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發泡餐具原料3種不合格 遇熱油溶解高溫變形

2020-12-23 搜狐網

實驗2 部分餐盒含螢光劑

實驗3 遇到熱油被溶解

實驗5 遇醋和料酒生成物溶化

  實驗1 原料顏色暴露隱患

  實驗結果:4種原料從左到右是全新料、廠家邊角自產料、大白料、茶色料。檢測結果顯示,除最左邊的白色全新料合格外,其他3種均「不合格」,主要是感官指標不達標,都為有色顆粒。

  解讀: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質監部部長段玉靜介紹,顏色較深的原料實際上很多是用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磁帶盒、廢舊餐盒、防火材料等製成的再生料,存嚴重安全隱患。

  實驗2 部分餐盒含螢光劑

  實驗結果:左邊是劣質材料生產的發泡餐盒,右邊是全新料加工的發泡餐盒,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人員用紫光燈照射,劣質餐盒顯出亮藍色,說明可能含螢光劑,而合格餐盒沒顯色。

  解讀:段玉靜指出,一些企業在使用廢舊料後,為讓餐盒表面光滑且更白,添加滑石粉甚至螢光增白劑。螢光增白劑不易被分解,會在人體內積蓄,削減免疫力,危害人體健康。

  實驗3 遇到熱油被溶解

  實驗結果:一些消費者直接用發泡餐盒來裝熱菜。將加熱過的熱油倒入發泡餐盒中,發泡餐盒出現滲漏和溶解,而PP材質(聚丙烯)的透明餐盒則無變化。

  解讀: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提醒,這說明發泡餐具不能用來盛裝熱菜和油脂高的菜品。

  實驗4 高溫下會變形

  實驗結果:有消費者還會把盛放飯菜的發泡餐盒放到鍋中,蒸煮加熱。此實驗模擬發泡餐具放入沸水中蒸煮,幾分鐘後發泡餐盒嚴重變形,甚至可摺疊在一起。

  解讀:董金獅指出,按照塑料一次性餐飲具的規定,在95℃左右高溫下要保持不變形,如果發泡餐盒出現變形,高溫下可能會釋放出小分子物質對人體有危害。

  實驗5 遇醋和料酒生成物溶化

  實驗結果:很多菜品會使用醋和料酒來炒制。模擬將乙酸乙酯(醋和料酒反應則生成乙酸乙酯)倒入發泡餐盒後,餐盒立刻溶化。

  提醒:董金獅介紹,除嚴格控制廠家原材料的來源,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科學使用也非常重要,發泡餐具適合放冷鮮食物,但不能盛放油性高的熱菜,同時還要儘量避開醋和料酒等物質,不能用微波爐和蒸煮加熱。

  4種發泡餐具原料3種不合格

  生產加工發泡餐具的主要原材料是聚苯乙烯樹脂(PC材質),它的質量究竟如何?記者昨天從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得到4份由國家包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津)進行的檢測報告,對4份聚苯乙烯樹脂材料的檢測結果顯示,有3份不合格。

  記者請環保專家對成品發泡餐具做了螢光劑、耐油、耐溶劑、耐蒸煮等小實驗,一些用劣質材料生產的發泡餐具含有螢光增白劑,只要其遇到熱油、高溫,便會發生嚴重變形和溶解。

相關焦點

  • 發泡餐具正常使用無害 耐熱性差要隔熱隔油隔酸
    其中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稱為「白色汙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在5月1日之後被解禁,市民都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管建國。正常使用無害,要注意回收工作一次性發泡餐具雖在1999年就被下令淘汰,但在合肥一些小吃場所和攤點上還是能夠發現它的身影。
  • 禁用14年緣何解禁 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底有毒沒?
    此後,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2011年本)中,又兩度將發泡餐具列入淘汰類產品名錄,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  民間存在有毒說和無毒說  昨日記者分別來到中恆、西市場、環聯以及七裡堡批發市場,發現濟南市面上難尋這種一次性發泡餐具。而且問及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否有毒時,多數商家表示「這個遇高溫有毒,得少用。」
  • 發泡塑料餐具:先禁又解為哪般?
    「毒害說」缺乏科學依據近日某報刊登了這樣一幅漫畫:一人戴著防毒面具面對一摞摞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看到這樣的畫面,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唐賽珍的心情有些沉重。「這說明現在還有一些人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並不真正了解,認識仍然有誤區。」她詳細分析了社會上關於發泡餐具的4種「毒害說」,認為這些說法都缺乏科學依據。
  • 教你如何正確使用一次性餐具
    而快餐業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方便顧客,提供的餐具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但是我們都知道,一次性餐具往往所用原材料都是不健康不衛生的,另外生產的過程,也往往讓人堪憂。一次性餐具的危害1、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危害一次性餐具只有兩種處理方法:或填埋,或焚燒。
  • 塑料遇冷遇熱釋放毒素?這是癌症起因?是時候說說清楚了
    視頻中還列舉了一系列「證據」,包括「用塑料有雙酚A威脅」「塑料瓶放入冰箱,會產生戴奧辛」「塑料接觸熱力,產生52種致癌物質」,同時還提醒「塑膠袋中有聚乙烯,不可裝任何熱的食物」「塑料杯子製作添加聚氯乙烯,高溫時會釋出,造成慢性中毒」「塑料器皿含四氯化碳,不可在微波爐中將食物加熱」…… 網傳視頻截圖塑料遇冷遇熱都會釋放有毒致癌物?
  • 發泡餐具解禁 需要更多解釋
    然而,市場調查結果顯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全國一次性餐具裡的市場佔有率仍高達70%。    對於其中的原因,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李沛生認為,PS餐盒僅需6分至7分錢一個,而其他一次性餐盒最便宜的也要1角5分,同時,這種餐盒的耐水、耐油、抗壓、保溫和安全衛生等性能也較好,在市場競爭中最具性價比。
  • 發泡餐具禁令解了憂未解!大楚財經_大楚網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市民知道發泡餐盒在高溫下容易產生毒素,但是為了圖方便通常不會在意這麼多。 發泡餐具不受市民待見對於發泡餐具重返市場,很多市民都提出了質疑。「發泡餐具到底有沒有毒?」「禁了13年為什麼突然就解禁了?」「如果再造成白色汙染怎麼辦?」
  • 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
    「一直都在偷偷生產,解不解禁無所謂。」永清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盒生產企業負責人說。據了解,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在擠出機中經過高溫加熱熔融後加入發泡劑丁烷等進行擠出拉片,再進行二次加熱吸塑成型,製成的快餐盒等各種一次性餐具。由於造成嚴重環境汙染,1999年後曾被列入淘汰落後產品,在全國範圍內禁產禁用,至今已有14年。
  • 1歲女童白血病疑因密胺餐具導致!別再用有毒餐具,把毒一口一口餵給...
    很多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謀取暴利,減少密胺樹脂的使用比例或用有毒的脲醛類的模塑粉代替正常的樹脂原料。脲醛樹脂是尿素與甲醛進行反應後所得,在一定的溫度下,尿素與甲醛會發生分離,釋放出甲醛,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高溫情況下使用   那麼,合格的仿瓷餐具就能放心大膽隨便使用嗎?也不是!
  • 這種餐具不要給寶寶用!滬抽檢76批次密胺餐具,9批次不合格!
    02密胺樹脂(MF)、脲醛樹脂(UF),別傻傻分不清楚。有些不良商家用不可應用於餐具的脲醛樹脂代替可以應用於餐具的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脲醛樹脂遇到高溫,釋放出甲醛。本次監督抽查中,有4批次產品的「特定遷移總量(以甲醛計)」 項目不合格,說明密胺餐具中溶出有機小分子和甲醛不符合標準要求,4批次不合格產品該項目檢測值為34mg/kg至548mg/kg,超出15mg/kg的標準限量。不合格產品往往使用價格低廉的脲醛樹脂,而脲醛樹脂不能用於接觸食品。
  • 天天叫外賣的你們,想知道打包用的塑料餐具可靠嗎
    「一家連鎖餐廳老闆表示,中國餐飲形態特別豐富和複雜,帶湯帶水的,紙質餐具保證不了,只能用塑料餐具。 而且人們都有了節約意識,在飯店吃不完的菜,也可以用塑料餐具打包帶走,非常方便,能減少資源浪費。」浙江台州風華包裝容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廠家生產的打包餐具不但外形時尚、美觀、大氣,而且生產使用的食品級原料非常純淨,光澤度好,能保證安全衛生。
  • 外賣中使用的塑料餐具是否安全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辨別呢
    正常情況下,外賣食品理應選擇食品級的一次性飯盒,在達到食品級標準的前提下,應該按食品的種類進行合理選擇,比較熱的食品應該選擇耐熱、耐酸鹼的一次性飯盒,如果外賣商家這樣處理的話,使用這些塑料餐具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用途進行使用,比如拿不耐熱、不耐酸鹼的飯盒來盛裝熱食,容易導致飯盒中增塑劑、穩定劑、單體小分子物質的溶出,並向食品中遷移。
  • 看看都是誰:17家餐飲單位27批餐具和5批食品原料抽檢不合格!
    經專業機構檢測,抽檢的100批次樣品中,不合格樣品有32批次,其中:餐飲具消毒不合格的有27批次,分別是上蔡縣5批次、汝南縣1批次、平輿縣2批次、正陽縣3批次、西平縣6批次、遂平縣2批次、泌陽縣5批次、確山縣3批次;粉條、豆芽、豆腐等食品原料不合格的有5批次。
  • 衝上熱搜!知名品牌兒童餐具出事了,公司深夜回應
    6月1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2019年上海市兒童用餐具(密胺餐具)質量監督抽查結果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海市生產、銷售的密胺餐具進行了監督抽查,在抽查的76批次產品中,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1.8%。
  • 高溫熱浪的危害不只是讓你熱到「變形」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研究認為,2020年有約75%的可能性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有99.94%的可能成為最熱的5年之一。  說起高溫熱浪,不要以為它只是讓你熱到「變形」,多位受訪專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高溫熱浪其實是一個「沉默的殺手」,不僅能導致傷亡事件,還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加劇水體富營養化,甚至可以影響電力供應和道路暢通等,是最危險的自然災害之一。
  • 3種塑料製品,使用時一定要注意!
    真相 大多數外賣盒不適合加熱,只有聚丙烯(PP)材質的外賣盒能進行微波爐加熱。 我們常見的外賣盒通常有硬膠、泡沫塑料和百折膠這3種材質,其中,泡沫塑膠和硬膠的標誌是一樣的。
  • 漢中EVA發泡棉廠家今日報價
    PE、EVA發泡棉 PE、EVA發泡板 PE發泡板.EVA發泡板,由EVA和低密度聚乙烯為主要原料,加入發泡劑及其它輔料經過密煉、在高溫的發泡爐裡模壓發泡成型板材。PE發泡板.EVA發泡板,無毒性:PE發泡板.EVA發泡板不具有任何有毒物質。在高溫分解時,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緩衝性:PE發泡板.EVA發泡板其抗撞擊性,緩衝性為發泡材料突出的。PE發泡板.EVA發泡板材料本質優良,用料很省,節省原料,不容易吸水。熱量就不容易散失,產品柔軟度強,另外材質耐火性好,不會輕易出現變形或者被火烤壞,經久耐用。PE發泡產品.EVA發泡產品是以聚乙烯為主要原材料。
  • 上海曝光一批不合格密胺餐具,別不知不覺「吃」下三聚氰胺和甲醛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6月18日曝光了9批次不合格密胺餐具,其中有3批次產品多個指標均檢出不合格。 它們分別為:「ibello」兒童竹纖維餐具5件套套裝(小公主)和「ubee」幼蓓兒童竹纖維餐具5件套套裝(斑馬)。 除了這兩批次,還有三批次密胺餐具也檢出三聚氰胺遷移量(4%乙酸)項目不合格。 上海市質檢院高級工程師左瑩指出,三聚氰胺遷移量(4%乙酸)項目不合格,說明廠家可能使用了比較低劣的密胺樹脂。
  • 如何挑選合格的仿瓷餐具及日常使用法則(圖)
    原本白色的湯碗變黑、變形,不應繼續使用。   或者,您也可以參照《QB 1999—94密胺塑料餐具》標準中耐溼熱性的試驗方法,把餐具放在沸水中浸煮30分鐘後取出,在室溫中放置一小時,重複3次後,如果餐具出現發白、發澀、起泡、開裂以及有刺鼻氣味等現象,說明餐具產品質量存在問題。
  • 劣質仿瓷碗加了熱油就變有毒餐具
    經常在外就餐的人一定留意過,在不少小吃店、麵館甚至單位食堂用的餐具,既不是有分量的瓷餐具,也不是易變形的塑料碗,而是一種質感類似瓷器的仿瓷餐具。這種餐具不易碎又穩重,端起來還不燙手,並且有著各種顏色。不少市民家中也能見到這種仿瓷餐具,或者用做兒童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