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家院聯合兒保服務 ,作者婦幼保健科普聯體
家院聯合兒保服務
由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婦幼保健部與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生長發育學組建立的醫院-家庭聯合母嬰保健服務,提供嬰幼兒生長、環境和智能發育的免費評估,及以評估為依據的家庭訓練指導、健康教育和就診通道。
如今,許多醫院都會在寶寶出生後安排專門的嬰兒床,並主張讓寶寶獨自睡嬰兒床,而不要選用傳統的母嬰同床。
然而嬰兒出生後的幾周到幾個月是一個敏感期,在此期間,媽媽和寶寶都需要彼此陪伴。這個時期的親密接觸能使寶寶對媽媽親近的天性,以及媽媽關愛、照顧寶寶的本能與生理需要都得到自然的發展。這時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呵護,媽媽也渴望照顧寶寶,這是媽媽與寶寶早期親密接觸的最佳時機。寶寶睡在媽媽身邊,能夠感受到媽媽的陪伴,媽媽也能更好的母乳餵養和照顧寶寶。
那麼,寶寶出世後,到底是要母嬰同床還是讓寶寶獨自睡嬰兒床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亞洲和歐美國家睡床方式比較。有一項關於0~3歲嬰幼兒全球大規模跨文化調查顯示:亞洲地區嬰幼兒同床睡比例顯著高於歐美地區(64.65%比11.80%),而分床睡顯著低於歐美地區(7.03%比62.54%)。顯然亞洲地區的家長更傾向與寶寶同床睡,可能是由於文化信仰和育兒觀念不同引起。亞洲國家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依存關係,多選擇同床睡;而歐美國家代表的西方文化則更加強調獨立自主,傾向選擇獨立睡。
寶寶剛出生後,為了方便照顧,很多媽媽會選擇和寶寶同床睡。雖說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卻會對寶寶帶來許多隱藏的危害。
同床睡的隱患
◤1◢ 因為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沒有發育完善,寶寶睡在家長身邊,特別是睡在爸爸媽媽中間,被窩裡溫度過高,不容易散熱,寶寶容易出現體溫上升,呼吸困難、氣道阻塞、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讓寶寶反覆吸入,容易導致缺氧,如果家長抽菸,還容易使寶寶暴露在二手菸下,更容易患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暴露在二手菸下,還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2◢ 有研究表明同床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一項危險因素。嬰兒猝死症候群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嬰兒突然意外死亡,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嬰兒猝死症候群患兒很難於生前進行診斷。嬰兒猝死症候群是2周~1歲之間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一般半夜至清晨發病為多,幾乎所有嬰兒猝死症候群的死亡發生在嬰兒睡眠中,所以嬰兒猝死症候群也叫「搖籃猝死」。
大人的軀體比寶寶大了好幾倍,在翻身的時候很容易壓到寶寶, 另外不少媽媽因為白天照顧寶寶或者工作,比較疲憊。晚上寶寶醒來又需要餵奶,導致媽媽睡眠不足,如果晚上睡覺壓到寶寶,自己也難以察覺,再加上寶寶身體脆弱,力氣又小,很難反抗或求救。常有新聞報導母嬰同床睡,第二天早上媽媽醒來時,發現寶寶一臉慘白,全身冰冷僵硬,已沒有了呼吸,家長悲痛後悔不已。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因此,特別提醒家長,與寶寶同床睡會增加孩子窒息、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風險,因此不建議與寶寶同床睡。
◤3◢ 屏幕暴露,影響孩子睡眠 。大人睡覺一般都比較晚,再加上躺床上喜歡看電視、看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容易影響寶寶睡眠。所謂「屏幕暴露」,簡單說,即有過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接觸史,此類電子設備屏幕發生的藍光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改變晝夜節律和覺醒,進而影響兒童睡眠的時間和質量,導致兒童就寢時間延遲、入睡潛伏期延長、夜間睡眠時間縮短,過早的屏幕暴露對嬰幼兒睡眠造成不良影響,更對孩子們的健康埋下隱患。
專家建議家長,首先要把電視機搬出臥室,對於兒童,晚上6點以後要儘量減少電子屏幕暴露,每天接觸各種電子媒體的時間應少於2小時。
美國兒科學會發布了關於兒童看電視的推薦指南,2歲以下兒童應避免看電視,而2歲以上兒童看電視時間應該控制在2小時以內。
◤4◢ 影響寶寶睡眠。有研究顯示:相比分床睡和分房睡,同床睡嬰幼兒夜間睡眠時間、白天睡眠時間及24小時總睡眠時間百分比較少。
同床睡時,家長的翻身容易造成寶寶夜醒增多,同床睡也會造成夜奶也要增多,斷奶困難。
很多寶寶夜醒增多,家長採取單一哄睡方式,如:抱睡、搖睡、奶睡,養成了孩子依賴外界條件入睡的習慣,這種習慣成為了孩子從淺睡眠進入深睡眠的必須條件,夜間只要進入較潛的睡眠階段,這些依賴性強的孩子就無法獨自入睡,需要醒來哭吵讓父母再次給予這樣的條件,他們才可以再次入睡。通常,這樣的孩子睡眠也是比較淺,容易被驚醒。
簡單的說,同床睡的寶寶更容易出現夜醒頻繁,養成抱睡、搖睡、奶睡等不良的「入睡習慣」,因此,影響到寶寶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分床睡的好處
這裡談的分床睡,指的同房不同床,寶寶和家長還是在一個房間。
◤1◢ 分床睡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同床睡的各種潛在危險,也保證了母親和嬰兒的親密,讓母乳餵養,安慰和觀察嬰兒都很容易。
研究表明父母和嬰兒分床睡可以降低50%的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風險,這種方式也有助於降低窒息、卡住的風險。給寶寶餵奶時,可以把寶寶抱到你的床上,餵完後再放回他的小床。寶寶的小床可以放在媽媽大床旁邊,這樣既方便媽媽餵奶和觀察照顧寶寶,對孩子來說也更安全。
◤2◢ 分床睡有助於孩子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減少各自睡眠的影響,避免孩子形成不良睡眠習慣,有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
◤3◢ 分床睡能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今後分房睡覺打下一個好基礎。分床睡可以防止寶寶長大後對父母過度依賴,在日後感到孤獨寂寞時,兒時的獨處經歷會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周圍環境。
◤4◢ 分床睡還能有利於促進夫妻關係。有研究顯示:很多同床睡的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影響到家長的睡眠,還會導致母親焦慮情緒的產生,從而會引起家庭關係緊張。因此,分床睡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的產生,有利於促進夫妻關係。
所以,如果有條件,在寶寶剛出生時,就應該儘量讓他睡小床。
在最新版的美國兒科學會指南上建議:0~6個月的寶寶,同房分床睡的方式比較好。建議讓嬰兒單獨睡眠,但不應遠離看護人員。
這裡要強調一點,分床睡指的是:同房不同床,寶寶和家長房間共享,而不是床位共享。
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0~5歲兒童睡眠衛生指南,指南中建議睡床方式:嬰兒宜睡在自己的嬰兒床裡,與父母同一房間。
開學季做「規矩」,家長是否可以在孩子入園時期給孩子分房睡呢?
孩子剛剛上幼兒園,因為環境的改變,心理還會存在不適應感,而此時如果家長再提出和孩子分房睡,也會讓孩子更加不舒服,你會發現此時的孩子會更黏家長,這時的孩子多少都會有點分離焦慮,喪失部分安全感,此時再強行分房睡,無疑讓他更感到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會覺得家長不再喜歡他了,不再關注他了,白天把他送到幼兒園的陌生環境,晚上也不陪他睡覺,很容易會認為是爸爸媽媽不要他了,從而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入園本身就是重大的轉變,再加上分房睡,會讓孩子壓力更大。特別對於那些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因為孩子容易將分房睡的適應問題與入園適應問題疊加在一起而更加難以應對,從而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不願意睡覺等問題。
所以孩子剛上幼兒園的這個時候,不是分房睡的好時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同床睡 OR 分床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