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警告拜登不應馴服中國,部分美國精英,為何要幫中國人說話

2020-12-15 歷史文齋

近期,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果日漸明朗,拜登很有可能成為白宮的下一任主人。目前,儘管拜登團隊對中國的政策和戰略尚不清晰,不過中美關係在未來持續保持緊張和對抗趨勢的可能性依舊非常高。對於未來中美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期發出呼籲,拜登政府應迅速恢復中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渠道,緩和並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基辛格還鄭重警告美國不應該一直採用川普政府的對抗方式來對待中美關係,美國不應馴服中國。作為重量級人物,基辛格的表態無疑也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部分美國精英希望與中國合作。不過,在合作的背後也暗藏著其他的目的。基辛格作為美國老牌資深政治家,其表態雖然表面上是緩和中美關係,但實際上還是為了美國利益服務,只不過在風格和策略上有所不同。

基辛格是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線上會議中,接受採訪時做出的此番表態。作為研究中國問題的資深專家,基辛格的表態顯然經過深思熟慮,這也與近來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有關。儘管川普距離卸任僅剩幾周的時間,但他依舊計劃出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川普政府可能會以人權和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宣布更多針對中國公司、政府實體和官員的制裁及貿易限制措施。

川普頻頻對華施壓,實際上也是在為未來的中美關係定調,以防拜登上臺後扭轉目前美國對華的強硬政策。不過,拜登似乎無意轉變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拜登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需要與盟國協商設定全球貿易規則,以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中美關係呈現緩和的可能性並不大。而基辛格的表態顯然是針對未來中美關係可能呈現的對抗和緊張局勢,希望下屆美國政府可以改變中美對抗的政策思路。

基辛格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的重量級專家,他對中國是非常了解。基辛格接觸中國已經將近50年,他與五代中國領導人都打過交道,其政治生涯的輝煌時刻都與中國有關。因此,基辛格對於中國的認識和理解非常深入。基辛格認為相比於西方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的傳統,中國的理念更強調巧用計謀及策略,講求耐心迂迴積累以建立起巨大的優勢。他認為西方的戰略更講求畢其功於一役,而中國則更講求比拼耐心,講求持久戰而不追求一時的得失。西方雖然號稱民主自由,但更重視一個固有的秩序。而中國則認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任何時候只要積累起了優勢都可以作為一個起點,當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統一盛世時,中國總認為是在復興其巔峰時刻。

可以說,基辛格對於中國的認識還是非常深刻的。而此次基辛格的表態,也是基於他對中國的深刻認識而做出的判斷。作為美國資深政治家,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美國利益服務。基辛格所呼籲的中美兩國恢復溝通渠道,緩和關係,雖然短期內對中美緩和矛盾,避免衝突,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但本質上他也是在渲染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國正在復甦,力圖構建中美之間新的國際政治秩序,其實質與中國威脅論並無區別。只不過他主張用一種相對懷柔緩和的方式來對待中國崛起,通過採取建立以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的方式來改變和影響中國,力圖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中美關係和國際秩序。相比於美國此前以對抗和遏制為主的戰略,這種方式將使美國攫取更多的利益。

實際上,中美之間長期呈現對抗的態勢並不符合美國利益。自川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將中國作為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在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等領域,將圍堵和遏制中國的發展作為優先考慮目標。在地緣政治和軍事方面,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組建亞太版北約,形成一道從日本經東海、臺海和南海至印度洋的環形包圍。同時頻頻與中國周邊國家舉行聯合軍演,並頻繁對中國實行抵近偵查。在經濟上也掀起了中美貿易戰,在科技領域打壓華為等高科技術企業。雖然美國一開始擺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但實際上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

中美貿易戰雖然令中國蒙受了一些損失,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企業也深受影響。正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行業倡導全球副總裁所言,「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中有超過40%來自總部在美國或美國所有的公司,這意味著美國公司也會遭受與中國競爭對手相同乃至更多的損失」。而在有美國82位各行業協會會長、企業創始人、CEO等參與的聽證會上,川普決定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決定就遭到了絕大多數的反對。而川普本次大選失利,也與其大搞貿易戰,讓美國跨國企業損失較大有關。因此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已擁有完整配套的產業鏈,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並不會佔到多少便宜。更何況中國還是政治和軍事大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完全有能力在第一、二島鏈以內對美軍實施反介入作戰。中美之間長期呈現對抗態勢,既不會令美國獲得經濟利益,還可能會引發軍事衝突,這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

因此,正如基辛格所言,美國不應馴服中國。美國在中美關係上呈現對抗態度,本質上還是西方推崇的決戰決勝理念。西方認為憑藉自己的強大實力迫使對方屈服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像當年西方戰勝了蘇聯,並徹底肢解了蘇聯那樣。但這一理念在對待中國時就存在問題了。由於中國更具耐心,更習慣隱忍和積累,因此西方的決戰決勝理念很難完全達到目的。以基辛格為代表的部分美國精英認為中美應該在解決經濟貿易、氣候變化和疫情等問題上建立合作機制。其實,這本質上還是希望找到中美之間的利益合作點,構建以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一方面可以從合作中獲得實質的利益,另一方面通過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將中國納入到美國的體系中。再配合美國強大的軟實力來影響中國,輸出美國的價值觀和秩序概念。

在川普上臺以前,這種既合作又滲透的方式的確非常有影響力。而隨著川普推行強硬對抗政策,為短期利益而踐踏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這使得中國內部反而更加團結更具凝聚力。如美國針對華為的打壓和晶片斷供,不僅提升了華為在世界的知名度,增加了中國內部對華為的支持,還使美國企業蒙受了很大損失。由此可見,以基辛格為代表的部分美國精英希望下屆美國政府可以在對華策略上有所變化,以保證美國在長期的競爭與合作中處於優勢地位。

綜合來看,基辛格的表態實際上是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對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建議。他們希望美國可以改變以馴服中國為核心的對抗政策,轉而採取建立以美國主導的新型中美合作秩序,來保證美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既獲得利益又佔據優勢地位。在當前美國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潛在對手的情況下,中美關係要有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讓美國獲得主導地位對美國才是最有利的。這樣既可以避免陷入軍事衝突,又可以藉助美國在經濟、科技和軟實力等方面的優勢,來獲取更多的利益,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從本質上看,相比於川普政府的強硬對抗路線,這種改變只是策略方面的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在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既重視中美間的合作,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努力維護自身利益。

相關焦點

  • 基辛格毫無掩飾:「大國應該支援美國,不然將發生戰爭!」
    基辛格和中國人的交流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基辛格在尼克森時期曾任國家安全顧問,後來擔任國務卿。他為中美關係的融化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這是我國所有以前的領導人都認可的,因此很多人都稱呼他是中國人的老朋友。中國對他也是十分尊重,多次邀請他來國內做客。基辛格不只是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美國也是如此,在美國他的聲望也是非常大的。
  • 基辛格警告中國:美國敗了對誰都不好!他忘了威脅是最無用的語言
    文/行走斯圖卡疫情、蕭條、失業、社會矛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前途感到悲觀,也讓不少美國精英感到更多焦慮,比如一直為美國政治操心的前國務卿基辛格,但最近他的一番講話,似乎讓別人感到不愉快。「如果美國敗了,對誰都不好過,尤其是中國」,這是基辛格講的一番話,事實上在國內網絡上,也有持類似觀點的人,他們認為美國是維繫國際體系穩定的關鍵,中美經濟的互補性又很強,中國在很多領域也依賴美國,因此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美國,如果美國倒下,中國將會面臨更多的對手,甚至全世界可能都要陷入動亂,中國要崛起,反而會更加麻煩。
  • 史景遷 :基辛格和中國
    至於1966-1969年間的「文化大革命」,基辛格沒有估計死亡人數,但是卻同意今天的論斷:文化大革命是由「青少年紅衛兵的造反運動」牽頭的,「其結果是對人類的大屠殺和對制度的大破壞」。然而,正是中國人為毛澤東的這些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奠定了基礎,因為「他對(中國人的)頑強精神、能力和凝聚力充滿信心」。「而
  • 李顯龍苦口婆心,基辛格發出警告,拜登談中美關係時怎麼說?
    川普對華政策失敗,基辛格發出警告顯然,拜登寥寥幾句話道出了今後一段時間拜登政府對華關係的基調,這讓人們看到了今後中美關係出現一定緩和的希望。自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對華問題上屢屢展示出極為強硬的態度,先是對中國發起貿易戰,肆意對中國加徵關稅,致使兩國正常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受到嚴重的衝擊。
  • 基辛格被撤職,總統任期的最後2月,川普要大清洗美國?
    再者,這些人都曾是建制派的「前輩」人物,對他們的「清洗」似乎也有對建制派釜底抽薪的意味,這顯然是等於宣告,他川普將會與華盛頓的建制派死磕到底,「遺憾」地是,川普在白宮已經時日不多,因此,此舉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最後的瘋狂」。美國媒體及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川普之所以要拿基辛格這些「老朽」開刀,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基辛格評「川普與蔡英文通話」:對中國領導人的平靜印象深刻
    基辛格說:「非常重要的是,中美兩國之間要對對方的非常政策透明,就他們的目的和到達這些目的的政策策略。我們都是大國,難免會踩到對方的腳,因為我們努力的影響規模之大。但我們不能讓任何摩擦成為積怨,中國和美國必須要保持友善緊密的關係,世界和平取決於中美之間能否有能力保持這種關係。」
  • 基辛格眼中的毛澤東:高深莫測 說話毫無避忌
    毛澤東會見基辛格亨利·基辛格是美國著名學者和外交家,在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過程中,充當過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兩國最高級會談的先行官中國政府對此迅速作出反應,5月20日,毛澤東發表《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聲明。讀過毛澤東的聲明後,尼克森愁眉不展,滿腹心事,以為剛見縫隙的中美關係的大門,又將重重封閉,自己為此所作的努力,將要付之流水。
  • 基辛格:美國敗了誰也別好過,尤其China.別搞錯,和中國有啥關係
    【職場頑石】觀點,雖然從人道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層面來說,我們都希望美國儘快控制住疫情發展,不希望疫情再繼續傳播下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各國抗疫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國家的力量,他國的幫助畢竟有限也只是輔助,美國能不能抗疫成功和中國有什麼關係?
  • 基辛格的學術貢獻與對美國政治的認識盲區
    這部分是由於他任職時的作為使他成為陰謀論者的隱秘寵兒;這本傳記的下一卷想必會談及此類爭議。基辛格對公共辯論(一直持續到今日)經常性、權威的幹預也使自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他提出自己的觀點,不僅是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還是一名優秀的歷史學家。也許正是後面這一點吸引了弗格森——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紙媒和電子媒體活躍的撰稿人。
  • 必須彌補與中國裂痕!97歲基辛格警告美國下任總統:否則世界將陷入堪比一戰的災難
    他表示,美國下一任總統首先要和中國領導人進行對話,迅速採取行動恢復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否則可能出現升級為軍事衝突的危機。他警告說,否則「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在基辛格看來,中美兩國正逐漸朝著「對抗的方向發展」,在外交上採取了一種相互對抗的方式,「危險在於,某些危機將會發生,會從言語衝突升級為一場實際的軍事衝突」,而當今的軍事技術將使得危機「更難控制」。基辛格認為,今年中美關係迅速惡化,「正滑向一場新冷戰」,因此雙方需就「無論發生任何衝突,雙方都不會訴諸於軍事衝突」達成一致。
  • 基辛格:川普政府正用對抗的方式搞外交,世界會滑向一戰的災難
    11月17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發言,警告除非中美兩國能建立一些合作的基礎,否則世界會滑向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而當前各國的軍事科技會使這種危機更難控制。今年已經97歲的基辛格直言,美國川普政府與中國正加速走向對抗:「他們正用對抗的方式搞外交。這樣的危險在於一些危機會超越言語之爭,變成軍事衝突。」目前,美國川普政府面臨最後兩個月任期,據報有意其有意再向中國使出強硬招數,為新當選拜登政府留下更難處理爛攤子。
  •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拜訪少林寺
    昨日上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現在登封少林寺景區,這位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已經很久沒有在中國露面,他的出現,讓遊客意外地驚喜。據新華社北京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11日在北京會見了基辛格。
  • 基辛格:熟悉的美國客人帶來新的見解
    :熟悉的美國客人帶來新的見解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01:56) 央視新聞11月22日消息,基辛格博士於11月20日抵達北京,這位96歲的老人再一次到訪中國,參加21日—22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創新經濟論壇。
  • 降價賠錢也要賣糧食給我國,美國到底有何居心?基辛格道破實情
    疫情席捲全球,中國會不會缺糧食那麼既然聯合國發起警告,我們也不禁擔憂中國的糧食夠國人吃嗎?實際上以我們的飲食習慣,中國人最常吃的主糧就是稻穀和小麥,而我國又是有名的農業大國,糧食產區較多,產量也很大。據數據顯示,在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就高達470公斤,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玉米、小麥、大米的自給程度也很高,能夠維持在95%甚至更高,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吃糧食基本不需要依賴進口,所以即便在糧食危機發生時,中國人的口糧也絕對無需擔心。那既然中國糧食自給率已經達到這麼多,為什麼我們仍舊被稱作「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呢?
  • 緊張局勢增加,基辛格:美國下任總統首先應與中國進行對話
    就在美國總統換屆之際,中美緊張局勢增加,著名政治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來為美國下一任總統指了條明路,應先與中國進行對話。基辛格畢竟是美國政府裡難得的中國通,懂得多,看得遠,知道克制,不像川普一樣只會硬來,但也是個老狐狸背後陰謀一大堆。
  • 川普為何開除基辛格?97歲外交元老談中美,美政壇在怕什麼?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美國與中國各自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都非常大,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步步緊逼才會時刻牽動著國際的心。實際上,中美關係在過去的日子中,並非那麼劍拔弩張。上世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放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結束兩國之間長期的對峙,從此開啟了長達10年的蜜月期,美國甚至為中國提供了許多的軍事便利,這對於但是急需先進軍事發展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其中一些先進雷達、運輸型直升機、電子偵察裝置以及帶有先進軍事軟體的計算機都給中國的飛速發展埋下不少伏筆。
  • 神奇的糧食放大器吸引了基辛格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周恩來陪同美國總統特別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上海參觀訪問。行至一弄堂口,突然「砰」的一聲巨響驚得安保人員如臨大敵。原來是一老頭在爆米花。周恩來見基辛格不解便解釋說:「這是我們國家剛研製出來的糧食放大器。」又轉過身來對老頭說:「老同志,請你再示範一下。」
  • 解讀美加州猶太教堂慘案,需要基辛格智慧!
    今天,美國加州,波威市,一個猶太教堂,發生了慘案(美國這類事件,都是要動槍的),導致1人死亡,3人受傷:懂得美國歷史的人,都非常地清楚,基辛格雖然是尼克森的高參,但是,坐空軍一號,時間比總統本人,要多得多:
  • 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引言「在過去的2000年歲月當中,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榮、最強大、最先進的國家,以至於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把「世界第一」、「最好的」這樣的情況看成是理所當然,他們總是在反覆提及一個詞彙,叫做「復興」,也就是他們要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 周恩來與基辛格1971年密談中的臺灣問題及日本因素
    周恩來的兩邊是葉劍英、黃華、章文晉,基辛格的身旁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職員霍爾德裡奇、洛德和斯邁澤。以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周恩來請基辛格首先發言。孰料,基辛格便開始從「哲學」層面上大談對中國的認識:「我們認為,鑑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就、傳統、意識形態和實力,需要它在平等的基礎上,參與到影響亞洲和世界和平的所有事務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