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孩子比小川大1歲,上個月剛剛報了遊泳課。但是,幾周下來,一點起色都沒有。
每次上課,她家的孩子都坐在水池邊,不敢下水。就算看到別的小朋友跟著教練起勁兒地練,也絲毫不為所動。
想孩子儘快學會遊泳,但又不想他被教練「硬逼」著下水,朋友表示很發愁。
夏天到了,爸媽們紛紛動了讓孩子學遊泳的心思,這裡我想提醒大家,在給孩子聘請專業教練教學之前,別忘了幫助他們做好這件事——熟悉水、喜歡水!
如果還能提前或者配合教練,練好一些基本簡單的技巧就更好了。
先來看看,幾歲開始學習遊泳
在美國,專家建議學齡兒童出於自身安全因素考慮,都要進行遊泳學習,年齡以4歲為宜(我也看過其他專家推薦的5、6歲,其實沒有絕對嚴格的年齡要求,在4-6歲年齡區間,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判斷他是否可以學習遊泳了)。
為什麼是4歲?
因為2、3歲的孩子,身體比例和外觀都類似嬰兒。頭佔了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胳膊、腿都偏短。4歲時,四肢有了顯著的增長,身體的重心發生了變化,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了提高,適宜學習遊泳;
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能力傾聽並遵循指導。
雖然4歲左右是學習遊泳的最佳時間,不過,我覺得遊泳這事兒,任何時間開始都不算太晚。孩子越早學習遊泳,就越早受益,這點是一定的。
但不管什麼時間開始學習遊泳,經歷的過程都是相同的:
在專業遊泳課學習階段,最好是給孩子請個專業的教練。但在此之前,熟悉水性、部分基本技能等準備工作,我們自己也可以試著幫助孩子做到。
為了弄清楚這件事,我買了書、找了好多資料,歸納總結了一些小遊戲、小方法,分享給大家。夏天,在家、在遊泳館帶孩子玩水時,一起試試看吧。
熟悉水性
人為什麼會害怕?因為未知!
想讓孩子愛上水,首先需要應對的是他對水的恐懼感。
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在平時的生活裡,爸媽要多讓孩子接觸水、了解水。
對於小baby,熟悉水的最佳方式,就是洗澡。
從寶貝可以獨坐(6個月左右)開始,我們可以讓他坐在浴缸(浴盆)裡,輕輕地用洗澡毛巾或者海綿,沾取適量的水,壓在他的頭頂,讓水流過他的頭、前額、眼睛甚至是耳邊。
為了消減小不點兒對淋水的恐懼感,家長可以用他喜歡的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使用淋浴噴頭。讓水從他的頭頂流過,逐漸加大水量。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有些不適甚至會哭鬧。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孩子會逐漸適應水流過臉的感覺,甚至覺得很舒服。
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紙船實驗,讓他了解水的浮力特性。
取一張紙折成紙船,讓它保持乾燥且不放入東西,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當我們往船裡潑水或者船進水時,它會有一點點下沉,甚至面臨沉沒的危險;
當小船完全溼透了,它會直接沉入水底。
跟孩子一起觀察這三種情況的小船後,讓孩子想像一下,他就是一隻微溼的小船,既不會沉底,也不會浮在水面上。他必須藉助水的浮力,適度運動,才能一直待在水面上,這就是遊泳啦。
消除第一次入水的恐懼
在孩子第一次入水的時候,為了消除他對入水的畏懼心理,我們可以陪著孩子坐在泳池邊,讓孩子自由放鬆地觀察周圍人遊泳時的樣子。
慢慢地,可以讓孩子用雙腳拍水,然後一起站在淺水區的邊緣,讓小腳丫最先感知水的力量。
在孩子逐漸適應了水中的環境之後,我們可以抱著他在水裡走,這個方法大部分孩子都會接受,因為很有安全感。
之後,可以跟孩子做一些互動,讓他習慣在水面上移動:
如果想讓孩子更享受,我們可以移動的過程變成「摩託艇」遊戲:一邊跟孩子說:「摩託艇,摩託艇,踩油門!摩託艇,摩託艇,加速前進」,一邊加快我們的腳步,同時,鼓勵他用胳膊、腿划水。
一些基本技能訓練
當孩子熟悉了水,能在水裡自由自在地玩耍,就可以試試幫著孩子練習一些基本技能,包括水下遊動和呼吸訓練。這些技能能夠讓他在水裡感到安全,也是為正式的遊泳運動做準備。
水下遊動
▼
水下遊動,就是浸入水中並能夠睜著眼睛尋路。
對於把頭完全淹沒在水中這件事,有的小朋友表現的相當淡定,甚至會喜愛;但是有的小朋友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是驚慌害怕。
此時,爸媽們可以在淺水區玩些小遊戲,幫助孩子趕走內心的恐慌。
最開始,可以讓孩子睜著眼睛,然後往臉上潑水;
然後,可以讓孩子嘗試整個頭部沒入水中:他可以扒住泳池的邊緣,用嘴做深呼吸,然後慢慢地進入水中。在水中呼氣時,可以看到氣泡,這時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如果孩子還是有點緊張的話,可以不必把整個頭部都沉浸在水裡。嘗試著每次多浸入一點就好,先是淹過嘴巴,然後是鼻子,接著是耳朵,最後是整個頭部。
當孩子漸漸適應頭部沉入水中的感覺後,可以玩「呼啦圈」遊戲:爸媽在水裡豎起一個呼啦圈,鼓勵孩子在水下睜著眼睛從圈裡鑽過去。
爸媽可以扔一個潛水環,或者其他可以沉入水底的物品,然後鼓勵小朋友把它撿起來;還可以把遊戲升級為趣味比賽,爸媽和孩子一起玩,看誰先撿起潛水環,看誰撿的最多。
這裡必須多說一句,孩子做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側,安全大於天!
呼吸訓練
▼
剛開始接觸遊泳,遇到的最常見問題就是嗆水。但其實,不嗆水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多進行正確的呼吸練習,這遲早會成為無意識的行為。
呼吸練習是指:在水面上用嘴深呼吸;在水裡用嘴和鼻子主動呼吸。
準備一盆水或者把浴缸灌滿水,在水裡放一隻小鴨子,讓孩子用力把鴨子吹到盆邊或者浴缸邊。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吹蠟燭」的遊戲:假裝我們的手指是生日蠟燭,讓他來吹。
我們向水面逐漸移動手,讓孩子的嘴巴越來越靠近水面,直到他的嘴沒入水中,能吹出一些氣泡。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嘗試吹泡泡,不要讓他持續時間太久,避免吸水入鼻腔。
隨著孩子漸入佳境,練習也要做相應的難度升級。
這次我們來玩一個「和小魚對話」的遊戲。建議孩子把臉放在水中,保持吹泡泡的狀態,問小魚一個問題。然後,依此讓他轉向左邊或右邊,將他的耳朵放在水中,這樣他就可以聽到小魚的答案。
P.S. 遊泳小貼士
孩子玩水、學習遊泳的時候,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我們額外注意。
1. 水溫
遊泳池的水溫是影響小朋友遊泳的重要因素。一般的遊泳池的水溫是26°C,但是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來說,水溫最好保持在28°C-30°C。
水溫過低會讓孩子感覺冷;水溫過高,會導致細菌滋生,影響健康,造成疲勞感。另外,小朋友每次遊泳不要超過45分鐘。
2. 保暖
很多媽媽會擔心遊泳之後又,容易引起感冒。所以,做好保暖工作還是很必要的。
下水前,要試下水溫。遊泳前,要在四肢撩些水,尤其是大汗淋漓以後,不要馬上下水,要先用毛巾把汗擦乾,等毛孔收縮後再下水。
遊泳的時候,儘量保持肩膀也在水中,避免溼漉漉的皮膚暴露在外面,引起不必要的風寒;如果需要中途休息,不宜在泳池邊或者墊子上坐/站太久,期間也要注意不斷用水溼潤不在水中的身體部分。
3. 應對突發狀況
遊泳的時候,經常會遇到耳朵進水和痙攣的情況。我們需要教給孩子一些常用的解決方法。
耳朵進水時,可以將頭側向進水的一側,然後同側腿做原地單腳跳,水就自然流出來了。
發生痙攣時,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緩解方法:
手指痙攣:可以用力握拳,之後在用力伸直,反覆多次就可以得到緩解;
腳趾痙攣:用手按摩腳趾,使腳趾最大程度地做屈伸,反覆多次直到痙攣消除;
小腿痙攣:先伸直抽筋的腿,用一隻手按住腿的膝關節,另一隻手抓住腳趾使勁做反方向的拉伸動作;
大腿痙攣:俯臥池邊或者藉助支撐物單腿站立,並彎曲小腿,用同側手抓住抽筋的腿的紈,儘量摺疊小腿,使大腿的肌肉得到伸展。
說了這麼多,最後再嘮叨兩句。
遊泳是一件既能夏日消暑、又能強身健體的美事,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任何時候,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
參考文獻:
1. https://www.parents.com/parents-latina-magazine/6-ways-to-get-your-child-comfortable-in-the-water/
2.https://www.parents.com/kids/safety/outdoor/tips-for-swimming-lessons/
3. https://www.parents.com/baby/safety/outdoor/help-your-kids-learn-to-love-swimming/
4.高捷《寶寶學遊泳》,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5.巴斯·迪亞茨 《少兒學遊泳》,人民體育出版社。
6.麗莉·阿倫特《幼兒學遊泳》,人民體育出版社。
昨天熬到12點鐘,北京博物館的遊記終於寫完了,但是總覺得不是很滿意。還想再改改,下個星期一定發出來。今天就先分享之前準備好的遊泳文章吧。
寫遊記的過程中,越來越深的感受是,北京真的是個值得深度旅行的地方。除了那些眾所周知的著名打卡景點之外,還有太多好看、好玩的地方,歷史、藝術、文化、科技等要啥有啥。
關鍵是還不貴,門票便宜,很多地方根本免費,這也許就是我們一邊抱怨北漂太辛苦、壓力大,一邊還不願意離開的原因之一吧。
有時間一定帶孩子來北京逛逛看看。
推薦閱讀
看過法國繪本的孩子,都不「正常」了...
曾經的女博士,現在的大學老師。飄過美國、澳洲,目前坐標北京。
養娃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我想在這個小小公眾號上和孩子們和姐妹們共同在書中和路上發現更好的自己。
對了,想私下交流的姐妹,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cmksj002。
關注mom看世界
*回復「書單」,查看《mom書單|150本優秀繪本講解》
*回復「100」,查看《美國教師協會推薦Top100童書,附26本詳細講解》
*回復「BBC」,查看《BBC評出100年來最偉大的11本兒童讀物》
*回復「名師」,查看《小學1-6年級,11位名師聯合推薦99本經典書目》
*回復「英語網站」,不可錯過的免費英語學習網站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