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是指將大部分甚至全部時間與精力放在照顧家務、孩子的女性,與家庭主婦對應的,是「獨立女性」。很多人認為,獨立女性首先應當是經濟獨立,也就是說,可以不依靠其他任何人,而能夠自己生存下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裡需要有人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原因主要有下:
帶孩子乘坐地鐵的媽媽
幾乎沒有企業會接受員工隔三差五地請假回家帶孩子,再加上男性通常被認為比較適合在外工作,所以許多家庭的選擇是男性堅持工作,女性辭掉工作,回家做一名全職太太。
全職在家帶女兒的媽媽
這樣一來,一個家庭中的經濟的天平就傾斜了——男性佔據了家庭經濟的主導地位,看上去像是「男性為整個家庭而工作」,「女性依靠男性而生存」。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全職太太照顧孩子的辛苦去哪了?
我們來看看「全職太太」這個「職業」本來是什麼樣子的。
原始人以狩獵和採集衛生
現在大家常說近代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父系社會,實際上,在此之前,人類經歷過一段「母系至上」的社會形態。
在原始時期,男性主要負責狩獵,不能保證每天都有收穫;女性主要負責採集果子,基本上每次採集都有收穫。所以女性為族群提供的食物比男性穩定,女性就在族群中佔據了較高的地位。
由於原始社會以群居為主,一個族群裡既有許多男人,又有許多女人,女人照顧孩子被視為延續這個族群的血脈,是為族群做出巨大貢獻的工作,沒有她們教育好孩子,氏族的未來就會衰落。而當時又是以個人對族群的貢獻來論地位高低的,所以照顧孩子的女性在原始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原始人復原圖
為什麼後來逐漸變了呢?
答案就是家庭的縮小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家庭的縮小:從氏族生活到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從一項公共事務演變成了家庭的私人事務,進而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也從多人一起承擔演變成了一個家庭自己承擔。
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原始氏族裡,大家採集、打獵得到的資源是共同分配的,而在市場經理裡,不為市場創造價值,就沒有回報。既然帶孩子成了兩個人的私事,自然不會從市場中得到回報。、
在兩個原因堆疊下,就造成了全職太太在家帶孩子沒有收入,故而被認為是依附於有收入的男性的局面。
為市場創造價值,才有回報
北歐國家素來以福利高著稱,比如丹麥、挪威、瑞典等。一些北歐國家的政策規定,撫養和教育孩子就是改善國家的未來,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責任,因此應該將稅收的一部分拿出來用於支持那些放棄了其它收入,全職照顧孩子的人——全職太太。
在這些國家,全職太太每周可以拿到一筆可觀的補貼,足以使自己和孩子正常地生存甚至是生活。這樣一來,她們不必再依靠丈夫作為家庭經濟的唯一來源,而且她們是在從事國家支持的一項職業,有了充分的底氣可以說自己是一名獨立女性。
歐洲的全職太太沒有生存壓力
因為照顧孩子有補貼,甚至出現了全職爸爸
像我國這樣人口眾多、人均經濟水平不足以支撐起全民福利的國家,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應該怎樣平衡全職照顧孩子和家庭經濟的天平呢?
目前常見的有以下解決辦法:
母愛和父愛都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
相互理解和支持最重要
另外,有些人會擔心女性有了獨立收入後會增加和丈夫爭吵的頻率,這種看法其實是站不住腳跟的。現在的社會正在努力擺脫母系或父系的單邊統治,轉而向人人平等的模式去發展,在人人平等的社會環境下,只有男女對等的家庭,才能擁有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既是全民之所願,也是大勢之所趨。
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您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男女不平等的問題。
愛生活,愛學習,來期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