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們誰是賊啊,站出來給我看看。」
這是《天下無賊》裡傻根在火車站喊的話,故事也就此展開。《天下無賊》是一部劇情電影,2004年的賀歲檔,根據趙本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馮小剛執導,劉德華、王寶強、劉若英等人主演。該片一經上映,便受到熱捧,創造出1.2億票房,還獲得了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小偷情侶王薄(劉德華飾)和王麗(劉若英飾)為了實現傻根(王寶強飾)天下無賊的淳樸想法與另一夥小偷團夥展開明爭暗鬥的故事。
《天下無賊》講的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故事,但馮小剛導演將不可能化為可能,還讓它順理成章,發人深省。整個電影拍攝風格與以往的搞笑電影不同,這次講述的是最底層人的事,將人性的善與惡、是與非的較量在一段旅途中展開,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天下無賊》這部電影用短短的100分鐘,讓兩個慣偷完成了從惡到善的轉變,也讓他們完成了自我救贖之旅。
下面我將分析這部電影是如何通過善惡的爭鬥、豐富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節的衝突來體現天下本無賊,善惡自心生的理念的。
一、通過善惡的爭鬥傳達積極正向的意義
1、天下無賊。傻根的信仰就是天下無賊,他對任何人不設防:「我就不信,狼都沒傷害我,人會害我嗎?人比狼還壞啊?」
王薄對傻根撒謊,說王麗病重,需要錢治病。傻根相信了,他從自己辛苦錢中拿出5000元給王薄。看到失火,他積極幫助滅火,聽到需要獻血,他毫不猶豫地獻血,雖然自己暈血。
那些純粹善良的人,都有同一個特點,像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信任,用單純、善意的心靈與人相處。他們不會想太多,也不會有太多煩惱,因為在他眼裡每一個人都和他一樣充滿善意,遇到別人有麻煩,就儘自己所能幫助他人。
傻根對人的信任是值得發揚的正能量,整部電影都在極力維護這份善良。不是讓好人學會辨別善惡,而是讓壞人變好,讓世界變得更單純、更美好。
就像哈維爾說的,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因為善良的人做事從來不是為了回報,是人性的本來,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選擇。我們選擇善良,是因為我們相信這樣做是對的。
2、人之初,性本善。王薄、王麗兩位慣偷,長期從事偷竊行為,並以此為樂。然而他們快樂的生活隨著王麗的懷孕,出現了變化。王麗自身對自己的小偷身份沒有認同感,暗地裡瞧不起自己。
在這樣內心世界的衝突下,她的內心是焦慮的,仿徨不安的。遇到傻根,讓她內心受到衝擊,感受到善良的人性在傻根身上閃閃發光。傻根奮不顧身救火、獻血等事情深深打動王麗,她心底深處的善良開始萌芽,並把這個觀念灌輸給自己的搭檔男友王薄。
王薄深愛王麗,聽說王麗懷孕並見證了傻根的善良後,他的觀念也在慢慢改變。旅途中多次保護傻根的6萬元錢,在影片最後不惜犧牲生命,守護了傻根的辛苦錢和淳樸的心靈,同時用生命換取了愛人王麗和孩子的自由。
父母是最難做的職業,身為父母所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王薄王麗做為兩個慣偷,他們經歷了各種磨難,也了解人間的各種險惡,深知做為小偷的孩子將來在世上將遭遇怎樣的苦難。
所以他們為了孩子,他們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要積德行善,要守護傻根,要做好人。父親母親,便是回歸塵世最溫柔有力的召喚。
3、邪不壓正。黎叔的小偷團夥有組織有紀律,分工明確,配合熟練,盜竊手段高明,為了利益不惜下重手。在火車上想盡辦法偷盜傻根的6萬元錢,與王薄王麗展開多次激烈的爭鬥。其實他們的一切早就在警方的監控之下,最後警方收網將黎叔團夥一網打盡。
正義的明鏡始終高懸,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凡是抱著僥倖心理做損害人民利益的人,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天下無賊》讓人們的心和傻根拉近了距離,也就是和善良美好拉近了距離,更靠近真實的自己。傻根善良的讓人可笑的行為,卻讓人們忍不住想去守護,不想讓他從「天下無賊」的夢中醒來,不想讓他面對現實複雜的社會。
人生來都是善良的,但是難免會在哪一個階段哪一件事上犯錯。雨果在《悲慘世界》裡說:「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但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為人的準則。」
二、塑造豐富的人物性格特徵,讓善惡在細節中體現
1、黎叔的自我本色。黎叔集團是惡的代表,雖然是個偷盜團夥,卻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在這套嚴格制度管理下的團隊,一直做著危害社會利益的事。
黎叔把偷盜看成是一份才能,平日勤學苦練,練就了高超的行竊本領和做老大的領導能力。他不容許自己的權利和威信受到任何人的動搖,堅信一切都必須在他的掌控之下。對下屬管教很嚴,「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掰斷下屬「四眼」手指頭,眼睛都不眨一下,這也看出他的心狠手辣和說一不二的性格。
偷盜搶劫這種不為社會認可的行為,在他眼裡是技術高超的技術活。黎叔經典語錄:「 21世紀什麼最貴,是人才!」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的偷盜集團老大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為了權利和自尊,和王麗王薄這樣的小角色周旋。在面臨金錢的誘惑和能力爭奪時,忘記了自己生命可貴,喪失了逃脫的機會。
這可以看出他本質是個利慾薰心、胸無大志的人,最後落入法網也是必然結果。
2、傻根淳樸善良的天性。傻根是個孤兒,他所接觸過的世界都是熟人的世界。他的家鄉在路上有堆牛糞,你用石頭畫個圈,就沒有人會撿走。很小就跟著村裡人出來修廟宇,他幹活的地方是廟宇,接觸都是老鄉、虔誠的香客等等,接觸的都是淳樸善良的人,沒有接觸過外面社會的複雜人,對所有人不設防。他的世界一片純淨,他單純地以為外面的世界也一片美好。
他有著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的勤勞樸實、簡單善良,他引起了人們對人性的反思,喚醒了兩個小偷情侶的良知。雖然車廂內因為他的六萬元暗流湧動,明爭暗鬥,但是在王麗王薄兩人的守護下他絲毫沒有察覺。
3、王麗母性之光閃爍。王麗懷孕之後,世界觀發生轉變,想要做好事為孩子贖罪。心中已經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並有罪惡感。
來到西藏,看到廟宇,就執意下去朝拜,非常虔誠地跪在地上,想要通過向神靈懺悔,來獲得救贖,為孩子積德。在火車上也是不惜和王薄分手,也要守護傻根的錢和純樸的心靈。展現了人性善良、真誠的一面。
王麗要守護傻根「天下無賊」的夢想,實際是在守護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傻根的,也是她期待中未來孩子的世界。一個人心中無賊才會期盼天下無賊,哪一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無賊的世界中。孕育中的孩子被賦予「新生」和「救贖」的意義。
特別是最後一段,含著眼淚吃烤鴨的橋段,把內心那種心疼、傷心欲絕的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劉若英讓人領略了實力派的演技,善良與溫存,對未來迷茫,對現實無奈,善與惡,是與非,愛與恨,在她身上都有酣暢淋漓的體現。
4、激發王薄善意的種子。王薄一開始是惡的,放誕不羈、偷竊技術高超,但是他的內心是有善意的種子的。在和黎叔打賭時,黎叔設局,故意在他面前讓一個暖水瓶在嬰兒頭頂掉落,王薄本能地毫不猶豫地上去接住水壺,結果輸了賭局。
在影片最後王薄本來有機會逃跑的,但是他為了守護傻根的夢想,留下來和黎叔爭鬥,用生命換回來傻根的錢。他的這種行為稱得上是善,大善。所謂善,就是不會主動去損害其他群體或個人的正當利益,甚至為了他人、社會的利益而不惜犧牲自身利益。
沒有人天生就是賊,有些人在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下成了賊。當遇到某些事時就會觸發我們心底的善良。影片中王薄是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以為愛付出一切。他愛王麗,被傻根感動,也為即將出生的孩子著想,由惡變善,他用死詮釋了生命的價值,為王麗和孩子帶來了生的光明和希望。
三、通過情節衝突,突出維護善意的艱辛。
1、王薄王麗兩個搭檔之間的情感衝突。王薄和王麗之間既有金錢利益的牽絆,也有純真的感情糾葛。王麗想要過正常人的生活,王薄固執不回頭說:「既做過賊,一輩子別想做好人」。
在西藏寺廟懷孕的王麗虔誠地跪拜、懺悔,音樂莊嚴肅穆,對人的心靈是一種洗滌。但是王薄卻在這樣的聖地遊刃有餘地偷盜。兩個人這種強大的行為反差也為後來的衝突做了鋪墊。
在王麗告訴他懷孕之前,王薄作為小偷活得逍遙自在,十分不理解王麗積善行德的做法。但是當王麗告訴他:「懷孕了」,他瞬間紅了眼眶,反問王麗:「你不告訴我,是你覺得我不配做父親嗎?」
這之後他為了配得上父親這個稱號,也開始處處保護傻根。其實兩人拼盡所有去維護的不單單是傻根,還有他們想棄惡從善的良心,想為自己孩子積德的舔犢之情。最後王薄為了履行對王麗的承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黎叔和王薄之間的明爭暗鬥。高手對決,都在無聲之間。徒手剝雞蛋,切指、劃包等,刀片、鋼鋸等上下飛舞,一氣呵成,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的手法讓人嘆為觀止。雙方鬥智鬥勇,驚心動魄,是矛盾衝突的主體。影片最後王薄被黎叔的殺死,但是錢卻被王薄放回傻根身邊。
王薄明裡想偷傻根的錢,與火車上黎叔小偷團夥多次交鋒,雖然小偷團夥人數較多,但王薄總能巧妙地化解危機,暗地裡為傻根守住了6萬元。這也間接說明王薄有勇有謀,技高一籌。
3、警察和小偷之間無聲無息的較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黎叔和王薄他們不斷交手,但一切都在警察的掌控之中。在兩夥賊爭鬥過程中,六萬元已經被便衣警察換成了6萬冥幣。警察把王麗王薄兩人真心保護傻根的行為都看在眼裡,但是對他們之前的偷盜也了如指掌,對於是否抓捕他們,警察也很矛盾。最後王薄用生命換取了王麗和孩子的自由。
總結
整部電影都圍繞傻根的6萬元的歸屬展開,王麗和王薄所執著的不僅僅是保住傻根單純的內心,更是保住人心的信仰,保住利慾社會所稀缺的世道人心。最後變成了為了保護傻根也就是善與惡的較量,最後王薄用生命維護了傻根的6萬元,也守護了自己心底的善良,表達了對王麗及未出生孩子的愛。
《天下無賊》不僅僅是期盼人們的財產不受侵害,也希望心靈不要受到傷害。在生命這趟旅行列車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純淨的心靈,善良的天性,活在一個天下無賊的世界裡。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