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尋訪①丨 年輕人何以支撐起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天地

2021-01-20 澎湃新聞
年畫是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形式。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手工木版年畫漸漸變成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手工木刻年畫的生存環境是這樣的?它們的技藝與傳承又是怎樣的?從今日起,「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將推出春節年畫尋訪系列,走近這一與年味直接相關的傳統民間藝術。

一提起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很多人就會想起其代表性作品《一團和氣》。而桃花塢木版年畫除了《一團和氣》外,還包含了歲朝吉慶、小說戲劇、風俗時事等題材。而今,桃花塢木刻年畫已不是父子相承的手工作坊,而是形成了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以非遺保護機制體制與學科專業培養模式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其中的一批年輕人支撐了桃花塢年畫的傳承。《一團和氣》

年畫的傳承歷史

蘇州桃花塢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展成為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為鼎盛時期,與天津楊柳青成為了中國南北兩大民間年畫的中心。

在鼎盛時期的桃花塢年畫,畫面遠近分明,層次清晰,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乾嘉盛世」的風情世相。在表現手法上,既有傳統繪畫全景鳥瞰式的構圖,又有了西方焦點透視的銅版畫形式,強化空間感和明暗對比關係,突出立體效果。作品刻板細膩,風格清新。如《蘇州萬年橋》、《陶朱致富圖》、《西湖十景》、《山塘普濟橋》、《三百六十行》、《百子圖》、《三美人圖》、《兩廂記圖》等作品都有受西方銅版畫影響的影子。

桃花塢年畫

清鹹豐以後,桃花塢年畫中西方銅版畫風基本消失,代之以明快的單線平塗,色彩趨向濃烈鮮豔,民間氣息更加濃鬱。這一時期的年畫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尤為突出的是小說、戲曲題材明顯增多。至清朝末年,桃花塢年畫還出現了一些緊扣生活、反映時事的作品。

蘇州桃花塢年畫技法上最重要的是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以及後來出現的分版分色套版印刷技術。年畫構圖完整飽滿,刻版工整精細,採用一版一色的水色套印,裝飾效果極為濃鬱。形式上以門畫、中堂和屏條為主,內容有歲朝吉慶、小說戲劇、風俗時事等題材。《一團和氣》是桃花塢木刻年畫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國年畫史上,桃花塢年畫風格突出,被稱為「姑蘇版」。年畫製品遠銷浙、皖、贛、鄂、豫、直至日本、越南,並對日本浮士繪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西方的印象派。

王靜宇作品 《文姬歸漢》

年畫的現狀與繼承

而今,桃花塢木刻年畫已不是父子相承的手工作坊,而是形成了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以非遺保護機制體制與學科專業培養模式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

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說,「傳統桃花塢木刻年畫的經營模式是父子相承,到了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就發生了改變。我們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成立於1959年,由解放初期僅剩的『王榮興』、『朱榮記』和『朱瑞記』等幾家老字號年畫作坊合併而成。當時新成立的年畫社邊整合邊生產,並招收了一批設計人員及刻印人員,進入一個創作的小高潮,使木刻年畫的各項傳統技藝得以繼續保留和復興。」

「桃花塢年畫一路走來,分分合合,經歷很多節點,如1953年、1958年、1959年、然後到『文革』。1970年,桃花塢木刻年畫停產,然後到1979年恢復,1985年合併。2001年,因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生存困難,也因行政管理隸屬體系的變化,蘇州市人民政府將蘇州桃花塢年畫社劃歸至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到了我們學校,就形成了桃花塢人才培養模式。如今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新繼承人都是我們學校的畢業生,最早的從事木刻年已有15年之久,最晚的也有3年的時間。當初,他們在讀書期間,學習一年的平臺課後,在大二便可按照專業方向進行「雙向」培養,即學生可以選擇年畫專業,年畫專業也可以選擇他們。畢業之後,願意繼續從事木刻年畫的便可選擇留下來成為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正式員工。因此,他們這批年輕人支撐了桃花塢年畫的傳承。」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負責人說。

桃花塢年畫

在談到桃花塢年畫的實用現狀,負責人表示,「桃花塢木刻年畫的產值屬於集體所有制單位的。這是在全國並不常見的。因為一般木刻年畫都是私營的、個體。雖然現在的市場環境非常不錯,但是桃花塢木刻年畫進入千家萬戶還是非常艱難的。其原因是,一,它的內容、它的題材與其現在時代的發展有距離感,而且年輕人的審美價值觀以及對時尚認知的不同,年畫和現代家居環境總歸是不太融合;二,價格問題、印刷技術對年畫有著極大衝擊。膠版印刷讓年畫成本和售價都變得很低,而且耐用程度比木刻年畫要高。當然,印刷技術的提高是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這是必然的,這並不是說年畫貼的人少了就說明年畫不行了。」

桃花塢木版年畫社場景

澎湃新聞了解到,桃花塢木版年畫社有三個主要的經濟來源,一是政府扶持,每一年都會有一部分的項目經費;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藏家、美術館的需要。三是蘇州等地的社區、學校都會做一些「傳統年畫進社區、學校」的展演會。

現年畫社設有房志達印製工作室、葉寶芬大師刻制工作室、新傳承人刻印工作室、桃花塢木刻年畫史料館和蘇州桃花塢年畫館。

在桃花塢木板年畫社從事木版年畫製作的過程中,他們每個人都不「偏科」,畫、刻、印都很熟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各有所長。

孫一波臨摹作品《水滸葉子》孫一波臨摹作品《水滸葉子》

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有十五六個人從事桃花塢木版年畫,全部是年輕人,最早便是新傳承人孫一波,他2002年開始從事桃花塢木板年畫製作的工作,他這些年的精力主要放到複製流傳到國外的木刻年畫精品。最近他剛剛完成了對明代陳洪綬《水滸葉子》的臨摹。

孫一波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我在學習桃花塢木刻年畫時,房志達老師教我們印版,沈偉臣老師教刻版,張曉飛、王祖德老師教創作。當然,工作室其他人在學習年畫時也有其他老師來教授,不同人有不同的老師。我的側重點主要在刻上,尤其對傳統木版的臨摹與學習。到現在還是不斷地區學習老版,因為傳統手工藝的很多東西,即便你很多道理都懂,但是實際操作中,真的需要大量的實踐,慢慢去熟練、去掌握。」

「而今,學習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年輕人別較少,待遇也不是特別高。如今政府對這一塊比較重視,還是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的傳承人,心無旁騖,把手藝越做越精吧。」孫一波補充說。

王靜宇繪製臨摹的珍貴明清老版畫

而對於國畫專業的王靜宇來說,畫稿與繪製臨摹珍貴明清老版年畫是她的一個強項。很多時候在僅有年畫圖片的情況下,她憑著工筆畫的基礎來完成放大複製。她告訴澎湃新聞,「最近在臨摹複製一張清代中期的木版畫,這張木版已經不在了,我只能憑藉書上的這張小圖來放大繪製。由於書上印刷的顏色比較重,我便畫了一張忠實於出版物上的,而另外還畫一張整體顏色相對淡一點。兩張做出來之後對比下,選擇比較合適進行刻版、印製。除了華這張顏色完成稿出來,還要單獨畫一張線稿出來。線稿是貼在木版上用來刻版的,而顏色完成稿是用來印刷時作為樣本的。」

————————

桃花塢年畫的製作

年畫的製作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畫稿,稿子畫好了就雕版、刻版,刻版好了在進行印刷。

一、畫

王靜宇 線稿作品

畫分為創稿、勾稿、分版稿。創稿是指在熟悉生產工藝過程的基礎上,確立設計主題,畫出富有桃花塢木版年畫特點的畫稿。勾稿即先勾出線版稿用於刻版,要求用濃墨勾勒清楚,造成刻版上的困難,且線條不宜過密,也不宜粗細相距太遠,筆法不能有太多輕佻轉折,這樣不僅刻出來效果不好,還會造成印刷時的困難。

分版稿。線版完成後,要根據原創初稿分出填色版稿。

二、刻

1、看稿。畫師勾出的線版稿先要看,並研究在具體刻制過程中有哪些不利於操作的地方,提醒畫師修改。

2、配板。一般選用梨木板。因為梨木細滑,吸墨性好,硬度適中,不宜翹裂變形。厚度不能太薄,薄了容易走樣,厚道一般在一寸到兩寸。

桃花塢木版年畫新傳承人孫一波在演示刻版

3、貼樣。線稿勾在蟬翼紙(特製專用透明紙)上,再平整服帖地貼在梨木板上,這一工序極為重要,要求不能走形,講究指法、份量輕重,所以技術要求很高。不論墨線稿或者套色稿,在粘貼畫稿時,先將同類的木版按照稿紙大小配料、刨平,並以平鑿扦光,以達到平光細淨為度。稿紙先與版面定位放好,在稿紙四周和版面銜接處用鉛筆打上四五個騎縫叉,以便粘貼稿紙時不會走位。然後用薄勻漿糊遍塗版面,迅速貼上稿紙。貼稿紙時用左手扦住稿紙,右手以小棕帚輕勻地自中央向四周刷出來,刷時要求平服準確,絲毫不能走位才合乎要求。如果稿紙一經走位,刻版時無法糾正。而套色版貼稿紙比墨線版要困難的多,套色版是根據墨線版而來的,如果和墨線版有差錯,印刷時必不「上套」。所以刻版藝人中對於套色版上套與否,視為這行手藝中的第一個難關。

桃花塢木板年畫的使用工具

4、刻版。三分本事七分工具,桃花塢年畫追求工具的精緻、得體。在刻線版、刻套版全都會用到這樣一把刀,叫拳刀。它是桃花塢木版年畫最主要的工具。而拳刀都是根據自己手的大小自己製作的。首先用拳刀以四種刀法(發刀、襯刀、挑刀、復刀)刻出線版。線條、點、面全部刻出後,需用彎鑿、扁鑿、剔空、韭菜邊、針鑿、修根鑿、扦鑿等刀具進行敲底、修整。鏟底要求奏刀準確,鏟底平整。有訣云:「發刀準,挑刀狠,鏟底輕」。若有損壞,須及時採用補版工藝進行補版,補版工藝仍是相當精密的。

5、套版(亦稱色版)。根據線版,畫師會進行分版。刻出線版後,應將分版稿選板、上樣、刻製成色版。

6、對樣。線版、色版全部完成後,要細心複查,有否失套、漏版、斷線等現象,發現問題要及時補版。補版時可以在需要改動處挖去一塊,然後嵌入同形大小木片一塊扦平,再依照原稿加以墨線刻畫。

色版

三、印

套印工序包括:看稿、上料、印線版、夾水、摸版、印套版、夾水。

1、看稿分看墨線稿和看套色稿。看墨線稿時要注意檢查墨線稿的布局、線條組織和粗細程度。看套色版,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色彩分布雖然多是滿版,但必須做到不沉不悶,配色輕重要適當,色塊處理既要滿版,色距又要相近。反之,會造成色彩刺眼或汙濁。

2、上料,即夾紙。印刷每手料為500張,要整齊地夾在印臺的撓棍下。上料時,500張紙要先切光篤齊,靠左邊,即靠按版片的邊緣,要使之略有坡度,約在30-45度之間為宜,坡勢由右向左,這樣上撓棍固定後便不易走位。

桃花塢木版年畫新傳承人王晟航在演示印版

3、印線版。印線版的黑色(墨色)均為自己配製,要求色度飽和,印出效果應當準確、清楚、清潔。在印線版或印套版的時候要求:扦紙功夫,扦紙的緊或松、平或斜均會影響到印刷的準確度。一般都是在撓棍左邊按上一塊「襯板」,以幫助扦紙的角度和平穩度,不過最後效果仍決定在手中。老師傅扦紙,不上不下,不左不右,鬆緊統一,五百張始終保持在同一個位置,注意版面的平準。刷帚功夫,刷帚使用時先在顏色盤內蘸色,落版時需用力較重,以便潑開顏色,敷滿版面。接著既輕勻而又快速地遍刷版面,不等顏色稍幹的時候便扦紙上版,使用擦子擦印。在刷帚刷版時,應防止由於顏色用得過多而溢成「色邊」,即在版面邊沿或溢到邊外,或者淤塞成塊;更應防止棕絲脫落而汙染畫面。總之,要做到畫面上色彩的勻、準、潔、鮮四字的要求。擦子功夫,當扦紙上版後,隨即擦子下落,由撓棍這邊先輕輕地從右到左,再由中央向四周施展,以定版位,然後用重而靈活的力道擦出畫面。要求既要均勻,又要根據粗細不同的色塊的情況,使用不同輕重軟硬的功夫去對付,以達到勻、準、潔、鮮的要求。

桃花塢木板年畫

4、夾水。印完線版,需先夾水20分鐘左右。目的是讓墨色固定。

5、摸版。套色版要和墨線版結合的絲絲入扣,摸版是重要的一關。上下左右的部位要摸準。版片大的在版背四角墊以潮紙,版片小的用膏藥肉,即中藥店中出售的膏藥原料粘住,均用小榔頭敲移。在引刷進行中微有移動時,也需隨時注意敲版校正。

6、印套版。根據原定的色版工藝程序,特別是要採用環色版工藝的情況時,首先要設定印色版先後程序。一般先印紅、藍、紫,後印黃、淡墨。每印完一套版,都要採用夾水工藝過程。整個過程,要做到勻、準、潔、鮮的要求。

桃花塢木板年畫成品與墨線版

7、夾水。每印一套色,紙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潮溼,不僅紙有伸縮性,色彩也容易潮溼,會影響下一套色彩的準確性,這就需要隔水處理。辦法是每隔七、八張或十幾張紙中間隔上一張乾燥的紙板。隔水時間約為二十分鐘或半個小時。但應注意時間不宜過長,紙上不應過幹,否則第二套就印不勻甚至印不上去。因此,印刷這道工序,一手料,即500張紙,必須一手落成,不能拖延時日。最後一套的隔水時間應比分套時隔水的時間略長,待紙上全部隔幹後下料。然後整理切齊,以待檢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年畫尋訪④丨守住年味兒,楊柳青就這樣一代代傳承
    千百年來與年味相關的手工木刻年畫的現狀如何?它們的技藝與傳承又是怎樣的?「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的春節年畫尋訪系列本期走近的是天津楊柳青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濰坊楊家埠年畫為中國三大年畫流派。而楊柳青與桃花塢又並稱謂「南桃北柳」。
  • 傳統年畫飄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每當家家戶戶歡歡喜喜地在門窗、牆壁貼上年畫,祈求來年家宅平安、風調雨順,一股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便撲面而來。  在濃濃的年味兒中,對於中國人來說,年畫就不只是一幅畫,還是承載著追夢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精神圖騰、幸福之舟。  貼起年畫,才算過年  臘月二十九下午,古城蘇州陽光和煦。
  • 能看也能親手填色 傳統木版年畫帶你重溫年味
    在展廳入口,觀眾駐足欣賞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精彩視頻,了解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承歷史、製作工藝,以及不同年畫產地的民俗文化和藝術特點。為期兩周的展演活動,天津市西青區玉成號畫社、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山東濰城區城關運祥民間工藝體驗館等分別精選了代表性年畫作品,展現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魅力。整個展廳分為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縣年畫三個展區。
  • 年畫尋訪③|上海小校場年畫裡的海派年味
    從蘇州桃花塢傳入上海的年畫,要在上海這座新興城市站穩腳跟並得到發展,完全走以前的傳統道路是肯定走不通的。經過年畫商們不斷地試探磨合、融合創新,上海小校場年畫逐漸形成了自己都市化、時尚化和商業化的特色風格,這也是以蘇州年畫藝人為主的上海年畫界審時度勢、入鄉隨俗的一種聰明睿智的應變之舉。
  • 博物館內印年畫 小學生新年送福
    近日,桃塢中心小學的同學們來到蘇州博物館現場表演了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套版印刷工藝。孩子們用五塊木刻版演繹了民俗年畫的製作,並把一幅幅成品「牡丹福字圖」贈送給現場參觀的市民。
  • 80幅中國木版年畫精彩亮相蘇州美術館
    中國江蘇網訊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20日。
  • 「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齊聚蘇州美術館 80幅精彩作品亮相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展覽現場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
  • 這件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前身
    館藏最早的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   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這件2000多年前的木刻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揚州石料缺乏,所以這件木刻版畫和我們所說的畫像石的功能和用途是差不多的,都是用來裝飾墓室的。」
  • 揚州木版年畫可溯至西漢 2000多年前它的模樣
    揚州博物館館藏西漢木刻版畫「壽」字木版年畫「張仙射箭」木版年畫「一團和氣」木版年畫核心提示在近期公布的第4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中,揚州木版年畫成功入選傳統美術類,作為這個項目的保護單位,揚州博物館藏有近300塊木版年畫板,涵蓋了百十個品種。館藏最早的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木版年畫的前身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實際上,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
  • 一起來四川的年畫村 體驗木板年畫製作的奧秘吧
    四川綿竹的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
  •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 「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南報網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描述的貼門神畫、年畫的場景,如今在城市已經難得一見。走進位於鼓樓區高雲嶺的明社·璞齋,舊時年味會撲面而來。
  • 天津年畫「年年有餘」的寓意和內涵
    在中國,年畫是春節年俗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年畫始於古代的「門神畫」,用於新年時張帖裝飾環境,故名年畫。我國有四個地方以盛產年畫所著稱: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以及天津的楊柳青鎮。這樣的年畫,被大家稱作「年年有餘」。要知道,這幅「年年有餘」就是天津楊柳青的代表之作,是我國年畫之中的精品之作。天津楊柳青的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的年畫齊名,是我國四大年畫產地之一。「年年有餘」這幅年畫寓意深刻,簡單地說,就是取「魚」和「餘」的同音,寄寓了「年年都有剩餘,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
  • 寄給春天的請柬——訪《年畫》詞作者楊玉鵬、曲作者利宇翔
    【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14】    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說起年畫,很多人第一感覺可能是「歡天喜地吉慶熱鬧」。對楊玉鵬而言,年畫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種鄉愁」,年畫是「寄給春天的請柬」。
  • 郭春奎:讓東昌府木版年畫煥發活力
    遇到感興趣的遊客上前詢問,他就停下手中的刻刀,繪聲繪色地講起舊時的民風民俗、當今年畫時新的樣貌,眉飛色舞間,東昌府木版年畫傳承發展的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 傳承老手藝,幾十年初心不改
  • 年輕人玩起新年畫,來張「逢考必過」「脫單神器」有沒有
    表情包正是提取了年畫裡不同的元素和形象,結合現在的流行觀點和詼諧話語,讓大家在聊天的時候就能了解到我們年輕的傳統文化。」在孫勇看來,想讓年畫重回年輕人的視野,關鍵要讓年畫有更多曝光率,無論是實物還是數位化產品,「看見,習慣,接受,喜歡,了解,探究,這一系列之後才能談傳承和發展」。有了曝光率,又如何適應年輕人刁鑽的眼光呢?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作為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的重要環節,「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結合近些年的年畫振興實踐,探討年畫如何在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探尋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發展路徑,充分彰顯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形成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良好氛圍,為年畫的保護和傳承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 多彩年畫文化信息承載豐富 線上線下跟潮流扮靚春節
    」,讓古老年畫煥發出時代氣息五彩年畫掛起,火紅燈籠亮起,湖南長沙雨花非遺館內,處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年畫。行至灘頭木版年畫高臘梅年畫作坊,一幅賀歲生肖主題新品年畫《諸事如意》,吸引了幾位年輕人駐足欣賞。年畫中,扛如意、捧寶盆、頂壽桃,生動的形象加上鮮豔的色彩、美好的寓意,讓人讚嘆。「以前我們接觸的年畫多是門神、灶王爺那些比較威武、嚴肅的形象,這麼可愛、有生活味道的內容比較少見。」一位90後女孩表示自己已經被「圈粉」,「我以後肯定會繼續關注年畫。」
  • 本色凡楽社 | 蘇州最具特色親子營,教育、音樂、美食、年畫統統在這裡!
    ▲ 臺灣教育家曾國俊校長 【教育講座】 ▲ 妙琳法師 【親子動中禪】▲ 音樂家【創藝音樂之旅】▲ 喬麥老師傳統手作【桃花塢年畫刻制自幼學習音樂,2007年起遇見詠給·明就仁波切,隨其學法、禪修,了悟真正的快樂從何而來。2011年至今,受仁波切指派在亞洲各地以及美國、加拿大分享「開心禪」課程。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歌撰戀之部——物思戀》 喜多川歌麿《一團和氣》 蘇州桃花塢 清代晚期展覽: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期:2020.8.5 至 2020.10.18地點:中國美術館以山東平度年畫《空城計》為例,畫中的場景正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與魏國統帥司馬懿鬥智鬥勇的環節中達到高潮的那一刻。作品以司馬懿為中心點,採取了對稱結構,刻畫了司馬懿的猶豫不決和諸葛亮的藝高人膽大。平度的年畫喜用粉色,通過精心布色,使畫面具有了一種獨特的柔和感。天津楊柳青的《暖香塢雅制春燈謎》又是一個全景式對稱構圖,內容取自《紅樓夢》第五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