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當天下讀書人都負了心,也就覆了天下.

2021-02-08 平局

  平論    |    點名關注 眼觀世界、平心而論

關注作者長期收看精彩文章…

百萬國人訂閱的深度解析號;全國時評原創前五。揭示真相,解讀內幕,值得關注~

導讀:朱由檢拔除了大明帝國身上那臺體外呼吸機,卻沒能重塑自體機能。大明的讀書人遍罵魏氏,卻唯獨忘記了催生出這個怪物的人,恰恰是負了心的讀書人自己。負了心的人總會有報應,而魏氏或許正是那個報應。


每當盛世來臨的時候,人們總會說如今世道不錯。而每當光景不好的時候,人們又總會說世道不好。那麼究竟到底什麼是世道?筆者認為:世道其實就是讀書人的心,讀書人的心是好是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道的好壞。



大明天啟年間,是一個好世道嗎?恐怕很少有人會這樣認為。一個國家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制度和公平,一旦維持國家運轉的機器失靈,那麼往往預示著不祥。關於天啟帝朱由校拋開文官系統,啟用魏氏攬政而引發一系列問題,有人說是他昏庸,但在筆者看來,說是他昏庸倒不如說是他無奈。


天啟帝的無奈在於:在世道逐漸崩壞的情況下,他已經無法從正常的公務員體系裡遴選任用人才了。正常的公務員體系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好比身體機能對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性一樣。 對於這一點,天啟帝不是不知道,而是沒辦法。天啟帝啟用魏氏,就預示著大明帝國的運轉體系已經崩壞,無法通過正常渠道推進工作,只能採用非常手段來勉強維繫國家機器的運轉。這就好像是一個人的身體機能徹底壞死了,於是只能使用「體外呼吸機」來吊著最後一口氣一樣。這種情況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危險且不祥的。


但這種情況的出現,到底要怪誰呢?千百年來,一直不缺人大罵朱由校昏庸或者大罵魏氏奸滑的讀書人,但我想讀書人或許應該以史為鑑反思自己。魏的出現,恰恰就是負了心的讀書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換句話說,在明末時期之所以出現太監攬政,主要是因為世道不好,人心崩壞。但這不好的世道和壞了的人心又是誰造出來的呢?是年僅20歲身居高牆深宮的朱由校一個人搞出來的嗎?恐怕不是吧。他哪有這個能力?這不好的世道,就是大明帝國晚期的讀書人們,自己抱團搞出來的。


到了明末時期,腐敗早已成為官場第一潛規則,甚至是明規則。腐敗早已不是藏著掖著的陋習,而是彼此攀比和拉幫結派的工具。他們早已忘記了身為讀書人的社會使命,學而優則仕的他們學會了天下文章,卻唯獨忘記了守住公平和正義。誰不讓這些負了心的讀書人腐敗撈錢,他們就打擊誰。誰阻攔他們為一己私慾掏空國家,他們就抱團攻擊誰。久而久之,大明的官場在這種長期的反向淘汰之下,變得腐爛不堪,烏煙瘴氣。


實際上,從負了心的讀書人們為一己私利而不惜通過自己手裡掌握的官場規則漏洞搞臭中興之臣張居正、貶黜民族英雄戚繼光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此後魏氏的登場。讀書人的心一旦全面崩壞,歷史就會用更惡毒的手段來報應這些負了心的讀書人。



——為什麼讀書人負了心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反彈力?其關鍵原因在於:無論任何朝代,為家國社稷設計規則和維持公正的主要群體,都是讀書人。 讀書人裡爛一點,天下就爛一片。讀書人要是都爛了,天下也就全爛了。中國很早以來就不是血統制的國家,歷朝歷代廣開科舉之路,無論身份出身均可學而優則仕,這套人才遴選機制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非常完善,成為了中華文明裡非常有價值的一套社會運轉體系。


科舉制度打破了血統或世家門閥世襲造成的封閉和死循環,成為了聯通底層和統治階級之間的橋梁,保證了國家機器運轉零件的新陳代謝。古人說的仕,就是指仕途,也就是指從政和為官。因此讀書人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當一個帝國的制度設計、運轉規則以及度量公平砝碼都掌握在讀書人手裡的時候,讀書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成為了捍衛制度和公平的化身。 


換句話說,讀書人的心好,則制度運轉良好,社會公平得以彰顯,國家將進入繁榮盛世。而一旦讀書人的心壞了,則制度立馬運轉不良,社會公平蕩然無存。等待這個國家的,只能是天崩地裂般的覆滅,沒有任何人能逃脫。



明末時期的讀書人少有不恨魏氏的,但他們卻忘了,造就這種情況的恰恰是他們自己。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當初萬曆時期的張居正和戚繼光都是真正的大明帝國「黃金搭檔」。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利國利民,不極端也不偏頗,只是將朝廷維持國家機器運轉所應收繳的稅款收了上來而已,誰也挑不出毛病來。戚繼光不管是抵禦倭寇也好,還是抗擊遊牧騎兵也好,不僅軍功顯赫,其人也從不驕縱更無擁兵自重的跡象。然而「一條鞭法」仍得罪了貪腐世家門閥的利益,朝廷應徵的稅款在這些人眼裡變成了難以容忍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所以,他們始終在暗中積蓄力量。而這些貪腐世家門閥採用的辦法,就是汙染讀書人的心。貪腐世家手中既得利益很多,有大量白花花的銀子和一手遮天的人脈以及資源。憑藉這些資源和金錢,貪腐世家開始拼命培養栽培那些肯替自己賣命而不顧天下存亡的讀書人,或者通過種種舞弊手段往讀書人行列裡拼命加塞自己的族人。


於是,帝國的癲癇病根開始在明帝國的國家機器裡緩慢而堅定地感染和滲透著,隨時可能突然病發。萬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張居正病逝,然而僅僅在他去世後的第四天,潛伏已久的帝國癲癇病就發作了。御史雷士幀等七名知名言官,一齊上奏彈劾張居正生前舉薦的繼任者潘晟,隨後潘晟被彈劾,見事有可為,言官們又群起而攻之,控訴張居正「十大罪」,要求奪其諡號,開棺鞭屍,挫骨揚灰。張居正一瞬間,從中興之臣被打為國之巨奸,其學生和得力幹將均遭迫害或腰斬棄市。罪名,信手拈來。法制和公正,完全被拋到了一邊。



張居正被扳倒,隨後戚繼光也遭了彈劾和貶黜。貪腐集團的反撲來得如此迅猛和暴烈,令人震驚。本該維持法制和公正的讀書人心壞了,也就影響到了全天下。此事之後,天下人心盡皆崩壞。因為就連瞎子都看出來了,誰得罪貪腐集團,誰就會被抄家滅族。從此,再無人相信法制和公正,朝野上下唯剩利益爭奪和陰謀算計。而一些看不慣這種世道,不屑於與這些人為伍的讀書人,則要麼主動離開歸隱避世,要麼遭到排擠和迫害。明帝國的官場,劣幣全面壓倒性地驅逐了良幣。 


一個壞的世道,就要來了。到了天啟年時,朱由校所面臨的局勢就是如此。面對一個全面崩壞過的秩序和時代,他所能做的選擇又有多少?此時明帝國的滿朝讀書人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劣幣逐良幣之後,只剩下了一些鼠目寸光的利益爭奪之輩和代言貪腐世家利益的陰謀家。他們有一千種辦法把朝廷的正事搞壞,卻沒有一點心思管理好這個國家,履行一絲一毫自己應盡的職責。朱由校目光如炬,他洞悉了這個王朝的黃昏之後,只能使用了最後的手段,啟用太監攬政。他當然知道這是不對的,但卻又不得不親手為搖搖欲墜的明帝國殘軀,插上了這臺體外呼吸機。(作 者:周 小平)   



魏氏攬政的出現,的確是大明帝國之不祥,這種不祥帶來的只能是一時的迴光返照。面對世道的崩壞,魏氏只能採用本不可取的方式不擇手段地達成目的。在達成目的的同時,也徹底的摧毀了大明王朝的正常制度和秩序。其實,魏氏不是一個臉譜化的人物,他的出現不過是一種必然。在通過非常手段達到目的之後,大明朝廷財政的確得到了緩解,北方正在應對危急入侵戰況的守將毛文龍也在充沛的經費支持下,穩住了戰爭局面。但非常之態,必終結於非常之勢。年僅23歲的朱由校,據說是在某次午後遊覽御花園時受傷,隨後暴亡。真相如何?種種歷史迷霧已經無法揭開面紗。


朱由校駕崩後,崇禎皇帝朱由檢臨朝,隨後魏氏黨羽被剪除,朱由檢打算大力支持讀書人重振制度,再造盛世。然而他卻沒想到,此時自己身邊的這些讀書人卻是經由了數輪劣幣逐良幣淘汰下來的沉渣,他們的心早就壞了,只能把事情變得更糟糕。在魏氏黨羽被剪除之後不久,各地門閥原先被徵的財稅或資源統統被判依法返還,畢竟魏氏此前的徵收行為,本來就是不合法度的。可是這一返還,朝廷就沒錢了。魏氏倒臺僅八個月後,遼東士兵譁變。在此之前巡撫畢自肅連續九次上疏,請求撥付買馬款、買軍械款、賞金、月餉,但戶部卻沒有下撥任何資金。隨後被拖欠薪水數月的士兵們憤怒地衝進遼東巡撫衙門,將畢自肅、總兵朱梅等捆綁起來索要糧餉,但是打開庫房卻空無一銀,畢自肅無力解決,悲憤中上吊自殺。 


一年後由於經費中斷,各地重要的信息傳遞驛站竟然也遭裁撤,一個叫李自成的公務員走投無路了。朱由檢拔除了朱由校為大明帝國插上的那臺體外呼吸機,卻沒能重塑自體機能。王朝,進入了最後的快速崩潰階段。 



魏氏黨羽被剪除,廣受各界好評。畢竟不祥之兆被拔除,有誰不高興?然而在此之後呢?取而代之的人又如何?我們且看被當時各大門閥世家舉薦和栽培的讀書人袁崇煥之所作所為就知道了。袁是當時聲名俱旺的讀書人,年紀輕輕就高中進士。


天啟二年(1622年),他被御史侯恂破格提拔,然後在兵部任職。天啟七年(1627年)朱由校駕崩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得以重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他對朱由檢誇下海口:「五年內,可平定遼東。」惹得崇禎很高興。但隨後他卻私自定下了「殺死守將毛文龍顯誠意,以向後金議和。」的愚蠢昏招。很快,遼東名將、抵禦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毛文龍被袁擅自斬殺。請注意,這次斬殺沒有經過任何正當程序,沒有任何審理,也沒有任何罪名。


很難想像作為一個高中進士,廣受朝廷名儒大臣推舉的讀書人,竟然會幹出這種事來。很難想像,一個成天把制度和規則掛在嘴邊,一個極其痛恨「破壞制度」的人,自己幹得卻比魏氏還要離譜。這讓周小平想起了寧浩監製的電影《繡春刀-修羅戰場》裡的一段臺詞。「如果為了扳倒魏就可以不擇手段的話,那麼你和魏又有什麼分別?!」 ——這句質問恐怕是當年所有有良心的讀書人所共同發出過的,而被詰問人的回答則令人嘆息。他說:「這世道壞了,誰也救不了。」  是啊,大明的世道壞了,大廈將傾無人能支。什麼五年平遼?!在毛文龍被殺之後,不到一年時間後金就殺到了京城。什麼必不令蠻夷越薊西一步?!後金未損一兵一卒就越過了薊州防線,一路上百姓慘遭屠戮,血流成河。 



袁不擇手段、私斬守將、私通敵首、目無法度。這樣知名讀書人的所作所為,令人瞠目結舌。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飽讀聖賢書的人,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來。畢竟就算是當年抹黑張居正、彈劾貶黜戚繼光的那夥人,就算是做做樣子,人家也起碼還是走完了正常程序才將其打倒、彈劾和罷黜,但到了袁這一代,則乾脆連過場都懶得走,程序都不需要,直接私底下就將民族英雄、戍邊名將,一殺了之。讀書人的心壞到了這種程度,世道也就真沒救了。


據史書記載,朱由檢在自殺之前看著滿朝讀書人在大敵當前時卻仍在自己面前裝窮演戲、互相攻訐時的樣子感到極度的心灰意冷。他招呼過身邊的太監,沾著水在桌上寫下一行字:「 言 官 皆 可 殺。」——朱由檢此時所謂的言官,所指的其實是臺下那些壞了良心的讀書人。讀書人本應該是維護社稷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到了此時卻已完全變質。天下之大幸,莫過於讀書人的本心向上向善;而天下之大不幸,莫過於讀書人的精神墮落。


——其實,無論是在山河危難時,還是在國家民族危機面前,只要讀書人的心是好的,那麼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再險的危局也能夠力挽狂瀾。讀書人的心好,世道就好,國和家就都得以興盛,讀書人也能名留青史。而讀書人的心一旦壞了,那麼世道也就壞了。


世道崩壞,修羅地獄降臨,誰也不能倖免。袁自己最後也被凌遲活剮3600刀。闖王進京後,內閣首輔魏藻德被酷刑折磨七日,手指根根碎裂,最後被打得腦漿迸裂而亡。大明重臣陳演,被抄家之後斬首示眾。國丈周奎被烙鐵燙臉,銅鍋煮手,哀嚎著交出了幾十萬兩白銀和幾牛車珍寶之後悽慘死去,一時間京城上下,棍杖狂飛,炮烙挑筋,挖眼割腸,北京城內四處響起明朝達官貴人們的慘嚎,以及他們的妻女被人淫辱和屠殺時發出的絕望而悽厲的呼救之聲。這修羅地獄一般的世道,究竟是誰造成的呢?是魏氏,還是朱由檢,又或者是負了心讀書人自己? 



所以在筆者看來,讀書人的心是社稷制度和公平的最後防線,讀書人的心是好是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道的黑白優劣和公平與否,關於這一點,歷史留下的啟迪和反思已經太多,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的教育究竟會培養出怎樣的讀書人。


比如最近某高校「優秀學生」公開恨國事件在網絡爆發,網友細數其經歷驚訝的發現,這個滿口「支X那」、「傻X國」、「粉X豬」的人,這個論文抄襲、學分弄虛作假的人,竟然在讀期間連續被評為優秀學生,擔任班幹部,混得風生水起。這樣的讀書人的良心是好是壞,一目了然。如果不是因為網絡的力量發現了這樣的人存在,那麼可以想像若干年後其就會頂著名校畢業生、先進學生的身份,進入仕途。那麼到時候,國家的前途命運若是被這種人影響的話,恐怕「帝國的癲癇」又會再度發作。


所謂世道,其實就是讀書人的心,當天下讀書人都負了心,也就覆了天下。因此無論如何在讀書人這個群體裡,我們絕對不要允許或縱容再有劣幣逐良幣的事情發生,因為這決定中國未來世道是好還是壞。最後願天下所有讀書人,都能不忘初心,守住底線,秉承公平和正義,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為國,為家,為自己,為所有人。 


備註:歷史部分文獻參考:《崇禎實錄》、《明季北略》、《度支奏議》等……

更多精彩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①:年度經典      ②:支持我們     ③:了解我們


我們每周二和周五推送深度評論文章。原創文章不易、筆耕辛苦,希望大家能幫忙多轉發身邊人關注這個我們這個正能量解讀平臺。謝謝大家。商務廣告合作聯繫方式:消費品類、知名品牌、在線教育等請聯繫微信萬箐:wq1949001 ,其他商務合作請郵件諮詢:825452433@qq.com


支持作者,請點最右下在看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獨夫民賊, 不曾負天下讀書人, 讀書人卻負他
    晚年的胡適繼續批評蔣介石,友人都勸他把握分寸,胡適笑談:「我和蔣公是老朋友,頂他兩句沒關係!」民國的大哲學家熊十力曾3次拒絕蔣介石的重金支援,並對前來送支票的人破口大罵:「你給我快走,他是王八蛋,我怎麼能用他的錢,你快拿走!」在民國時期,指名道姓罵蔣介石的讀書人很多,傅斯年也是其中之一,並且在批評時還翹著二郎腿,好不逍遙。
  • 《劍來》兩座天下開戰在即,這天下誰主沉浮!
    《劍來》這本書作者刻畫了很多生動傳神的人物,許多人物性格都刻畫也都非常好,對章節的描寫也非常到位,讓我等讀者幾乎能記住每一個人物和關鍵的章節。幾乎比擬另外一部神作,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者辰東大神寫的《遮天》。(咳咳,扯遠了)。
  • 歷史的另類臉譜:讀書人秀下限的上位史,一念無恥,荼毒天下
    明朝的讀書人都是清流不羈的硬骨頭?既然都有「水太涼,下不去」的文壇盟主,那些個曾經「滿朝朱紫貴」的讀書郎,另類者自然也不在少數。天啟年間的科舉達人孫之獬,更是將「讀書人無恥起來,自己都害怕自己」演繹的淋漓盡致。
  • 天下父母心
    第1082期美好  是一輩子的事   編輯/出品丨八點傳媒工作室 當孩子剛剛學走路時我們怕他走不穩跌到而不敢輕易放手當他們長大了又怕他找不到人生的另一半而苦惱一顆心也會跟著懸著天下父母心呀!無時無刻都想面面俱到卻不曾想孩子長大了就該學著像鷹一樣去振翅高飛如果我們一味的呵護不肯撒手又怎麼會看到他們嬌健的身影
  • 學天下父母心
    至於天下大世界,那超過人的認知範圍,只能通過智能人,才能用高於人的認知和智慧去認識,各種生物看世界都不一樣,人只能看人世,和低於人世維度的事物。看人世,有專門的學科,有主流的知識,有高低的認識,又有中西方的差異,又有社會階層的差異,又有所處環境的差異,很多知識沒有辦法聊清楚,就天下人世,父母的心大致是一樣的,這個可以聊一點。
  • 《哪吒傳奇》紂王寧負天下人也不負妲己,小時候不懂他們的愛情
    導讀語:還記得在動畫片裡紂王對妲己說:「該走的都走了,該來的也都來了,陪在寡人身邊的還是你啊。妲己有一事相瞞」「朕早就知道你是狐狸變得,朕寧可負天下人也絕不負你。」長大了再回想,紂王把妲己愛到骨子裡了。《哪吒傳奇》這部動畫片是小時候在中央頻道播放的。
  • 左宗棠的對聯與人生:身無半畝,靠什麼心憂天下
    左宗棠雕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23歲的左宗棠入贅湘潭周家時,在新房裡寫下的一副對聯。然而,隨著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埋藏在左宗棠心底的「心憂天下」理想,重新被激活。於是順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邀,入其幕府,輔佐軍務。張亮基調任山東巡撫後,又入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
  • 傅籌,悔平生不該小瞧了愛恨,本當不負天下不負卿
    傅籌到最後才明白,不該小瞧愛,他以為自己只是利用罷了,但人心都是肉長的,對於容樂那般出色的一個女子,他怎麼可能不心動呢!他也不該小瞧了恨,容樂恨他那般利用她,熱烈而決絕!她一貫敢愛敢恨,這是他自己種下的苦果。她不可能輕易原諒他,是他自己自作聰明太過自負,所以才將自己陷入一個進退不得的僵局。
  • 《天下無賊》:天下本無賊,善惡自心生
    這是《天下無賊》裡傻根在火車站喊的話,故事也就此展開。《天下無賊》是一部劇情電影,2004年的賀歲檔,根據趙本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馮小剛執導,劉德華、王寶強、劉若英等人主演。該片一經上映,便受到熱捧,創造出1.2億票房,還獲得了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周小平:福田作為領跑者的姿態讓我印象深刻
    周小平 知名網絡作家、評論人、「今日平說」公眾號作者。 那麼,福田給周小平 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 問答|可憐天下父母心, 英語怎麼說?
    @我愛翻譯 前一種情感是天下父母都有的(common hope),而後一種則是晚輩為了讓長輩安心所採取的一種行為(hold back):可憐天下父母心:It is the common hope of the well being of the children of parents all over the world報喜不報憂:report the
  • 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天下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州官趕來處理屍身,讓附近的人都幫忙認一下死去乞丐的身份,但無一人認識,只知道他生前說的是永嘉口音。也就是說此人無名無姓,沒留下任何資料,唯獨冰冷的懷中有一張皺巴巴的紙。圍觀的眾人爭相傳閱,讀完之後皆都唏噓不已,這首絕命詩和那些流傳千古的名詩相比也不逞多讓,在當時可稱為冠絕天下之作。州官憐其才華,令下屬將乞丐好生安葬,立碑曰:「永嘉詩丐之墓」。
  • 周幽王姬宮涅:予一人終歸是負了褒姒,更負了天下,天子錯了
    之前為博褒姒一笑,拿整個天下開最正經、最可笑、最愚蠢的玩笑,這是否值得?沒了天下,也就沒了予一人(古代周天子自稱),更沒了守護褒姒的人。身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失信於諸侯,就是失信於天下。周幽王之死,死得一點都不冤,讓我們深思。
  • 《劍來》白也什麼時候會重返浩然天下?
    相信很多書友都為白也感到惋惜,現在白也在青冥天下重新修煉,具體會什麼時候重返浩然天下讓我為大家一一說到。1、重回玉璞境。白也還是那個白也,心中詩篇化仙劍,勝卻人間無數。《劍來》中的白也形象瀟灑飄逸,豪放不拘,詩風超群,號稱最得意讀書人,詩無敵,劍也無敵,與老秀才劍開天地,三劍斬王座,讀書人白也,無愧此生,無愧浩然。白也註定是眾多書迷中心目中的李白,哪個少年不心神嚮往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大劍仙的風採。
  • 河圖傾盡天下:一個為她傾了天下,一個為了天下輸了她
    不過,他為了完成粉絲的心願,在2016年的時候出席過國風音樂大會心時紀,算是圓了粉絲的夢。河圖是湖南懷化人,歌手只是他的一個副業。今天我們不說河圖,我們說一說河圖的代表單曲《傾盡天下》。這首歌想必是許多人的古風入坑曲,歌詞很美,曲調也很美,河圖的聲音也非常的細膩好聽。但是想來除了資深粉以外,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也很少有人知道。
  • 初二文言文課外閱讀及答案: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初二文言文課外閱讀及答案: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三)範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 貞貞講解:曹操真的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梟雄嗎?
    有人說他是梟雄,有人卻說他是大漢的奸臣,雖然位極人臣,但到自己最後死了都沒篡漢自立,可見曹操的並不是什麼奸臣。可是還有的人說曹操,開始抵抗黃巾和聯合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是忠臣,到了挾天子令諸侯的時候,他突然發現漢室的天下原來也是人人可取的,自己曹操也可以取而代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本來漢獻帝就是傀儡,曹操也沒有想把自己到手權利還給漢獻帝。
  • 歷史揭秘:曹操敢寧負天下人,但天下人卻敢怒不敢言,原因在哪?
    「小魚仔聊歷史專注於歷史領域」 導讀:東漢末年,蜀國裂變,在當時其實並沒有魏國和吳國這一說,整個天下都是劉姓家族的天下,但是好景並沒有持續很長,到了漢獻帝劉協這一代,基本就給敗的差不多了,也正是因為漢獻帝的無能,曹操的野心才能體現出來
  •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真實意涵
    如果得到了心上人的接納,就會獲得一種「世界都圍繞著我」的一體感,永恆感,意義感和不朽感。這可能就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真正意涵,所謂「克己」即是可以主動自主的創造一種區別與客觀世界的道德世界,即把無意義的玫瑰花創生了他象徵愛情與美好,超越了他作為花的意義,注入了新的內涵,所謂「復禮」即是實踐了,玫瑰花象徵愛情的意義。
  • 《劍來》靜心得意齊靜春、文海周密,同樣讀書人為何差別如此大
    蠻荒天下一路從蠻夷之地入侵浩然天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不倒的劍氣長城倒了,浩然天下幾洲淪陷,中土神州的前十人死了幾個,號稱是人間最得意的詩無敵白也倒了,合道天下萬年的至聖先師也出山了!一個因為在浩然天下失意而成為今天的文海周密,一個為了麗珠洞天生靈而放棄己身,如今為了寶瓶洲再度隨春風而來!同樣的讀書人!一個讓浩然天下春風拂人間.一個讓浩然天下陷入兵戈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