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畢業到斯坦福讀博士,他卻懸梁自盡?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2020-12-14 大賽爸爸說

昨天我發表了《從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的生活細節談孩子兒時養育對人一生的影響》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讀博士就是自己在那裡悶頭研究,老師什麼也不管嗎?

如果我說答案的確如此,你會感到驚訝嗎?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最近幾天報導的另一個博士自殺事件,通過這個事件就能讓大家了解,博士真的不是那麼好讀的。

同時,更希望讓大家認識到,幼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人後的影響是巨大的,正是因為小時候的教育缺失,才導致了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研究生甚至博士、乃至成人後出現了若干心理問題,釀成人生悲劇。

事情是這樣的,就在一周多以前,一名26歲的中國留學生王某,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室內上吊自殺。這是他博士在讀的第五年,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短短的一個春節,兩位博士生相繼出事,一個國內,一個國外,一個失蹤後溺水身亡至今仍為查明原因,一個在博士畢業前夕被發現在實驗室內上吊,而他們的本科竟然都是中科大畢業。

讓無數人感到不解的是,我們培養了那麼多年的名牌大學優秀學生,讓普通人仰望和佩服的天之驕子,怎麼就這麼想不開?20多年的正規教育,無數老師的諄諄教誨,父母窮其一生的養育之恩,怎麼就換不來一個「活下去」的勇氣?

外表光鮮的博士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來,能夠讀到博士的人生是非常「成功」的,不僅是在國內,如果是留學美國,又是斯坦福這樣的國際頂尖名校,根本沒有理由去自殺。

其實,這是大家對於博士生的一個很大的誤解,尤其是留學海外的博士更是如此。

博士是學生中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因為其是一個沒有明確的教育指標的學習過程,而理工科的學生。如果是本科生,只要攢夠了學分,通過考試再按要求寫出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即便出現了單科的不合格,也是可以重修延期,但是有明確的目標更會得到來自學校和教授的指導與幫助。

而博士屬於「科研型學位」,最大的不同在於必須在讀期間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並足以在學術界發表一篇有分量的論文才可以畢業,這個過程絕大部分的時間是需要博士生自己來完成的。

對於攻讀博士的學生來說,能不能畢業和有沒有天分以及夠不夠努力都沒多大關係,運氣才是這其中最重要的。

而最關鍵的是:一個好導師和一個好的研究方向。如果導師不行,可能做不出什麼成果畢不了業;也可能是方向不對,辛苦幾年的課題,始終得不出有價值的數據,或者數據完全歸納不出任何規律和結論。

對於科研來說,投入與產出並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並且,你在選擇一個研究方向的時候,誰也不能告訴你這是一條歧途。只有當你起早貪黑的研究了好幾年,走到頭才知道,原來此路不通,研究方向根本是個死胡同。

很多博士生都感嘆到:真不知道這個博士,讀的有什麼意義.....

天之驕子為何始終逃不出心理困境

無論是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陽,還是斯坦福上吊的王博士,還有無數正在攻讀國內、海外的博士生們,很多人的生活縮影都是下面的樣子:

每天最後離開實驗室,晚飯都沒有地方去吃,一個人也懶得做,隨便對付一下路邊攤;

實驗總是得不到理想的數據,論文還沒有開始,時間已經不多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以前的同學早就結婚生子,事業有成,自己還沒畢業卻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住在學校宿舍也沒什麼知心的朋友,兜裡沒錢連個女朋友都不敢交;

當初選的研究方向不行,廢了五年,唯一成果是證明這個研究沒意義;

寫不出論文就沒法畢業,退學就面臨著前功盡棄..........

這些年輕的博士們面對著學業的壓力、來自家人的不解、自己未來前途的迷茫與擔憂,不堪重負,甚至於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和否定。

據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學術界中精神病患者是普通人的3-4倍,英國學術界中精神疾病更是高達50%以上。

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影響孩子一生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真沒想到,這些高學歷、高素質、高文化的人竟然心理這麼脆弱,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還沒有我們沒上過什麼學的心理素質好呢。

您說對了,就是因為很多孩子從小隻關注學習知識,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讓這些孩子身體雖然長大了,而內心卻仍然是「巨嬰」狀態,原因主要就是從小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的。

而當下我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這四大誤區:

1、只關注學習,父母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去,別的什麼都不要管!家長們對於孩子只在乎學習成績,甚至於放棄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先學習,之後有時間再去運動,先學習,之後再睡覺。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陽剛之氣,更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2、過度的保護,現在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包辦了孩子的所有事項,甚至於書包都是家長負責整理和收拾,還有的吃飯都是父母來喂,孩子繼續學習。這樣的溺愛和保護,讓孩子不僅在生活上變得無能,連思想都變得無能了。孩子不會做選擇,不知道要承擔所做決定的後果,更不可能為結果負責。

3、不敢去批評,曾經我們一直強調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於是很多家長都只鼓勵不批評了。其實,該批評的時候就要批評,必要的時候家長也要向孩子說「不」,沒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孩子在家裡沒有人批評,到了外面別人一說就受不了,內心變得非常脆弱。

4、不打不成才,這樣的家長現在少多了,但是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有道理的,因為孩子一打立刻就聽話了。這是短視的行為,尤其一些父母,現在都是忙於賺錢,根本沒有時間管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著,這樣的孩子,你一打,就叛逆,以後壓抑在內心甚至可能做出極端的事情來。

盧梭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密,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批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如今,我們培養的這些年紀輕輕的博士真的出了問題,他們還沒有成熟就自己腐爛了。

對於這些博士的行為,您是怎麼看的呢?您還會考慮讓自己的孩子讀博士嗎?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見解,關注大賽爸爸說,在育兒的路上與您同行!

相關焦點

  • 又一名博士選擇自殺,中科大再次躺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中國博士
    美國新聞截圖26歲史丹福大學博士自殺就在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被發現在水庫自殺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學子選擇自殺,而這位優秀的中科大學霸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根據美國當地媒體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
  • 一門三博士,分布於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在我們農村家庭,如果有哪個孩子能考上211大學,估計全村人都會為這個孩子感到驕傲;如果某村民家裡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學,這樣的好消息家長可以吹噓好多年;如果有誰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那麼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農村簡直逆天了……至於某戶人家的孩子成為國際頂尖名校的博士?
  • 斯坦福26歲中國博士自殺,其中這個細節讓人很揪心
    (媒體報導截圖)經確認,死者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國籍,年僅26歲。2月14日,聖克拉拉縣法醫辦公室斷定他是自殺,死亡原因為上吊自殺。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真相令人痛心!博士成了高危人群?
    博士,在最近這一兩個月儼然成為了眾人熱議的高頻詞,從學歷造假的「假博士」翟天臨,到前不久在失聯了15天後,被發現跳河自殺的中科大博士劉春楊。關於「博士」的討論已然成了教育領域熱搜的關鍵詞。而近日,另一則關於博士的消息更是讓人沉痛不已:據相關外媒2月11日報導,來自史丹福大學26歲中國博士自殺身亡。消息一出,輿論一片譁然!據資料顯示,這名中國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在讀,主攻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和計算機存儲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國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於中科大。
  • 矽谷視角丨一路讀到斯坦福博士畢業 卻選擇了……做牙線盒
    不,這幾位斯坦福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博士的學費沒有白花。這簡單的牙線盒,實際上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研發。除了打磨外觀以外,這只包括材料學博士、醫學設計博士、工業設計師的團隊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
  • 他11歲上科大,15歲讀碩士,為何留學長達10年,卻無法畢業?
    進了科大的謝彥波,也沒讓人失望,提前一年畢業,並在15歲時,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生,成為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18歲之時,謝彥波又跟隨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讀博士,很多人謝彥波20歲之前,一定能獲得博士學位,然而,事實卻讓所有人失望。
  • 他11歲上科大,15歲讀碩士,為何留學長達10年,卻無法畢業?
    在父親的幫助下,三年級時,謝彥波學完初中課程,4年級時,學完高中數理化,到五年級時,謝彥波已經開始學習大學……小學畢業後,謝彥波的父親,帶著謝彥波參加高二年級的數學競賽,獲第二名,參加長沙市高中生數理化競賽,又取得傲人成績,謝彥波,一下子成了湖南神童。
  • 她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畢業論文火了!
    很少有人的博士論文能夠成為「爆款文章」,但陳丹琦做到了。這位近日從斯坦福畢業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史丹福大學圖書館介紹,她長達 156 頁的畢業論文《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上傳僅四天就獲得了上千次的閱讀量,成為了史丹福大學近十年來最熱門的畢業論文之一。
  • 中科大失聯博士曾延期畢業 覺得很迷茫沒研究方向
    即便在他念了本科、研究生、博士之後,家人對這個專業也知之甚少。「他幾乎不跟我們說學習上的事,說了我們也不懂」,劉春惠說。劉春楊的大學同學徐明(化名)告訴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在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每年只招收二十餘名本科生,「有不少同學會選擇轉專業,他們那屆畢業時,只有13個人。但絕大多數學生都會讀研、讀博,基本上是一半保研、一半出國。」
  • 斯坦福26歲中國博士自殺,原因讓大家都很揪心……
    據史丹福大學校媒報導,2月11日,一名學生在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實驗室自縊身亡。死者是中國留學生王某,系該校博士生,在讀第五年,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據報導,當地時間2月11日早上,一名男性工科研究員被發現死於美國史丹福大學Paul G.
  • 26歲中科大特任教授攻克世界數學難題!姐姐也是名校博士!爸爸分享家庭教育心得
    他2008年入讀中國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陳秀雄教授攻讀博士。2017年博士畢業後歷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博士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2021年加盟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
  • 他一路讀到斯坦福博士畢業,卻選擇了……做牙線盒
    來看看傳說中的牙線盒的本體~而且,偶爾用用牙線也是然並卵,牙線要定時用起來,才能保持美美的牙!除了打磨外觀以外,這只包括材料學博士、醫學設計博士、工業設計師的團隊還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
  • 歐洲留學畢業壓力小?歐美博士常見的區別和誤區
    歐洲PhD的學習、申請與美國區別很大,但是在說清楚二者的區別之前,彼小洋就先為大家澄清幾點誤區。誤區1美國學校肯定比歐洲好?這個誤區的核心問題是,學校的資源分布問題。所以所謂的美國學術比歐洲好很多,必須要落實到美國學校的某個專業比歐洲好很多,那才算是真正的好。我們來理性思考一下,去北京讀大學,不代表去的就是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大,所以去美國讀書也不代表去的就是哈弗,斯坦福。相反,歐洲人的學術資源分布較為平均,比如有句話:"德國大學無弱旅"。德國不僅無弱旅,遍地都是雄獅勁旅!那為什麼包括德國在內整個歐洲(除英國)大學世界排名不高呢?受語言影響!
  • 中科大博士死因之謎,「都上到博士,為什麼畢不了業?」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一段劉春楊出事後,相關媒體對劉春楊的父母採訪時,透露的一個信息:劉春楊曾經對父母說過因為畢業論文一直還沒有發表出來,所以,原本已經可以畢業的他不得不延遲一年畢業。不論劉春楊的死到底與畢業有沒有關聯,至少從這個方面顯露出博士畢業難的現狀,而這一點其實也早已是很多在讀博士或者順利難道博士學位的人承認的事情。
  • 帶娃畢業的中科大博士:頂刊百發百中,堪稱人生贏家
    在完成頂會「首秀」後,他又陸續在 ICCV、ECCV、SIGGRAPH 等頂級會議中收穫了數篇論文。在中科大讀大三時陳冬冬參加了中國科大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博士項目的選拔,並進入了視覺計算組。在第一年完成博士期間所有的校內課程以後,陳冬冬隻身來到北京,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成為了「練習時長四年的博士生」,也開啟了他「百發百中」的奇妙科研之旅。
  • 那個選擇自殺的中國留學生:讀博士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 轉載請聯繫出處 頂會召開前9天,論文確定入選的中國籍博士生,自盡終結了生命。 壓垮他的,正是這篇入選論文。
  • 中科大博士已死亡:博士們的壓力大到你無法想像……
    就在昨天,已經失聯15天的中國科大博士遺體在某水庫的蘆葦蕩中被發現,看到這個新聞,學霸姐姐實在是覺得很痛心,劉同學今年28歲,是中科大地球化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至於因何原因死亡,目前還沒有調查出來,我們普通大眾最好也不要無端揣測,但是,有一點是證實的:他在失聯前後表現都是「一切正常」,在讀博期間也會定期與家人聯繫,因為劉同學的畢業論文還沒有發出來
  • 中科大金融博士卻報考大專,清華博士重新高考讀建築,你理解嗎?
    根據新聞報導的信息內容,以博士學歷報考高職專科學校,這在安徽省還是首例,估計全國也是罕見。高職專科到博士,中間差了三個學歷等級:專科到本科,本科到碩士,碩士到博士。只有從專科起步向上攀登到博士的,沒見過博士畢業再考專科學校的,這不是顛倒著來嗎?
  • 中科大博士自殺,誰之過?
    失聯中科大博士確認蒙難,雖說現在還不能100%確定是自殺,但現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暫時就認為其是自殺吧。對於這樣的高學歷人才的離世,大家都很痛心,但這也不是第一例博士自殺了,前有西安交大博士,後有浙江大學博士自殺,確實要讓我們大家好好反省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