,你看窗邊那個老伯伯,84歲了,住在花橋,每周還來兩次。早上先去德大西餐社,中午到下午在這裡,晚上再去一家,懷舊一日遊;你再看一號桌那位,他現在是一個人,到了4點鐘,約好的朋友就來了……

  在凱司令,時間像是凝滯的,就這麼坐著說著,最初嘗到的味道,似乎從來沒有變過;只是,歲月終究匆匆而過,那滋味裡累積著時光的重量。

  上海第一家中國人開的西餐館

  最早,它是一家西餐館——1928年,上海第一家中國人開的西餐館。

  就像中餐分菜系一樣,西點也有派別——德式精細,以蛋糕為主,比如麥芬、黑森林蛋糕、維也納蛋糕;俄式粗獷,多做麵包,特別是鹹味麵包;法式浪漫,用酥皮做成各種撻、各種派,現在人們熟悉的葡式蛋撻其實不過是法式蛋撻的簡易版。凱司令一直走德式路線,這是因為成立4年之後,為了能在被洋人壟斷的西點業界立足,它從德國人開的飛達西餐館請來了西點大師凌慶祥父子,自此確立了蛋糕特色。

  彼時,在南京西路上,從茂名北路到西康路一帶,開著十多家西餐和咖啡館,除了凱司令,還有皇家、DDS、麗娜、康生、泰利和飛達等等,其中飛達是凱司令的直接競爭對手。凌家父子跳槽後,飛達的德國老闆耿耿於懷,把天津起士林西餐館的老鄉請來上海,在愚園路常德路開出起士林分店,但不久就敗下陣來。上世紀50年代,起士林改名喜來臨,一直經營到2004年前後。而放眼整個上海,德大、老大昌、海燕、哈爾濱,都曾是名噪一時的西點店,但至今興盛的只有凱司令——目前在城市各處共有39家店。

  可說是孤單地前行。

  奶油換一換,客人就吃出來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上海知青,插隊去了西部。此後每年回上海探親,假期結束時都要買幾塊凱司令蛋糕裝在背包裡,好像把家裝進了行囊。有一年,他因故回不來,託朋友幫著買,朋友搞不清狀況,買了其他店的蛋糕帶過去,他只咬了一口就說味道不對。記者把這個故事講給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的傳承人楊雷雷和陳鳳平聽,兩人哈哈一笑:「不要說其他店的,就是我們,只要奶油換一換,凱司令的老顧客都吃得出來。」

  不少吃過凱司令蛋糕的人,總記得那第一口的味道,並且在後來的歲月裡執著於這種味道;而凱司令在蛋糕製作上的嚴格傳承,成全了他們的執著。這裡頂出名的是白脫蛋糕,白脫是英文butter的音譯,就是奶油——準確說來,是乳脂含量在八成以上的純天然奶油。人造奶油吃到嘴裡有點嚼蠟的感覺,而純天然奶油入口即化。楊雷雷告訴記者,其實不同產地的純天然奶油也各有特點:美國奶油顏色偏白,香醇度適中;澳大利亞奶油羶味相對重些;紐西蘭奶油奶香醇正,最合上海人口味……所以從1928年創立至今,凱司令的白脫蛋糕用的都是從紐西蘭進口的純天然奶油,連供應商都沒換過。

  同樣不變的還有裱花技藝。凱司令的蛋糕上少有插片和水果,就靠裱花做足功夫。吃凱司令蛋糕不為填飽肚子,裱花用來賞心悅目。當年凌慶祥的次子凌一鳴首創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立體裱字技藝,「松鶴延年」圖流行了半個多世紀;後來,在為棋王謝俠遜百歲壽辰特製的蛋糕上,凌一鳴的嫡傳弟子邊興華裱上了老棋王封棋時下的那盤棋,傳為佳話。裱花全靠手上功夫,沒有一兩年錘鍊不能上手;還要有審美細胞,懂得謀篇布局,比如一個圓蛋糕,哪裡寫字、哪裡畫圖,或者7隻松鶴在蛋糕上怎麼分布,都有講究。據說如今很多五星級酒店的蛋糕師傅都不會裱花了,而凱司令仍然堅守著傳統:陳鳳平曾經應客人要求在給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裱奧特曼,現場操作,裱了1個多小時;而楊雷雷的看家本領是雕花:白毛糖雕一朵玫瑰花,或者用杏仁膏捏一朵康乃馨,裝點在蛋糕上,花瓣嬌弱得好像在微微顫動。

  在細節裡和上海人氣味相投

  在凱司令,和白脫蛋糕齊名的是慄子蛋糕——不是市面上隨處可見的只在尖尖上放一小撮慄子泥的那種,而是實實在在的全慄子蛋糕。和白脫蛋糕不同,慄子蛋糕並非從德國師傅那裡學來,而是上世紀50年代凌家父子的首創:把剛上市的慄子炒熟,去殼剝肉,加糖研磨成泥,代替麵粉做成糕坯,再戴上一頂鮮奶或白脫做的「小帽子」,有綿細溫潤的口感,融合了慄子香與奶油香。記者提起眼下以慄子蛋糕出名的一些西點店,楊雷雷很自豪地說:「那都是跟我們學的!」

  凱司令是精緻的。它總能從細節裡找到變通的辦法,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同時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是上海的氣質,也因此,它和上海人氣味相投。幾十年前,國內沒有低筋粉,凱司令的蛋糕師傅在富強粉裡加入一定比例的玉米澱粉,降低了麵粉的筋度,讓糕坯更加細膩;後來,為增加糕坯的鬆軟度,又獨創了分蛋打法,把蛋黃和蛋白分開打發後再和麵粉拌在一起——這麼做的好處,不僅是好吃,還健康,因為雞蛋是天然的乳化劑。

  吃客們津津樂道的三層夾心工藝,也是為了讓蛋糕更加軟糯而開發出來的。這個三層夾心,也有故事:早先夾的是奶油沙司,就是把雞蛋、牛奶和澱粉燒成麵糊再拌進白脫油,吃口糯,可惜容易變質;後來就改進,把糖液燒開之後衝在打松的雞蛋裡,最後加入打發的白脫油,吃口滑爽,衛生也有了保證。

  當初的種種創新已經成了經典和傳統,而今凱司令的餐單上不斷有新品加入,最近推出的是乳酪蛋糕、摩絲蛋糕、提拉米蘇等年輕人喜愛的品種。

  下午5點半,下班時間一到,咖啡館裡年輕的面孔開始多起來。美食訴諸感覺,不需要添加想法和標籤,所謂老派或新潮,都未必好,都未必不好。

相關焦點

  • 一看裱花手法,就知道蛋糕是誰家做的
    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傳承人陳鳳平解釋說,「黃油是俗稱,奶油是標準名稱。」「原先說起凱司令的奶油蛋糕,特指的就是用黃油做的蛋糕。上海人又叫它『白脫奶油蛋糕』。」陳鳳平說。這種奶油蛋糕,從凱司令1928年創立伊始就有了。前些年,凱司令的蛋糕製作技藝還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一塊奶油蛋糕,是老上海的「鄉愁」,年輕人則覺得神秘又復古
    「80年代的時候,市面上有一種人造奶油蛋糕,我們上海人叫『麥淇淋』蛋糕,賣得也很火。」 「它的造型跟白脫奶油差不多,但是因為裡面的硬化油脂熔點比較高,吃了以後很容易在舌頭上留下蠟質的感覺。」
  • 周末福利:老上海經典西餅房 紅寶石凱司令等哪家強?
    那麼問題來了,懷舊老上海,經典西餅房:紅寶石、凱司令(需求面積:100-200平方米)、哈爾濱食品廠哪家強?   原排序:紅寶石>哈爾濱>凱司令   現在重新按照西點的工藝口味、奶油品質、蛋糕胚、品類、服務、包裝等多方面測評,得出了2015年最新排名,國營老字號雖然服務基本不靈,但口味竟然能有所進步也是十分感人的。
  • 魔都「慄子蛋糕」地圖!一口……嘗到秋天的味道
    周到君根據點評搜索了魔都慄子蛋糕排名靠前的幾家代表↓註:本篇不含廣告,僅為小夥伴們提供參考。如果你有更喜歡的慄子蛋糕,歡迎留言推薦!土生土長的老上海人,沒人沒吃過凱司令吧?創建於1928年的凱司令,是上海西點的代表之一。
  • 上海民警收到「警察蛋糕」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今天是「中國人民警察節」,本市部分民警代表在過節的同時,也品嘗到了一款定製的「警察蛋糕」,它是由上海市政協原常委郭翔專門研究推出,並送給上海民警的節日禮物。圖說:郭翔研究設計推出的這款定製的「警察蛋糕」,包裝盒上印著「擁警愛民」的字樣。
  • 老底子上海寧最愛的12家老牌西點,吊打現今市面網紅!
    湯唯飾演的王佳芝,優雅地用流利的英文點上一杯咖啡,坐在凱司令等待著易先生。南京西路1001號,再熟悉不過的地方,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上海特有的氣質。從童年記憶一直延續至今,挑選麵粉、奶油製作、裱花,凱司令把西點技藝做成了代表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聽說只有上海人知道
    「我在其他城市基本沒有見過叫『白脫』的西點,只有在上海見到過。包括在某寶上查『白脫』,搜索出來的很多西點都是上海的。」知乎上一個討論上海生活的問答裡,有網友這樣寫道。在上海的老牌西點房裡,「白脫奶油蛋糕」、「白脫小球」、「白脫杏仁排」這些叫法讓新上海人和遊客們摸不著頭腦。
  • 像上海紅房子、凱司令一樣紅極一時的西餐廳 杭州也有
    對老杭州來說,海豐西餐社可能就是這樣一個記憶。在王安憶等海派作家筆下,上海當時最好最出名的西餐廳是紅房子、天鵝閣和凱司令。而在杭州,那時也只有海豐了。它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杭州城幾乎唯一的一家正宗西餐廳,也是最好的西餐廳。身處鬧市,樓下賣蛋糕麵包等西點,樓上吃西餐,風光一時無二,擁躉無數。
  • 紅寶石真的是上海蛋糕界一姐嗎?
    據說,來長沙不喝茶顏悅色,就不叫來過長沙,十一期間擠著人人人人人打卡了長沙的我可以說是深有體會——明明不到100米的距離裡就有好幾家,卻每家都要排隊半小時以上。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名片,而在上海,具有同樣魔力的,必然是紅寶石蛋糕。
  • 上海那些尚存的老上海點心 滿滿都是淚和口水!
    上海,一座移民城市,舶來文化成就她特有的海派西點。海派西點的魂魄裡一定有奶油和黃油這對親姐妹上海人,對奶油西點愛得深沉,對慄子酥皮鮮奶油頌之以歌。|慄子蛋糕|慄子蛋糕要吃凱司令,不是作,是對生活有要求。凱司令是慄子蛋糕發起者。慄子泥口感綿密細滑到入口即化,香甜可口的慄子配上香氣十足的奶油,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來。
  • 世界上最大的蛋糕:17000個蛋糕搭建的結婚禮堂
    世界上最大的蛋糕:17000個蛋糕搭建的結婚禮堂「廚師應該學習建築,因為如果不計算高度和重量,蛋糕就會傾斜或者整個倒塌。」達·文西仔細觀察了新郎斯福爾扎公爵和新娘德斯特小姐,發現他們不管什麼方面都正好相反,唯獨……他有了一個點子,一個關於最大最香的結婚禮堂的點子!它比花香耀眼,比鑽石甜蜜。用蛋糕搭婚禮禮堂?!
  • 這些老字號才是上海人心中的「網紅西點」,你吃過幾家?
    那些上海的老牌「超級流量」甜品 定格了無數上海寧的甜蜜歲月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 重返那些美好的時光 凱司令 1928年
  • 盤點那些曾經風靡上海的西點店
    烘焙類的網紅產品總是層出不窮,各類網紅店每天打卡的人都能排起長龍。但那些上海老牌的西點店,記錄了上海很多的甜蜜歲月。奶油小方、蝴蝶酥、慄子蛋糕等,更是無數小朋友童年的回憶。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重返那甜蜜美好的時光。
  • 「遺產日」深度遊上海,12條非遺之旅線路供你選擇
    南京西路坐落著眾多馳名上海老字號和名特商店,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琳琅滿目。山陰路魯迅故居內的近400件展品,講述著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鬥歷程。多倫路文化街再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的人文風情。北外灘濱江綠地可領略陸家嘴的盛景。海派雜技《ERA時空之旅》被中外媒體贊為「最好的舞臺晚會之一」。
  • 放假就在上海來一次咖啡之旅吧[圖]
    原標題:放假就在上海來一次咖啡之旅吧  據樂遊上海,上海最香的是什麼?有接地氣的早餐,有四季變換的花香,還有飄香一整年的咖啡。無論是老上海還是新上海,喝咖啡都是生活中抹不去的步驟。體驗上海咖啡香,不如這樣走走:
  • 從《旗袍美探》中追尋老上海的「舌尖美味」
    隨後阿大的故事迅速在網絡上發酵,成為了上海知名的老手藝人,被稱為「中國蔥油餅之神」。在這裡不研究這位成功者的路子,只在這裡說一個事實,那就是蔥油餅攤為何有無數人排隊去買,是因為這裡有關於上海人味蕾深處的對於食物的記憶。
  • 聊聊《隱蔽而偉大》裡中的那些上海美食
    19332年凱司令重金聘請了當時著名的西點師傅凌慶祥加盟,凌慶祥最擅長製作花式蛋糕,他來到凱司令後,精心創作出凱司令奶油蛋糕,既有西式風味又非常適合國人的口味,因此一炮而紅。1930年在凱司令來一塊奶油蛋糕,一杯咖啡,在午後的陽光下閒適地打法時光,絕對是文藝青年嚮往的調調。
  • 專屬於上海人的下午茶 要的就是情懷!
    上海從來就是個小資情懷濃重的地方,吃西餐是小資生活的表現形式。「紅房子」「德大」「凱司令」「蕾茜飯店」「復興西菜社」「天鵝閣」等都是將中西美味結合的箇中高手,他們的西餐才是上海小囡喜歡的口味,我們稱之為「海派西餐」。
  • 上海這40種非遺美食,儂吃過多少種?
    上海人對吃可講究著呢,沒點精巧細緻勁兒,可是進不得眼、入不得口的。上海人不僅會吃,也會做,不然哪來的這40種非遺美食!!憑著對吃的這股子熱忱,稱個「美食之都」,是一點兒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