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0年進口鐵礦石超過10億噸,其中澳大利亞佔到了70%。最近鐵礦石進口價約1000元/噸,比年初上漲了60%以上,澳大利亞去年中國市場至少賺走1020億澳元(約合4891億元人民幣)。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澳大利亞隨便來一次鐵礦石漲價,就可以從中國這裡輕鬆多賺走巨額的財富,不用付出額外的成本,也許只需要幾個國際壟斷巨頭一個遠程視頻會議就可以搞定了。
我想,這已經不叫賺錢了吧,應該叫做搶錢比較合適,這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血汗錢。
中國今年1-10月份出口了口罩1790多億隻、防護服17.3億件、檢測試劑盒5.43億人份。前三季度中國防疫物資出口約1592億美元,按照毛利率的30%技術也才是45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幹一年的防疫物資生產出口還不如澳大利亞鐵礦石漲價額外賺到的錢。
對鐵礦石的漲價,中鋼協表示,這完全偏離了正常的供需關係。在中鋼協緊急介入後,澳洲的三家鐵礦石公司雲淡風輕表示,這是正常的供應鏈成本上升波動,而我們暫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壓制這個鐵礦石價格,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恥辱,更是一種深刻警示。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一萬年都不會過時。
這個地球上,曾經有三個國家有過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經歷,先是美國,然後是日本,目前是我們中國。我們來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為什麼境地卻差得那麼多?
一、美國是怎麼進口鐵礦石的?
70年代之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當時美國的國家實力全球第一,全球的鐵礦石資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智利、委內瑞拉等國。美國人也很乾脆,直接由鋼鐵企業,背靠美國的國家實力,把他國的鐵礦直接承包了。
美國企業在當地僱傭人力進行採礦,直接把礦石運回美國,基本就是看上哪個鐵礦就要哪個,沒有哪個國家敢拒絕。加上當時全球的鐵礦定價權也在美國手上,實際是多少價格就是由幾家美國鋼鐵企業內部協商來定的。
畢竟,世界武林盟主可不是白當的,這就是美國全球霸權的紅利之一。這招,我們確實學不了,只能另選他法了。
二、日本是怎樣進口大量鐵礦石的?有沒有被「欺負」?
70年代到本世紀初,日本製造業全球第一,因此日本取代了美國成了鐵礦的最大買家。澳洲的必和必拓、力拓,巴西的淡水河谷也成為了世界有名的三大礦山。
日本人比較聰明,先是日本政府出面把國內鋼廠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一致對外的價格聯盟,主導對外的鐵礦石採購。在日本人的謀略下,三大礦商被日本鋼鐵廠吃得死死地,分別被迫籤訂了10-20年的長期剛性合同,意思就是鐵礦石價格要10到20年才調整一次。
沒過幾年,三大礦山也聯合起來成立了供方價格聯盟,再度展開與日本的價格談判。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形成了運行了三十年的國際鐵礦石長協年度談判機制。
長協機制就是由日本新日鐵公司、法國阿賽勒公司與美國美鋼公司分別代表著亞洲、歐洲、美洲的鋼廠參與談判,只要有任意一家鋼廠與三大礦商中的任意一家談判成功,這一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就結束了,國際鐵礦石的價格就要以此為準。
還有一點,日本人也很厲害,那就是大量投資與參股世界各地的鐵礦。比如澳大利亞的 24 個主要大鐵礦,日本重點投資了 8 個,參股了 16個,幾乎每個鐵礦日本都有股份。這樣日本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以及自己進口鐵礦石方面都不會吃虧。
三、中國為什麼進口鐵礦石如此被動?
我們先來翻一番,中國在鐵礦石方面的價格談判歷史,2010年是一個轉折年。
2002年,中國以1.15億噸的進口量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3年進入鐵礦石談判名單。2004年談判結果是鐵礦石漲價18.6%,2005年漲價71.5%,2006年漲價19%,2007年漲價9.5%,2008年三大礦山對中國進行報復性漲價80%,並威脅中國不接受就取消之前的議價機制。最終中鋼協出手,力拓案發。2009年,鐵礦石價格下調34%。
2010年,三大礦商強硬取消了之前的長協價,改為普氏價格指數作為鐵礦石新的定價依據,從此鐵礦石就開始了反覆無常的漲跌模式。同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價上漲了100%。
2019年,中國的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2.43%,2020年因為鐵礦石的漲價,這個銷售利潤率也許已經是負數了。
2020年,中國購買鐵礦石預計花費了至少6000億人民幣,相當於山東全省的地方財政收入,進口價格昂貴的鐵礦石讓中國鋼鐵企業的產業鏈中下遊的地產、船舶、汽車、機械行業,承受著巨大的原料成本壓力。
一句話,進口鐵礦石的漲價,就是世界巨頭聯合對中國的財富壓榨與掠奪。
四、中國如何破鐵礦石之局?希望是非洲?
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日本的不太一樣,在模式上也許無法照搬。美國的霸王「釜底抽薪」模式我們先放一邊,倒是日本的深度滲透,反客為主模式比較適合我們中國。
對於鋼鐵行業,技術壓倒一切,產量產能之類的,都不重要。
日本的鋼鐵企業實力排名世界前二很多年了,而且日本本土基本沒有鐵礦,所需的鐵礦石基本都是靠進口。但是日本的鋼鐵技術包括煉鋼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目前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高爐或煉鋼廠不是利用日本的許可證建造的。我們中國最強的寶鋼當年就是請日本人來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
中國國內的主要的高層建築體的主體鋼結構工程基本是依賴日本進口。深圳帝王大廈的主體鋼全部採用新日鐵的鋼材。我們中國雖然是世界上鋼鐵產量最多的國家,但在高端鋼材領域,日本佔了全球33%市場份額,而中國只佔1.8%。
對於鋼鐵企業,應該追求大而強,而不是小而多。
日本有5家世界級別的鋼鐵企業,而我們中國有500多家鋼鐵企業,若干個派系,關係錯綜複雜。對內我們需要快速重組兼併,去低端產能。對外,需要聯合組建採購價格聯盟,最大程度削弱或打破國外的定價權。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就看我們能不能做到了,這個事情當年日本做起來為什麼一點障礙都沒有
在鐵礦石源頭上,需要加強加大海外布局,投資參股世界各地的礦山,同時需要部署強大的力量守護。我們目前在非洲的布局還可以,剛剛拿下了幾個剛果的鐵礦,如果能配備有對應的保護力量就更好了。
也許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很快最終攤牌的時候就要到來了,不管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的開拓,我們都需要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