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桌球外交三十五周年 北京大學桌球隊訪美
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邱江波)三十五年前,世界冠軍梁戈亮參與的著名中美桌球外交破冰訪問,微妙地改變了兩個大國的關係,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當地時間二十二日晚,作為北大兵乓球隊教練,梁戈亮再次踏上熟悉的地方,和北大桌球代表團展開了另一次桌球外交之旅。
-
乒球歷史回顧:小球推動大球 桌球外交轟動世界
小球推動大球 「桌球外交」轟動世界 1971年4月,中國桌球隊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當時中美關係已經有了緩和的跡象,但究竟以什麼作為最好的媒介,來改善兩國的關係呢?中國領導人認為世乒賽是很好的契機。
-
張燮林(中):「桌球外交」的非常記憶
原創 張燮林 口述 上海通志館下文選自 上海通志館、中國桌球學院合作項目《國球之「搖籃」:上海桌球名將訪談錄》(復旦大學出版社)。張燮林(中):「桌球外交」的非常記憶「文革」中,體委裡面也分成了兩派,一邊是毛澤東思想兵團,一邊是造反大隊。我是屬於造反大隊的,反正大家都沒有什麼事可幹了,訓練停止了,食堂也停掉了運動員的夥食。可能桌球隊太有名了,一會兒《體育報》的造反派過來聊聊,一會兒體院的造反派過來談談。體院的那個頭頭叫劉長信,大談自己的革命造反精神。
-
高軍的桌球世界
高軍的桌球世界 曾代表美國隊出戰雪梨、雅典和北京奧運會,使美國桌球運動雄霸北美地區,前中國桌球國手高軍的名字,在美國乒協寫下了厚重的一筆。圖為高軍在她的球館教授球技。
-
我的三次「桌球外交」經歷
本期見報的是吳新民的《我的三次「桌球外交」經歷》和陳志龍的《為了我熱愛的國球》。 文/吳新民 原上海市桌球隊隊長 我曾經是新中國培養的一名桌球運動員。在十多載桌球生涯中,祖國教會了我要刻苦訓練,掌握技藝,為國爭光。同時祖國也教會了我,運用桌球這座橋梁,和世界各國人民和運動員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為祖國外交服務。
-
中國外交史傳奇故事:「桌球外交」以「小球轉動大球」
桌球外交簡介「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中美兩國桌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桌球外交的背景1960年代末,美國經過十多年的越戰,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軍費,與蘇聯比較起來,美國的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客觀上美國需要尋求抗衡蘇聯的力量。而中國兩彈一星的成功,使得其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成為美國爭取結盟的對象。
-
日本名古屋市設立「桌球外交」紀念碑
原標題:日本名古屋市設立「桌球外交」紀念碑 日本愛知縣19日在名古屋市體育館舉行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44年前打開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並對日後中日邦交正常化帶來積極影響的「桌球外交」。 這座陶質紀念碑寬7米、高3米,其中鑲嵌了依據中國、美國、日本國旗形象製成的三個小球,三個球描繪了桌球的運動軌跡,以此來表現對話。紀念碑上用漢字和英文刻有「和平」「友好」等詞。 約100人出席了紀念碑揭幕式。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揭幕式上致辭。 1971年,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舉行。
-
比「桌球外交」更早的「圍棋外交」,陳毅的貢獻,成果怎麼樣?
比「桌球外交「更早的「圍棋外交」,陳毅的貢獻,成果怎麼樣? 文/無計讀史 外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我們熟知的外交就有「桌球外交」這樣的外交舉措。
-
第31屆世乒賽「桌球外交」插曲
「桌球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澤東指示正在日本參加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的中國代表團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向美國傳遞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實現正常化關係的願望。還應看到,「桌球外交」對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義與推進中美關係幾乎平行。實際上,周恩來還巧妙地運用「桌球外交」,與朝鮮改善了關係,修補了由「文革」而產生的裂痕,使之重新緊密起來。這是從廣義的「桌球外交」引出的一段傳奇式變奏曲。郗恩庭,第32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單冠軍,是這次赴朝訪問的主角之一。30年前他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就敘述過這段故事。
-
中美「桌球外交」背後的秘密推手
至此,中國桌球隊的參賽經過三次危機之後,才最後定局。值得一提的是,在桌球隊行前的各種準備中,有關決策部門始終沒有將中美關係的可能變化和發展,列入議題和計劃。相反,有關方面給球隊設置了許多戒律。例如,如果中國隊與美國代表團官員相遇時,中方成員不許主動交談和寒暄;如果和美國隊比賽,賽前不得交流隊旗,但可以握手致意。對於這些書面戒律,毛澤東也圈閱同意。
-
中國桌球輸了,醜麼?
日本17歲小將平野美宇連克中國三主力,在2017桌球亞錦賽奪冠。世界第一的丁寧被其擋在四強門外,朱玉玲和陳夢更是0-3被橫掃,相繼倒在了平野美宇的手下。相信不少小夥伴們和我一樣看到這條新聞時很難接受。不少媒體稱這場比賽中國人慘敗,更有許多人稱之為恥辱。然而本屆亞錦賽,中國拿了七枚金牌中的六枚,僅僅女單輸給了日本人,卻已經用上了「慘敗」一詞。
-
斯諾克,能否成為下一個「桌球外交」的小球之王?
體育無國界,體育是運動,更是一種精神,甚或上升到政治,比如新中國史上知名的「桌球外交」。「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在體育運動項目中,尤其是小球類,非對抗性運動,中國向來具有絕對優勢。比如以國球著稱的桌球,還有不為大家所熟知,近些年興起的冰球。
-
閻小嫻:桌球朋友圈
當體育記者二十餘年,工作從北京換到上海,單位從新華社英文採編室到新民晚報社體育部,從寫英文稿,到寫體育稿,先後結識不少人,其中也不乏名將。但在我的記者生涯中,桌球,是特殊的;桌球人,是特別的;而紅雙喜,更有特殊友情。因為當年,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剛開始當記者,我跑的第一次採訪就是桌球比賽。
-
桌球外交撬動冰封多年中美關係 成一段佳話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美建交40年,「桌球外交」48周年之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歷史。1960年代末,美國經歷了十多年的越戰之後損失慘重,國際地位也有所下滑,而中國也在希望恢復對美外交,以求提高國際政治形象及爭取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然而,兩個大國之間卻缺乏一個契機,或許在那個時候誰都很難想到,一個小小的桌球可以撬動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
-
印度桌球20年趕超中國?名將直言:我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近日,印度桌球名將加納納塞卡然接受日本媒體採訪,談到了追趕中國的計劃——這位目前世界排名37位、曾打敗過王楚欽等人的運動員坦言:一兩年肯定不行,應該需要20年,但必須像中國一樣投入大量的資金等各方面資源。「我們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展望未來,加納納塞卡然還是充滿信心的。不過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又是否能如願呢?
-
日本愛知縣體育館中美「桌球外交」紀念碑揭幕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馬麗】在1971年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美中選手開始展開交流,隨後「桌球外交」為兩國建交創造了契機。據日本共同社5月19日報導,為了使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日本愛知縣政府日前在當年為賽場的名古屋市中區縣體育館設置了紀念碑。據報導,約100名相關人士參加了19日的揭幕儀式。
-
「桌球外交」親歷者莊則棟:小球轉動大球 打開中美兩國大門
「桌球外交」親歷者莊則棟曾感慨地說:「我打球只能從臺子這邊打到那邊,還不時地下網、出界,但用小球推動大球,則打開了世界的大門,這是桌球對人類的偉大貢獻。」由於這段歷史,讓桌球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而且成了中國對外開放與交往的一張名片。
-
【慶斌晨語】小球如何推動大球,桌球外交始末
【慶斌晨語】小球如何推動大球,桌球外交始末 2020-07-16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那年今日—「小球推動大球」的桌球外交 緣自一次中美高手的偶遇
周恩來總理接見了美國代表團,並帶他們參觀了故宮、長城等包含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經典景區。次年4月11日,中國代表團回訪了美國,隊員們參觀了底特律的工業基地,並遊覽了迪斯尼樂園。這次中美桌球隊的互訪轟動了世界輿論,媒體稱其為「桌球外交」,又稱這是「小球推動大球轉」的外交佳話。
-
英媒:桌球外交讓位足球外交 小貝投石首相問路
據參考消息12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2日報導稱英國首相卡梅倫率大型工商代表團訪華第一天,英超聯賽和中超聯賽就籤約正式進行合作,英國媒體稱,桌球外交已經讓位於足球外交。 根據協議,中超將為英超及其下屬球隊提供在中國的市場推廣建議,英超則將向中國夥伴分享經驗,在精英、青年和社區足球運動發展方面提供幫助。英超公司將在聯賽管理、商務體系、俱樂部運營、體育場管理、球迷服務、電視轉播、聯賽梯隊建設等多個方面向中國足協和中超公司提供幫助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