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其自理能力有限,所以基本都是跟父母一起睡覺,小孩子睡在父母中間,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自理能力和對兩性的認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後,尤其是10歲以後別再跟父母同床睡了,因為有一種隱形傷害藏得很深,到了青春期才會爆發。
10歲以內孩子,不宜和父母同床一起睡,原因如下:
1、影響夫妻關係。
經常見多諸如此類的問題「夫妻恩愛時被孩子看見了怎麼辦?」對此我表示不解,一方面大人自己也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大了,就不應該再跟父母同睡了,如果夫妻倆興致來了,可是身邊還躺著一個看似啥都懂了的娃,想必也會覺得無奈吧。
2、影響孩子性早熟,不利於形成正確的兩性認知。
受環境影響,現在孩子本來就早熟得很,對於一個10歲以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可能已經開始有了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再和父母同睡,可能會影響孩子早熟,不利於正確兩性認知的形成。
3、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從小就跟著父母睡已經習慣了,能夠克服怕黑、害怕的困難,獨立一個房間入睡的孩子,性格上也會是依賴性差、獨立性強。上初中時班裡有個男同學,聽他們村的同學說他長這麼大了「還跟著媽媽睡」,當時同學之間只是拿這件事來取笑他,現在回想,那個男孩子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膽小愛哭,我覺得跟獨立性有很大關係。
為何不建議孩子超過十歲還和父母同床
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性別觀念,在性別意識萌發時,容易讓孩子不分男女界限。臺灣藝人狄鶯(代表作品:《何日君再來》、《包青天》)曾經在節目中說過,自己跟兒子一起同床睡覺、一起起床,一直到兒子11歲,進入到青春期之後,才決定分開。
看完這個案例,大家會不會覺得有些瘋狂、不可思議?這安全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大量數據表明:3~5歲是幼兒性別意識發展的敏感期,大部分孩子從3歲以後就逐漸開始認同自己的性別,能夠很好的區分開「男女有別」。
如果此時異性父母不注意影響,孩子大了,還是父女或者母子同睡,不跟孩子建立生理上的界限,就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幻想,誘發性早熟,對其身心健康發育不利。否則,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你才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性」上,精力無暇顧及學習,到這時,傷害終於爆發出來,可是已經晚了,有的孩子甚至還會歪門邪道,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延伸閱讀:孩子幾歲分房睡合適,如何和孩子分房?
一般情況下,我認為五六歲是比較合適的年齡,最晚也不要晚於孩子上小學,六歲之前的孩子,有生活自理能力,夜裡不尿床,自我意識較強等,就可以分床了。我同事生了二胎之後,老大四歲就獨自一個房間睡覺了,當然這些還是因人而異,剛開始分房睡時,不要一下子切斷孩子與父母的聯繫,例如可以開著房門睡覺、入睡前先陪伴下孩子講個故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