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國大城市廣場的九木雜物社,記者搜遍了整家店,看到2個大概2米高的貨架,鋪滿了各種品類的文具盲盒,有中性筆盲盒、手帳彩繪筆盲盒、印章盲盒、橡皮盲盒、鉛筆盲盒、膠帶盲盒,還有集合了各色文具的盲袋,應了那句「萬物皆可盲盒」。價格方面,中性筆盲盒普遍標價5元一支,大英博物館系列要8元一支,一款櫻花祈願文具福袋標價22元。
近年來,盲盒市場火爆,不少領域都推出了盲盒,圖書盲盒、玩具盲盒,現在連文具盲盒也有了。
這種所謂的文具盲盒,其實只不過是打著文具旗號,實質上是已經脫離了盲盒本質的商品。文具盲盒的受眾目標定位非常精準,主要是在校中小學生,甚至可以說主要是小學生。從文具盲盒銷售情況來看,也是如此,購買者大多是小學生。
顯而易見,這樣的文具盲盒危害不可小覷,很容易讓中小學生欲罷不能,一發不可收拾地掉入文具盲盒的坑中,不利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相比較而言,未成年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心智不夠成熟,自控能力比較弱,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比較低,很容易被商家刻意誇大的宣傳所誘導,產生投機心理,甚至會上癮,為博得心儀的文具,不惜不斷投入金錢去購買文具盲盒,直至掏空口袋裡錢財或買到心儀的文具。像80後的筆者,上小學時為集齊108張「水滸卡」,沒少花錢購買某款方便麵,這也是不少80後、90後的共同經歷。
實際上,盲盒的本質與彩票並無區別,都是利用人們的獵奇心態和賭徒心理。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這意味著未成年學生不可以購買2塊錢一注的彩票,卻可以購買8塊錢甚至更貴的文具盲盒,顯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因此,不讓未成年人孩子為文具盲盒、玩具盲盒痴迷,避免孩子迷失在文具盲盒、玩具盲盒之中,文具盲盒、玩具盲盒等面向未成年人消費群體的各類盲盒不能成為監管盲區,市場監管部門等職能部門必須強化對盲盒市場的監管,規範盲盒市場,為青少年成長創造健康的社會環境。這需要完善相關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任何具有「賭」性的商品。換言之,禁止銷售面向以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為主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等盲盒,必要時甚至應當限制、禁止中小學生購買各類盲盒。同時,校園附近商店「一律」禁止銷售各類盲盒。
再者,學校老師、父母要利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引導未成年孩子、小學生知曉和認識到購買文具盲盒、玩具盲盒等各類盲盒的風險,學會拒絕和抵制購買盲盒。
總之,如果任何中小學生沉迷、迷失在文具盲盒裡,沾染上這種喜歡碰運氣的「賭」性,整個社會都將因此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