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大畢業生當中介,賣豬肉引起的熱議看,我們是否管的太多?

2020-09-05 玻色子

清華北大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兩顆明珠,大家對這兩所高校充滿了關注,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中國的未來。從而,我們對清北的畢業生總是多一份期冀。

北大的學生無論幹什麼總會引起熱議。

賣豬肉,「國家花那麼多錢培養你就幹這個」;

出國,辜負了祖國的培養;

做老師,是對人才的浪費;

做公務員,不想著服務總想做官。

作為老師,我曾經跟學生講,你書讀的越多,在你面前的世界就越廣,但我沒想到,讀了北大,路會越走越窄,甚至沒有擇業自由。

這次,是北大畢業生在某公司當起了房地產中介,賣房。同時也有其它「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

有人可能會說,中介有什麼技術含量嗎,北大的畢業生幹這個不是浪費人才是什麼?

任何職業都不該被歧視,都是構成我們社會這個大機器運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許你覺得房產中介的技術含量並沒有多高,但其實圍繞富人的一切服務都將變得專業。

大部分人其實不會享受到北大畢業生帶你看房的待遇,一是你會覺得這個「人才」貴,二是,你可能不會是他們目標客戶。

買房,對於普通人來說,第一需求肯定是居住,順帶考慮投資屬性。

但是對於富豪階層,買房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資產配置,是一種金融工具。他們買房需要中介提供的服務跟中介給你提供服務不是一回事。

同樣的,我老鄉給他女兒找的幼兒園,校長是哈佛博士,老師大部分都是海歸。

在普通人眼裡,幼兒園老師技術含量很高嗎?不就是哄娃玩順便教點東西麼?

人家的幼兒園,從孩子的生長發育,雙語啟蒙,生活習慣,到閱讀思維訓練,都可以玩得很有技術含量。

還有,理髮造型,都叫tony,有藝術背景的審美過關的專業老師,和城中村裡輟學學門手藝的,水平自然不是一回事的。

其實,之所以會形成如此大的熱議,首先是因為大家對清華北大畢業生形成了刻板印象,要不得憂國憂民,要不就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其次是,清北畢業已經屬於國內的頂端學歷,相當多的人其實是在看熱鬧,「讀這麼多書,還不是混得跟高中畢業的一個樣,還沒我混的好」。說到底,心裡不平衡。

總之,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學歷,他有權去選擇自己希望從事的工作,而我們要做的,是包容,理解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北大畢業生從事房產中介引發熱議,過千萬收入證明:知識改變命運
    北大畢業生從事房產中介引發熱議,過千萬收入證明:知識改變命運說起我國最強高校,必然繞不開「清華與北大」。在人們的認知中,清華北大畢業生日後所從事的必然是光鮮亮麗收入頗高的職業,房產中介不管怎麼說也聯繫不到北大畢業生頭上。
  • 北大、復旦等名校畢業生,從事房產中介、家政被熱議,你怎麼看?
    近日,「北大、復旦畢業生從事房產中介,32歲碩士做家政」的一條新聞,引發熱議。在鏈家的在線直選經紀人的「 雙一流高校」欄裡,名校畢業生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頂尖名校,碩士、博士也在其列。據悉,其中多位經紀人實現銷售超過1億元,提成非常可觀。
  • 還記得那個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嗎?現在情況如何?
    或許你對陸步軒這個名字不太了解,但是提起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肯定很熟悉,因為在大家心裡,賣豬肉這個形象怎麼也不可能與北大畢業生的背景匹配2013年,創業成功的陸步軒受邀回母校演講,他做演講的時候曾一度哽咽,說自己給母校丟臉,是北大的反面教材,臺下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校長接著說到:「北大學生選擇賣豬肉沒什麼不好的,工作從細微做起,並不影響崇高的理想。」
  • 賣豬肉沒什麼不好,兩位北大高材生賣豬肉現在身價百億!
    北大高材生畢業賣豬肉,賣出了北大的水準!2000年,北大中文系一個叫陸步軒的本科生畢業後「投筆從戎」,操起切刀去賣豬肉,經媒體熱炒後,在全社會引發了一場人生價值大討論,至今餘波未平。小陸可謂生逢其時,現如今他除了操起切刀砍人,恐怕賣多少豬肉也再難引起人們的關注。因為一支學歷更高、數量驚人的賣豬肉大軍正在南中國悄然集結。
  • 北大畢業生當房產中介,高學歷去做房產中介,是人才的浪費嗎?
    近日,一則關於「北大畢業生當房產中介的現象,高學歷去做房產中介,是人才的浪費嗎?」的話題引發了熱議,932萬的領域熱度。那麼高學歷做房產中介真的是人才浪費嗎?有網友這樣評論道:北大不是學歷,是名校,北大博士才是高學歷。北大做什麼都會引發熱議。出國:辜負祖國培養。
  • 北大畢業生擺攤賣豬肉,現狀如何?馬云為何提名讚賞他
    很多人認為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都是天之驕子,必將成就一番事業,然而有一位北大畢業生卻選擇在街頭賣豬肉。2000年,北大畢業的他開始擺攤賣豬肉。一時間,各種報導和嘲諷鋪天蓋地而來,有人說讀書無用,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甚至有人把孩子拉到他攤位上教育孩子:「你要好好爭氣,不然你就是他,北大畢業也賣豬肉!」
  • 北大畢業賣豬肉,給母校捐款9億,陸步軒含淚演講:我給母校丟臉
    清華北大,國內的頂尖高校。過去,在清華北大兩間學校讀書的學生,幾乎就代表著中國學術最頂尖的那一批人。而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是許多企業爭搶的人才。北大才子畢業後賣豬肉,這是許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不僅想了,還做了……而且至今為止,還做得很成功。
  • 那個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已經50歲了 他現在在幹嘛
    一位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驕子。當然,他也是內參君的同門。一個儒雅的教授?一個手握權柄的官員?亦或一個精明的商人?這些形象,是陸步軒父母對他的期許,也是陸步軒曾經對自己未來的設計。然而,都不是。陸步軒只是一個屠夫,一個賣豬肉的。
  • 「北大屠夫」:將豬肉賣到極致
    陸步軒認為這些費用沒有收取依據,拒絕交納,這讓他的成本比同行低,「豬肉分五等,我拿最好的一等肉跟人家的三等肉價格差不多,顧客就多。」儘管如此,在當時,北大畢業生的身份給陸步軒帶來很大壓力。剛開始賣豬肉的時候,陸步軒怕老家人知道,很少回家,見著熟人都躲著,對外也不提起自己是北大畢業生。陸步軒覺得北大的標籤是一種負擔,因為「名校畢業的學生,做好一件事是應該的。
  • 2003年,北大畢業生賣豬肉走紅落淚:我給母校丟臉,我是反面教材
    2003年,北大畢業生賣豬肉走紅落淚:我給母校丟臉,我是反面教材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事例:有一位媽媽詢問一位主持人:「中國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學生,為什麼科技上還是沒有比上國外呢?」儘管我們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是誰不希望自己有份體面的工作呢?陸步軒就遇到了這樣問題,作為北大高材生的他,因為賣豬肉引來了很大的爭議。
  • 「網紅」是原罪、賣豬肉沒出息……當代父母的職業偏見有多大!
    」對於家長舉報事件引起的熱議,北京晚報表示讚賞李子柒和袁隆平院士:這兩位「90後」是標誌性符號,代表著中國農業故事的兩個層面:一個是耕耘的不易,一個是勞動的詩意。不知道那位「價值觀正確」的家長,看到這些官媒的盛讚後,會否對李子柒有所改觀?
  • 一位北大碩士畢業生自述:我為什麼賣米粉
    央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十幾年前,北大畢業生當街賣豬肉的新聞曾經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當時人們不理解甚至是為當事人的人生遭遇感到一陣唏噓。時光流轉,被貼上北大標籤的準畢業生又一次佔據了人們的視線。這次的主人公變成了90後,賣的東西從豬肉變成了米粉。由生到熟,爭議依舊。  昨天,我們的記者探訪了開粉店的主人公張天一,他賣的是能吃到嘴的米粉還是只能在微博看不能享用的粉蘇飧齔斐鏡?90後男孩,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一種創業的方式?在他看來,什麼才是成功標準?
  • 北大才子畢業後賣豬肉,自嘲給母校抹黑,北大校長:可以賣豬肉的
    ,所以他們也憑藉著自己的智慧為自己謀得了一份好的工作,從來都不會活的窘迫,而有一個人,他卻打破了我們的思想觀念,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的主角。北大才子畢業後賣豬肉,自嘲給母校抹黑,北大校長:可以賣豬肉的在很久以前就曾經出現過讀書無用論,因為有些人他們很早就進入了社會中打拼於是這些人回到家鄉之後就像那些正在讀書的人說到,其實讀書沒什麼好的,只有出去工作了,賺到錢了才有了生存的資本,但是這些是真的嗎?
  • 那個賣豬肉的北大才子,給母校捐了9個億,被群嘲的他現狀如何?
    一般來說,大學生畢業後能否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畢業證的含金量,往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同一個崗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肯定要比普通大學的畢業生更受歡迎。清華和北大作為國內最頂級的高校,畢業證書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 30年前他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因賣豬肉被別人嘲笑,如今卻身家過億
    北大高材生賣豬肉,媒體爭相報導陸步軒,1966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自幼聰慧的他在1985年以長安區文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陸步軒現象」引起了人們對於就業觀念,人才的選拔標準以及社會分配等多方面的討論和反思,陸步軒成為了「高分低能」、「讀書無用論」的代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總能聽到諸如「學習好有什麼用,成績好有什麼用,北大出來的不還是在那裡賣豬肉」這樣的聲音。
  • 學歷是否無用?他從「北大才子」到「豬肉王子」,讓平凡不再平凡
    但如果我們將時間調回到2003年,那時網絡中對學歷有沒有用的討論,卻不像現如今一樣膠著,而是一面倒的指向了「學歷無用論」。因為在這一年,隨著媒體的一篇《沒打畢業生長安賣肉》的專題報導,使許多認為學歷無用的人,有了強有力的支撐。「北大才子」與「豬肉王子」之間的聯繫,讓人不得不懷疑學歷到底有沒有用。
  • 考入北大中文系,畢業後賣豬肉的陸步軒,如今身價過億,說明了什麼?
    1989年畢業後,被分配回老家陝西,陸步軒先在長安縣的一個企業工作,後來企業倒閉,他又搞過裝修,開個小商店,2000年,陸步軒在西安又開啟了肉店,2003年一則「北大學子賣豬肉
  • 關於「北大」畢業生送外賣引起的輿論思考
    最近看新聞,輿論最火的應該就是北大學子送外賣。每當看到類似的新聞,心裡總感覺現在的媒體到底怎麼了,到了為流量而不顧一切的地步了嗎?為什麼總是把類似的事情拿出來,重點報導帶節奏?猶記得幾年前清華畢業生賣豬肉的故事,我想都差不多一樣的性質。
  • 高考狀元,清華畢業當保安,北大畢業賣豬肉,讀書沒有用?
    02 北大賣豬肉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陸步軒相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陸步軒當年也是高考狀元,順利考入北大,又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本來所有人以為他未來會前途無量,可是他卻在34歲的時候選擇回家賣豬肉。他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家汽油廠工作後來輾轉了幾個地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34歲的時候,他還是沒有做出一番成績來,然後陸步軒選擇了農貿市場賣豬肉,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販。
  • 清華畢業生入職街道辦,為何網絡輿論再次引起一片譁然?
    清北作為國內的頂級名校,而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的走向,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諸如之前的北大畢業生賣豬肉,還有清華畢業做保安,都在網絡平臺上面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甚至一度有人發出了學習無用論的感嘆,而最近的很多清華畢業生前往杭州街道辦應聘事業編,更是讓無數人大跌眼鏡,齊刷刷的都是北大清華畢業,而小小的一個街道辦真的需要學歷這麼高的人來做事嗎?是否真的是大材小用或者是物非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