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世界上共計有6300餘種語言,但是最難學的是哪種呢?據美國外交學院的排行,中文被劃至最難的第 5 級——母語為英語者至少要學滿 2200 小時才能達到「精通」水平。
一般來說學中文的外國人,最容易被吐槽的就是中文發音了,因為相比外國人比較常見的拉丁語系來說,中文的拼音發音是有四個音調,相比英語,學習英語書寫時面對的任務:26個字母(包括大小寫,再加上一些書寫方式和變體,還有引號,分號,破折號,括號等等)從左到右,水平書寫。
中國漢語和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不同,漢語具有「語言」一維線性功能和「文字」二維平面功能,漢字中字「義」由二維平面表意文字「形」和一維線性表文字「聲」構成表達,是三維立體信息語言,以「形」表文字義,以「聲」說言語聲。漢字的多音多義的特性,中國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時也難掌握,更讓老外無所適從,因而一個外國人如果不理解漢字的圖形字義等特性,難度自然如天大。
中文的學習,核心基礎是單個的漢字,在不同的語境或與不同的的漢字組成詞時,會給出相對應的字義。網上看到有一個資深漢語10級的老外挑戰《出師表》,有一句:今天下三分。就把分字解成了時間,而不是解成分開。而實際上,桌、兒、房三個漢字就表達了,也就是說,單個漢字,本身就是詞,並且從理論上講,任何兩個漢字之間都能組成詞,100個漢字理論上能組成上萬個詞。
中文不是難學是因為他們都是成年後才接觸中文的,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所以就覺得難學。如果在中國出生的外國孩子他們肯定不覺得難,成年後再回到他們的祖國去,他們的語言容易多了。經過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常年演化,現代中文事實上已經很照顧我們現代人了。要說難,真正難的是那種屁大點地方的小語言,比如非洲三千多的小語種。
中國的文字一是多,而且字的意思很多,一個字就有n+1種寫法;中國上下先姑且只有五千年吧,最為四大古國之一的中國在漫長的流動中產生更多的文字,要是單單就只有文字還好,每個文字之間變換順序重新排列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意思。比較難的一種聲調,我們現在的聲調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光是這四個就讓人夠嗆。老外念中文的時候不知道音調所以讀起來就有點怪怪的,平時我們讀都愛讀錯。中文連中國人都很難理解通透,更不要說是其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