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
又要回來了
記者走訪杭州小吃店,發現它一直悄悄存在著
雖然成本很低,但部分廠家並不熱衷,因為食客的環保意識強了
□本報記者 章頻 實習生 周佳燕
早報訊 國家發改委網站日前發布第21號令,調整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有關條目,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產品中刪除。
被視作「白色汙染」而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將於今年5月重回市場。
此消息一出,消費者、生產廠家等議論紛紛。昨日,記者對杭城的部分批發市場、小餐館及周邊地區的生產廠家進行了調查。
解禁原因不太明朗
昨日,記者查閱了「21號令」,發覺其中未對刪除發泡餐具的原因給出解釋。
雖然發改委為何解禁發泡餐具目前不得而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昨天查閱到一份發改委當年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的解讀,其中有一段針對發泡餐具的專門說明:「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應用環境的變化,最初出臺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調整至允許類。為了實現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穩過渡、保護環境和加強資源的合理利用,應儘快制定一次性發泡塑料行業的準入條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機制及相關標準等。上述工作完成後,擇機將其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為發泡餐具的解禁埋下了伏筆。
發泡餐盒沒徹底退出過
小周在杭州城西某大學附近的沙縣小吃就餐時發現,用於外賣的餐盒都是採用泡沫製成的。「我們是從批發市場批發的,具體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都是老闆去批發的,今天老闆不在,你要不明天再來問。」服務員如是回答。而在一些大學城周邊遍地開花的「重慶麻辣燙」外賣也是採用一次性泡沫餐盒,一位老闆表示是從批發市場購買,其他不願多說,轉身便又忙開了。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指出,發泡餐具相比非發泡餐盒價格低廉,「現在國內仍有100多家企業在暗裡繼續生產發泡餐具,每年大約有150億隻的銷售量。而在杭州,我估計每天約有70萬-80萬隻一次性發泡餐具在市面上流通。」
「紙質的碗4塊錢10個,低筒的10元50個,高筒的12元50個,塑料的最便宜的是4元30個,長方形有蓋子的是0.7元/個。」杭州環北市場二樓的一家一次性餐具批發商鋪的老闆娘說,紙質的餐具比較便宜,塑料的就貴一點,「買紙質低筒一次性碗的很多,泡沫的沒有。」
這些在杭城犄角旮旯裡神出鬼沒的泡沫飯盒究竟是哪裡來的?
一家位於杭州餘杭區的包裝材料有限公司的銷售主管告訴記者,他們下面是有批發商的,專門在市場裡做泡沫餐盒批發,有一家就在汽車北站附近,另外還有一家在機場路上,這些批發商自己都有倉庫,打電話就會送樣品上門。
此外,記者在某購物網站搜索欄鍵入「泡沫飯盒」,共跳出21件寶貝,銷量最好的記錄是30天售出14件(每件500個)的江蘇某店鋪。在成交記錄中,記者發現,210×130×70毫米「泡沫快餐盒」的購買者大多是江浙滬地區的,其中不乏杭州的買家。
大多數企業不考慮生產
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與杭州一家生產一次性泡沫餐盒企業的經理洽談。
起初,該經理表現出高度的警惕性,詢問記者的所在地及「以前是從誰的手上拿的貨」等。在交談過程中,經理向記者透露,泡沫餐盒一件28元,500件(每件600個)起送,發往杭州的貨還是挺多的。「我們生意也沒有很好,一般,主要是太便宜,靠跑量賺錢。杭州這邊(泡沫餐盒)發得太多了,有點亂套,很多人都是從我們下面的批發商手裡拿貨,那我們也不好搶了他們的客戶,所以得先問問你原來是在誰那裡拿的貨。」經理解釋。
「還是不要解禁的好,現在市場都飽和了,再解禁,又會開更多的工廠。我們隔壁也是做這個(泡沫餐盒)的,在浙江,這樣的企業就有十幾家,我們每天可以做2000件,一件600個。你算一下,光我們一家,每天能生產多少。」
此外,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記者搜尋到幾家浙江本地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廠商,其中一家所在地為台州的廠家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泡沫餐盒既不健康,又不環保,而且銷量並不是很好,他們目前沒有投入生產,以後也不會生產。而另一家台州的一次性餐具製造工廠也明確表示,即使國家解禁,也不會生產泡沫餐盒。
「我們有很多一次性餐具的品種,但是只生產吸塑餐盒。」金華一家一次性餐具製造企業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而杭州本地的一家企業則表示以前就沒有做過泡沫餐盒,以後更不會去做。
專家呼籲選「QS標誌產品」
「現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成本大約在0.5元左右,發泡餐具僅需0.05元,成本差達十倍之多,這就是為什麼14年來發泡餐具屢禁不止的原因。」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
在採訪過程中,不少生產非發泡塑料餐具企業的負責人大呼不能理解發泡餐具解禁一事。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擔憂:一旦發泡餐盒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的生產就會大規模地捲土重來。
不過,也有部分廠家很有自信,「發泡餐盒體積大、佔地大、難運輸、回收難,而且現在人們收入提高,環保意識增強,一般都會選擇質量較好又環保的塑料或紙質餐盒。」台州某生產塑料餐具的企業負責人直言。
對一次性餐盒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董金獅呼籲,一方面消費者要認識到一次性餐盒的危害,儘可能自備飯盒,如果實在要使用一次性餐盒,那就儘量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餐盒,即帶「QS」標誌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