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又要回來了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

  又要回來了

  記者走訪杭州小吃店,發現它一直悄悄存在著

  雖然成本很低,但部分廠家並不熱衷,因為食客的環保意識強了

  □本報記者 章頻 實習生 周佳燕

  早報訊 國家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第21號令,調整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有關條目,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產品中刪除。

  被視作「白色汙染」而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於今年5月重回市場。

  此消息一出,消費者、生產廠家等議論紛紛。昨日,記者對杭城的部分批發市場、小餐館及周邊地區的生產廠家進行了調查。

  解禁原因不太明朗

  昨日,記者查閱了「21號令」,發覺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雖然發改委為何解禁發泡餐具目前不得而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天查閱到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應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臺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儘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料行業的準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準等。上述工作完成後,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發泡餐盒沒徹底退出過

  小周在杭州城西某大學附近的沙縣小吃就餐時發現,用於外賣的餐盒都是採用泡沫製成的。「我們是從批發市場批發的,具體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都是老闆去批發的,今天老闆不在,你要不明天再來問。」服務員如是回答。而在一些大學城周邊遍地開花的「重慶麻辣燙」外賣也是採用一次性泡沫餐盒,一位老闆表示是從批發市場購買,其他不願多說,轉身便又忙開了。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指出,發泡餐具相比非發泡餐盒價格低廉,「現在國內仍有100多家企業在暗裡繼續生產發泡餐具,每年大約有150億隻的銷售量。而在杭州,我估計每天約有70萬-80萬隻一次性發泡餐具在市面上流通。」

  「紙質的碗4塊錢10個,低筒的10元50個,高筒的12元50個,塑料的最便宜的是4元30個,長方形有蓋子的是0.7元/個。」杭州環北市場二樓的一家一次性餐具批發商鋪的老闆娘說,紙質的餐具比較便宜,塑料的就貴一點,「買紙質低筒一次性碗的很多,泡沫的沒有。」

  這些在杭城犄角旮旯裡神出鬼沒的泡沫飯盒究竟是哪裡來的?

  一家位於杭州餘杭區的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銷售主管告訴記者,他們下面是有批發商的,專門在市場裡做泡沫餐盒批發,有一家就在汽車北站附近,另外還有一家在機場路上,這些批發商自己都有倉庫,打電話就會送樣品上門。

  此外,記者在某購物網站搜索欄鍵入「泡沫飯盒」,共跳出21件寶貝,銷量最好的記錄是30天售出14件(每件500個)的江蘇某店鋪。在成交記錄中,記者發現,210×130×70毫米「泡沫快餐盒」的購買者大多是江浙滬地區的,其中不乏杭州的買家。

  大多數企業不考慮生產

  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與杭州一家生產一次性泡沫餐盒企業的經理洽談。

  起初,該經理表現出高度的警惕性,詢問記者的所在地及「以前是從誰的手上拿的貨」等。在交談過程中,經理向記者透露,泡沫餐盒一件28元,500件(每件600個)起送,發往杭州的貨還是挺多的。「我們生意也沒有很好,一般,主要是太便宜,靠跑量賺錢。杭州這邊(泡沫餐盒)發得太多了,有點亂套,很多人都是從我們下面的批發商手裡拿貨,那我們也不好搶了他們的客戶,所以得先問問你原來是在誰那裡拿的貨。」經理解釋。

  「還是不要解禁的好,現在市場都飽和了,再解禁,又會開更多的工廠。我們隔壁也是做這個(泡沫餐盒)的,在浙江,這樣的企業就有十幾家,我們每天可以做2000件,一件600個。你算一下,光我們一家,每天能生產多少。」

  此外,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記者搜尋到幾家浙江本地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廠商,其中一家所在地為台州的廠家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泡沫餐盒既不健康,又不環保,而且銷量並不是很好,他們目前沒有投入生產,以後也不會生產。而另一家台州的一次性餐具製造工廠也明確表示,即使國家解禁,也不會生產泡沫餐盒。

  「我們有很多一次性餐具的品種,但是只生產吸塑餐盒。」金華一家一次性餐具製造企業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而杭州本地的一家企業則表示以前就沒有做過泡沫餐盒,以後更不會去做。

  專家呼籲選「QS標誌產品」

  「現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成本大約在0.5元左右,發泡餐具僅需0.05元,成本差達十倍之多,這就是為什麼14年來發泡餐具屢禁不止的原因。」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

  在採訪過程中,不少生產非發泡塑料餐具企業的負責人大呼不能理解發泡餐具解禁一事。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擔憂:一旦發泡餐盒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生產就會大規模地捲土重來。

  不過,也有部分廠家很有自信,「發泡餐盒體積大、佔地大、難運輸、回收難,而且現在人們收入提高,環保意識增強,一般都會選擇質量較好又環保的塑料或紙質餐盒。」台州某生產塑料餐具的企業負責人直言。

  對一次性餐盒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董金獅呼籲,一方面消費者要認識到一次性餐盒的危害,儘可能自備飯盒,如果實在要使用一次性餐盒,那就儘量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餐盒,即帶「QS」標誌的產品。

相關焦點

  • 禁用14年緣何解禁 一次性發泡餐具到底有毒沒?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個已經被禁止14年的餐具,最近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這是因為,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這種產品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中刪除,這意味著從今年5月1日開始,它們將再度回歸市場。1999年為何一紙禁文全面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發泡餐具,而時隔14年,又為何將其解禁?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
  • 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後面臨四大難題
    5月1日,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9895,5.00,0.05%)餐具將正式迎來「解禁日」。根據發展改革委此前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從「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屆時將被允許生產使用。
  • 到2020年底 禁止產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行動方案》公布的「三步走」目標,我市到2020年底,在部分區域、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力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研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到2020年底 成都禁止產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行動方案》公布的「三步走」目標,我市到2020年底,在部分區域、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有力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研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發泡餐具解禁 需要更多解釋
    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將其列入落後產品目錄,要求禁產、禁用、限期淘汰。然而,市場調查結果顯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全國一次性餐具裡的市場佔有率仍高達70%。    對於其中的原因,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李沛生認為,PS餐盒僅需6分至7分錢一個,而其他一次性餐盒最便宜的也要1角5分,同時,這種餐盒的耐水、耐油、抗壓、保溫和安全衛生等性能也較好,在市場競爭中最具性價比。
  • 發泡塑料餐具:先禁又解為哪般?
    今年5月1日,在我國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銷售將再次合法化。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了局部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消息一出迅速引來各方議論之聲。3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公布《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調整的說明》。
  • 中國遭遇「一次性餐具」危機 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中國遭遇「一次性餐具」危機  中國近日頻發的「一次性餐具安全危機」引發公眾和輿論的強烈關注。  「沒想到『筷子消毒機』僅僅是『烘乾機』,達不到消毒效果,一次性筷子又不放心,我們該到哪裡尋找安全的筷子?」廣西南寧近日在抽檢的10份「筷子消毒機」消過毒的筷子中,沒有一份合格,不少市民因此苦惱不已。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最近,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卻未對刪除原因給出解釋。長達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銷售禁令將於今年5月1日正式被解除,有關其對環境危害的擔憂猶存。Disposable dinnerware made of plastic foam就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可簡稱為plastic-foam dinnerware。
  •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涉百億產能 回收利用待填空
    1999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原國家經貿委發布文件要求淘汰,14年後恢復「自由之身」。日前,國家發改委2013年第21號令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中刪除,5月1日起實施。業內人士估算,該行業或將有上百億產能由暗轉明。
  • 廣東廣州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年起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全市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黨政機關食堂:先行停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工作方案》指出,2021年起,禁止在廣州市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2023年起,禁止在廣州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工作方案》還明確,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 發泡餐具禁令解了憂未解!大楚財經_大楚網
    鹽城公安局的祁建華認為,有關部門應鑑定明確發泡餐盒到底有無危害,有何危害,對環境、身體有哪些影響?「在發泡餐具沒有技術革新、沒有解決安全隱患前,我認為仍應禁用。再說,如果沒危害,以前為什麼又要禁? 發泡餐具「解禁」背後的諸多疑問
  • 禁用一次性餐具用品不能停留於口號
    8月1日起施行的《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規定,商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減少一次性包裝材料的使用,南寧市旅館、酒店經營單位不主動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餐飲服務提供者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碗、筷、調羹等餐具。
  • 升級版限塑令目錄徵求意見,堂食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原標題:升級版限塑令目錄徵求意見,堂食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國家發改委官網4月10日消息,為推動落實被稱為升級版「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以下簡稱《意見》),細化各領域塑料製品禁限生產、
  •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021 年起,禁止在廣州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以及商業綜合體、餐飲企業餐飲堂食服務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餐具。
  •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將禁止生產銷售金羊網  作者:唐珩  2020-12-08 2021年起賓館酒店禁放「六小件」 2025年將基本實現塑料零填埋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 禁用一次性免洗餐具 臺北市擴及百貨量販店美食街
    臺北市率先推動百貨公司及量販店美食街內用者,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他說,當前環保工作應是減廢重於回收,2016年起臺北市就率先在市政大樓及校園實施禁用免洗餐具,之後也有百貨業者及110家企業、9處夜市等響應,顯見源頭減量免洗餐具漸成共識與風氣。劉銘龍說,該局公告後,還要開公聽會、與業者研商、搜集意見,實施日期會聽取業者建議,也會給業者必要的緩衝期。
  • 發泡餐具正常使用無害 耐熱性差要隔熱隔油隔酸
    其中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餐具。被稱為「白色汙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在5月1日之後被解禁,市民都會不可避免的用到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管建國。正常使用無害,要注意回收工作一次性發泡餐具雖在1999年就被下令淘汰,但在合肥一些小吃場所和攤點上還是能夠發現它的身影。
  • 一次性發泡餐盒有毒 或導致人體致癌
    國家就明令淘汰有毒的一次性發泡餐盒。但如今,一次性發泡餐具仍佔據著很大市場。究竟是誰在用有毒餐盒,這些餐盒又是哪裡生產的?「有毒餐盒」仍在大量使用在對深圳、西安、北京、南昌四大城市進行的調查中,從路邊攤到大餐館,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影子。
  • 廣州最新「限塑」時間表出爐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
    原標題:廣州最新「限塑」時間表出爐 明年起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近日,廣州市發改委官網公布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印發
  • 我市塑料汙染治理放大招,賓館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我市塑料汙染治理放大招,賓館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這些地方禁用塑膠袋↘ 2020-12-25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