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

2020-12-19 生物谷

5月1日,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9895,5.00,0.05%)餐具將正式迎來「解禁日」。根據發展改革委此前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從「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屆時將被允許生產使用。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生產成本和進入門檻低,多年來一次性發泡餐具「禁而不絕」,而此次解禁後將面臨四大難題,再度引發人們對「白色汙染」的擔憂。專家指出,我國亟待完善相關國家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完備的回收利用體系,避免「一放就亂」。

「淘汰產品」緣何14年來「禁而不絕」?

河北省永清縣是華北地區較大的一次性餐盒生產地,有餐盒生產企業和作坊上百家,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等地。「一直都在偷偷生產,解不解禁無所謂。」永清縣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盒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據了解,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在擠出機中經過高溫加熱熔融後加入發泡劑丁烷等進行擠出拉片,再進行二次加熱吸塑成型,製成的快餐盒等各種一次性餐具。由於造成嚴重環境汙染,1999年後曾被列入淘汰落後產品,在全國範圍內禁產禁用,至今已有14年。但始終「禁而不絕」,甚至成為一次性餐具市場的「主力軍」。

安徽合肥寰寶紙塑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紙餐盒已有十多年,總經理餘鄔強說,生產一個非發泡餐盒需要20-30克原料,而發泡餐具只需五六克,成本非常低。同時進入門檻低,1萬多元一臺的生產設備,8小時就能生產5000多個。因此目前發泡餐盒佔據合肥市一次性餐盒市場總份額的60%-70%,市場對環保紙餐盒的需求則不高,2003年後餘鄔強的公司轉向以生產紙杯為主。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由於一次性發泡餐具與其他替代產品相比價格低廉,且有市場需求,儘管國家此前三令五申嚴禁生產,目前國內仍有100多家企業生產和銷售。

據調查,發泡餐具的使用集中在街邊餐飲。記者在石家莊市育才街上的多家餐館走訪發現,一次性發泡餐盒被頻繁使用。「紙餐盒要一塊多一個,而發泡餐盒批發價只要三分錢。用發泡的又沒人查,都一直用著。」金山餃子店的服務員告訴記者。

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公眾擔憂「白色汙染」重現

專家指出,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後將主要面臨原料難控、回收難行等四大難題,公眾擔憂「白色汙染」重現。

難題一:原料質量難控制,產品質量堪憂。餘鄔強等業內人士介紹,正規生產的發泡餐具每個售價要1毛2左右。但一些小作坊使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甚至是醫用垃圾製成的餐盒,每個僅6-7分錢甚至更低。

難題二:添加劑濫用,威脅食品安全。除原料質量難以控制外,一些企業在生產中還添加了工業滑石粉、螢光增白劑等不符合《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添加劑,給我國食品包裝行業和餐飲業造成巨大混亂和食品安全隱患。

難題三:使用溫度有限制,不合理使用有危害。董金獅說,聚苯乙烯耐熱性差,超過90℃會發生變形,並釋放出有害物質。因此不能放入微波爐或蒸屜中加熱,也不能盛裝炒菜。但記者在各地看到,路邊快餐銷售點多是用發泡餐盒盛裝熱菜,消費者也習以為常,並不知道潛藏危害。

難題四:回收難成核心難題,擔憂「白色汙染」重現。專家指出,由於發泡餐具體積大、運輸成本高、再利用渠道有限,大多被隨意丟棄。在城市垃圾清運環節,由於缺少必備的分揀等程序,回收再利用形同虛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說,目前政府部門沒有建立發泡餐具回收利用體系,生產企業只管產不管收,放在路邊也沒人收沒人撿。很多市民擔心,解禁將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可能重蹈「白色汙染」垃圾圍城的覆轍。

亟待健全回收體系提高行業門檻規範市場秩序

董金獅等專家認為,隨著解禁生效日期的臨近,有關部門需儘快明確其是否適用於現有的國家標準,或者起草制定新的一次性發泡餐具標準,並對原輔材料、添加劑使用以及生產環境衛生等作出明確規定。

同時,對發泡餐具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以規範企業的生產標準和質量控制。有關部門應嚴厲打擊小作坊、使用廢料加工等違法生產,規範市場秩序。

針對當前亟待建立的回收體系,專家認為,應按照政府支持、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明確發泡餐具廢棄物回收利用的主管和監督執行部門,研究出臺支持一次性發泡餐具回收利用的激勵政策,包括給予相關企業稅費減免、資金扶持等優惠,同時扶持再利用的產品開發,促進回收利用市場化。可參考國際通行的「誰汙染、誰負責」原則,由管理部門向生產企業按標準收取適當的汙染治理費,作為扶持回收利用的經費。

河北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鄒世華等專家認為,政府部門需統籌規劃回收站點的設立,提高回收點的覆蓋面,並明確發泡餐具清洗、再加工產生汙水達標處理等規範,防止造成「二次汙染」。此外,應加大政策宣傳和教育,促進全民參與,從源頭上引導消費者少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後合理處置,提高回收利用水平。(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涉百億產能 回收利用待填空
    1999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原國家經貿委發布文件要求淘汰,14年後恢復「自由之身」。日前,國家發改委2013年第21號令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中刪除,5月1日起實施。業內人士估算,該行業或將有上百億產能由暗轉明。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卻未對刪除原因給出解釋。長達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銷售禁令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被解除,有關其對環境危害的擔憂猶存。Disposable dinnerware made of plastic foam就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可簡稱為plastic-foam dinnerware。
  • 發泡餐具解禁 需要更多解釋
    一問 為何禁而不止    PS餐盒相比其他餐盒價格便宜、耐水、耐油、抗壓、保溫和安全衛生等性能較好,且原料消耗少、垃圾產生量低    一次性發泡餐具由聚苯乙烯然而,市場調查結果顯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全國一次性餐具裡的市場佔有率仍高達70%。    對於其中的原因,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李沛生認為,PS餐盒僅需6分至7分錢一個,而其他一次性餐盒最便宜的也要1角5分,同時,這種餐盒的耐水、耐油、抗壓、保溫和安全衛生等性能也較好,在市場競爭中最具性價比。
  • 發泡餐具禁令解了憂未解!大楚財經_大楚網
    重出「江湖」的發泡餐具不受待見 今年2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一紙21號令,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目錄中刪除,發泡餐具從「違法」逆轉成了「合法」。但直到3月20日之前,都沒有給出解禁的理由。 國家發改委稱,在決定解禁之前,徵求了環保部等多個部門的意見以及協會、專家的意見,各方達成了一致意見。
  • 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又要回來了
    年本)》的有關條目,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產品中刪除。  被視作「白色汙染」而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於今年5月重回市場。  此消息一出,消費者、生產廠家等議論紛紛。昨日,記者對杭城的部分批發市場、小餐館及周邊地區的生產廠家進行了調查。  解禁原因不太明朗  昨日,記者查閱了「21號令」,發覺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 禁用14年緣何解禁 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底有毒沒?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個已經被禁止14年的餐具,最近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這是因為,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這種產品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中刪除,這意味著從今年5月1日開始,它們將再度回歸市場。1999年為何一紙禁文全面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而時隔14年,又為何將其解禁?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
  • 發泡塑料餐具:先禁又解為哪般?
    今年5月1日,在我國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將再次合法化。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了局部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消息一出迅速引來各方議論之聲。3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公布《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調整的說明》。
  • 發泡餐具正常使用無害 耐熱性差要隔熱隔油隔酸
    其中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稱為「白色汙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在5月1日之後被解禁,市民都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管建國。正常使用無害,要注意回收工作一次性發泡餐具雖在1999年就被下令淘汰,但在合肥一些小吃場所和攤點上還是能夠發現它的身影。
  • 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 "白色汙染"或死灰復燃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報告———  本報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後,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利可圖,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
  • 一次性發泡餐盒有毒 或導致人體致癌
    國家就明令淘汰有毒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但如今,一次性發泡餐具仍佔據著很大市場。究竟是誰在用有毒餐盒,這些餐盒又是哪裡生產的?「有毒餐盒」仍在大量使用在對深圳、西安、北京、南昌四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中,從路邊攤到大餐館,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影子。
  • 中國遭遇「一次性餐具」危機 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中國遭遇「一次性餐具」危機  中國近日頻發的「一次性餐具安全危機」引發公眾和輿論的強烈關注。  「沒想到『筷子消毒機』僅僅是『烘乾機』,達不到消毒效果,一次性筷子又不放心,我們該到哪裡尋找安全的筷子?」廣西南寧近日在抽檢的10份「筷子消毒機」消過毒的筷子中,沒有一份合格,不少市民因此苦惱不已。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 到2020年底 禁止產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行動方案》公布的「三步走」目標,我市到2020年底,在部分區域、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力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研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將禁止生產銷售金羊網  作者:唐珩  2020-12-08 2021年起賓館酒店禁放「六小件」 2025年將基本實現塑料零填埋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 廣東廣州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年起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以上。鼓勵餐飲行業提供打包外賣服務時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所有賓館、酒店、民宿不再主動提供「六小件」。全市範圍內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限塑要點有哪些?
  • 到2020年底 成都禁止產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行動方案》公布的「三步走」目標,我市到2020年底,在部分區域、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力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研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一次性餐具可以微波爐加熱嗎 餐具如何選擇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餐具類型實在太多,有些人擔心找到劣質的材料發揮不出理想作用,還會出現多環保問題。下面所介紹的就是一次性餐具可以微波爐加熱嗎以及餐具如何選擇,希望大家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都能夠關心這些,要點以後的使用質量會更有保證,不用擔心環境受到汙染的情況。
  • 一次性餐具有哪些種類?
    01紙制類一次性餐具又分為紙漿模塑型餐具和紙板塗膜型餐具。紙漿模塑型餐具以蘆葦、麥草等草本植物或木材漿為主要原料,在模具中一次成型、烘乾而成。三是紙板塗膜型餐具為防止其滲油或滲水,要在其表面淋膜或施用化學助劑。在生產與使用過程中對人體是無毒、無副作用的。但對於紙板的質量要求較高,隨之成本也提高。植物澱粉型一次性餐具02以小麥、玉米、土豆、紅薯、木薯等植物澱粉為主要原料,加入特殊的添加劑,經過化學和物理方法處理後壓制而成。
  • 一次性餐具使用調查:誰在用,為什麼用
    為了解消費者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傾向及認識態度,中國烹飪協會近期對一次性餐具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從5月2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來看,一次性餐具在我國餐飲行業被廣泛使用,這背後反映出的是消費者對餐飲業衛生的不信任,而要真正做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或者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 "限塑令"再升級 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分步驟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製品、快遞塑料包裝等。二是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汙染的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加強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清運,規範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