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能否成為下一個「桌球外交」的小球之王?

2020-12-12 方程式養胸

體育無國界,體育是運動,更是一種精神,甚或上升到政治,比如新中國史上知名的「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中美兩國桌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

在體育運動項目中,尤其是小球類,非對抗性運動,中國向來具有絕對優勢。比如以國球著稱的桌球,還有不為大家所熟知,近些年興起的冰球。

斯諾克(Snooker)的意思是「阻礙、障礙」,所以斯諾克撞球有時也被稱為障礙撞球。斯諾克盛行於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大英國協國家,目前在中國發展很快,可以說,丁俊暉功不可沒,是他一個人的優秀表現和勵志經歷,讓更多的人愛上了斯諾克,也使這項古老的球類運動在亞洲、以至全球迎來了一個黃金時期。

2002年5月,年僅15歲的丁俊暉為中國奪取第一個亞洲錦標賽冠軍,並成為最年輕的亞洲冠軍。同年8月31日,他又獲得世界青年斯諾克錦標賽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撞球世界冠軍,開始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神童」稱號不脛而走。

時間一晃快20年,丁俊暉也已經成了一名斯諾克老將,中國新生代球員也是異軍突起,湧現出了一批以顏丙濤、趙心童為代表的優秀球員。同時,斯諾克也在國內取得了長足發展,錦標賽、大師賽、公開賽、排名賽等紛紛落地中國,規格級別高、賽事資金大,吸引了國際一流球員參賽和世界球迷的眼光。

斯諾克這項運動,相比籃球、足球等動動,更適合亞洲人,也更適合中國人,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斯諾克運動將會湧現更多的中國面孔,也有可能迎來「中國統治」的全新局面。

相關焦點

  • 【慶斌晨語】小球如何推動大球,桌球外交始末
    【慶斌晨語】小球如何推動大球,桌球外交始末 2020-07-16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那年今日—「小球推動大球」的桌球外交 緣自一次中美高手的偶遇
    這次中美桌球隊的互訪轟動了世界輿論,媒體稱其為「桌球外交」,又稱這是「小球推動大球轉」的外交佳話。桌球外交這一段人們津津樂道的外交佳話,自然少不了一個奇妙的開頭。一切的開始都源於中美運動員的一次神奇的偶遇。
  • 乒球歷史回顧:小球推動大球 桌球外交轟動世界
    小球推動大球  「桌球外交」轟動世界  1971年4月,中國桌球隊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當時中美關係已經有了緩和的跡象,但究竟以什麼作為最好的媒介,來改善兩國的關係呢?中國領導人認為世乒賽是很好的契機。
  • 「小球轉動大球」!桌球外交撬動冰封多年中美關係 成一段佳話
    48年前,一顆直徑不過3釐米的桌球,撬動了冰封多年的中美兩國關係,「小球轉動大球」成為一段佳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美建交40年,「桌球外交」48周年之時,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一段歷史。1960年代末,美國經歷了十多年的越戰之後損失慘重,國際地位也有所下滑,而中國也在希望恢復對美外交,以求提高國際政治形象及爭取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然而,兩個大國之間卻缺乏一個契機,或許在那個時候誰都很難想到,一個小小的桌球可以撬動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
  • 「桌球外交」親歷者莊則棟:小球轉動大球 打開中美兩國大門
    「桌球外交」親歷者莊則棟曾感慨地說:「我打球只能從臺子這邊打到那邊,還不時地下網、出界,但用小球推動大球,則打開了世界的大門,這是桌球對人類的偉大貢獻。」由於這段歷史,讓桌球不僅僅是一項體育運動,而且成了中國對外開放與交往的一張名片。
  • 我的三次「桌球外交」經歷
    本期見報的是吳新民的《我的三次「桌球外交」經歷》和陳志龍的《為了我熱愛的國球》。  文/吳新民  原上海市桌球隊隊長  我曾經是新中國培養的一名桌球運動員。在十多載桌球生涯中,祖國教會了我要刻苦訓練,掌握技藝,為國爭光。同時祖國也教會了我,運用桌球這座橋梁,和世界各國人民和運動員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為祖國外交服務。
  • 中國外交史傳奇故事:「桌球外交」以「小球轉動大球」
    桌球外交簡介「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桌球隊互訪的一系列事件。中美兩國桌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桌球外交的背景1960年代末,美國經過十多年的越戰,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軍費,與蘇聯比較起來,美國的國際地位相對下降,客觀上美國需要尋求抗衡蘇聯的力量。而中國兩彈一星的成功,使得其國際地位大幅度提高,成為美國爭取結盟的對象。
  • 中國桌球名將再訪密西根大學梁戈亮丁寧重現「桌球外交」
    中國桌球名將再訪密西根大學梁戈亮丁寧重現「桌球外交」 ​20世紀70年代初,一場被稱為「小球撬動大球
  • 日本名古屋市設立「桌球外交」紀念碑
    原標題:日本名古屋市設立「桌球外交」紀念碑  日本愛知縣19日在名古屋市體育館舉行紀念碑揭幕儀式,紀念44年前打開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並對日後中日邦交正常化帶來積極影響的「桌球外交」。   這座陶質紀念碑寬7米、高3米,其中鑲嵌了依據中國、美國、日本國旗形象製成的三個小球,三個球描繪了桌球的運動軌跡,以此來表現對話。紀念碑上用漢字和英文刻有「和平」「友好」等詞。   約100人出席了紀念碑揭幕式。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揭幕式上致辭。   1971年,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舉行。
  • 是桌球冠軍亦是外交功臣,娶日本妻子,範曾為其題聯:小球推大球
    著名書畫家範曾題聯:二十載姻緣感思巨子準微子,同天風月當億小球推大球。一幅對聯道出了莊則棟和佐佐木敦子,純潔而又不平凡的愛情,以及莊則棟為祖國做出的,驚天動地的貢獻。莊則棟是中國第一個球類項目世界冠軍獲得者,連續三次獲男子單打,雙打,團體冠軍,桌球,由此被定為國球。經人介紹和著名音樂演奏家鮑蕙喬結為夫妻。當時,鮑蕙喬獲國際鋼琴演奏第五名,全國第一名。
  • 中美桌球外交三十五周年 北京大學桌球隊訪美
    中新社華盛頓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記者 邱江波)三十五年前,世界冠軍梁戈亮參與的著名中美桌球外交破冰訪問,微妙地改變了兩個大國的關係,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大球」。當地時間二十二日晚,作為北大兵乓球隊教練,梁戈亮再次踏上熟悉的地方,和北大桌球代表團展開了另一次桌球外交之旅。
  • 中美「桌球外交」背後的秘密推手
    1971年3月18日第31屆世乒賽定於日本名古屋舉行,但距離報名截止日期還差10天之時,中國方面仍然沒有動靜。這一玩笑性質的交談,再次被冷眼旁觀的中方副團長王曉雲當作一個重要信號,並予以放大,於當天再度向北京報告。第二天,北京的外交部和國家體委終於對中國代表團發來指示:「可以告訴美國隊,現在訪華的時機還不成熟,相信今後會有機會。」這是中國官方對美國隊訪華的第一次負面反應,似乎後續的桌球外交已經無望。但是,這一負面決定並沒有影響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的後續進行,更沒有決定桌球外交的最後命運。
  • 比「桌球外交」更早的「圍棋外交」,陳毅的貢獻,成果怎麼樣?
    比「桌球外交「更早的「圍棋外交」,陳毅的貢獻,成果怎麼樣? 文/無計讀史 外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我們熟知的外交就有「桌球外交」這樣的外交舉措。
  • 48年前的桌球外交——小球如何推動大球?莫雷肖華學習一下!
    這就是被全世界津津樂道的「桌球外交」——小球推動大球!這個時候的中日關係,已經日趨緩和。而在一年後的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當時的中國桌球隊已躋身世界一流強隊行列,1961年至1965年,中國隊奪得11項冠軍,而在1965年的第28屆錦標賽中,中國隊奪得七個項目中的5個冠軍。
  • 小球大愛UBEST 光明優倍桌球夏令營火熱開營
    原標題:小球大愛UBEST 光明優倍桌球夏令營火熱開營近日,由光明優倍聯合上海曹燕華桌球培訓學校共同舉辦的「小球大愛UBEST」——光明優倍桌球夏令營活動招募正式開啟!據桌球夏令營活動負責人介紹道,這次夏令營將採用單獨編組配備專職教練和管理人員的課程教學模式,專業桌球教練坐鎮的同時,還將針對每一位學員進行正規化、標準化的身體素質、桌球技術水平的提高性訓練,使學員們在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 小球大愛Ubest 光明優倍全民桌球挑戰賽火熱招募中
    近日,由光明優倍聯合上海曹燕華桌球俱樂部共同舉辦的「小球大愛Ubest」——光明優倍桌球全民挑戰賽即將在上海市靜安體育中心二樓曹燕華桌球俱樂部拉開帷幕!還將在上海市桌球協會的支持下,選派最為專業的比賽裁判長與裁判員進行全程比賽的裁定配合工作。希望給各位桌球愛好者帶來一場又一場的高水平、高規格、高質量的全民挑戰賽!與此同時,本次比賽為全程免費參與,並且所有參賽者都將獲得由光明優倍送出的精美禮品,最終的總冠軍獲得者還將獲得一份神秘大獎!
  • 第31屆世乒賽「桌球外交」插曲
    「桌球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澤東指示正在日本參加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的中國代表團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向美國傳遞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實現正常化關係的願望。還應看到,「桌球外交」對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義與推進中美關係幾乎平行。實際上,周恩來還巧妙地運用「桌球外交」,與朝鮮改善了關係,修補了由「文革」而產生的裂痕,使之重新緊密起來。這是從廣義的「桌球外交」引出的一段傳奇式變奏曲。郗恩庭,第32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單冠軍,是這次赴朝訪問的主角之一。30年前他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就敘述過這段故事。
  • 45年後,小球還在轉動大球——記首屆中日美青少年桌球交流賽
    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葛廣彪4月2日在致辭時表示,在「桌球外交」的發祥地重溫珍貴的歷史記憶,我們不會忘記時任日本桌球協會會長後藤鉀二先生力排眾議,邀請中國國家隊時隔6年重返國際乒壇;不會忘記名古屋當地友人自發組織勇敢面對右翼分子的滋事破壞,保證中國代表隊的安全;更不會忘記中美運動員友好互動,打破中美外交堅冰,以小球轉動大球,為中美建交及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重要貢獻。
  • 英媒:桌球外交讓位足球外交 小貝投石首相問路
    據參考消息12月4日報導,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2日報導稱英國首相卡梅倫率大型工商代表團訪華第一天,英超聯賽和中超聯賽就籤約正式進行合作,英國媒體稱,桌球外交已經讓位於足球外交。  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成功使這個人口大國成為世界體育大國,但中國的體制意味著體育尖子都是由官方出資和管理的體育機構培養的。  國際足聯2006年的數據顯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只有不到71萬名業餘或青年足球球員,而英格蘭的4100萬人口中有近74萬名業餘或青年球員。  中國不乏足球迷,但中國足球在亞洲和世界足壇乏善可陳。
  • 小球界的「五大天王」,兩位中國人上榜,他們都將代表一個時代
    相對於大球運動所展現出來的激烈對抗、體能展現和激情宣洩,小球所體現出來的更多是紳士、高雅、技巧和內斂。因為小球幾乎都是起源於貴族運動,而且更多的是藉助器材進行競技,所以幾乎沒有直接的肢體衝撞,因此小球比賽在規則、著裝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更加正式和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