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赫什:基辛格還能再次「拯救」美國嗎?

2020-12-10 觀察者網

【文/ 麥可·赫什】

新保守主義已經消亡,自由國際主義名譽掃地。也許現在是時候是回到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之一的思想的時候了。

巴裡·葛溫(Barry Gewen)在其精闢的新知識分子史《悲劇的必然性》關於基辛格的章節中這樣寫道,你可以恨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也可以認為他是惡魔,但是唯獨不能忽略他,尤其是現在。事實上,我們不僅不能忽視這位在今年5月份度過自己的97歲生日的老政治家,而且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他。準確地說,我們迫切需要基辛格如何八面玲瓏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直覺,現在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好,並且可能一直如此。

特別是從白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又再一次變得基辛格化了。美國的十字軍東徵已經結束了,或者說最多就是在其廢棄的基礎上被腐蝕和崩潰了。威爾遜式的十字軍主義將理智的冷戰遏制變為一場徒勞無功的,反對共產主義一元化神話的妄想之戰,最終在越南慘澹收場;然後它在後冷戰時代重新覺醒成為新裡根主義的號召,用以結束「邪惡」政權,在伊拉克以悲劇收場後這種十字軍主義已經完全耗盡了自己的力量。沒有人再願意改造世界,以至於美國人把一個坦率的新孤立主義者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送進了白宮,這樣他就可以把美國與世界隔離開來。

冠狀病毒危機加速了川普進程,並激發了新一波「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孤立主義。川普政府甚至提及以往時代的權力集團,他醞釀建立一個由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的「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以擺脫中國。隨著2020年總統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民主黨人對中國的聲音也越來越刺骨,該黨的總統提名人拜登(Joe Biden)時常因川普偶爾稱讚中國國家領導人而攻擊他。而作為一個黨派,民主黨正在前所未有地質疑源於自身傳統的自由主義國際主義機構,比如世界貿易組織(WTO)。

美國還完全沒有準備好應對這一切。當然,美國的外交官們也還沒有想出辦法。值得慶幸的是,源於四分之三世紀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自由國際秩序和聯盟體系仍然存在,我們可以繼續利用它們。但若盟友之間不信任彼此,則合作幾乎無法存在,每個國家似乎都傾向於走自己的民族主義道路。當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爭奪全球霸主的時候,像聯合國和WTO這樣的全球性組織只希望能夠保持最低限度的合作以攫取一些政治利益。

各國之間的意識形態鬥爭已經結束,或者說至少是處於深度冬眠狀態。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我們見證了君主制、專制主義、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極權主義的興起,每一個主義都是一次嘗試並且被證明他們終究會走向滅亡。

而現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同樣也在經歷著民主制的失敗。在很多地方,民主制似乎正在兩極分化並陷入癱瘓,就像現在的華盛頓一樣,它已經淹沒在錯誤信息中,然後被俄羅斯等惡性外部勢力的黑客攻擊。我們也看到了資本主義,雖然其在生產資料所有權方面比冷戰時期的共產主義更勝一籌,但是它亦被證明在社會公平方面會導致嚴重的不平等。這個全世界青睞的社會體系傾於繼續坍塌。

非常明顯的是,現在美國的權威是有史以來的最低點,特別是在川普主導下的國家分裂、兩極分化的第一個任期之後。例如最近在國際社會譴責川普面對明尼阿波利斯市(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最大城市)一名黑人男子被警察拘留殺死後爆發的抗議活動中採取的野蠻行徑時,對美國權威的唱衰達到了頂峰。」

除此以外,總統幼稚的斤斤計較和對冠狀病毒的笨拙反應只是在自喬治·W·布希總統(George W. Bush)開啟的美國名譽毀滅之路後畫上的一個句號。現在很難記得在不到20年前,也就是2001年9月10日,美國的威望有多高。在冷戰後的單極時刻,耶魯大學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觀察到,這個唯一的大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統治力甚至超過了古羅馬,而這一切又是如此迅速地偏離了原本的軌道。

在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戰略誤導裡,布希和他的新保守主義教唆者(從概念上講,他們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把本應是一場全球統一的打擊國際社會現存的犯罪分子——伊斯蘭恐怖分子的鬥爭,變成了一場令人疲憊不堪的帝國主義的窮兵黷武,在這一過程中暴露了美國地面部隊和空軍最嚴重的弱點。此後布希還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同樣的損害,這以華爾街的崩盤和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指的是08年金融危機)告終。

與此同時,中國崛起並將其貨幣影響力擴散到全世界,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不斷增加其影響力,歐爾班·維克託(Viktor Orbans)(現任匈牙利總理)、納倫德拉·達摩達爾達斯·莫迪(Narendra Modis)和雅伊爾·梅西亞斯·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s)則各走各路。而美國人對自己被嚴重誤導深惡痛絕,他們的選擇是先選出了一位新生參議員(歐巴馬),他因稱伊拉克為「愚蠢的戰爭」而嶄露頭角,隨後又在美國參與海外事務的問題上搖擺了8年,最終美國人接受了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民粹主義。

所有這些都讓我們不免想到基辛格、偉大的現實主義者漢斯·摩根索(基辛格的導師)以及眼下激烈地緣政治的緊迫性。全球無政府狀態在招手,不斷增強的大國競爭需要精明、強硬的戰略外交,而這種外交正是摩根索在理論上的設想以及基辛格在現實中的實踐。這正是葛溫這本書的主要研究的內容,尤其是現在反華情緒激增、北京以牙還牙的時期。葛文寫道,現在的中國,不可忽視。

葛溫認為,處理美中關係的未來以及全球的和平穩定的答案可能就在過去。基辛格和他的哲學觀在美國軟弱無力的時候撐起了美國外交,在越南戰爭、內亂、水門事件和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期間,外交官們必須在大國之間找到共同點和平衡點,這並非是個小巧合。因為現在衰弱無序的華盛頓所處的位置就和當年的中國一樣,而中國是基辛格最喜歡的課題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拜訪少林寺
    昨日上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現在登封少林寺景區,這位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已經很久沒有在中國露面,他的出現,讓遊客意外地驚喜。據新華社北京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11日在北京會見了基辛格。
  • 基辛格毫無掩飾:「大國應該支援美國,不然將發生戰爭!」
    對大家而言「基辛格」這個名字都不陌生。有人稱他為中美外交第一人,稱他為中國老朋友。近日,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20萬大關,這位美國元老政治家基辛格也坐不住了,公開放話道:世界大國應當支援幫助美國克服難關,否則將會發生戰爭!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殷切的要求嗎?還是隱含的敵對威脅?
  • 基辛格:熟悉的美國客人帶來新的見解
    :熟悉的美國客人帶來新的見解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01:56) 央視新聞11月22日消息,基辛格博士於11月20日抵達北京,這位96歲的老人再一次到訪中國,參加21日—22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創新經濟論壇。
  • 基辛格的學術貢獻與對美國政治的認識盲區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撰文指出,基辛格的盲區包括缺乏對美國民主政治的了解,這無疑導致了他與尼克森之間的看似不可能的聯盟。他曾經為甘迺迪和詹森效力,在為後者工作時,被越南人圓滑的外交手腕所迷惑,可敬地尋求促成一項可使美國避免一場可怕的分裂戰爭的和平協議。他一定會喜歡為洛克菲勒政府工作,而且在這位億萬富翁政治家的總統夢最終破碎之前貢獻了許多好的觀念。
  • 面對美國選舉結果,97歲基辛格亮明態度,更提及到了中美關係
    和美國話題緊緊相扣的還有中美之間的關係走向,美方遏華發展已是世人皆知,一方面是美方對中方快速崛起的擔憂和對其霸權地位形成挑戰,而另一方面則是美國霸權與強權政治的思維,頻頻將中美關係推向冰點。前國務卿基辛格已經97歲,但對政界局勢仍保持清醒認識,在其罕見的表態中,也提到了中美關係。
  • 若爆發戰爭,美國最大的威脅是哪個國家?基辛格一語道破
    三重危機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美國政府的身上,疫情需要儘快控制住,經濟不能再衰退了,反種族主義暴力示威必須趕緊終止,街道上充滿了民眾怨聲載道的聲音。在轉移民眾視線這個問題上,美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戰爭"。若真開戰,美國會最先將目光瞄準誰呢?中國的老朋友基辛格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 基辛格:鄧小平說到做到 沒他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有一次我陪同鄧小平會見外賓之後,鄧小平對在場的外交部領導再次提出:「今後不用再給我安排會見外賓了。」鄧小平稍加停頓之後,又補充說:「除了兩個美國人,一個是尼克森,一個是基辛格。尼克森來,我要請他吃飯。基辛格來,我要跟他見面。不忘老朋友嘛。」由此可見基辛格在鄧小平心中的重要性。
  • 美國對誰開戰的可能最大?基辛格給出答案後,會場瞬間鴉雀無聲
    作為一個將野心寫在臉上的國家,如果美國真的會挑起戰爭,那麼對誰開戰的可能最大?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朋友基辛格給出答案後,會場瞬間鴉雀無聲。他認為,能夠讓美國在第一時間產生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想法的國家,非俄羅斯莫屬。
  • 世界可以失去美國嗎?基辛格首次表態,稱:大家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而隨著近日美國國內形勢不斷混亂,各國軍事愛好者也開始作出一些猜測,他們認為按照美國如今的發展趨勢,似乎垮臺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且還有很多人都認為,一旦美國垮臺之後,整個世界就會歸於和平,難道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我們的老朋友基辛格有著不同的看法。世界可以失去美國嗎?
  • 暗夜陌生人:尼克森、基辛格和辛納屈
    宴會上,弗蘭克•辛納屈[iii]為參與晚宴的200名客人——包括基辛格和尼克森在內——演唱。另一份錄音記載了當晚遲些時候,幾近午夜時,尼克森撥通了電話:「尼克森:你留下是為了消遣嗎?基辛格:是啊,(唱得)多感人啊。是我聽過的最打動人心的歌曲之一。尼克森:誒,弗蘭克的嗓子啞了,他來之前告訴過我。但是,老天保佑,你懂的,宴會廳的氣氛太不可思議了。
  • 基辛格警告中國:美國敗了對誰都不好!他忘了威脅是最無用的語言
    文/行走斯圖卡疫情、蕭條、失業、社會矛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前途感到悲觀,也讓不少美國精英感到更多焦慮,比如一直為美國政治操心的前國務卿基辛格,但最近他的一番講話,似乎讓別人感到不愉快。「如果美國敗了,對誰都不好過,尤其是中國」,這是基辛格講的一番話,事實上在國內網絡上,也有持類似觀點的人,他們認為美國是維繫國際體系穩定的關鍵,中美經濟的互補性又很強,中國在很多領域也依賴美國,因此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美國,如果美國倒下,中國將會面臨更多的對手,甚至全世界可能都要陷入動亂,中國要崛起,反而會更加麻煩。
  • 史景遷 :基辛格和中國
    戰略家和軍事家對於上述差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許多世紀以前。圍棋的理念在《孫子兵法》這一曠世經典當中也有所體現。《孫子兵法》據傳由一位姓孫的軍事家所著,年代與孔子相近。基辛格對孫子的思想作了相當的引述,特別是借鑑了他對「聲東擊西」與「心理戰」的精闢論述。(書中寫道:「也許有人會說,美國近代歷史上之所以會在亞洲戰場遭遇挫折,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忽視了孫子的教誨。」)
  • 基辛格被撤職,總統任期的最後2月,川普要大清洗美國?
    其中包括美國戰略智庫界泰鬥式人物,今年已經97歲的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美國眾議院前多數黨領袖埃瑞克·康特,美國海軍前作戰司令加裡·拉夫黑德,國防部前首席技術顧問魯迪·德萊昂等人。這些人都是美國外交,安全,國防,戰略界的大佬級人物。因此,美國媒體認為,此舉是川普對美國長期的外交政策專家和國防安全機構人士的一次「兜底」式的「清洗」。
  • 基辛格:川普「前所未見」,應給他機會提出新世界秩序
    【編譯/觀察者網朱健】據今日俄羅斯(RT)網站12日報導,11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論壇發表講話,再次為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辯護。基辛格稱,川普的個性在現代美國歷史上是「前所未見」的,但他應該得到實施其政策的機會,美國的當選總統有能力塑造全球政治,並可以堅持美國「建設世界和平」的傳統。
  • 基辛格:美國敗了誰也別好過,尤其是China.這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可能不以為意,因為覺得基辛格畢竟是美國人,固然會為美國說話。這個因素肯定是有的,一個不愛國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受歡迎的!如果不以為意,那是對基辛格了解不夠而作出的錯誤判斷!基辛格全名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他是一位戰略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23年5月27日生於德國費爾特市,由於納粹黨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國,1943年入美國籍。一位出生在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之前的人,是比我們更知道戰亂的痛苦。二戰期間是一個混亂而又神奇的時代,說其混亂是因為戰火連天,民不聊生!
  • 周恩來與基辛格1971年密談中的臺灣問題及日本因素
    在1971年6月2日接到周恩來邀請他訪華的正式邀請函後,基辛格仍按照自己的思路認為:「周恩來再次以最容易獲得解決的方式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輪廓:撤走美國軍隊。」(﹝美﹞亨利基辛格著,吳繼淦等譯《白宮歲月》第2冊,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883、886—887、900、933頁。)
  • 緊張局勢增加,基辛格:美國下任總統首先應與中國進行對話
    就在美國總統換屆之際,中美緊張局勢增加,著名政治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來為美國下一任總統指了條明路,應先與中國進行對話。基辛格畢竟是美國政府裡難得的中國通,懂得多,看得遠,知道克制,不像川普一樣只會硬來,但也是個老狐狸背後陰謀一大堆。
  •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川普早已承認這個事實,基辛格也有預料
    在經歷漫長的爭鋒相對後,拜登高票當選,轟轟烈烈的美國大選終於有了結果。然而,川普不願相信「慘敗」的事實,多次要求上訴重新計票,不過至今沒有合理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將精力轉到了對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控制上面,大有要將美國政權牢牢把握在手的意思,不過川普雖然行動不斷,但是明顯有「內強中幹」的感覺。
  • 江澤民在上海西郊賓館會見並宴請基辛格及家人
    2013年7月3日,正在上海的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西郊賓館會見並宴請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及家人。江澤民夫人王冶平,基辛格夫人南希·基辛格、兒媳羅克韋爾、孫女索菲亞·基辛格、孫子威廉·基辛格參加了會見和宴請。知情人士認為,江澤民和基辛格攜家人舉行家庭式、「莊園式」相會,談得「很輕鬆、很真誠」,談話涉及內容「很重要」。知情人士透露了這次會見的情況。
  • 基辛格警告拜登不應馴服中國,部分美國精英,為何要幫中國人說話
    對於未來中美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期發出呼籲,拜登政府應迅速恢復中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渠道,緩和並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基辛格還鄭重警告美國不應該一直採用川普政府的對抗方式來對待中美關係,美國不應馴服中國。作為重量級人物,基辛格的表態無疑也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部分美國精英希望與中國合作。不過,在合作的背後也暗藏著其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