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果日漸明朗,拜登很有可能成為白宮的下一任主人。目前,儘管拜登團隊對中國的政策和戰略尚不清晰,不過中美關係在未來持續保持緊張和對抗趨勢的可能性依舊非常高。對於未來中美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期發出呼籲,拜登政府應迅速恢復中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渠道,緩和並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基辛格還鄭重警告美國不應該一直採用川普政府的對抗方式來對待中美關係,美國不應馴服中國。作為重量級人物,基辛格的表態無疑也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部分美國精英希望與中國合作。不過,在合作的背後也暗藏著其他的目的。基辛格作為美國老牌資深政治家,其表態雖然表面上是緩和中美關係,但實際上還是為了美國利益服務,只不過在風格和策略上有所不同。
基辛格是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線上會議中,接受採訪時做出的此番表態。作為研究中國問題的資深專家,基辛格的表態顯然經過深思熟慮,這也與近來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有關。儘管川普距離卸任僅剩幾周的時間,但他依舊計劃出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強硬政策。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川普政府可能會以人權和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宣布更多針對中國公司、政府實體和官員的制裁及貿易限制措施。
川普頻頻對華施壓,實際上也是在為未來的中美關係定調,以防拜登上臺後扭轉目前美國對華的強硬政策。不過,拜登似乎無意轉變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拜登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需要與盟國協商設定全球貿易規則,以應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中美關係呈現緩和的可能性並不大。而基辛格的表態顯然是針對未來中美關係可能呈現的對抗和緊張局勢,希望下屆美國政府可以改變中美對抗的政策思路。
基辛格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的重量級專家,他對中國是非常了解。基辛格接觸中國已經將近50年,他與五代中國領導人都打過交道,其政治生涯的輝煌時刻都與中國有關。因此,基辛格對於中國的認識和理解非常深入。基辛格認為相比於西方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的傳統,中國的理念更強調巧用計謀及策略,講求耐心迂迴積累以建立起巨大的優勢。他認為西方的戰略更講求畢其功於一役,而中國則更講求比拼耐心,講求持久戰而不追求一時的得失。西方雖然號稱民主自由,但更重視一個固有的秩序。而中國則認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任何時候只要積累起了優勢都可以作為一個起點,當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統一盛世時,中國總認為是在復興其巔峰時刻。
可以說,基辛格對於中國的認識還是非常深刻的。而此次基辛格的表態,也是基於他對中國的深刻認識而做出的判斷。作為美國資深政治家,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美國利益服務。基辛格所呼籲的中美兩國恢復溝通渠道,緩和關係,雖然短期內對中美緩和矛盾,避免衝突,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但本質上他也是在渲染西方世界的衰落,中國正在復甦,力圖構建中美之間新的國際政治秩序,其實質與中國威脅論並無區別。只不過他主張用一種相對懷柔緩和的方式來對待中國崛起,通過採取建立以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的方式來改變和影響中國,力圖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中美關係和國際秩序。相比於美國此前以對抗和遏制為主的戰略,這種方式將使美國攫取更多的利益。
實際上,中美之間長期呈現對抗的態勢並不符合美國利益。自川普政府上臺以來,美國將中國作為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在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等領域,將圍堵和遏制中國的發展作為優先考慮目標。在地緣政治和軍事方面,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組建亞太版北約,形成一道從日本經東海、臺海和南海至印度洋的環形包圍。同時頻頻與中國周邊國家舉行聯合軍演,並頻繁對中國實行抵近偵查。在經濟上也掀起了中美貿易戰,在科技領域打壓華為等高科技術企業。雖然美國一開始擺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但實際上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
中美貿易戰雖然令中國蒙受了一些損失,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企業也深受影響。正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行業倡導全球副總裁所言,「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中有超過40%來自總部在美國或美國所有的公司,這意味著美國公司也會遭受與中國競爭對手相同乃至更多的損失」。而在有美國82位各行業協會會長、企業創始人、CEO等參與的聽證會上,川普決定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決定就遭到了絕大多數的反對。而川普本次大選失利,也與其大搞貿易戰,讓美國跨國企業損失較大有關。因此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已擁有完整配套的產業鏈,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並不會佔到多少便宜。更何況中國還是政治和軍事大國,中國的軍事力量完全有能力在第一、二島鏈以內對美軍實施反介入作戰。中美之間長期呈現對抗態勢,既不會令美國獲得經濟利益,還可能會引發軍事衝突,這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
因此,正如基辛格所言,美國不應馴服中國。美國在中美關係上呈現對抗態度,本質上還是西方推崇的決戰決勝理念。西方認為憑藉自己的強大實力迫使對方屈服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就像當年西方戰勝了蘇聯,並徹底肢解了蘇聯那樣。但這一理念在對待中國時就存在問題了。由於中國更具耐心,更習慣隱忍和積累,因此西方的決戰決勝理念很難完全達到目的。以基辛格為代表的部分美國精英認為中美應該在解決經濟貿易、氣候變化和疫情等問題上建立合作機制。其實,這本質上還是希望找到中美之間的利益合作點,構建以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一方面可以從合作中獲得實質的利益,另一方面通過美國主導的合作機制將中國納入到美國的體系中。再配合美國強大的軟實力來影響中國,輸出美國的價值觀和秩序概念。
在川普上臺以前,這種既合作又滲透的方式的確非常有影響力。而隨著川普推行強硬對抗政策,為短期利益而踐踏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這使得中國內部反而更加團結更具凝聚力。如美國針對華為的打壓和晶片斷供,不僅提升了華為在世界的知名度,增加了中國內部對華為的支持,還使美國企業蒙受了很大損失。由此可見,以基辛格為代表的部分美國精英希望下屆美國政府可以在對華策略上有所變化,以保證美國在長期的競爭與合作中處於優勢地位。
綜合來看,基辛格的表態實際上是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對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建議。他們希望美國可以改變以馴服中國為核心的對抗政策,轉而採取建立以美國主導的新型中美合作秩序,來保證美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既獲得利益又佔據優勢地位。在當前美國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潛在對手的情況下,中美關係要有合作,在合作的基礎上讓美國獲得主導地位對美國才是最有利的。這樣既可以避免陷入軍事衝突,又可以藉助美國在經濟、科技和軟實力等方面的優勢,來獲取更多的利益,並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從本質上看,相比於川普政府的強硬對抗路線,這種改變只是策略方面的變化,歸根結底還是在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既重視中美間的合作,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努力維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