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學習習慣養成法(上)

2021-02-19 山珊

我終於出現了!之前忘記寫的先往後放。。因為,雖然十一長假期間我沒寫文,但娃們每天都在被我雞,所以一直有新的感受要分享,老的坑等我慢慢填。。。先寫今天的~就是大家問的最多的

學習習慣是怎麼養成的?!

本文分以下幾部分:

1.幾個慄子(這部分沒啥用)

2.如何養成學習習慣(這部分有用,直接拉到這裡看)

    2.3.1能獨立學習的大娃

    2.3.2不能獨立學習的小娃

1. 慄子們

1.1 慄子一:網友見面旁觀者視角記錄

上個月有天晚上,突然好幾個群友截圖在群裡問,這裡寫的是不是我家娃:

(👇點擊圖片跳轉至原文)

我一看,哈哈哈,還真是,因為暑假期間我要在家帶倆娃沒法出門,所以有朋友約我聊天,我一律約在家裡。

圖圖媽(真人又瘦又美!)難得來上海出差,網友見面,我自然也約在家裡,於是就有了上面這一幕。

隨之而來的就是群友們紛紛詢問這種學習習慣究竟是如何養成的。圖圖媽在文章(點擊上圖可以看)中把培養學習習慣的動機寫的非常詳細了,我在後面第2部分來寫寫具體實操。

關注我微博的同學會發現,整個十一長假我們全家都在各種花式玩(微博一發玩就掉粉這件事我生氣很久了哼哼)~

其他娛樂:媽15小時(看展、泡吧、滑板等),爸1拖2一天一夜(郊區參加造樹屋活動)

但盤點了一下長假期間的日常學習,卻完全沒有落下。

【長假期間我們學了啥】

英語:每日2本RAZ-V+quiz,8天×2本×2千字左右,共計32,000字
語文:每日0~2篇孟建平低段,共計8篇(主要是我拖了後腿。。)除了日常的rountine work以外,多加了每日的計算營。數學:每日聽七年級計算營課+課前課後各做一遍例題和習題;其他日常數學routine work:公文數學、市北教材、練習冊

因為我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在家不玩,出門不學習。

學習狀態持續到出門玩耍前,回家洗完手後就立刻進入學習狀態:

這次十一外出歸來:

年初寒假出門旅遊歸來:

總之,每次旅遊/外出回來,到家都是立刻進入學習狀態。倆娃都沒有什麼收心啊。。這種調整狀態的過程。

除此之外,平時妹妹每天幼兒園放學在樓下跟小夥伴玩,到了上樓時間,我只要叫一聲,妹妹也是立馬跟小夥伴說再見,沒有任何扯皮時間。

以至於有一天,幼兒園同學媽媽忍不住問我:

你到底是怎麼做到一叫她就走的???

答案參見後面第2部分。

之前我在【小作文】一媽雞倆娃,時間如何分配?兩個原則:一是讓倆娃過出時差來;二是抓大放小裡面寫過,大班開始每個工作日,妹妹都要早讀,那麼到現在,跟哥哥小時候一樣,妹妹一天都沒有停過!

手機裡找到👆這些妹妹早讀的照片,我都是躺在床上拍完照片,繼續睡回籠覺去了哈哈哈(btw:問椅子的同學,這個椅子很不舒服,不推薦)

這個怎麼做到的在2.1部分寫。

沒用的部分結束,現在開始有用的部分~

2. 如何養成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大家把學習習慣分為:

1.具體做法: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書寫工整、勤於總結……

2.生活方式:引用百度漢語的解釋: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後指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

我今天要講的是後者,也就是廣義的習慣,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生活方式。

2.1 家長該怎麼想

一、孩子喜歡習慣成自然的規律生活

我們大部分人都過著規律的生活,因為規律的生活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我們喜歡對一切有所掌控。

我們清楚地知道每天該幾點起床、幾點上班、幾點跟同事午飯……一切盡在掌握中。

一旦規律被打破,比如孩子突然生病,導致麻麻沒法去見今天的客戶;或者項目組關鍵成員突然辭職,導致一大攤工作等人接手;或者家裡阿姨突然有事回老家,一下子沒人做飯打掃……

這時,我們就會忙於救火,平日的生活規律一下子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煩躁。

對於孩子,規律的生活甚至顯得更加重要。

因為大人尚且可以對生活有一定的掌控權,但一個弱小的孩子,對世界的了解、和對生活的掌控能力,都少得可憐。

他很少有機會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所安排。不要說未來上什麼小學、上什麼幼兒園,就連下一頓飯吃什麼,都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所以,讓孩子每天規律的生活,可以讓他清楚地知道每天該做什麼。孩子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一天自己要做哪些事:


小寶寶到時間就知道要喝奶;

大寶寶到時間就下樓去玩耍;

學前兒童知道在幼兒園吃完飯要收拾碗筷;

學齡兒童知道課後要完成作業。

……

這些規律的生活就是習慣。孩子喜歡這種習慣成自然的規律生活,因為這樣讓他們有安全感。

所以家長要做的就很簡單,幫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可。建立好之後,只要等孩子推著你走就行了。

很多人會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耐雞「?我的孩子為什麼不耐雞「?

事實上,孩子」耐雞「是因為,家長長久以來已經幫他建立了學習習慣,讓孩子覺得:生活就是這樣的。不這樣的話反而會讓他覺得沒有安全感,不知道該幹嘛。

」不耐雞「的孩子,則大都是因為家長沒有長性。每次開個頭,遇到困難,就會說:

不行,我家孩子聽不懂;

不行,我家孩子記性差記不住;

不行,這個書太無聊了,孩子看不下去;

不行,這個課太難了,孩子聽不懂;

……

然後,再到處打聽新的方法。

久而久之,孩子總是在狀態調整中:

小一點的娃一會兒讀讀分級,一會兒看看動畫片,一會兒又上上AI課。

大一點的娃一會兒讀讀wonders,發現語法不行又去讀新概念,又發現考試還沒考,又去讀KET……

造就了「不耐雞」的孩子。

其實孩子不是「不耐雞」,而是一直在各種狀態切換的過程中,總是對未來沒有掌控感,一直處在前面說的那種「救火」的狀態,導致孩子心裡總是很煩躁,無所適從。

所以,你們看出來孩子」耐雞「與」不耐雞「的區別了麼?

其實跟孩子沒啥關係,全在家長心態是不是平和,是不是能堅持。

家長心態平和,執行力強,能堅持,孩子自然而然「耐雞」,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群友媽媽有次在群裡分享她在家帶孩子學習新概念的經驗,就是非常傳統的方法:背誦啊、默寫啊……等等。

我認同這種方法嗎?顯然不。

但是那位媽媽在分享的過程中,流露出她和孩子對一起學習新概念的那種享受的感覺,兩個人那種打心底裡冒出來的快樂,和孩子反饋的成就感……都讓我感覺她在閃閃發光。

——這時,我真的沒有必要提任何建議啊,家長和孩子一起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狀態,就這樣一直下去,滿足應試需求絕對是夠了。

這種學習狀態就決定了她們無論學什麼都可以很享受,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態呀!

好,現在問題來了:執行力強、心態平和的家長,顯然都不需要點進來看這篇文章;那麼堅持不了、總是很焦慮的家長該怎麼辦呢?

二、家長只要看著孩子幹就完事兒了

家長要做的事情分兩個階段:

一、初始習慣養成

二、習慣保持

簡言之,就是從靜止加速的過程,和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

顯然,保持習慣很簡單,大部分人都卡在初始習慣養成過程了。所以我們只看一。

卡在第一步的情況分為兩種:

一是孩子可以獨立學習,但還沒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這種情況一般娃都比較大了,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到時間就叫孩子去學習。超級簡單啊。。。

做不到的原因有:

1.家長白天工作,孩子放學後只有老人/託管班看護,沒有能管得住孩子的人。

孩子就是孩子,一開始全靠大人看著。

初始建立習慣的這段時間其實並不長,也就幾個月,最多半年。有個穩定的、心態平和的看護人,很容易就可以幫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習慣,無論是請家人幫忙、還是花錢請家教、等任何可靠的人,都可以。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

要麼出人:工作暫時放放,花幾個月的時間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期間賺錢少一點,但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今後的補課費或許可以少花點。

要麼出錢:努力工作,多賺些錢,請到合適的看護人,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總之,如果孩子學習習慣還沒養成,那麼這個階段,要麼出錢,要麼出人,不要等到孩子大了發現到處都是漏洞再去補。

不出錢也不出人?excuse me?孩子是你的麼?

2.家長自己不能堅持到時間就讓孩子去學習。

我先不吐槽,就說一下這樣的家長該怎麼想。比較一下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家長自己拖拖拉拉/太忙了以至於忘記孩子了,沉迷於玩手機/刷劇/忙於工作……到時間沒有及時叫孩子去學習,每天很晚才發現學校作業沒寫完/今天家裡任務沒完成……

此時需要花很多時間去陪孩子補+長此以往孩子也養成了拖拉到最後一刻的習慣。

另一種情況是每天到時間就叫孩子去學習,孩子開始學習後,家長就可以玩手機/刷劇/忙工作……

此時只需要花幾分鐘時間,讓孩子開始學習即可+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樣看來,拖拉的家長,只需要每天在某個時間點,抽出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動動嘴就行了!然後就可以收穫一個學習習慣良好的孩子+孩子開始學習之後的自由時光了!

就好像我在1.3妹妹早讀的例子裡,每天只要到時間起床,花幾分鐘時間把妹妹叫起來,當她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就可以繼續睡回籠覺了!

是不是超級容易做到!

做不到?幾分鐘根本不夠?孩子磨磨蹭蹭磨磨唧唧嘮嘮叨叨不肯去學習?花了無數時間扯皮?

請等我寫2.2家長該怎麼做。

二是孩子還不能獨立學習,靠家長輔助才行

先說什麼叫能獨立學習?

就是可以自己在那裡連續學習至少20分鐘,然後學習結果你可以control——這一點比較重要,連續看20分鐘動畫片、連續自己翻繪本20分鐘、連續聽20分鐘音頻、連續上20分鐘網課、連續看20分鐘app……這都不叫能獨立學習,因為這些都是娛樂。

連續學習一段時間後,一定要有家長可以control的結果,才叫獨立【學習】,而不是獨立娛樂。

落地到語數外,這個階段的孩子:

語文:自主閱讀後,可以流利朗讀給你聽(這個階段肯定無法考慮做題);

英語:自讀完做完quiz可以給你批;

數學:自己做完題目可以給你批。

看到了麼,能獨立學習,其實是一個還挺高的要求,學前的小娃大都做不到。

那麼這時,跟前面一樣,家裡要麼出人,要麼出錢。

且,孩子還不能自己獨立學習的時候,大概率出了錢也要出人,否則錢基本都是白出了。

比如上了各種課之後不復盤,課後不複習不練習,你的錢大概率白出了。

所以,孩子還不能獨立學習時,就別談什麼給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事了,跟孩子關係不大,家長先養成陪孩子學習的習慣吧。。。

總結一下,要幫孩子建立初始的學習習慣超級簡單,家長要麼出人陪孩子;要麼出錢僱人陪孩子。

如果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看到群友們的反饋:

可以獨立學習的孩子需要至少幾個月:

數據來源於群友反饋,進群幾個月後養成了聽音頻/讀RAZ/做語文閱讀等各種不同的習慣。

不能獨立學習的孩子需要至少一年:

數據來源於我自己的倆娃,從開始推動自主閱讀到可以連續獨立學習20分鐘以上,我花了最少一年的時間(當然你們勤快一點的話會快很多,我比較拖拉)。

這樣看來,一年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啊!是不是!

家裡出一個自制力強+心態平和(兩點同樣重要)的人,花一年的時間,把孩子的學習習慣搞好,後面坐吃紅利即可。

嗯,放學了,我先去接孩子了。

今天先給你們打一針雞血,明天繼續寫雞飼料。

以一位群友的評論結束這半篇文章吧~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當你自己變好了,你會發現,孩子已經跟著你一起變好了。

嘻嘻,你們有沒有養成點「在看」的好習慣啊?

麼麼噠!

相關焦點

  • 簡單習慣養成法,暑期學習更高效!
    暑假,是孩子超車的好時間,查漏補缺,把自己平時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全都複習、鞏固,打好基礎,為後面的學習鋪路。然而,大多數孩子沒有足夠的自驅力,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做不到自覺查找不足並主動學習。家長就要做出明確的指引,根據孩子平時的學習表現,找到孩子需要加強學習的知識點,有重點的做好暑期規劃。
  • 關於習慣的養成,這裡有一本你不得不看的學習指南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孔聖人所說從小養成的習慣其實與天性無異,會根植於一個人的內心從而影響種種行為模式,不論是好的習慣還是惡習,都會對人的成長走向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可以說習慣造就了人的第二天性,甚至比天性更加頑固。而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土壤,於大人孩子都一樣。
  • 乾貨!初中英語的學習方法
    ,無需謄寫到作業本上:10個生詞(詞性,中文),3-5個短語(中文注釋),3個句子(中文注釋)。2、各項反饋的數據提示學習狀態有變化時,及時與老師聯繫溝通。最後,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得課堂得基礎得閱讀者必得優秀!歡迎關注「家有中考生」,歡迎關注「乾貨系列」!
  • 乾貨!一年級數學學習習慣培養計劃
    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是啊!小學階段就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紮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家長可以根據教材的要求同步培養我們孩子的數學學習習慣!
  • 乾貨|法語學習
    最近我發現,身邊有很多學習法語的朋友,作為學了法語快4年的francophone, 還是有些學習心得想和大家交流分享~學習語言,無外乎「聽、說、讀、寫」4個方面。大家都知道學習新的語言,語言環境十分重要。大多數情況,我們都無法直接在語言環境下開始學習,因而就要自己創造。
  • 名師來了|親子閱讀、幼小銜接、學習習慣……全是乾貨!
    洪豔豔語文名師工作室的六位老師分別以親子閱讀、幼小銜接、學習習慣三大版塊為主題與現場的小朋友及其家長們進行分享與交流。 而不管孩子或是家長,提出的問題往往都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當中容易遇到的非常典型的問題。
  • 必看乾貨 | 考A秘籍!留學生必備學習APP集合!
    最近小白在學習上遇到了新問題。課上教授連著投影儀結合PPT講課,課前或課後教授會及時將PPT分析給同學們供大家課後複習。小白心想有了教授的課件,課下複習肯定沒問題。然而當小白打開文件後發現PPT上大部分是Bullet Point,在課上明明聽得很明白,課下竟然忘得乾乾淨淨。
  •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我們知道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21天,每天都有一種學習模式,如何保證學習有效果,能記住呢?是什麼造成了孩子之間的差距?  答案是學習習慣。中國式家庭教育,習慣於用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孩子的能力,殊不知,沒有良好的習慣,又怎能有優異的成績呢?如何保證有良好的成績?
  • 乾貨 | 怎樣在英語學習中,養成閱讀習慣呢?
    談到學習英語,同學們可能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難以攻克的老大難問題:單詞記不住、句子讀不懂、語法參不透、試卷做不完。
  • 高中堅持就有效果的學習習慣
    乾貨預警,過兒歷經兩年面對面13位清北超級學霸,57位985級學長學姐採訪總結出來的從學習到生活全方面乾貨(收藏和贊的比例是認真的嗎?12.17新更號外+數學大題怎樣多拿分,不會怎樣蹭分12.19新更英語篇單詞三步法和兩個階段+號外後的過兒碎碎念12.22新更語法非體系化學習,應試學習01.10新更80歷史通關技巧(主頁回答)0520 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想建個群一起學習不學習就互錘的那種0815私信和評論好多問輔導書呀,推幾樣常用少踩雷的放回答裡好啦
  • 英語學習的乾貨分享
    別著急,下面我就來跟你分享一些實用的英語學習乾貨。1.千萬不要拿著單詞書背。這點我必須要強調,有空的時候可以拿著單詞書啃一啃。但是考慮到我們英語基礎比較差,還是應當以課文為主。並且緊跟老師節奏學習,如果已經落下太多的課程了,可以在網上學習下網課,或者找老師把以前的課補一下。我為什麼不建議你拿著單詞書背呢?
  • 30份EXCEL和word學習計劃表,輔助規劃好你的學習習慣
    1、建立目標:想要自己的學習效率能夠比其他學生高,那麼首先需要做的事就是制定一個屬於自己且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當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制定好了之後,每天的學習就有了目標,有了目標也會更容易勤奮的學習。2、養成習慣:如果能將學習計劃表當中的事項按計劃實行,就會使學習生活有條不紊,過了一段時間,你將會發現,你已經養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不必再為不能早起,不能早睡而煩惱,所有的一切將會有一種來自於自身的內驅動來促使你前行。
  • 小學學霸家長的10份必備乾貨資料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培養學習方法、行為習慣乃至自制力的起始階段,在此前,孩子們的人生經歷是一片空白,一個優秀的家長,不止在孩子的物質上提供充裕條件,還要從小注重好他們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體育鍛鍊、時間管理等方面的培養。
  • 學習不可偷懶,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實現學習上質的飛躍!
    學習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學生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對提升學生成績具有很大幫助。對於理科來說,做理科的題目經常要用到很多公式,我們不僅要靈活運用,還要清楚公式的推理過程。
  • 學習心得 | 第二周 上色乾貨
    通常臨摹是加強基礎練習,創作就是依據當天課程所教的乾貨內容進行創作練習,然後附加作業通常就是下次課的內容預習。然後會在第二天的課程講解上一次課的作業~上一周的課程內容是人體乾貨所以作業是常規臨摹+創作4個正面站立的角色形象第二周的課程內容是上色所以附加作業是挑選自己創作的4個角色中的一個進行上色以前的我曾經說過,我要在超額完成作業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 養成英語學習的這20種小習慣,從此再沒有掛科之說!
    100%純乾貨,請認真看下去你一定會收穫滿滿!學習英語是隨時隨地的: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買了一件新東西我都會對上面的包裝或說明書仔細研究一番,當然我不是在研究商品本身,我是為了看上面的英語 注釋,想多幾個地道的英語表達而已。前幾天我買了一瓶止咳露,又從上面學到不少東西呢。
  • 高效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小習慣
    這本書的作者是在日本以教授各種考試秘訣而著名的和田秀樹,他所倡導的學習習慣幫助了很多人實現了高效學習的願望。本文我總結了書中高效學習的七個習慣,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決定學習某一種學科後,有時會受到時間和金錢的制約。面對物理上的制約,要考慮自己相應的承受能力,否則半途而廢豈不是太過遺憾。學習同樣重要的還有自己是否能夠堅持,有些知識的學習需要長期的積累。找準自己的學習方向是我們學習成功的前提,方向錯了知識對於我們而言就不再有切實的作用。找準方向後要選擇合適的導師,導師的選擇不能只依靠頭銜,還要注意他是否能給我們帶來獨特的視角。
  • 暑假「散養」和「圈養」時間表,培養學習習慣的黃金期不得不看
    暑假對於孩子來說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期,不少家長都向把孩子「圈養」起來,希望孩子乖乖的在家學習,現實是孩子更希望自己在「散養」中長大,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暑假「散養」和「圈養」時間表,希望利用暑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 滿滿乾貨:超實用的英語音標學習方法
    今天這篇乾貨類文章,就帶你全面了解英語音標是什麼以及對應的學習方法有哪些。1、音標是什麼?音標是表達英語字母和單詞發音的符號,也就是說音標關係到了字母和單詞,是一個教你如何發音的工具。一般而言,音標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美式音標,是由美國John S. Kenyou和Thom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