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副木板窗花年畫能美一整年

2020-12-25 隴上非遺

原創:小佩

親愛的,還記得小時候那些美麗的木質亮窗嗎?還有哪些亮窗上美輪美奐的畫嗎?現在想起來,是那麼親切,那麼讓人著迷。不僅散發著木頭特有的香氣,更散發著「年」快樂和幸福的味道。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體味一回主要流行於渭源縣的木板窗花年畫吧。

渭源縣,是渭河的發源地,黃河上遊古文化發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民間手工藝,其中木版窗花年畫就是一絕。渭河文化底蘊深厚,縣境內寺廟眾多,宗教活動頻繁,以神咒、冥幣板子等民間美術題材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藝術借鑑。

「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年畫,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張貼的畫。以往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房院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堂房風室、窗旁、門上以及灶前、神龕上都貼上煥然一新的年畫,各個角落都被貼得紅紅火火,花花綠綠,用以創造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賜給幸福,消除災禍與不幸,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年畫作為渭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渭源木版窗花年畫線條流暢自然、木味濃厚,畫風粗獷,色彩對比強烈,生活氣息濃厚。其題材也極為廣泛,形式更是多種多樣。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災除禍;美女娃娃、吉祥歡樂;人情世事、男耕女織;小說、戲曲、神話傳說;山水花卉、飛禽走獸;時事新聞、諷刺幽默;還有些是以實用和服務於人們的現實生活為目的。

會川鎮木版灶王年畫形象質樸、自然簡練單純,比較直白地表達了農民樸實的主觀願望。很多畫面都有情節性、裝飾性和趣味性,色彩鮮豔強烈。這樣的表現方法既適合廣大農民、市民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也便於木板印刷製作。

木版年畫通常是用傳統的木版水印方法印製的年畫。渭源木版窗花年畫製作通常有五個步驟:畫師繪製畫稿;刻工將畫稿反貼在木板上,刻成墨線印版;將墨線印版印製出版樣;印刷,先印墨線版,後印套色版;開臉,即畫眼、描眉、點唇、塗粉等。以灶君類木版年畫為主,灶君則有獨座(工商業者供奉)、雙頭灶、三頭灶等,其上端都印有二十四節氣表。

木版年畫製作的材料主要是果木等質地比較堅硬木料。工具有刨子、刮刀、鋼尺、刻刀、扁鏟、規矩、砂紙。目前,隨著工業印刷水平的突飛猛進,批量生產的機印彩色年畫迅速佔領了市場,純手工的木版年畫由於成本太高,費工費時,大多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越來越重視,木版年畫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民間木版年畫的題材較多,也很講究。年畫窗花的張貼時間、地點及張貼的具體部位和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例如,門神是貼在院門上的,根據門神的種類,又細分為貼在大門、二門、後門或閨房門上的。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倉房財神、甚至有貼在牛棚馬圈上的車馬神。「中堂」貼在客廳,「月光」貼於窗旁,鬥方則貼在箱櫃或升、鬥上,真是各有規矩。

嘿嘿,親愛的,看完木板窗花年畫,是不是感覺馬上要過年了?是不是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一幅長32米、繪有一千多個人物、以圖文形式展示我國北方農村一年四季主要節慶、禮儀、生產勞作活動的木版年畫《農家樂》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它用513塊刻版,手工水印在一張無接縫的畫紙上,這是山東濰縣木版年畫藝人張殿英和兒子張運祥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作品。
  • 和宮鬥劇中的女子服飾相比,這組木板年畫中的女子服飾是不是更美
    中國的木板年畫歷史悠久,在表現形態上與國畫迥然不同,年畫屬於民間畫。具有大地的本色與人文的本真,各個地方份的人年畫具有不同的特點,桃花塢精巧,此組圖就是表現年畫中的女子形象。圖一為麻姑獻壽圖,麻姑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 小朋友自製年畫寫對聯 擺攤過有年味的春節
    「賣年畫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姐姐買了漂亮,哥哥買了帥氣!」這是5歲的徐小寶和他哥哥姐姐們的攤位,專賣自製手工木版年畫和現寫的對聯。手工年畫現買現做     攤位的長桌被小寶和姐姐一分為二,左邊桌上放著爸爸徐先生花了兩周在家製作的木板年畫模具,右邊部分則是9歲姐姐王鄭心愛寫對聯的地方。而小寶9歲的哥哥周墨,則負責在攤位旁吹奏葫蘆絲吸引客人。
  • 貼窗花的女人,比窗花還要美!
    元旦之際,揚州民間保留著貼窗花的傳統。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窗花的內容刻畫的主要是戲劇人物、歷史傳說、花鳥魚蟲、山水風景、其中最多的是花卉動物,象徵著吉祥喜慶,連年有餘。為何要在元旦貼窗花,有何寓意呢?先要從元旦的由來說起。為了紀念歂頊、黃帝和后羿與一隻金烏大戰並讓後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光明,人們把太陽重新升起的這天叫做元旦,期望以後的日子每天都有新的越來越好的變化。
  • 千年古縣,年畫之鄉,這家博物館美輪美奐,堪稱「民族藝術敦煌」
    驅車到縣城新開路的最東頭,來看看這家年畫博物館,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民風民俗、天文地理、花鳥蟲魚、戲曲傳說還是耕讀傳家、家國情懷,人們對生活所期盼的各種美好,像年畫這種藝術形式,竟然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地在採風之前,和朋友也聊過一些關於武強的話題。
  • 一起來四川的年畫村 體驗木板年畫製作的奧秘吧
    四川綿竹的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
  • 二十八,貼年畫!有一處「福」字千萬不要倒著貼!
    貼畫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貼掛籤,貼窗花,貼年畫,貼對聯,貼門神,貼福字等等。窗花大家都知道,是我國民間的剪紙藝術。窗花一般用紅色和粉色的紙來剪,圖案則豐富多彩,喜鵲登枝,連年有餘,龍鳳呈祥是最常見的題材。窗花貼在紙糊的窗格上。並不是每一格都要貼滿,而是錯落有致地貼上去,看著雅致而不累贅,喜慶又充滿藝術感。
  • 非遺故事丨木板作紙畫生活 刀刀都見真功夫
    大抵是起源於唐朝的緣故,興鎮木板圖畫多以唐朝人物居多。相傳唐時,蒲城位處京兆。五座唐陵在蒲城修建的百餘年間,祭祀活動甚為多樣,燒香敬佛,鞭炮焰火包裝裝潢、燒紙冥錢印製無一不需要紙張和圖畫,從而繁榮了興鎮的造紙和印刷業。木板圖畫也應運而生。
  • 年畫尋訪①丨 年輕人何以支撐起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天地
    年畫構圖完整飽滿,刻版工整精細,採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裝飾效果極為濃鬱。形式上以門畫、中堂和屏條為主,內容有歲朝吉慶、小說戲劇、風俗時事等題材。《一團和氣》是桃花塢木刻年畫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國年畫史上,桃花塢年畫風格突出,被稱為「姑蘇版」。年畫製品遠銷浙、皖、贛、鄂、豫、直至日本、越南,並對日本浮士繪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西方的印象派。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展覽第一部分「同源與流變」以4件明代書籍版畫開篇,揭示中國清代木版年畫與日本浮世繪的關聯。這部分通過豐富的作品和文獻展示了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和仕女畫、清代姑蘇版畫等對日本浮世繪的重要影響,以及清代木版年畫與浮世繪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與影響。
  • 非遺進課堂--年畫拓印讓我走進了傳統文化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們了解中國年畫這一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錦屏學校三年級老師特意邀請了山東省博物館的年畫專家,開展了以「走近傳統文化——年畫」為主題的班級實踐活動,專家們給大家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年畫課。
  • 綿竹年畫成獨具川西特色民俗文化符號 走進千家萬戶
    近日,全國網絡媒體德陽行採訪團走進位於中國綿竹年畫村的綿竹年畫超市。寬敞明亮的展示廳,各種綿竹年畫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木板、手繪、刺繡、陶版、葫蘆、金絲、竹編、玉板、蜀錦、布藝、雕刻、立體、拓片、落地門神、年畫禮品、年畫工藝品、年畫生活用品等近二十種年畫產品順著牆壁四周一一陳列,讓人覺得綿竹年畫盡收眼底的方式很有新意。
  • 一張年畫五層木版 周家口木版年畫不只有「門神」
    一進門擺有一張桌子,上面有包括木版、刻刀工具、彩筆等創作工具。牆上掛有幾幅周家口木版年畫的經典形象,另一側的大桌子上,擺得滿滿的都是已刻好內容的木版。他說雖然這房子是木質結構的老建築,不能用電,屋子裡冬冷夏熱,但能有專門的年畫製作房間,自己特別滿足。屋內擺放著許多制好的木版。
  • 「高冷奇葩」 原來冰窗花可以這麼美!
    靜悄悄的,冰窗花肆意地伸展著腰身,恰似百鶴丹陽下舞一曲,仿佛在期待雪的到來。 難得一見的冰花,滿滿的都是回憶啊...今年北方的冬天冷的又早又狠,早起拉開窗簾多有久違的冰窗花掛滿玻璃窗。
  • 貼窗花
    窗花是黑土地龍江民間剪紙的一種,傳承至今。在春節期間貼窗花,用來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它寄託著辭舊迎新、喜慶吉祥的願望。窗花最初源於民間喜慶或民俗活動中的剪貼畫,且多貼於農村窗戶的白紙上而被稱為「窗花」。窗花對個人來講,亦是一個能勾起許多回憶與鄉愁的紐帶。
  • 慶「魚」年:「缸魚」年畫匠人的年味記憶與期待
    「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年畫的一種,而且是其中被稱為「活化石」的那種。過去,家裡少有自來水,儲水用缸。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缸魚」年畫,貼在水缸旁的牆上。畫中的金鱗紅鯉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隨波遊弋,煞是好看。不僅如此,魚與餘諧音,寓意吉祥,於是這就作為一種民俗傳承至今。「藍綠的底子上,一條肥頭大尾的大紅鯉魚遊弋其中。
  • 胡同深處的「匠人工坊」——訪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張闊
    提起木版年畫,你一定聽說過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河南朱仙鎮……你或許不知道,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近日,我們來到張闊的「匠人工坊」,聽他講述關於木版年畫的故事。張闊1959年1月生於北京,是西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