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26日,在事前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川普突然下令辭退了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的11名大佬級顧問。其中包括美國戰略智庫界泰鬥式人物,今年已經97歲的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美國眾議院前多數黨領袖埃瑞克·康特,美國海軍前作戰司令加裡·拉夫黑德,國防部前首席技術顧問魯迪·德萊昂等人。這些人都是美國外交,安全,國防,戰略界的大佬級人物。因此,美國媒體認為,此舉是川普對美國長期的外交政策專家和國防安全機構人士的一次「兜底」式的「清洗」。
此外,由於基辛格,奧爾布賴特等人年事已高,掛著「顧問」的名頭,本來也具有一種榮譽性質。所以,也有觀點認為,川普此舉亦有對這些人的「羞辱」之意。再者,這些人都曾是建制派的「前輩」人物,對他們的「清洗」似乎也有對建制派釜底抽薪的意味,這顯然是等於宣告,他川普將會與華盛頓的建制派死磕到底,「遺憾」地是,川普在白宮已經時日不多,因此,此舉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最後的瘋狂」。
美國媒體及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川普之所以要拿基辛格這些「老朽」開刀,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將連任失敗遷怒於這些建制派的大佬級人物。認為他們是建制派和精英層的後臺和標誌性人物,在他大選的關鍵時刻不僅沒出力,而且起到了消極作用。比如說基辛格。
在今年四月份,基辛格博士就曾以談論國際戰略的方式暗批川普「抗疫不力」和「毀了美國」。基辛格當時說了類似「如果美國完了,其他國家也不會好過」這樣的話。基辛格的話顯然有著兩層意思,一是威脅其他國家不要在美國出現困境時踩上一腳。另一層意思則是暗指川普將美國搞得「一塌糊塗」。這對於「小心眼」的川普來說,必然會心中「不爽」,會認為基辛格是在「拆臺」。
11月3日大選正式投票和開票後,川普經歷了「冰火兩重天」。本來,川普在開票後的選情是一路上揚,領先優勢明顯,他自己也認為「連任」已成定局。然而,11月4日凌晨後,隨著郵寄選票的大量湧入,幾乎是在瞬間,川普就被拜登反超,而且似乎再無反轉的可能。於是,鬱悶的川普便開啟了訴訟模式,以圖「亂中」翻盤。
此時的川普顯然需要支持和力挺。然而,作為曾經的共和黨元老級人物基辛格博士,不僅沒有對「同黨」的川普安慰和力挺,反而隔空向拜登喊話,要求拜登上臺後儘快調整政策,穩定美國。儘管基辛格沒有公開祝賀拜登,但也無異於間接承認了拜登的「勝選」。這無疑是在川普傷口上撒了一把鹽。所以,憤怒的川普用這種「解職」的方式報復和羞辱基辛格。這樣的做法顯然符合川普睚眥必報的性格。
根據媒體及專家的分析,對於敗選,川普認為自己除了毀在民主黨和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大佬,科技巨頭這些勢力外,他還遷怒於外交,安全及國防領域的建制派勢力,認為他們阻礙了自己在這些領域的想法和意圖,導致自己沒能從這些方面「加分」。所以,在大選過後,川普的「清洗」首先從國防和安全領域開刀了,撤了與他唱對臺戲的國防部長埃斯珀及國土安全部的網絡安全局長,清洗了一大批「在職」高級官員。而現在,川普又將清洗範圍擴大到了安全與國防的政策及戰略層面的「閒職」大佬們身上。既是報復,也可能另有用意。
川普上任後,特別是在近一年來,川普不顧一切的欲對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開啟「脫鉤」模式,導致了國際局勢的緊張和加劇,給整個世界帶來了不確定性,這令素有國際戰略大師之稱的基辛格博士很不安。他既為世界局勢的可能突變擔憂,更為美國的未來憂慮。畢竟,基辛格是美國人,自然會更加在意美國的利益。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的百歲老人基辛格坐不住了,多次含沙射影的警告川普不要冒險。尤其是在拜登宣布「勝選」後,基辛格呼籲拜登要儘快修復美國與主要競爭對手的關係。基辛格認為,目前的世界局勢頗似一戰前的氣氛,他擔心一旦「擦槍走火」,必然會給世界帶來一戰那樣的災難。這顯然又一次戳到了川普的痛處,因為,川普極有可能想採取冒險的軍事行動挽回在大選中「必敗」局面。
美國媒體曾報導說,國防部長埃斯珀之所以被清洗,除了在應對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運動時不聽川普指揮外,可能還與埃斯珀不同意川普的軍事冒險計劃有關。而26日被「撤職」的基辛格等人均是美國安全戰略的大佬級人物,可以想像,他們可能也都拒絕了川普的冒險計劃,包括可能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行動的計劃。這應該也是川普一定要清洗這些人的原因之一。
目前,川普在「選舉欺詐」的訴訟問題似乎處處受阻,而距明年1月20日離開白宮的日子也已經時日不多了,如果不用「非常規」手段的話,他不僅「連任夢」會徹底破滅,他自己及家人也極有可能被「清算」,因為,儘管拜登在此問題表達了「善意」,表示不會刻意謀求追責,但其他一些民主黨人士的表達顯然不是那麼客氣。在這種境況下,川普是否會「孤注一擲」呢?這是個值得思考和警惕的問題。11月22日,美國中央戰區司令部曾宣稱又在中東地區新部署了4架B-52H型戰略轟炸機,而以色列也在近日多次轟炸了敘利亞的伊朗軍事目標,這些跡象似乎表明,中東地區的未來可能不會平靜。而川普對基辛格等安全戰略領域的大佬們的清洗,無疑是搬掉了他軍事冒險的最後「絆腳石」。但願川普別「一條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