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幅中國木版年畫精彩亮相蘇州美術館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20日。

  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中國年畫都與驅兇闢邪、祈福迎祥的主題密切相關,為百姓喜愛的事物或神話、歷史故事、戲文、新聞。中國傳統年畫的產地也很多,由馮驥才牽頭編纂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二十二卷,將產地分為大小兩種,產地之大小,不僅根據歷史規模和影響力,還要看現有的活態遺存狀況。

  市民現場觀展

  據了解,參加本次展覽的五家,通常將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山東楊家埠並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也有前三者加河北武強或河南朱仙鎮的。而蘇州桃花塢與上海小校場年畫是一脈相傳、此起彼伏的關係。雖然這些年畫的產地不同,但都是中華民間藝術瑰寶,各有千秋。

  市民現場觀展

  展覽中,蘇州桃花塢年畫共展出50幅,其中40幅是清版年畫,10幅是新年畫。康乾盛世「姑蘇版」是清代前期文化多元創新的一個縮影,此類作品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本土文化的滋養。

  據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美術館管理部部長高翔介紹,《姑蘇閶門圖》和《清鑑秋冬美境》兩幅年畫作品都是首次展出,前者是最典型的清康乾時期風景名勝類 「姑蘇版」代表作,既代表「姑蘇版」刻制技藝巔峰,也是研究清初蘇州經濟社會繁華的重要依據;後者為對屏中一幅,是典型的清康乾時期戲文故事類 「姑蘇版」代表作,代表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藝術巔峰。此外,相較於清版年畫,新中國時期創作的新年畫則融入了更多風景、水鄉元素,本次展出的新年畫多是由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藝術家們創作,描繪了蘇州虎丘、盤門、石湖等水鄉風光,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眼光。

  部份作品展示

  蘇州桃花塢

  《姑蘇閶門圖》 題詞:寶繪軒主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墨版套色敷彩 110cm×56cm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麒麟送子圖》 清嘉慶 墨版套色敷彩 74.5cm×48.5cm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天津楊柳青

  《東吳招親》 61cmx103cm 楊柳青年畫 天津楊柳青年畫社提供-網站用圖

  《藕香榭吃螃蟹》 62cmx100cm 楊柳青年畫 天津楊柳青年畫社提供-網站用圖

  四川綿竹

  《金玉滿堂》 賈君 59cm×72cm 2016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博物館提供-網站用圖

  《舞獅》 李悅 89cm×85cm 2018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博物館提供-網站用圖

  山東楊家埠

  《大過新年》 楊家埠年畫 清版 32.5cmx44cm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網站用圖

  《繡花女》 楊家埠年畫 41.5cmx31cm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網站用圖

  上海小校場年

  《上海勝景洋場跑馬圖》 陳同盛刻印 47×29cm 民國 小校場年畫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新刻蘇州虎丘山景致燈船圖》 上洋文儀齋 31×51cm 民國 小校場年畫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中國江蘇網訊4月9日, 「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據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美術館管理部部長高翔介紹, 《姑蘇閶門圖》和《清鑑秋冬美境》兩幅年畫作品都是首次展出,前者是最典型的清康乾時期風景名勝類「姑蘇版」代表作,既代表「姑蘇版」刻制技藝巔峰,也是研究清初蘇州經濟社會繁華的重要依據。《新刻蘇州虎丘山景致燈船圖》上洋文儀齋31 × 51cm民國小校場年畫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中國江蘇網訊4月9日, 「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

相關焦點

  • 「中國四大木版年畫」齊聚蘇州美術館 80幅精彩作品亮相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展出。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為城市增添文化色彩。展覽現場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
  • 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亮相美術館!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展覽日期-2020年8月5日-10月15日-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展廳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濰坊木版年畫大師張殿英:耕耘年畫裡的一生
    「這幅巨幅年畫名為《農家樂》,是由無接縫紙手工製作印製的年畫長卷,用了近4個月時間印刷完成,畫面描繪了中國古代農民一年四季的勞作、節慶、遊藝及風俗習慣。整幅作品上共有98個故事情節、1000多個不同的人物,所有情節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張殿英指著展館內的《農家樂》向記者介紹。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重點作品賞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作為中國農耕社會傳播最為廣泛的藝術載體,承載著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並給予人們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慰藉和有益的教育。木版年畫以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為創作主旨,內容涵蓋了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包羅萬象,是描繪古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地域遼闊,木版年畫產地遍及南北各地,並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以地域為特色的十餘種典型風格。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展覽分為美人、戲劇、風景三個板塊,展示了日本浮世繪與清代木版年畫在題材選擇和形象塑造方面的異同。浮世繪中的美人往往姿態曼妙、衣衫華美,而清代木板年畫中的女性姿態端莊、溫柔嫻靜。
  • 這件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前身
    近300片明清年畫版片,揚州風格獨樹一幟   提及年畫,最廣為人知的當屬蘇州桃花塢年畫,相傳,最初揚州的木版年畫稿是從蘇州傳過來翻刻印刷的,後來揚州刻工吸收其長,自己創新設計,雕刻印刷銷售,還與蘇州藝人相互交流。當形成一定市場後,揚州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特色。
  • 一張年畫五層木版 周家口木版年畫不只有「門神」
    如今,周家口木版年畫依然保留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一幅年畫往往需要5大步驟,其中的刻板更是多達5個。曾十年沒再碰木版年畫位於河南周口市川匯區的關帝廟,每日到此上香的人絡繹不絕。除了誠心祈福,許多人還會到廟內東側的一所房間,來欣賞周家口木版年畫的製作。
  • 高清: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大師現場制畫
    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騰訊世博媒體聯盟前方報導 中國木版年畫起源於北宋時期,而名列中國四大古鎮之一的河南開封朱仙鎮則是木版年畫的故鄉。朱仙鎮年畫以線條粗獷、形象誇張、構圖飽滿、色彩豔麗而著稱。7月13日起,世博會河南活動周啟動,中國開封朱仙鎮年華藝術館館長、開封市年畫藝術研究會會長、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封大學客座教授任鶴林帶著他成百上千幅年畫作品來到世博會,向人們展示真正的年畫藝術。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參會人員合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手藝網、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四川大學非遺研究中心承辦的「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成功舉行。
  • 能看也能親手填色 傳統木版年畫帶你重溫年味
    在展廳入口,觀眾駐足欣賞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精彩視頻,了解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承歷史、製作工藝,以及不同年畫產地的民俗文化和藝術特點。為期兩周的展演活動,天津市西青區玉成號畫社、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山東濰城區城關運祥民間工藝體驗館等分別精選了代表性年畫作品,展現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魅力。整個展廳分為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縣年畫三個展區。
  • 楊柳青木版年畫、河北武強木版年畫齊聚天津美術館
    &nbsp&nbsp&nbsp&nbsp2019中國旅遊產業博覽會&nbsp&nbsp&nbsp&nbsp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美術形式。它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崛起於民間藝術之林,其作品有著自身的藝術組成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 揚州木版年畫可溯至西漢 2000多年前它的模樣
    >年畫是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衍生形成的一種中國民間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上述負責人說,在研究和實踐中都表明,揚州文化具有一定的延續性,西漢木刻版畫可認為是揚州後期某些藝術的前身,比如明清書籍上的版畫、木版年畫,都可認為是漢代木刻版畫的延伸和傳承。近300塊明清年畫板揚州的年畫風格獨樹一幟提及年畫,最廣為人知的當數蘇州桃花塢年畫。
  • 佛山木版年畫86件珍品亮相河北武強 再現嶺南地區獨特文化
    陳賀芝 攝中新網衡水12月25日電 (崔志平 陳賀芝)25日,86件佛山市博物館館藏木版年畫亮相河北武強,再現嶺南地區獨特文化藝術風格。參觀展覽。 陳賀芝 攝當日,「嶺南吹來和煦風——佛山木版年畫特展」在河北武強年畫博物館開幕,共展出佛山市博物館收藏的清代以來佛山木版年畫精品和珍品86件,包括門神畫、門畫、神像畫、觀賞畫、新年畫等。
  • 傳統年畫飄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每當家家戶戶歡歡喜喜地在門窗、牆壁貼上年畫,祈求來年家宅平安、風調雨順,一股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便撲面而來。  在濃濃的年味兒中,對於中國人來說,年畫就不只是一幅畫,還是承載著追夢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精神圖騰、幸福之舟。  貼起年畫,才算過年  臘月二十九下午,古城蘇州陽光和煦。
  • 八月好展遍地開,清代年畫與日本浮世繪齊登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更多美術館及博物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重啟。進入八月,從古色古香的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到「金光四射」的北京當代·藝術展,一批精品展覽亮相,為觀眾帶來清涼文藝的夏日好去處。
  • 9月中國美術館最新展覽
    進入9月中國美術館全新主題的「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和「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正在熱火如荼的展映。先說說「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這個展覽藝術家以繪畫的形式展現了70年來我國人民在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特別喜歡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和農民畫。描繪少數民族的繪畫作品,原汁原味的再現了民族服飾和生活場景,特別有帶入感;農民畫作品色彩豔麗,整幅畫給人喜氣洋洋的感覺。
  •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木版年畫、窗花剪紙:民間技藝在繼承中創新發展 」專題展的木版年畫廳裡,一幅長32米、繪有一千多個人物、以圖文形式展示我國北方農村一年四季主要節慶、禮儀、生產勞作活動的木版年畫《農家樂》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它用513塊刻版,手工水印在一張無接縫的畫紙上,這是山東濰縣木版年畫藝人張殿英和兒子張運祥用了四年時間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