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親王在表演賽前與作者握手 |
作者在駐模里西斯臨時使館的留影 |
本期見報的是吳新民的《我的三次「桌球外交」經歷》和陳志龍的《為了我熱愛的國球》。 文/吳新民 原上海市桌球隊隊長 我曾經是新中國培養的一名桌球運動員。在十多載桌球生涯中,祖國教會了我要刻苦訓練,掌握技藝,為國爭光。同時祖國也教會了我,運用桌球這座橋梁,和世界各國人民和運動員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為祖國外交服務。 在歡慶新中國七十華誕的喜慶時刻,回想起親身經歷的三次「桌球外交」活動,至今令我感慨萬千。我為自己曾經作為一名「桌球外交」的友好使者而深感驕傲,更為國球桌球對祖國的全方位貢獻而倍添自豪。 一 我經歷的第一次「桌球外交」活動,是和1970年柬埔寨政局突變有關。這年初秋,正在東南亞參加桌球比賽的柬埔寨國手科武和金勇,經過慎重選擇和精心準備,趁比賽之際投奔當時正在上海參觀訪問的西哈努克親王,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了表達對這一正義之舉的支持,上海專門成立了接待小組,陪同這兩位運動員,參加親王在上海的活動,我也有幸成為接待小組的一名成員。在短短十多天中,我們陪著科武和金勇,參加了西哈努克親王在上海的多項活動。當然,每天下午,我們都要和柬埔寨兩位運動員前往上海桌球隊駐地進行共同訓練。看到柬埔寨運動員的進步,親王非常高興,在離開上海之際,他特地贈送了我由其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懷念中國》黑膠和塑膠唱片各一張,並附上他的相片和籤名。寶貴的禮物我一直珍藏至今。 二 我經歷的另一次「桌球外交」活動便是著名的1971年美國桌球隊訪華。經毛主席批准,當時正在日本參加世乒賽的美國桌球運動隊應邀訪華,打開了封閉了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門,被譽為「小球轉動大球」的「桌球外交」創舉。我作為上海桌球隊的一員,全程參加了美國桌球隊在上海的活動。其中我與美國運動員科恩在機場握手的照片,甚至成為中美友誼的經典鏡頭,刊登在中美主要報刊上。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活動,便是4月13日晚,在江灣體育館舉行的中美桌球友誼賽。 美國桌球隊在滬期間還發生了這樣一件趣事。作為美國隊中唯一的黑人運動員布萊恩特,所到之處都受到了上海人民特別熱烈的歡迎。在比賽中,他獲得的掌聲也最多。一開始,美國隊許多成員還都不理解。後來當得知他受歡迎的原因是因他的膚色而起。中國人民在此要表達的是對種族主義的反對時,不由深為感動。不過,個別隊員們私下也不無醋意地透露,其實布萊恩特是在聯合國機構中工作,在隊中數他地位最高,收入也最多。 三 我經歷的第三次「桌球外交」是作為中國桌球代表團的成員,訪問非洲五國。非洲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點,在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為感謝非洲人民對中國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增進中非友誼,當時的國家體委決定派遣中國體育最拿得出手的國球桌球組成代表團,首次出訪非洲。對於這次出訪,各方給予了高度重視。新華社專門派出記者,隨團出訪,並寫下了《東非萬裡行》的美文在全國刊載。在出訪的第一個國家肯亞時,中國駐肯使館不僅邀請代表團吃住在使館,還派出時任使館三秘的李肇星、秦曉梅夫婦全程陪同。朝夕相處間我們也結下了友情。以至多年以後,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李肇星接見了我,還稱我為「我在非洲的朋友」。在模里西斯時,我們共參加的58場友誼比賽和表演賽幾乎每一場都滿座。在衣索比亞訪問時,我們在阿迪斯阿貝巴機場一下飛機,就受到了破格的歡迎。在有七千多名學生的孟尼利克二世中學訪問時,師生們特地在學校掛出了「願埃中兩國人民永遠像兄弟姐妹一樣友好」的中文標語。為了師生都能看到中國運動員的表演,學校還把球桌搬到了室外大操場。人群一層層地圍滿了操場,連操場旁教室大樓的每一個窗口,也都擠滿了觀眾……中國桌球隊的影響力甚至擴展到了印度洋其他國家。在模里西斯訪問期間,鄰近的另一地區——法屬留尼旺島專程派代表赴毛與我隊接洽,希望我們在訪問結束後能順訪他們的地區。 「銀球飛四海,朋友遍五洲」。在舉國歡慶新中國七十歲生日的時刻,回憶起「桌球外交」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正是因為國球桌球的長盛不衰,在全世界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才能夠使她在國際舞臺上擔當起「民間外交」的重任。而更為重要的是,祖國的日益強大和繁榮昌盛,才為「桌球外交」搭建出縱橫捭闔的舞臺,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外交奇蹟,不斷為國人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