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異常飆漲
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飆漲,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比如6月份的時候鐵礦石的價格還維持在600元左右每噸,截止目前,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上漲到1060元左右,相當於6個月左右的時間,鐵礦石漲幅超過70%。
雖然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經濟恢復良好,各行各業對鋼鐵的需求有所增加,再加上全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鐵礦石供應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之下鐵礦石價格有所上漲可以理解,但是短期之內鐵礦石出現暴漲這絕對不是正常的市場供求關係,這背後有可能是一些鐵礦石出口國在背後操縱。
而鐵礦石的價格之所以容易被人為操控,因為目前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非常大,而且進口來源相對比較單一。
比如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7億噸,鐵礦石進口依賴度達到80%以上,進入2020年之後,前11個月我國鐵礦石累計進口量已經達到10.7億噸,相當於11個月的鐵礦石進口量就跟2019年持平。
而在我國的鐵礦石進口來源國當中,目前結構相對比較單一,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以及巴西等少數國家。
比如2019年我國鐵礦石進口10.7億噸,其中6.65億噸來自澳大利亞,還有2.29億噸來自巴西,澳大利亞佔我國鐵礦石進口的比例達到62%,巴西佔我國鐵礦石進口的比例達到24.5%,相當於這兩個國家佔我國鐵礦石進口的比例就高達86.5%,這個比例是非常大的。
也正因為我國鐵礦石進口依賴度非常高,再加上進口來源比較單一,所以才給了這些鐵礦石出口國一定的操作空間。
為什麼我國要遠渡重洋去購買鐵礦石?
看到鐵礦石價格被別人操控,但我們卻無能為力,很多人都覺得挺納悶的,關於鐵礦石進口以及國內供應的問題,再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很多朋友都不太理解,地球上的鐵礦石儲量非常大,我國的鐵礦石儲量也不小,那為什麼我國要遠渡重洋去其他國家進口鐵礦石呢?
實際上我國之所以要大量進口鐵礦石,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國內鐵礦石沒法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以及最大的鋼鐵消費國,每年對鐵礦石的需求量非常大,比如2019年我國鋼鐵總產量達到12億噸左右,所以對鐵礦石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而2019年我國國內的鐵礦石產量只有84435.6萬噸,這個產量跟各大鋼鐵廠的需求量相比是有很大的缺口的。
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彌補鐵礦石缺口,我國只能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
第二、我國鐵礦石品質相對比較低。
鐵礦石按照含鐵量,也就是「品位」,分為富礦(含鐵量50%以上)、低品質礦(35%~50%)、貧礦(25%~35%)和超貧礦,含鐵量越高說明品位越高。
雖然目前我國的鐵礦石存儲量非常龐大,位居全球第四,但我國90%以上的鐵礦品位都比較低,都屬於貧礦,我國鐵礦石平均品位僅為35%,遠遠低於巴西的52%和澳大利亞的48%。
除此之外,我國鐵礦石的開採難度也要比澳大利亞,巴西大很多,因為我國鐵礦石的埋藏深度比較大,而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石的埋藏比較淺,很多都直接從地表採。
所以從成本上來說,實際上我國的鐵礦石成本有可能要比進口的價格還要高,目前國內生產的鐵礦石價格每噸要比進口鐵礦石高出50塊錢到80塊錢之間。
也正因為如此,煉鋼企業出於自身利潤的考慮,他們更傾向於進口鐵礦石,而不是在國內採購鐵礦石。
第三、為了平衡貿易。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出口國,每年都有大量的機電產品,服裝,紡織品等出口到全球各地。
但包括澳大利亞以及巴西在內他們的製造業並不是很發達,能夠出口到我國的一些製造業產品相對比較少,在這種背景之下,為了平衡雙方的貿易,減少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所以中國也會適當的從這些國家進口一些礦產品以及農產品一直來達到平衡貿易的目的。
總之我國從其他國家進口鐵礦石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國鐵礦石進口來源相對比較單一,因此定價權比較低,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如何調整鐵礦石進口結構,同時掌握更大的鐵礦石定價權是值得各大鋼鐵廠去考慮的問題。
在這點上我國可以參考日本一些鋼鐵企業的做法,日本也是全球最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之一,但是他們在鐵礦石定價權方面,明顯要比中國鋼鐵企業更強勢,這點是值得大家認真去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