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從天價補習班逃課:父母控制欲太強,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2020-08-10 阿呆爸育兒

文 | 阿呆爸

1

以前只在新聞裡看到父母被孩子氣進醫院,萬萬沒有想到,這件事也發生在我身邊了。

二表姐的兒子今年小學畢業,小升初成績不好。於是,暑假來了,就給他報了一個很有名氣的補習班。

這個補習班不僅貴,一節課三百多。而且還要託人找關係才能擠進去。

誰也沒想到,最近表姐回老家辦點事,沒親自送孩子。老師電話追來了,我這個小外甥已經逃課三天了。

表姐一頓打,原來是翹課和同學去商場玩XBOX遊戲了,錢還是找同學借的!

表姐血壓膨一下飈起來,胸口發悶,上醫院掛了兩天水。

表姐給我打電話說,為了兒子的學習,她操碎了心。

洗碗、掃地、拿快遞,家務從不讓孩子做。

每頓牛肉、魚、蝦,各種湯,花樣不斷。

家長群裡有誰推薦了好的學習資料,一定是第一時間買回來。

表姐說:學習!學習!我每天嘴巴都掛在他身上了,沒想到還會逃課!

這個天價補習班,一個暑假要一萬多,她本不想報的。

但一想到上初中了,如果成績還是中下遊,將來高中能不能上都要打問號。

想了想,她咬緊牙報了。

可兒子卻一點不領情,媽媽說兩句,他動不動就頂嘴:你報的班,你去上。

她無奈地說:想讓他學習,怎麼就那麼難呢?


2

這幾年和表姐來往多,我的感覺是,她對養娃很焦慮,而且控制欲很強很霸道。

在她孩子的生活中,她充當的是一個唱黑臉的「魔頭」角色。

比如說,我這個外甥很喜歡日本漫畫,她以不務正業為由,嚴令禁止。

有一年,我給外甥買了一套古惑仔漫畫,表姐很不高興,覺得不健康,教壞了孩子。

家裡的電視也很少開,電影院也幾乎不去,還把別人送的漫畫書全部藏了起來。

書架上只允許放教材輔導書和世界名著,叫我開過好幾回書單。

可是我費盡心思開了以後,她又不知道聽誰說,我開得書太陰暗,不夠正能量,不適合孩子讀。其實只不過書單裡有一本《許三觀賣血記》。

孩子喜歡玩滑板,報個班學了三個月,成績又下滑了一點。她就說太危險,耽誤學習,也嚴格控制起來。

我勸了表姐幾次:要給孩子一點空間,控制欲太強了,孩子不反抗則以,一反抗都是大事。

她每次聽了都是直點頭,但是回家以後,還基本是一如往常。

所以,想想我這個外甥,日子過得有點難啊!我要是他,十有八九也要逃課。

這一次外甥的逃課事件,給了表姐強烈的刺激。昨晚上和我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終於表示要改一改教育方式了。


3

父母愛孩子,則為之計深遠。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能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工作,這一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們只能去引導孩子,去愛上學習,卻並非是控制他們丟掉一切愛好,必須去學習。

因為當父母和孩子關係不好,你讓孩子做什麼,這都是赤裸裸的逼迫。

解決之道,還是在一點一滴中建立信任,讓孩子願意與你溝通,跟你說「小秘密」。

前不久,看到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在微博上,轉發了一條圖片,並發出追問:

知識改變命運?還是知識先要了孩子的命!

他轉發圖片,是因為一件事:上海頭條發布初高三模成績不公布,因為線下複課以來,初高三跳樓自殺的人數高達24人。

自殺的原因除了遊戲、親子矛盾,三觀崩塌是主要原因。

每一個自殺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傷心欲絕的父母。

他們想不通,自己竭盡全力去給孩子美好生活,孩子為什麼還會這樣想不開。

孩子想不開,是因為他們有對父母開不了口的事情。

而是什麼原因,讓在這個世界上本是最親的人,最後卻變成了最不願意說話和溝通的人呢?

很多時候,孩子只想要父母很多很多的愛。而父母最大的念頭,或者說欲望,只想要孩子好好學習。

學習,作業,成績成為了橫亙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一個站在溝這邊,嘶聲力竭地喊著:只要你好好學習,什麼都可以。

在溝的另一邊,孩子在嘆氣:你們眼裡只有學習,你們不愛我。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父母讓孩子聽話,而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


4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茉莉的最後一天》。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茉莉的媽媽是留美的碩士,原本繼續深造就能成為教授,但為了照顧孩子,她放棄了。

從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女兒上學快遲到了,她拿出打車費,還要加上一句:

好好念書啊,不然就是不孝。

她在女兒面前最常說的話,你要好好學習,不然就對不起媽媽。

茉莉在媽媽噩夢般的高壓下,終於不堪忍受,在一個深夜跳樓自殺了。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知名育兒專家,她曾說過一件事。

有一個孩子家長打電話給她,說孩子不聽話,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想帶著孩子去諮詢,李教授說不用帶孩子,你自己來就好。

這個家長很納悶,李玫瑾講授給出了父母忽視的一個真相:

孩子身上的所有問題,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孩子的行為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孩子對父母有天生的親密感和本能的依賴,而是什麼讓他們最後和這個依戀者決裂,成為「無話可說」的人,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控制太強,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再好的教育,抵不過一個好的親子關係。

世上的父母都愛孩子,可是,卻很多人在孩子看來是「以愛之名」,卻沒有「愛之實」。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愛孩子,和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5

學會傾聽孩子的話。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著一個傾聽者,而不是一味地用高高的姿態,去要求孩子做什麼,該怎麼去做。

中午,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孩子說:今天的飯菜真好吃啊。

你不同的回應態度,決定了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傾聽還是說教。

如果你說:一定要多吃飯菜,才能身體棒,不能挑食。

這就是說教,即使你回應了孩子,可是,是一種教育的口吻和態度,會讓孩子感覺很不舒服。

如果你說:是啊,這個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錯。

只對孩子的話進行肯定,而不再延伸地去評價和要求,這才是傾聽。

看過《正面管教》這本書,裡面就提到:

父母不願意傾聽、理解孩子的話,最終可能會喪失傾聽的機會,到最後孩子什麼不願意和父母說。


6

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對於孩子來說很正常,而且,也是一種成長。

也正因為一次次的犯錯的經歷,讓孩子慢慢摸索出正確的答案,也習得一種獲取正確方法的本領。

姚明曾在一次採訪中對記者說:

我NBA總共出手了6408次,投進了3362個球,失手了3046次。

另外我還有1304次的失誤。如果沒有這4000多次的錯誤,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

因為父母不允許犯錯,有很多的孩子在學習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此而產生壓力大,挫敗感強烈,甚至造成孩子的「蛋殼心理」。

「蛋殼心理」是心理學的一種說法。

它指的是因外部壓力給予的壓力大,因此產生對自己、對價值觀的懷疑,內心極其脆弱,像雞蛋殼一樣易碎。

有這種心理的孩子表現為:

只接受讚嘆,接受不了反對意見

內心脆弱,容易被外界情緒幹擾,敏感多疑

只接受成功,無法面對失敗的打擊

遇到逆境,容易感到失望,會有極端行為,甚至輕生。

想一想,你的娃中招了嗎?


7

用無條件的愛去接納孩子

有一段時間,我家兒子阿呆特別喜歡玩扔玩具車、扔奧特曼的遊戲。

他說這樣車子飛起來,像飛機、奧特曼一樣。

我說了很多次,這樣容易把車子弄壞。可是,這樣玩車帶來的強烈的歡樂感,還是讓他選擇對我聽而不聞。

有一次,他帶了一輛自己特別喜歡的車,是自己用樂高拼的小汽車,當小朋友提出玩「飛車」的遊戲,他拒絕了。

兩個人拉扯中,樂高玩具車掉地上,散架了。

他很難過,但是,眼神又怯怯地看著我。我蹲下來和他一起,把樂高零件撿起來說:

爸爸知道你很難過,我們把零件撿起來,回去再拼。

而我這樣不批評,不責怪的方式,反而讓兒子很受用。

這樣的事情多練,基本上我說什麼不可以碰,他都會聽一聽。

反思一下,是因為我無條件地接納他,愛他,才會讓他選擇聽我的話。

以前,他做錯事的時候,雖然我沒有打罵,但總會「落井下石」地來一句:看吧,不聽話,弄壞了吧」。

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

當孩子卻是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可能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但是,懂得如何去愛,有方法地去愛,這才是給親子關係做加法,給親情添磚加瓦。

反之,千方百計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一會操心這個,一會這不準做,那個絕對不行。

那這種父母,控制欲太強,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魔咒了。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越好,親情之牆才會越來越牢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風雨,才能攜手度過。

今日互動


你見過控制欲很強的家長嗎?

相關焦點

  • 請給孩子一些自由,父母們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無法做最真實的自己
    原來,從他小家裡管得就特別嚴,一直到現在,父母對他的管控都很嚴格。他小時候基本上沒有玩耍的時間,課外時間全部被父母安排各種類型的補習班,但是據他自己回憶,一周的補習班他能去三次都是多的,自己偷偷將父母給的生活費剩下來,去補習班冒個頭就偷偷溜出去打遊戲、看動漫。
  • 楊紫許願「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父母的控制欲,可能毀孩子一生
    她監視小雨的一舉一動,控制小雨的一言一行,試圖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女兒。結果卻是,小雨沒有朋友,沒有感受過快樂,沒有愛人的能力,甚至希望「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小雨媽媽的控制欲,幾乎毀了女兒的生活。 父母的控制欲,究竟有多可怕?
  •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控制欲太強,謹防投射效應對孩子造成傷害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控制欲強的父母,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強加給孩子,硬生生的改變了孩子的思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回想起來,其實朋友是一個控制欲非常強的家長,在家中孩子做什麼事情,他都要去管,曾經有勸過朋友好好地和孩子解釋一下,尊重孩子,可朋友根本就沒聽,他總說孩子太小,聽不懂那麼多的道理,只要按照他做得就行,他是父親不可能害孩子。
  • 你是「直升機」式父母嗎?別控制欲太強
    首先來解釋下什麼是「直升機」父母,簡單說就是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  很多的父母會冠上愛的名義,捆綁住孩子,限制他的活動,美其名曰「為你好」!為孩子鋪好路,強加自己的想法給孩子。控制欲比較強的人!  這類人的控制欲不僅僅體現在管教孩子方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透露出控制欲。因為他們的性格就是這樣,不控制就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其實這也是種病態。  看似在控制,換種說法就是必須參與到孩子的每件事情中來。
  • 珍愛網調研:父母與子女的較量,父母控制欲太強怎麼辦?
    很多年輕人與父母的關係其實並不算太理想,一方面在於父母的控制欲太強,因此年輕人在長大之後出現了非常強烈的叛逆心理,總是要忤逆父母的意見才能夠讓自己感受到應有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他們也覺得自己已經成年,而父母依然管得太多,反而會讓自己飽受失敗感的困擾,所以他們希望儘量遠離父母,能夠獨闖出一片天地。面對控制欲太強的父母,年輕人該如何應對呢?請看本次珍愛網線下調研的結果分析。
  • 《愛的釐米》徐秀蘭控制欲太強了,對兒子徐清風的女朋友都有敵意
    又開始控制徐清風了!因為自己婚姻不幸就處處操控兒子的感情生活,徐秀蘭控制欲太可怕了,那種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都是為了兒子好的神態,我看了就生氣!徐秀蘭把兒子視為自己的所有物,看到關雨晴出現在徐清風家裡立馬開啟戰時模式,聽不進任何解釋,沒有任何體面可言。太太太可怕了,對兒子的女朋友都帶有敵意,動不動一哭二鬧三上吊,這邊建議和蘇大強在一起或者和樊勝美媽媽做閨蜜。
  • 父母的控制欲有多強?網友:孩子不能自己夾菜,這很浪費時間,哈
    父母的控制欲有多強?其實啊,人生該走的彎路一步也不會少走,有時候看似能規避一些什麼,殊不知它在什麼時候會以另一種你根本想像不到的方式到來,控制欲越強,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也越強。網友A臺灣某女星,兒子11歲開始,為了讓他能夠長得高壯,她要求兒子必須吃成人的飯量。把每天吃多少飯、喝多少水全部寫進規定,必須完成。我一天盯他吃飯七個小時。然後一直催:兒子,趕快啊。
  •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直播
    我有個好朋友小Z,和我聊到最近生活很苦悶,爸媽對她的控制欲太強了,怎麼都擺脫不了,看到今天熱搜「全球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懷疑自己也抑鬱了。媽媽從陌生人手中得到了一個遙控器,要求小偉必須上補習班,不可以畢業旅行,從此控制了小偉的人生。每當小偉拒絕做不喜歡的事,媽媽就按下遙控器。
  • 父母"控制欲"越強,孩子越"低能",想要扭轉:試試多放養
    有家長向我諮詢過,說自家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太差,但當我了解更多詳情後,發現大部分都具有一個相似點——對孩子有著很強的控制欲。一:父母的控制欲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 「控制欲」強的父母,是孩子的「災難」:不孝是我做的最正確的事
    現在璐璐已經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媽媽卻還像小時候那樣,事事都管著她,只要不聽就是不懂事、不孝,媽媽過強的控制欲讓璐璐感覺到自己不是獨立的一個人,而是一個木偶。,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想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孩子一直都有好奇心,有探索世界的欲望,父母過強的控制孩子的思維,就會讓他們的好奇心消失。
  • 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28歲的大男人,出個門依然被父母問個底朝天,婚姻也由不得自己,覺得自己真的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了。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比較強,什麼都要管著,美其名曰關心你,為你好,可是這種事無巨細的關心,看似面面俱到,讓你省了很多心,但是對孩子來講其實挺累的,就像禁錮一般。當你反抗時會被扣上不知好歹的帽子,然後告訴你:「翅膀硬了,會飛了!」、「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
  • 滿足了自己的私慾,卻以孩子為代價?父母的強控制欲,何時休
    王菲的女兒選擇退學,她支持了女兒的退學,為此遭受到很多人的責罵,罵她根本不配做一個母親,怎麼任由孩子的心情去做事,以後孩子學不到知識該怎麼辦?從這些責罵當中也可以看出這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強,他們總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一旦孩子違背自己的想法,那他們就是做錯了!
  • 控制欲:父母「遙控」著我的生活
    父母控制欲強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有哪些? 3、孩子毫無自我意識 過強的控制欲之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一個"聽話"的傀儡,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容易產生"老好人"人格,依賴他人的想法而生存,一味妥協退讓最終失去自我,難以寫下屬於自己精彩人生的無數可能,導致一生碌碌無為,平庸無奇。
  • 控制欲:父母「遙控」著我的生活
    控制孩子的人生,活成他們期待中的樣子,生活中擁有類似觀念的父母並不在少數,而他們也不會想到,孩子是比他們活得更長更久的人,他們的經驗,不足以讓孩子無憂的面對未來社會,甚至會為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父母控制欲強給孩子造成的壓力有哪些?
  • 父母控制欲過強 , 孩子終生的災難
    對於孩子,父母總是忍不住要去控制他的一切,不想他行差踏錯,搶個好學校的入讀名額、畢業後安排個好工作、介紹個好對象、生娃後再教育孫子 …… 恨不得把他的未來路都一一鋪好。 根據一項持續了70多年的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施加過多的控制,會造成孩子的終生的心理傷害。那些在童年時被父母侵犯了隱私或者被過度控制了自由的人,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他們的幸福感都比較低。
  • 是孩子叛逆,還是父母分不清,什麼是控制什麼是愛
    著名心理學家許添盛曾這樣詮釋了父母子女間的問題根源:一切「問題」都根源於,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啟發,用懷疑代替信任,讓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愛。這句話用來形容《媽媽的悔過書》這本書再貼切不過,作者李柳南為了讓孩子考入頂尖名校、出人頭地。
  • 父母的控制欲,為何到最後卻成為孩子人生最大的阻礙?
    父母的控制欲,大多都是過多的幹涉孩子的生活與感情。孩子會因此感到厭惡和心煩,失業會導致一定的依賴性,也就是父母對孩子過於的寵愛。對孩子過於寵愛的話,會導致孩子以後的生活,不能自立自強,只能夠依賴父母。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會使孩子產生厭惡和討厭的心情,導致離家出走等各種嚴重問題。
  • 孩子不聽話就是不孝順?控制欲太強的父母,真的傷害孩子很深
    ,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的出生,當孩子出生之後,我們看著活潑可愛的寶寶,我們對孩子有了更多的想法。面對如此強勢的父母,在孩子看來,這樣的父母只愛自己。而在父母眼中,孩子總是吵吵鬧鬧,不懂事,他們也從來不認可孩子。
  • 控制欲與佔有欲過強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在很多人格障礙或是心理問題中都可以見到此類特徵,例如:偏執型人格障礙,但是,對於大部分心理正常但是仍然控制欲過強的人來說,會有這樣幾點心理特徵:1、控制欲過強其實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但實際上,這種病態的操控他人的心理根源來自於因為無法控制自己帶來的一種焦慮,而這種焦慮被潛意識心理逐漸轉投射到了他人身上。這些喜歡控制別人的人,他們的心理焦慮感很強,但是他們又沒有很強的自我感知能力,所以,緩解這種焦慮感就轉換成為了控制他人的欲望。2、控制欲過強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在孩子房間裝監控」,父母的控制欲給孩子傷害這麼大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父親在兒子的房間裡裝攝像頭,監控孩子是否在學習。不少網友眾說紛紜,有的人說,裝攝像頭監控孩子,孩子最後的私人空間都沒有了,侵犯了孩子的隱私,也有人說,這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家長才想出裝攝像頭的這個方法。但大部分網友還是不贊同家長的這種做法,採用這樣的做法來監控孩子,確實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