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4月9日,「文心印記—中國木版年畫特展」在蘇州美術館精彩亮相。本次展覽由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四川綿竹、上海小校場年畫聯袂舉辦,共展出近80幅精美木版年畫。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20日。
年畫最早是以門神形式出現,漢代文獻中已有門神畫的記載。中國年畫都與驅兇闢邪、祈福迎祥的主題密切相關,為百姓喜愛的事物或神話、歷史故事、戲文、新聞。中國傳統年畫的產地也很多,由馮驥才牽頭編纂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二十二卷,將產地分為大小兩種,產地之大小,不僅根據歷史規模和影響力,還要看現有的活態遺存狀況。
市民現場觀展
據了解,參加本次展覽的五家,通常將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山東楊家埠並稱為「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也有前三者加河北武強或河南朱仙鎮的。而蘇州桃花塢與上海小校場年畫是一脈相傳、此起彼伏的關係。雖然這些年畫的產地不同,但都是中華民間藝術瑰寶,各有千秋。
市民現場觀展
展覽中,蘇州桃花塢年畫共展出50幅,其中40幅是清版年畫,10幅是新年畫。康乾盛世「姑蘇版」是清代前期文化多元創新的一個縮影,此類作品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本土文化的滋養。
據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美術館管理部部長高翔介紹,《姑蘇閶門圖》和《清鑑秋冬美境》兩幅年畫作品都是首次展出,前者是最典型的清康乾時期風景名勝類 「姑蘇版」代表作,既代表「姑蘇版」刻制技藝巔峰,也是研究清初蘇州經濟社會繁華的重要依據;後者為對屏中一幅,是典型的清康乾時期戲文故事類 「姑蘇版」代表作,代表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藝術巔峰。此外,相較於清版年畫,新中國時期創作的新年畫則融入了更多風景、水鄉元素,本次展出的新年畫多是由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藝術家們創作,描繪了蘇州虎丘、盤門、石湖等水鄉風光,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眼光。
部份作品展示
蘇州桃花塢
《姑蘇閶門圖》 題詞:寶繪軒主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 墨版套色敷彩 110cm×56cm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麒麟送子圖》 清嘉慶 墨版套色敷彩 74.5cm×48.5cm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天津楊柳青
《東吳招親》 61cmx103cm 楊柳青年畫 天津楊柳青年畫社提供-網站用圖
《藕香榭吃螃蟹》 62cmx100cm 楊柳青年畫 天津楊柳青年畫社提供-網站用圖
四川綿竹
《金玉滿堂》 賈君 59cm×72cm 2016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博物館提供-網站用圖
《舞獅》 李悅 89cm×85cm 2018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博物館提供-網站用圖
山東楊家埠
《大過新年》 楊家埠年畫 清版 32.5cmx44cm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網站用圖
《繡花女》 楊家埠年畫 41.5cmx31cm 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網站用圖
上海小校場年
《上海勝景洋場跑馬圖》 陳同盛刻印 47×29cm 民國 小校場年畫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
《新刻蘇州虎丘山景致燈船圖》 上洋文儀齋 31×51cm 民國 小校場年畫 蘇州美術館藏-網站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