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 "白色汙染"或死灰復燃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 "白色汙染"或死灰復燃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報告———

  本報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後,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可怕的「白色汙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利可圖,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

  調查

  透明PP餐盒受熱寵,發泡塑料餐盒無人收

  在北京海澱區彰化村廢品回收站,調查人員詢問得知,純聚丙烯透明(PP)餐盒的收購價是3.2-3.5元/公斤;顏色的聚丙烯(PP)塑料餐盒是0.6元/公斤;而聚苯乙烯發泡塑料餐盒(發泡餐盒)不回收。在北京昌平區東小口村回收集散地以及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同樣不回收發泡餐盒。

  一位分揀垃圾的保潔員說,帶顏色的聚丙烯(PP)塑料餐盒和純聚丙烯透明餐盒,可以每公斤6毛和每公斤2元的價格賣給蹬三輪收廢品的商販。而白色發泡餐盒無人收,只能與生活垃圾裝一起處理,不會被分揀出來。

  分析

  回收發泡餐盒為何不賺錢?

  回收發泡餐盒為何不賺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說,一方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生產過程中使用丁烷發泡劑,經發泡,使發泡餐盒本身具有體積大、密度低、質量輕等特徵,導致發泡餐盒的運輸及倉儲成本高,比如一個載重3噸的130貨車只能裝載200多公斤發泡餐盒,佔用空間大卻沒有利潤。

  另一方面,使用後的發泡餐盒油汙吸附大,極難清洗,且清洗後的油汙廢水難處理,易造成汙染。此外,發泡餐盒回收後經過清洗、粉碎製成的聚苯乙烯顆粒僅用於製作低端塑料製品或者像保溫板等普通建築材料,利潤很低,一些違法企業用外購的回收廢料生產的發泡餐盒回收價格更低。

  2013年5月19日,杭州《都市快報》發表題為《發泡餐具回收上海試點遭遇滑鐵盧》的報導,報導指出,全國僅存的發泡餐具回收處置企業——江蘇崑山保綠塑料資源再生處理有限公司回收的發泡餐盒不足以開工,大部分生產線都處於停工狀態。

  建議

  政府儘快建立健全長期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

  著名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教授建議,政府應該儘快明確發泡餐具廢棄回收利用工作的主管部門和監督部門。應儘快完善立法,將發泡餐具的回收處理工作納入法律範疇,為監管部門提供執法依據。政府要投入資金,統籌規劃,設立廢棄發泡餐具回收站,設專人負責。政府需制定對廢棄發泡餐具的回收、運輸、儲存、清洗、再生利用等環節的要求細則。

  此外,避免生產企業和經銷商只管盈利不管汙染,由企業和經銷商按一定標準支付回收儲備金。

  只有政府建立健全長期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並加強監督和管理,才能防止「白色汙染」死灰復燃。

相關焦點

  • 一次性發泡餐盒有毒 或導致人體致癌
    國家就明令淘汰有毒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但如今,一次性發泡餐具仍佔據著很大市場。究竟是誰在用有毒餐盒,這些餐盒又是哪裡生產的?「有毒餐盒」仍在大量使用在對深圳、西安、北京、南昌四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中,從路邊攤到大餐館,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影子。
  • 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生產成本和進入門檻低,多年來一次性發泡餐具「禁而不絕」,而此次解禁後將面臨四大難題,再度引發人們對「白色汙染」的擔憂。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公眾擔憂「白色汙染」重現專家指出,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後將主要面臨原料難控、回收難行等四大難題,公眾擔憂「白色汙染」重現。難題一:原料質量難控制,產品質量堪憂。餘鄔強等業內人士介紹,正規生產的發泡餐具每個售價要1毛2左右。但一些小作坊使用回收的廢舊塑料,甚至是醫用垃圾製成的餐盒,每個僅6-7分錢甚至更低。
  • 英語詞彙:「白色汙染」捲土重來
    一次性發泡餐盒又稱泡沫餐盒,主要材質是聚苯乙烯,具有質輕、保溫、耐油、抗水和價格低廉等特點。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發泡餐盒全國市場銷量超過100億隻。過去十年內,佔中國一次性餐盒2/3市場份額的發泡餐盒一直未能獲得合法身份。自1999年發泡塑料餐具被「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以來,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一直屬於「地下生產」。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用過的一次性餐盒因為有剩飯、剩菜和油漬殘留,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要重新清洗,會增加勞動成本。高成本讓回收得不償失。塑料垃圾到底有什麼危害?
  • 發泡餐具解禁 需要更多解釋
    然而,市場調查結果顯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全國一次性餐具裡的市場佔有率仍高達70%。    對於其中的原因,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李沛生認為,PS餐盒僅需6分至7分錢一個,而其他一次性餐盒最便宜的也要1角5分,同時,這種餐盒的耐水、耐油、抗壓、保溫和安全衛生等性能也較好,在市場競爭中最具性價比。
  • 禁用14年緣何解禁 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底有毒沒?
    原因一:易造成「白色汙染」  記者了解到,當年發改委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隨手丟棄的垃圾造成「白色汙染」。  據了解,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最早於1986年開始在中國鐵路上使用。不過,由於早期火車車窗都不是封閉式的,所以旅客隨意丟棄的塑料垃圾給鐵路沿線生態以及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並且這種發泡餐具入土掩埋很難降解,會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汙染,且回收和處理難度很大。因此原鐵道部於1991年開始研究治理鐵路沿線「白色汙染」的對策,並於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鐵路站、車使用發泡餐具,取而代之的則是可降解餐具。
  • 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又要回來了
    被視作「白色汙染」而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於今年5月重回市場。  此消息一出,消費者、生產廠家等議論紛紛。昨日,記者對杭城的部分批發市場、小餐館及周邊地區的生產廠家進行了調查。  解禁原因不太明朗  昨日,記者查閱了「21號令」,發覺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 發泡餐具禁令解了憂未解!大楚財經_大楚網
    市民馬小姐對發泡餐具解禁帶來的汙染表示擔憂,「最近幾年在即墨已經很少見到這種飯盒了,解禁後泡沫餐盒大量使用,如果再造成白色汙染就麻煩了。」5月8日下午,南京寧海路附近一家生煎包店,顧客拎的外帶包子全放在可降解餐具裡。店內師傅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一直用可降解餐具,5月發泡餐具開禁後,他們也沒更換發泡餐盒。「這個更安全一點吧,再說顧客也用習慣了,換了怕顧客不接受。」
  •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涉百億產能 回收利用待填空
    但2011年發改委並沒有馬上將其從淘汰類中刪除,發改委的考慮是,經過十年來的禁用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治理餐具白色汙染已收到明顯成效,且我國針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回收、中轉、運輸與處置利用的管理和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如果現在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將會帶來一系列不利的社會影響。
  • 商南開展塑料汙染治理,塑料廢棄物統一回收,禁止汙染河道、田園
    為積極推進全縣塑料汙染治理工作,今年以來商南縣制定印發了《2020年塑料汙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部門職責任務,紮實開展塑料汙染專項治理,營造全民治塑氛圍,呵護好商南這片淨土。一是對轄區所有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和使用塑料購物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生產聚乙烯農用地膜、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的企業和場所,開展了全面排查,掌握塑料製品基本情況、質量狀況、生產情況、銷售情況等信息,督促企業嚴格落實產品禁限主體責任。
  • 發泡塑料餐具:先禁又解為哪般?
    14年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為何會被禁呢?李沛生告訴記者,就是因為它造成的「白色汙染」。當時擔任中國工程塑料學會降解塑料研究會秘書長的楊惠娣研究員當年也曾就此問題走訪原國家經貿委,得到的答覆也是它引發的環境汙染。「現在40歲以上坐過火車的中國人,可能都見過上世紀80年代我國鐵路沿線出現的『小白龍』。」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 萬州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跟「白色汙染」說拜拜
    三峽傳媒網訊(記者 譚夢娜)日前,記者從萬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萬州結合轄區實際制定並印發《萬州區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工作方案》(簡稱《方案》),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 一次性飯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飯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
  • 發泡餐具正常使用無害 耐熱性差要隔熱隔油隔酸
    其中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稱為「白色汙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在5月1日之後被解禁,市民都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管建國。正常使用無害,要注意回收工作一次性發泡餐具雖在1999年就被下令淘汰,但在合肥一些小吃場所和攤點上還是能夠發現它的身影。
  • 一次性餐盒,上班族幾乎天天用,危害都是一天天積累起來的
    如果您天天吃的是外賣,他所用的打包餐盒不合格,他會因為飯菜的熱度而釋放有害物質,或者是因為其中的塑料既溶劑溶於飯菜的油中產生很多的危害。這種不合格的打包餐盒,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隱患。【第二】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已經被嚴格禁止使用。
  • 外賣你吃,餐盒誰管?
    其中泡沫餐盒價格低廉,多見於一些小商小販;紙質餐盒總體汙染嚴重,價格高,使用過程可能吸溼;普通塑料餐盒由於成本低廉、生產簡便、性能良好等優點,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普通塑料餐盒、餐具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包裝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不論是聚丙烯還是聚乙烯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也是造成「白色汙染」的主要汙染物之一。最令人尷尬的是!這些塑料餐盒被拒絕回收!!!!!
  • 新鄉市從會務開始治理白色汙染
    會務接待拒絕使用一次性杯子,單位食堂鼓勵自帶餐具。記者日前獲悉,新鄉市各級公共機構在治理白色汙染工作中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為推動各級公共機構塑料汙染治理工作落實落細,市機關事務中心與各縣(市)、區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主管部門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倡導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 環保餐盒大範圍推廣有點難
    外賣行業消耗的餐盒大部分為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導報記者王偉濟南報導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其中特別提出,一次性餐飲具廢棄物實際回收利用率應大於75%該公司是山東為數不多的環保餐具生產商,其以麥草漿為原料生產的一次性環保餐具及包裝製品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但是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則僅限於部分超市、電商以及部分外賣平臺等。價格因素制約了一次性環保餐具在國內的推廣。「一個發泡塑料餐盒批發9分錢就能買到,紙漿餐盒的價格在0.35元-1元左右。」盧經理解釋說。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卻未對刪除原因給出解釋。長達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銷售禁令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被解除,有關其對環境危害的擔憂猶存。Disposable dinnerware made of plastic foam就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可簡稱為plastic-foam dinner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