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脫是什麼?聽說只有上海人知道

2020-12-11 閃電新聞

「我在其他城市基本沒有見過叫『白脫』的西點,只有在上海見到過。包括在某寶上查『白脫』,搜索出來的很多西點都是上海的。」

知乎上一個討論上海生活的問答裡,有網友這樣寫道。

在上海的老牌西點房裡,「白脫奶油蛋糕」、「白脫小球」、「白脫杏仁排」這些叫法讓新上海人和遊客們摸不著頭腦。

白脫是什麼?

其實,請上海人用上海話念給你聽,就能猜出個大概了。

星期日周刊記者 韓小妮

曾經上海人眼中的奶油蛋糕

這些「白脫」西點裡,「白脫奶油蛋糕」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當上海人談論起奶油蛋糕時,說的就是這種奶油呈乳黃色、口感硬硬的蛋糕。

正如知乎網友所說,在淘寶上搜索「白脫奶油蛋糕」,頁面上彈出的都是凱司令、紅寶石等上海老牌西點品牌的代購。

描述這種蛋糕時,賣家往往會在產品標題上加入「經典」、「老式」、「硬奶油」、「小時候味道」等關鍵詞。

這種「古早」奶油蛋糕銷量還不錯。點開評論,許多人買這種蛋糕是為了找尋童年的味道。

「回到童年,和記憶裡一模一樣啊!」

再仔細看,來買這種蛋糕的不光有上海人,還有來自北京、浙江、安徽、四川、湖北、東北等地的買家。

這樣一隻白脫奶油圓蛋糕,小則6寸,大則10寸,「龐大」又嬌貴。有人不惜花上三四十元的快遞費用,把它千裡迢迢買回來。

「小時候上海親戚過年帶回來過,味道一直記在心裡。」一位賣家評論說。

確實,有人就好這一口白脫奶油的味道。

「小時候最喜歡吃這種蛋糕,放在冰箱裡凍上一下午,然後一勺子下去,放進嘴裡,外面是像巧克力一樣硬邦邦的奶油,裡面是軟綿綿的蛋糕,那叫一個美味啊!」

前兩年,生活編輯倪小嫣(化名)過生日的時候跑去凱司令,買了一隻白脫奶油蛋糕。

「其實小時候沒那麼喜歡,覺得口感和嚼蠟一樣。」她說,「這幾年大概是新式蛋糕吃膩了,反而又喜歡起老字號來。」

「話說真的很便宜,我買了8寸的,只要145元。」

這樣一隻價格實惠的蛋糕,沒想到還挺好吃。

「很樸實的奶香。」她形容說,「不是那種非常精緻的吃食,沒有現代人對糖奶的那種牴觸,沒有特別細膩的口感,而是適可而止的、平凡又充實的好吃。」

不過,她倒不覺得這是小時候的味道。「肯定比小時候好吃。因為現在吃大部分小時候的東西,其實都會覺得一般。」

「老大昌有一款雙色的小方,上面的白脫奶油也很好吃。」

她揣測:是不是經過改良了啊?

而且,作為一個上海小囡,她也很想知道:白脫奶油蛋糕到底是用什麼做的?

原來一看就曉得蛋糕是誰家做的

問題的答案,其實只要用上海話念一下「白脫」就知道了。

白脫是英文「bu tter」的音譯,指的是乳脂肪含量八成以上的奶油。

「通俗點來講,這種奶油就是我們平時用來塗麵包的黃油。」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傳承人陳鳳平解釋說,「黃油是俗稱,奶油是標準名稱。」

「原先說起凱司令的奶油蛋糕,特指的就是用黃油做的蛋糕。上海人又叫它『白脫奶油蛋糕』。」陳鳳平說。

這種奶油蛋糕,從凱司令1928年創立伊始就有了。前些年,凱司令的蛋糕製作技藝還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要讓黃油變得口感鬆軟,需要加入雞蛋和糖打發。在製作技藝中,它被稱為「奶油膏」。

具體的製作工序是:先將糖液燒開,衝入打發的蛋液打至冷卻,再衝入已打發的奶油打至均勻。

老吃客們對白脫奶油的味道爛熟於心。「假使我們換了奶油,他們一吃就吃出來了。」陳鳳平說。

來自不同產地的奶油各有特點。「相比之下,紐西蘭的奶油奶味比較柔和,最適合上海人的口味。」陳鳳平說,「所以從1928年到現在,我們用來做白脫奶油的原料,一直是紐西蘭同一個品牌的奶油。」

吃口有些硬硬的白脫奶油,恰好適合發揮裱花技藝。「它穩定性好,我們可以裱得很精細。稀奶油裱花就比較粗獷了,必須冷藏才能長時間保存。」

裱花奶油蛋糕雖說是舶來品,但如今在國外卻很難看到這種「老上海風格」的。那是因為它就像炸豬排、羅宋湯等海派西餐一樣,已經被「本土化」了。

「外國人裱花沒有龍鳳、松鶴,也沒有壽桃。我們是用外國的技藝來創作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圖案。」陳鳳平說。

即使在上海,現在這種傳統的裱花奶油蛋糕也已經不多見了。然而時光倒退三四十年,這曾經是上海不少西點房的看家本領。

海派西點源頭各異,凱司令是德式,老大昌是法式,哈爾濱是俄式……在做白脫奶油蛋糕這件事上,這種差異更多體現在風格上。

「從裱花手法上,我們原來一看就曉得蛋糕是誰家做的了。」陳鳳平說。

「比如凱司令的裱花是整個裱一圈;老大昌是裱半邊的。我們裝飾的花型都不一樣。」

「字體也不一樣。我們德式比較嚴謹,一個『壽』字,肯定是寫得工工整整的,不給你自由發揮。老大昌他們法式就比較隨意,喜歡寫草體。」

「另外,我們的蛋糕是三層夾心的。別家有些喜歡在蛋糕坯上直接抹一層奶油。」

「毛腳上門」的標配禮物

「你們小時候吃的奶油蛋糕,不一定是白脫奶油做的。」對於倪小嫣所說的「現在的白脫奶油蛋糕好像比小時候好吃」,陳鳳平是這樣解惑的。

「80年代的時候,市面上有一種人造奶油蛋糕,我們上海人叫『麥淇淋』蛋糕,賣得也很火。它的造型跟白脫奶油差不多,但是因為裡面的硬化油脂熔點比較高,吃了以後很容易在舌頭上留下蠟質的感覺。」

「再早一些,由於外匯緊張、奶油供應少,上海還有過一種蛋白蛋糕,是用蛋清加糖做的。我們凱司令也做過這種蛋糕,大約到80年代初期消失了。」

不管是真真假假哪一種「奶油蛋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它都是一種「送禮體面過人」的存在。

海派作家馬尚龍曾在一篇文章裡寫道:「上海人對裱花奶油蛋糕一直是像是對月亮一樣的好感而遙遠,蛋糕一直是一小塊一小塊,很少有買一隻大蛋糕的。直至1980年代,日子開始好起來了,奶油蛋糕也從天上降到了人間,並且是以『炸藥包』的方式炸出了結婚新習俗。」

「毛腳女婿上門,進入到程序化時代,必須要有標配的重禮:整隻金華火腿;兩條香菸,牡丹和鳳凰,絕無中華的可能;四瓶黃酒,還有一隻奶油蛋糕……」

美食作家沈嘉祿就有過這樣一段做「毛腳」的經歷,被他寫進了文章《奶油蛋糕》中。為了買到一隻正宗的奶油蛋糕,他特意託朋友踏了部黃魚車去凱司令「開後門」。

「因為當時公交車特別擠,拎只大蛋糕肯定要擠壞掉,騎腳踏車又不大好拎。」他解釋說,「那時南京路上黃魚車還好隨便停停的。」

等了整整一個下午,直到月上樹梢的時候才候來佳音,買到一隻20寸的蛋糕。

「現在講起來不值一提,但是當時蠻珍貴的,拿到丈人家裡相當有面子,女朋友家的鄰居也認為我蠻有路道的。」

除了「毛腳上門」,逢年過節,蛋糕也是標配的禮物。

老大昌的老廠長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排隊買蛋糕,碰著阿詐裡」的故事:

有一年買蛋糕排長隊,有人在門口說:我多買了一隻,讓給你要嗎?結果有顧客買回家,打開一看,盒子裡放著兩塊磚頭。

白脫奶油的滋味刻入味蕾,排隊買蛋糕的經歷留存在記憶裡。對於老上海人來說,這是一份特殊的「鄉愁」。

80年代末移居香港的周新(化名),每次回上海都要去凱司令喝杯咖啡,吃塊蛋糕,再拎一盒子蛋糕回去。

他特意拍了一張蛋糕櫃檯的照片做紀念。有時候,他會把手機裡的照片拿出來向香港朋友們「顯擺」。

「我跟伊拉講:漂亮伐?噶許多品種。上海凱司令蛋糕幾十年唻,一直有的,香港有伐?」

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其實小時候的記憶已經模糊了,白脫奶油蛋糕上那種時光倒流的裱花反而有了新鮮感。

「我覺得很好看啊,是那種老派的時髦,不是被時間淘汰的那種老氣。」倪小嫣說。

「我第一次買回去過生日的時候,我爸媽可驚訝了,因為往年我買的都是Bobo Lee之類的蛋糕。」

她發到朋友圈的照片,甚至引發了許多時尚界朋友的好奇。

「大概因為大家現在都吃得很前衛、國際化。這種老上海風格的,他們反倒覺得神秘又復古吧。」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韓小妮

相關焦點

  • 這些國營老店 上海不能錯過的味道-黃家路 永年路 助攻 味道 白脫...
    據樂遊上海,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國營老字號逐漸被歷史淘汰,沒落了。但講起國營店,老上海肯定會的講,老早子裡面賣的東西真是實在,又好吃。現如今你還記得有哪些國營店呢?  1、國際飯店西餅屋  【招牌】酒醉蛋糕老食客才知道的招牌限量點心才剛過中午十二點,蝴蝶酥就已經賣完了,這光酥皮的製作就得花2個小時。蛋糕用白酒做,上海已經很少見了,因為會做的師傅只有兩位,所以這僅此一家的酒醉蛋糕,絕對是老食客才知道的招牌美味。
  • 居家快手|自製白脫牛奶:什麼是白脫奶?演給你看
    傳統製作中,攪動鮮奶使脂肪分離,凝固出黃油,剩下的部分低脂牛奶或鮮奶油就是白脫牛奶。傳統製作中的鮮奶都是未殺菌的,自帶菌種,所以發酵在攪拌時就開始了,傳統白脫牛奶是自然發酵乳。現代工業生產的白脫牛奶,直接由殺菌後的低脂牛奶發酵而成。
  • 白脫牛奶吐司——附上自製黃油和白脫牛奶的方法
    好久沒有來更新了,倆娃這學期正式在家上學,從選教材到每天的安排全都自己來,學什麼不學什麼也都自己來,雖然有charter school的指導,但是比之前上學校網課時候工作量還是大了很多
  • 西點烘焙中的SP、白脫這些名詞是什麼?
    白脫白脫,BUTTER的音譯,也就是黃油,或者叫白脫油。白脫使用牛奶加工出來的一種固態油脂,是西點烘焙製作中常用的一種油類了。黃油的營養價值很高,但是也富含脂肪,所以過量食用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下。看它們的名字就知道,翻糖蛋糕使用翻糖作為裝飾品,奶油蛋糕使用奶油作為裝飾品。奶油偏向於液體,用在裝飾還是有很多限制,翻糖凝固後是固體,可以製作更多花樣,細節表現上也更多。
  • 一看裱花手法,就知道蛋糕是誰家做的
    作為一個上海小囡,倪小嫣很想知道:白脫奶油蛋糕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問題的答案,其實只要用上海話念一下「白脫」就知道了。白脫是英文「butter」的音譯,指的是乳脂肪含量八成以上的奶油。「通俗點來講,這種奶油就是我們平時用來塗麵包的黃油。」
  • 上海人最愛的這些西式糕點,你都嘗過嗎?
    上海人除了喜愛大餅油條生煎小籠之外,其實對西式糕點也是情有獨鍾,冰糕、奶油蛋筒、鮮奶小方……兒時放學後如果能吃上這樣一個小點心,那便是難得的享受了,不知道小夥伴們現在還記得多少呢?跟著小布一起來盤點一下吧!歡迎在評論裡補充哦!
  • 這些老字號才是上海人心中的「網紅西點」,你吃過幾家?
    然而一塊小小的蛋糕 是不是能夠徹底抓住上海人的心呢 「無甜不歡」的上海人 靜安麵包房作為一家上海老字號的法式麵包房,法式長棍、羊角包、白脫小球一直是他們家的明星產品,別看是一個普通的白脫麵包,味道真的好!後來還增添了青團麻薯等年輕人喜歡吃的點心。
  • 上海「非遺」之凱司令蛋糕 每塊蛋糕上都有時光的重量
    東方網9月2日消息:上了點年紀的上海人,記憶裡都有一塊凱司令蛋糕:香,但不是濃香;甜,但不甜膩。輕輕咬一口,奶油在舌尖上快快融化了,味道卻在嘴裡慢慢迴旋。   南京西路1001號,是一些上海人常常要去的地方。下午3點,日頭正勁,從車水馬龍中脫身出來,一腳踏進門去,瞧著地上大大的K字拾階而上,就到了三樓的凱司令咖啡館。
  • 周末福利:老上海經典西餅房 紅寶石凱司令等哪家強?
    (以下三家品牌都在上海有多家門店,地址僅參考萌噠所去的分店)   NO.3:紅寶石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吳江路198號      小時候最愛的西番尼,巧克力又厚又齁,一塊就吃成了,蛋糕緊實得跟上個時代的壓縮餅乾一樣;買了塊旁邊冰櫃的白脫蛋糕當場吃,失望極了,白脫硬得結塊咬不動,融化後油膩膩又極甜,遠不如凱司令。
  • 12家經典老字號,全部吃過才算真的懂上海!
    南京東路720號近貴州路長春食品商店也是上海的老字號。地理位置特別好,位於繁華的淮海中路,要是遇上糕點剛出爐,壓馬路的人都順著香味就被吸引進來了,必須買幾個點心來解解饞。蝴蝶酥是他家經典,剛出爐還有點燙手,融化的糖粒帶著棕褐色光澤,嬌嗲的黃油奶香在空氣中暈開,真是讓人酥到骨子裡。
  • 常常聽說香草味的冰淇淋,香草到底是什麼?知道的人沒幾個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冰冰涼涼的東西,喝水要喝冰的,西瓜要吃冰的,甜品也是冰的,奶茶也一樣,其中一種只能是冰的,那就是冰淇淋,每一個喜歡吃甜食的人基本上都無法抗拒冰淇淋的美味吧,尤其是那些好吃的冰淇淋,有的時候我們去吃自助餐都會吃一兩勺冰淇淋,而冰淇淋也有很多的口味,巧克力、芒果、草莓、香草等,其餘的我們可能都知道,但是這個香草味到底是什麼做的就不得而知了
  • 一塊奶油蛋糕,是老上海的「鄉愁」,年輕人則覺得神秘又復古
    不管是真真假假哪一種「奶油蛋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它都是一種「送禮體面過人」的存在。 「你們小時候吃的奶油蛋糕,不一定是白脫奶油做的。」 對於倪小嫣所說的「現在的白脫奶油蛋糕好像比小時候好吃」,陳鳳平是這樣解惑的。
  • 上海那麼多美食老字號,你打卡了幾家?
    網絡上有人經常問:上海有什麼好吃的?有一個很普遍的答案就是:「實話沒啥好吃的,都是網紅店,或者是全國性的小吃,沒有什麼本地特色。」然而,事實上,從十裡洋場到東方明珠,東西文化百年碰撞、融合,形成上海獨具風格的飲食文化。
  • 上海那些尚存的老上海點心 滿滿都是淚和口水!
    上海,一座移民城市,舶來文化成就她特有的海派西點。海派西點的魂魄裡一定有奶油和黃油這對親姐妹上海人,對奶油西點愛得深沉,對慄子酥皮鮮奶油頌之以歌。紅寶石由英籍華僑創建於1980年。老字號堅挺的存活下來,依賴的是上海人對甜點的偏愛,更有那份飽含深情的回憶。也許,這就是愛老字號的理由。也許,這就是愛上海的理由。愛上這份甜,愛上這座城。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騰訊大申網官方微信!
  • 這些全上海第一的店,據說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這些全上海第一的店,據說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2020-03-13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最好吃的甜品都在這裡,你吃過幾家?
    俗話說世界上最美味的東西就是膽固醇,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甜品解決不了的呢?如果有那就再吃一頓~作為小吃貨一枚的小編,今日給大家搜羅了上海一些口味很好的甜品店,都是小編覺得不錯的店,分享給同樣愛甜食的你們!每天去吃的人真的超級多,有的時候還需要在外面排隊。甜品的品種很多,招牌的繽紛雪系列幾乎能和任意一種水果搭配。還有少見的法式布蕾,口感很細膩,表面加了一層焦糖所以吃起來更甜蜜。
  • 上海人記憶中最經典的味道,上海經典老字號風雲榜
    「老飯店」的創建人張煥英,是浦東川沙人。1875年,他在新北門內老城隍廟西首小街舊校場路上,租下一幢年久失修的小樓,開起了夫妻老婆店,取名「榮順館」。當時店堂狹小,設備陳舊,只有兩張半桌子。張師傅自己掌勺,老婆,兒子跑堂服務,由於他烹調技術高超,加之菜餚經濟實惠,開市不久便門庭若市。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名聲越來越響,逐將店名改稱「老榮順館」。
  • 上海10大傳統菜館的招牌菜
    對於吃貨來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BUT!你知道春天裡,魔都哪裡的東西最好吃?哪些小時候的記憶美食,如今已經銷聲匿跡?哪條馬路值得一路吃?那些電影裡的經典美食到底啥味道?湯包精緻、老闆大牌,聽說老闆是從綠波廊出來的~屋有鮮最鮮最好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蟹黃湯包。想想平時吃蟹黃內個費勁啦,扒殼、摳、一點點往嘴裡送,還沒吃到味兒就沒了。
  • 上海土著不得不嘗的平民美食,來上海一定不能錯過的,不信你試試
    上海土著不得不嘗的平民美食,來上海一定不能錯過的,不信你試試現代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節奏也越來越快了,但是就算生活再好,節奏再快,還是要停下來吃飯的,由於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用在吃飯上邊,很多人把這個環節放在了飯店裡,即省事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本文目錄:1、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2、新上海人的出處3、新上海人的詳細分析4、新上海人的背景5、新上海人是否算上海人?6、上海人身份證號碼查詢1、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只有解放前上輩就在上海混飯,家住上海內環的,解放後持有上海市城鎮戶口的職工居民及他們的子女,才有資格說阿拉兩個字。三,本地上海人。這個大家都懂。就是以前上海區縣的人,這些人除了在泰國說自己是上海人,在家裡從來不說自己是上海人。前兩天,我去上海五院看病人,一位老閔行當地的大媽問我,你為什麼不讓他到上海去看?我很納悶,難道上海五院不在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