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曾提醒中國「備戰」的基辛格職務被撤,白宮已無計可施

2020-12-11 青海百姓1時間

基辛格曾經訪問過中國,同時也是中美關係破冰的見證者,不過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被五角大樓解僱。和基辛格一同被撤職的,還有奧爾布萊特,他們其實早已不是美國的政府官員,也不會領薪水,所以白宮方面的解釋也稱他們並不是撤職,只是說人員調整。

據美國媒體11月26日報導,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的多名成員遭到川普撤職,前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以及國防部高官都在其中,這個委員會是由前國家高級安全官員所組成的小組,他們負責向國防部長以及相關官員提供建議,他們所提供的意見也會影響美國政策的走向,但是並不會參與到最終的決策。所以這個委員會更像是一個智庫,並不會威脅到川普的實際權利。

川普不滿基辛格「滅自己威風」言論

據媒體分析,川普卻在這個時候將很多關鍵人物撤職,很有可能是在殺雞儆猴,川普也許仍在堅持他的清洗計劃,之前基辛格曾經就中美關係發表了一番言論,提醒中國必須時刻做好準備,坦言中美關係破裂後或會引起又一次世界大戰等等,川普早就對他有所不滿。

實際上,對於基辛格或者奧爾布萊特來說,這個職位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們已經功成名就,並不需要五角大樓或者白宮來提供聲譽。加上本來就是虛職,美國政府還大費周章的進行撤職措施反而說明川普的心理狀態也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對那些發表過對華言論的官員,他更是十分忌憚。

川普頻頻撤職,頗有深意

此前,基辛格之前也和拜登團隊進行過對話,建議拜登在上臺之後採取必要行動,修補川普帶來的中美關係裂痕。基辛格認為目前的中美對抗是沒有任何實質效果的,也不會讓美國進一步擴大領導地位,反而會讓整個世界局勢向東方發展,而川普作為一個不服輸的人定然不會允許基辛格繼續發表「掃興」的反言論。

同時,基辛格的言論也和美國政府目前的政策不相符,對於政見不一的政客,美國政府選擇用清洗的方式來剷除異己。同時,前段時間被撤職的國防部長埃帕斯,也是由於和白宮思路不一致,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官員將會被川普同質化,很少有人會提出不同的觀點。或許川普政府的一系列清洗方案只是為接下來的一些政策做鋪墊,無論是阿富汗撤軍還是對中國對伊朗的政策,川普都希望在剩餘幾周給下任政府打下基調,同時肯定也樂意給拜登埋雷。

相關焦點

  • 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這個位置上來來往往太多的風雲人物,對於我們中國人民來說最為熟悉的無疑就是那個名字,亨利·基辛格。▲基辛格與毛主席舊照關於基辛格,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對他的一個身份耳熟能詳,那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能夠得到這個標籤的人不多,基辛格就是得到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那個,這個詞彙好像是從基辛格與我們扯上關係的第一刻起就像是一條紅繩拴在了這個猶太血統的美國國務卿身上
  • 《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揭秘:尼克森總統演講稿如何出爐的?
    基辛格博士在他的傳世之作《白宮歲月》當中,為我們揭秘了一個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問題,即尼克森總統的演講稿,究竟是誰寫的,是尼克森本人親自撰寫的嗎?還是完全由筆桿子操刀的?要知道,尼克森本人可是一位筆頭功夫不弱的人啊,更關鍵的是尼克森其實口才更好!
  • 川普趕走老江湖基辛格,五角大樓智庫首腦換上對華鷹派白邦瑞
    川普與白邦瑞在白宮合影,並捧著其在2015年出版的《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超級強國的秘密戰略》一書。該書鼓吹,中國將在2049年取代美國超級大國地位。作為一輩子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精通漢語的白邦瑞,對中國的看法,有一個重大的轉變過程。
  • 暗夜陌生人:尼克森、基辛格和辛納屈
    此前幾天,最後一批白宮錄音帶被披露,對業餘竊聽者來說,它們仍頗具吸引力。基辛格,雖1973年9月才開始任國務卿,當時卻好似在履職一樣,而尼克森——他談及諸多眾所周知的主題,從計劃六月舉行的、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峰會到他在出版界的「敵手」,再到那些由猶太人所挑動的煩擾,他們支持將貿易政策與猶太移民聯繫起來的相關立法。(尼克森:「如果猶太人社區想要承擔責任,我就讓他們承擔。
  • 敏感時期,基辛格說了全美國人都不敢說的話
    基辛格震撼發聲,對川普表示失望 曾擔任多名美國總統的外交顧問基辛格,是美國歷史上最富有名望的國務卿之一。甚至連囂張跋扈的川普都對基辛格畢恭畢敬,在過去四年,川普一直在外交政策上「請教」基辛格。原本對川普寄予希望的基辛格在看到川普一系列「迷惑」行為後,頓時就感到了失望。基辛格對川普獨具特色的執政方式表示不滿,認為川普與當今局勢格格不入,還提醒白宮必須換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國際形勢。
  • 事關中美,1日,北京傳來一個重要消息,與基辛格的判斷高度一致
    11月16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喊話拜登,稱如果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世界將面臨一場堪比一戰的災難。早在10月7日,基辛格就曾「吹哨」。他表示,美國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來理解當今的國際局勢。他直言「沒有任何國家在當代能建立在戰略和經濟上都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的單方面優勢」。
  • 美國統一口徑甩鍋中國?華春瑩連發4問:聽過「掩耳盜鈴」嗎?
    美媒21日援引多個消息源提到,隨著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數不斷增多,川普政府開始要求聯邦政府官員統一口徑,指責中國「掩蓋疫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2日晚間轉發相關報導,連發兩條推文質疑美方做法。
  • 川普早已承認這個事實,基辛格也有預料
    然而,川普不願相信「慘敗」的事實,多次要求上訴重新計票,不過至今沒有合理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將精力轉到了對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控制上面,大有要將美國政權牢牢把握在手的意思,不過川普雖然行動不斷,但是明顯有「內強中幹」的感覺。實際上,早在之前川普就已明白了一個道理。而美國政界的老前輩基辛格也曾明確預測了此次大選結果。
  • 史景遷 :基辛格和中國
    然而,中國的「棋子」並沒有完全出局:「中國的政治家儘管拿著一副不好的牌,但卻憑藉著相當的技巧避免了更嚴重的災難」,這是均勢政治的基本規則所無法解釋的。在簡要地描述了19世紀中國政治家所奉行的現實主義的求生策略之後,基辛格指出,在當時的情況下還能夠「維持中國政府的獨立性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 基辛格特別助理洛德: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森總統
    但如果算上我來中國的九次,我在白宮的時候陪同尼克森總統、福特總統各訪問中國一次,陪同基辛格來華七次,我記錄的與中國會談的筆記成千上萬頁。周恩來懂英文,所以有時候會在翻譯之前回應基辛格的笑話。我們當時依靠的是中方的翻譯,好處是翻譯會給做筆記的人時間。我曾跟尼克森總統在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會談,勃列日涅夫會連著說一個小時,對於記筆記的人是很大的挑戰。
  • 基辛格被撤職,總統任期的最後2月,川普要大清洗美國?
    再者,這些人都曾是建制派的「前輩」人物,對他們的「清洗」似乎也有對建制派釜底抽薪的意味,這顯然是等於宣告,他川普將會與華盛頓的建制派死磕到底,「遺憾」地是,川普在白宮已經時日不多,因此,此舉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最後的瘋狂」。美國媒體及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川普之所以要拿基辛格這些「老朽」開刀,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拜訪少林寺
    昨日上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出現在登封少林寺景區,這位中國人民熟悉的老朋友已經很久沒有在中國露面,他的出現,讓遊客意外地驚喜。據新華社北京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11日在北京會見了基辛格。
  • 基辛格警告拜登不應馴服中國,部分美國精英,為何要幫中國人說話
    近期,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果日漸明朗,拜登很有可能成為白宮的下一任主人。目前,儘管拜登團隊對中國的政策和戰略尚不清晰,不過中美關係在未來持續保持緊張和對抗趨勢的可能性依舊非常高。對於未來中美關係走向的不確定性,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近期發出呼籲,拜登政府應迅速恢復中美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渠道,緩和並恢復兩國正常的外交關係。基辛格還鄭重警告美國不應該一直採用川普政府的對抗方式來對待中美關係,美國不應馴服中國。作為重量級人物,基辛格的表態無疑也代表了部分美國精英的態度,這也顯示出部分美國精英希望與中國合作。不過,在合作的背後也暗藏著其他的目的。
  • 麥可·赫什:基辛格還能再次「拯救」美國嗎?
    準確地說,我們迫切需要基辛格如何八面玲瓏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直覺,現在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好,並且可能一直如此。 特別是從白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又再一次變得基辛格化了。美國的十字軍東徵已經結束了,或者說最多就是在其廢棄的基礎上被腐蝕和崩潰了。
  • 一文梳理白宮離職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表示,敘利亞撤軍只是促使馬蒂斯辭職的「最後一根稻草」,馬蒂斯和川普在伊核協議、太空軍建設、國防預算及對待同盟的關係方面都有較大分歧。9月,《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伍德沃德在名為《恐懼:白宮中的川普》的新書中提到,馬蒂斯曾質疑川普的判斷力,稱川普的理解力如同「五六年級小學生」。《紐約時報》也透露,馬蒂斯在公開場合從不直接批評川普,但私下裡經常表達與川普不同的意見,比如他反對川普對北約的政策,反對任意取消美韓大規模聯合軍演,對川普動輒「退群」也嘖有煩言。
  • 專訪丨尼爾·弗格森:基辛格,一位理想主義者
    那之後,「求教基辛格博士」幾乎成為歷任美國總統慣例,就算是川普總統也未能例外。1973至1977年基辛格在福特總統任內擔任國務卿,獲得了一個外來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職務。1971年,時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基辛格秘密訪華。對於基辛格博士的形象,大眾的普遍認知是一位踐行現實主義的策士,均勢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完美狀態。
  • 千名中國留學生籤證被撤!「國防七子」與北郵受影響最大
    多家外媒爆出,白宮正在考慮取消中國與軍方有直接關係的院校的研究生籤證,這些學校也被稱為「國防七子」,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如今,這項政策的影響逐漸顯露。
  •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紀詳
    對外首先考慮的就是:主動同中國和好;藉助中國從越南脫身和抗衡蘇聯。因此,他上臺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同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六九年中蘇珍寶島事件後,尼克森認為時機成熟,在七月出訪亞、歐前夕,宣布對中國放寬人員來往和貿易交流的限制。在出訪過程中,尼克森請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總統向中國領導人傳話,希望同中國對話。
  • 教科書中依然健在歷史人物:基辛格、卡特、戈巴契夫的今天
    不過,就這名「老大哥」不是總統,另外兩位都曾是總統。對我們貢獻最大的,莫過於這名百歲老人。現在敬請基辛格博士第一個登場!基辛格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至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還提到了這位猶太裔的美國博士。
  • 基辛格:熟悉的美國客人帶來新的見解
    基辛格: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觀是必須要做的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基辛格博士在他的發言中回顧了中美關係不平凡的歷程。他說,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國際關係存在周期性的波動,一段時間的相對緊張之後,往往接續著一段彼此深入了解的過程。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觀是必須要做的。國際體系需要平衡,而中國是國際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