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床睡會害了孩子嗎?原來科學家們也在互撕.....(內含贈書)

2021-02-14 果殼童學館
上一篇關於孩子分床分房睡的文章發布之後,很多家長紛紛留言,其中有不少是關於親子同床睡的。大家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與父母同睡一床,到底對孩子有沒有負面影響?

同睡行為是不是一定要趁早糾正?

最晚到孩子幾歲時,必須得分開睡?

於是,果仁媽緊急跟作者溝通,讓她繼續查閱論文,她拿出當年寫畢業論文的勁兒,卻發現對於親子同床睡的影響,科學家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今天文末還有贈書福利,大家不要錯過哦~

儘管美國兒科學會等權威機構,提倡嬰兒期就讓寶寶獨自睡小床,並且在歐美國家,多數家長習慣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分開睡,但放眼世界範圍,親子同床睡的情況其實還是普遍存在的。此前有統計發現,在美國和英國,小於3個月的嬰兒中有20%-25%的比例是和父母睡在一張床上或曾經同睡過[1][2]。其中英國新生兒與父母同床睡的比例更是達到了46%[1]。而2010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一項關於嬰幼兒睡眠的跨文化差異調查顯示[3],全球0-3歲嬰幼兒同床睡發生率分別為:英國5%,澳大利亞8.57%,加拿大12.38%,美國15.14%。相比之下,亞洲地區受歷史文化與集體主義依賴觀念的影響,嬰幼兒同床睡比率顯著高於歐美地區(64.65% vs 11.80%)。其中,香港27.55%,日本67.72%,印度72.63%。在國內,親子同床睡同樣是大眾最常見的選擇。2018年,教育部聯合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開展的一項睡眠調查[4],隨機抽取了全國8省市1304名0-35月齡的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孩子與家長同床睡比例高達84.8%,同房睡比例為13.2%,獨立睡比例僅為2.0%。可以說,同床睡是我國三歲以內嬰幼兒最常見的床睡方式,發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儘管讓孩子獨立睡是國際上推薦的睡眠方式,但這意味著親子同床睡眠一定不可取嗎?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到底為什麼那麼多專家和權威機構都建議孩子要趁早分房睡。上一篇文章中已提到,趁早讓孩子分床分房睡,可以將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降低50%(AAP,2016)[5],並能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睡眠節律(Ian M. Paul,2017)[6]。因此,在1歲內及更早的月齡就可以讓寶寶分床分房間睡的倡議,是基於安全和提高睡眠質量的角度來考慮的。那麼對於嬰兒來說,這是不是代表和家長同床睡覺的危險概率就肯定高呢?2014年,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7],母嬰同床本身與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在避免了特定的危險因素以後,沒有證據認為孩子與父母同床會導致SIDS。結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去年3月發布的,最新同床睡眠安全指南的建議[8],這些特定的危險因素包括:有研究發現,哺乳母親是最大的同床群體,母嬰之間的睡眠接觸有助於夜間母乳餵養,親子同床睡為母乳餵養提供了便利條件。
而在與寶寶同睡時,母乳餵養的媽媽會通過特有的蜷縮姿勢為孩子留出睡眠空間,並且保持警覺[9]。而從未母乳餵養的媽媽表現出這些保護行為的頻率較低[9][10],從而更可能發生危險。總而言之,如果以上任何一條符合實際情況,就不要與寶寶同睡。在預防了這些危險情況的前提下,親子同床睡眠可以認為是安全的。

至於睡眠質量方面,確實有不少研究發現,同床睡嬰幼兒自主入睡能力較弱,夜醒次數更多、時間更長,總睡眠的時間更少[11][14];同時也會對母親的睡眠造成影響[12]。

但此前也有相關文獻報導,並沒有發現同床睡對嬰幼兒的睡眠時間與質量有顯著影響[4][13]。這可能與樣本量、是否考慮了除父母以外的其他共睡家長等因素有關。

在一些育兒書籍與公號文章裡,往往會主張家長在孩子學齡期之前,完成分房睡,有的甚至給出了明確的時間節點,比如:「三歲開始有性別意識,就應該引導分房睡,再晚就遲了。」在大眾普遍觀念裡,三歲以後依舊同床睡的孩子,會「缺乏獨立性」、「依賴性強」,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和今後的「人際交往」……比如,2017年發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的一篇論文[15],追蹤了3583個巴西兒童從出生到六歲的成長軌跡,研究與父母同床對孩子的影響。研究者將這些兒童分為四組:非同床組(44.4%),在童年早期同床組(36.2%),長大後開始同床組(12.0%),持續同床組(7.4%)。通過評估所有孩子在3個月、1歲,2歲、4歲和6歲時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發現,從出生起與父母持續同床睡覺的兒童,有更高概率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6歲時,他們呈現出的外在問題(如精神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失常等)和內在問題(如焦慮、抑鬱等)的比例分別為非共床兒童的1.7倍和2.1倍。再比如,也有研究(Kelmanson, 1999)[16]認為,與父母同床睡不利於增進孩子的獨立性以及積極情緒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分析指出,這些研究本身存在著缺陷。比如儘管發現了相關性,但沒有區分同床睡行為的動機,並不能代表因果關係;或是樣本量過少、研究對象年齡過小,因此被認為研究結果可能會產生偏差。比如更早的2002年,美國開展過一個關於親子共眠的大型研究項目[17],自1975年以來,跟蹤了205個白人家庭從母親孕晚期到孩子18歲的成長過程。在這些孩子6歲和18歲的時候,研究人員對他們的認知能力、性格取向、社交能力、思維能力、情緒行為、創造力等方面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與父母同床睡」與「兒童獨自睡眠」這兩種睡眠方式對上述方面沒有明顯差異。由此,該研究得出結論:在保證孩子睡眠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必過於擔心親子同床睡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因為這種擔心是沒有依據的。同期義大利的一項樣本量為901的研究[18],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該研究的對象是901名6-12歲的義大利學齡兒童。這其中,有5%的孩子和父母同睡。結果發現,同床睡與否對於孩子行為方面的問題並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在該研究中,同睡的孩子在焦慮、夜醒和妄想症量表中的得分更高)。綜上所述,我們並不能武斷地認為同床睡對於學齡兒童一定存在著心理及行為上的負面影響,因為對此結論尚不明確。至於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毫無證據表明是靠與父母分房睡來獲得的。看到這裡,是不是能夠極大地緩解家長們對於分床這件事的焦慮心情了呢?目前,這個問題並沒有統一答案,最終決定權在家長和孩子。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在睡眠方式上,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到底是分房分床睡還是親子同睡,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住房條件、家長和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孩子的心智水平與接受程度等等。此外,儘管目前關於同床睡是否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並沒有定論,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能在分床、分房睡這件事情上毫無作為、佛繫到底。無論如何,在決定分開睡時,一定要與孩子充分溝通,做好他們的心理建設。畢竟,這意味著孩子的又一次成長,他們才是整件事情的主角。

這是一套獨具詩意的科普繪本,從地球上水的循環,到宇宙中的星空探秘,語言蘊含韻律、適合大聲朗讀,畫面靈動、色彩輕快明麗,文圖相融,潛移默化給孩子美的薰陶;同時兼具趣味性、知識性、藝術性,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吸引孩子全方位探索大千世界。

作者丨筱恬,一個三歲半女孩的媽媽,生物學碩士,職場媽媽,親子文自由撰稿人;喜歡用文字記錄寶貝成長,用科學理念實踐養育日常。參考文獻丨[1]BlairPS,BallHL.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arent-infant bed-sharing in England.Arch Dis Child 2004;89:1106-1110.[2]McCoyRC,HuntCE,LeskoSM,etal.Frequency of bed shar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reastfeeding.J Dev BehavPediatr 2004;25:141-149.[3]MindellJA,SadehA,WiegantB,etal.Cros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fant and toddler sleep.Sleep Med,2010,11(3):274-280.[4]楊芳,林青敏,王廣海,等.我國嬰幼兒睡床方式及其對睡眠結局影響的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8,26(6):602-605.[5]SIDS and Other Sleep-Related Infant Deaths: Evidence Base for 2016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a Safe Infant Sleeping Environment.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8/5/e20162940

[6]Ian M. Paul, Emily E. Hohman, Eric Loken, Jennifer S. Savage, Stephanie Anzman-Frasca, Patricia Carper, Michele E. Marini, Leann L. Birch. Mother-Infant Room-Sharing and Sleep Outcomes in the INSIGHT Study. Pediatrics.June 2017.

[7]Blair PS, Sidebotham P, Pease A, Fleming PJ.Bed-Sharing in the Absence of Hazardous Circumstances: Is There a Risk of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An Analysis from Two Case-Control Studies Conducted in the UK. PLoS ONE 2014;9:e107799.

[8]Co-sleeping with your baby:advice from The lullaby trusthttps://www.lullabytrust.org.uk/safer-sleep-advice/co-sleeping[9]BallHL.Parent-infant bed-sharing behavior:Effect of feeding type and presence of father.Hum Nat 2006;17:301-318.[10]VolpeLE,BallHL,McKennaJJ,Nighttime parenting strategies and sleep-related risks to infants.Soc Sci Med 2013;79:92-100.[11]Mileva-Seitz VR,Bakermans-Kranenburg MJ,Battaini C,etal.Parent-child bed-sharing:Thegood,thebad,and the burden of evidence.Sleep Med Rev,2017,32:4-27.[12]Iwata, S., Iwata, O., &Matsuishi, T. Sleep patterns of Japanese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mplications for co-sleeping. Acta Paediatrica, 2013,102(6):e252-e262.[13]YuXT,SadehA,LamHS,etal.Parental behaviors and sleep/wake patterns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in HongKong,China.World J Pediatr,2017,13(5):496-502.[14]王惠珊,黃小娜,蔣競雄,等.中國城市0~5歲兒童睡床習慣的研究.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08,16(4):420-422.[15]SantosIS,BarrosAJ,BarrosFC,etal.Mother-child bed-sharing trajectori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at the age of 6 year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7(1):163-169.[16]Kelmanson, I.A.Parent‐infant bed sharing and behavioural features in 2–4‐month‐old infant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1999,149: 1-9. [17]Okami, P,Weisner, T,Olmstead, R.Outcome correlates of parent–child bedsharing: An eighteen-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2002,23:244-253.[18]F Cortesi,FGiannotti,TSebastiani,etal.Cosleeping and Sleep Behavior in Italian School-Aged Children.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Jdbp,2004,25(1):28-33.

 相關推薦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或老人,這樣選擇對寶寶最好
    編輯:邱寫寫每當孩子們進入4歲的關頭,總有不少的父母因為分房睡的問題而擔憂,最後孩子哭鬧、爸媽心疼,這樣周而復始地互相傷害和折磨著。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決定人生的走向嗎?跟誰同床睡,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樣選擇對寶寶最好雅麗的寶寶剛滿3歲,因為之前一直都是奶奶帶,孩子始終和奶奶同房睡覺,對奶奶特別依戀。
  • 農村民俗:夫妻回娘家、走親戚不能「同床睡」?原來有這麼多講究
    導語:農村民俗:夫妻回娘家、走親戚不能「同床睡」?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女兒出嫁之後,逢年過節都要和丈夫一塊回娘家,走親戚。如果遠嫁的話,難免會在娘家多住幾天,主要是為了多陪陪父母,還有就是為了幫父母幹些活,替他們減輕些負擔。
  • 小寶寶和媽媽一同睡會害他?育兒專家告訴你,母嬰同床更有益處
    最近這段時間,小王每天都能收到快遞,單位同事都稱她為購物狂人,原來再有一個多月,小王就到預產期了,於是提早準備好消費時和寶寶所需的物品,省的到時分手忙腳亂。昨天的時分小王收到一個大包裹,她通知我,前幾天閱讀網頁的時分看到很多人都說,寶寶出生後一定要和媽媽分床睡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安康生長。
  • 同床睡 OR 分床睡
    寶寶剛出生後,為了方便照顧,很多媽媽會選擇和寶寶同床睡。雖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卻會對寶寶帶來許多隱藏的危害。常有新聞報導母嬰同床睡,第二天早上媽媽醒來時,發現寶寶一臉慘白,全身冰冷僵硬,已沒有了呼吸,家長悲痛後悔不已。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因此,特別提醒家長,與寶寶同床睡會增加孩子窒息、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風險,因此不建議與寶寶同床睡。◤3◢ 屏幕暴露,影響孩子睡眠 。大人睡覺一般都比較晚,再加上躺床上喜歡看電視、看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容易影響寶寶睡眠。
  • 12歲男孩跟父母同床睡,孩子分房睡的最佳年齡是多少,家長需了解
    俗話說「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獨立,自主入睡,不再依賴父母的懷抱。我哥哥家的孩子今年已經12歲了,讓人驚訝的是現在還和父母在同房同床睡,這讓我很是吃驚,我便開玩笑的說了小侄子幾句,顯然小侄子也感到有點害羞,聽哥哥說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沒分床成功,所以後來也就慢慢的習慣了孩子跟自己睡了。
  • 孩子和老人不能同床睡?這4種說法都是錯的
    ,真的會被吸陽氣、易生病嗎?我們到底要不要娃和老人同床睡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一說。01孩子和老人不能同床睡?這些說法都是錯的!>沒有證據說明孩子和誰睡,性格會更優秀。當爸媽突然提出要分床並和老人分開睡,他們首先感受到的是焦慮、不安全、害怕等負面情緒,他們會哭鬧甚至會極度抗拒。
  • 寶寶出生後該和父母同床睡嗎?這幾個問題不容忽視
    為了能更好、更方便地照顧新出生的小寶寶,在嬰兒時期,家長們大多都會讓寶寶和自己同床睡。一方面孩子睡在身邊,自己放心,另一方面也便於媽媽晚上起來餵奶,不用來回跑地折騰。但其實,根據專家們的建議,小寶寶們晚上睡覺最好是和父母同房而不同床睡。
  • 這是一項正經研究:伴侶同床睡,睡眠質量更好,還能增強記憶力
    但是,同床睡對睡眠的實際影響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迄今為止相關研究較少,而且研究結論往往互相矛盾。伴侶分床睡和同床睡,對自己和伴侶兩人的睡眠究竟有何種影響呢?該研究表明,與分床睡覺相比,同床睡覺的伴侶的睡眠質量更高,並且更不容易受到外界幹擾。 睡眠調節伴侶的心理健康眾所周知,戀愛關係會影響彼此的心理狀態,對此,科學家認為,睡眠或許可以調節伴侶的心理健康。之前的調查研究已經表明,與「單身狗」相比,如果伴侶同床睡覺,那麼,雙方的總睡眠時間會更長。
  • 分床睡怕照顧不好,同床睡怕性格軟弱,孩子怎麼睡覺才是正確的?
    年齡小的孩子,到底應不應該和家長一起睡?圍繞這個問題,眾多育兒專家和家長們展開了很長時間的討論,但一直沒有達成共識。一方面,有些育兒專家和家長認為,家長和孩子一起睡,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一起睡有利於家長更好地照顧孩子,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人認為讓孩子自己睡更好,這樣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儘快適應一個人的生活。那麼到底哪種觀點更有道理呢?
  • 新生寶寶和媽媽一起睡會壓到寶寶?育兒專家:母嬰同床更有好處
    昨天的時候小王收到一個大包裹,她告訴我,前幾天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說,寶寶出生後一定要和媽媽分床睡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並且孕嬰商場正在搞活動,於是就選購了一個嬰兒床。新生寶寶和媽媽一起睡會壓到寶寶?育兒專家:其實母嬰同床更有好處。
  • 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
    導讀: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2歲兒子還和媽媽同床睡,半夜聽到孩子動靜,媽媽決定分床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一個舉動,讓媽媽下定決心要分床!
    有些孩子已經十多歲了,晚上還是和媽媽同床睡,甚至是一個被窩睡,影響了孩子正常發育。12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小茜的兒子今年12歲了,依然每天晚上跟媽媽同床睡。之前爸爸媽媽也想過很多方法,想要和兒子分床睡,可兒子死活不願意,每次都鬧得整晚睡不著覺。
  • 寶寶跟父母同床睡的危害,這3點你知道幾個?每一個都不容忽視
    相信大家的身邊都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的家長們都選擇跟寶寶同床選擇睡,一直持續到寶寶的3歲到4歲。但是時間長了,寶寶就會習慣跟爸爸媽媽誰,再到後來跟孩子分開睡就會變得很困難了。而最近這幾年,更多的寶媽都選擇從寶寶出生以後就跟孩子分床同房睡了。
  • 同床睡還是分床睡?別再糾結了,睡得好才是硬道理!
    但是我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與寶寶同床睡,因為同床睡也有很多益處。1、同床睡的寶寶更有安全感國外研究表明,和父母同床睡的寶寶,性格會更加平和,也更有安全感。2、同床睡的時候,父母可以及時地給予孩子安撫「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必須要自己睡了」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有些父母就認為孩子可以分床睡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會在夜間醒來,卻看不到父母,會害怕地大哭。
  • 孩子跟父母同床睡,如果有以下兩方面表現,說明分房睡要趁早了
    文|秘籍君 說起來孩子跟大人同床睡的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在房價比較貴的地區,想要跟孩子分房睡,就要多留一個房間,而增加的成本,也會增加家庭的負擔,所以對於很多家長而言,還是跟孩子同床睡的,既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又不會增加太多的經濟壓力
  • 10歲後孩子別跟父母同床睡,這種隱形傷害到青春期會爆發
    然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自理能力和對兩性的認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後,尤其是10歲以後別再跟父母同床睡了,因為有一種隱形傷害藏得很深,到了青春期才會爆發。10歲以內孩子,不宜和父母同床一起睡,原因如下:1、影響夫妻關係。
  • 寶寶剛出生,選擇母嬰同床睡還是分開睡好?
    ,除了那些天使寶寶從出生就可以自己睡,很小就可以睡整覺的孩子之外,我相信大部分的媽媽從孩子出生到他們長大,都會面對這個問題,要不要和孩子同床睡?或者更貼切地說,怎麼才能不和孩子同床睡?那話說回來,經歷了第一個月打雞血的階段之後,第二個月我老婆就能明顯感覺到身體會有一點累了,特別是晚上起來餵奶的時候,有一天凌晨三點多,起來給孩兒們餵奶,可能是因為上一頓奶他吃的有一點不舒服,哄他哄了很久才睡下。
  • 父母該和小寶寶同床睡覺嗎?同眠≠同床,陪娃睡覺有好處也有壞處
    如果這樣下去,這位寶媽可能會有睡眠障礙,晚上睡覺時,孩子稍微有點動靜她就會醒來睡不著,所以建議和寶寶分床睡。其實,家長和寶寶同床睡有利也有弊的,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好處和壞處呢?跟寶寶一起睡確實有好處,孩子在媽媽的身邊更容易入睡,睡眠質量也很高,有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和家長同床睡的娃不缺乏安全感,在寶寶需要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看到爸爸媽媽,而且馬上能得到父母的陪伴和照顧,這樣會讓孩子非常有安全感。3、彼此溫暖的陪伴。
  • 小寶寶和大人同床睡,這幾點是大忌,家長們可要長點心
    文|穀雨老師前不久一位寶媽給穀雨老師講述了一件事,這件事發生在她家寶寶小時候和她同床睡覺時,那天這位媽媽睡著之後睡的太沉,睡在她一旁的寶寶被被褥捂住了可她卻沒一點感覺,多虧了寶爸那天晚上加班回家晚,寶爸睡覺前都會習慣性的看看寶寶,這一看才發現寶寶臉蛋被捂得通紅
  • 你還和寶寶同床睡嗎?父母寶寶不分床隱患這麼大!
    相信每一個家庭在迎來新成員的時候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寶寶到底是跟著爸爸媽媽睡一張床?還是自己獨自睡一張床?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寶寶和父母同床能增加安全感,而且爸媽照顧也方便,和寶寶同床睡沒有壞處,寶寶就該跟著爸媽睡。寶寶和父母到底要不要分床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