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賀新年快樂:「富貴萬年」說年畫
在長期的發展中,楊柳青年畫形成了印繪結合的獨特技藝,其精湛的刻工、細膩的彩繪、豐富的畫樣以及廣泛的影響力,堪稱集年畫藝術之大成,在歷史上享有盛譽。現在省裡面讓大家畫幾張印了,就送給老百姓。我們這裡根本不能弄,收不回成本。現在能賣的也就是旅遊產品,禮品。以前那種還真的需要放在博物館,原汁原味的,現代人已經沒法欣賞了。綿竹年畫《騎車仕女》澎湃新聞:綿竹年畫博物館的收藏怎麼樣?
-
京東電腦數碼年貨節新年送福 新意福袋等你認領
過小年就像是過新年的「彩排」,小年過後,過大年的新年氛圍就更加濃鬱了。與此同時,以「京東一下,年味到家」為主題的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年貨節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家紛紛為自己心儀的年貨買單,希望將過年的喜慶氛圍帶回家。在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為新年打造的專屬紅包牆成為最吸引消費者的集中打卡地。
-
新年除了要貼春聯,更要貼年畫,原來年畫的寓意這麼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元日》,詩裡描寫了新年伊始,人們歡歡喜喜、熱熱鬧鬧過新年的景象。新的一年貼春聯,貼年畫,包餃子,可謂是子孫滿堂,其樂融融。今天,儀然帶領大家去看看,一千多年前古人貼的年畫是啥樣的。
-
《捉妖記2》曝年畫版海報 胡巴化身最萌「福」娃
網易娛樂2月5日報導 今日,春節檔合家歡巨製《捉妖記2》發布一組年畫版海報,暖萌可愛的胡巴化身寓意吉祥的胖「福」娃,提前向觀眾送上新年祝福。海報靈感來自中國傳統年畫,「福壽齊天」、「財源廣進」、「年年有餘」三個喜氣盈盈的主題,盡顯影片熱鬧喜慶的合家歡氣質,傳遞最濃年味兒,將賀歲氛圍渲染十足。
-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 「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南報網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描述的貼門神畫、年畫的場景,如今在城市已經難得一見。走進位於鼓樓區高雲嶺的明社·璞齋,舊時年味會撲面而來。
-
新春走基層 「福」字春聯進地鐵 杭州鳳起路地鐵站 年味濃!
今天(1月9日),地鐵鳳起路商業街內尤為熱鬧。下午,鳳起路站舉辦了「新春送福」活動,乘客和市民可以免費領取書法家們潑墨揮毫而寫的福字和春聯,增添新年喜氣。記者在現場看到,案桌上鋪滿了喜氣的大紅紙,書法家們揮毫潑墨,隸篆行楷草,一幅幅對聯、一張張福字洋洋灑灑揮筆而就。據了解,現場寫字的老師們都是浙江省硬筆書法協會的成員。
-
鑑賞| 看清以來年畫古本孤本:大門炕頭窗戶各有不同的年畫
增福財神 山東省博物館房門上的年畫則多以婦女兒童為題材。例如《鹿鶴同春》左右對稱,左為一少婦挎籃夾鋤,身後有一隻鹿,身前是一肩扛大壽桃的童子;右為一少婦扛鋤挑籃,身後有一隻口弦靈芝的仙鶴,身前是一託舉大石榴的童子,左右各有一隻蝙蝠。舊有天地四方為六合之說,「鹿鶴」的諧音是「六合」,寓意天地四方同是春臨之意。
-
綿竹市城東(第四)幼兒園舉行2021年新年主題活動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 1月5日,綿竹市城東(第四)幼兒園舉行了以「四幼年畫節 喜迎中國年」為主題的2021年新年主題活動,慶祝2021新年的到來。活動中,該園的全體幼兒和教師進行了以綿竹年畫《迎春圖》為範本的巡演活動,並結合孩子們的特點進行了改編和創新。首先出場的是報春表演隊伍,衙役護送春官,喜氣洋洋,向人們喜報陽春,迎接春的降臨。
-
濰坊博物館推出「板橋送福」文創糕點
「板橋送福」茶點上面分別印製「吃」「虧」「是」「福」四個字。近來,博物館文創熱持續升溫,藝術類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市民喜愛。端午節來臨之際,濰坊市博物館送出了可以吃的文化大餐——「板橋送福」文創糕點。這是市博物館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創新玩法,用另一個形式讓古老的文物「活」起來。
-
過新年啦丨團團圓圓就是福!
團團圓圓過新年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
春節到想念老北京木版年畫 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
有著千年歷史的木版年畫,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幾乎成為春節的象徵,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幾張,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北京人做北京年畫的,我只知道我一個。」楊梅竹斜街的老北京人張闊,做木版年畫已經十多年,不少熟人都愛叫他「前門老闊」。老闊重新拾起的這門老技藝,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原來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畫。老闊創作的鼠年生肖年畫《望長壽》,上圖為底板,下圖為年畫。
-
河北省武強年畫博物館開展社科普及宣傳進幼兒園、進社區活動
【每日科技網】 為迎接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5月17日,衡水市武強縣年畫博物館舉辦了年畫知識宣傳進幼兒園、進社區活動。在武強縣第一幼兒園武強年畫體驗室,工作人員對幼兒老師進行武強年畫印刷技藝的傳授,從各個工序進行耐心細緻的講解和示範,老師們僅用半天時間就基本掌握了刷印技法的動作要領,練習熟練後即可進行演示操作。在活動中,工作人員還為幼兒園師生、社區居民講解年畫歷史傳承、製作過程等知識,一起動手製作年畫,使大家對年畫的文化傳承以及技藝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年畫尋訪③|上海小校場年畫裡的海派年味
年畫總是和年節纏綿得最緊,相依相偎。時光流逝,雖然年畫的表現題材和應用範圍在以後擴大了很多,不再總是和新年捆綁在一起,但在所有畫種中,她依舊還是帶著濃濃的「年味」,而上海小校場年畫的年味,因其置身都市,更多更早的感知繁華時尚,因而更有其特殊之處。
-
博物館裡過大年 春節活動精彩紛呈
天津博物館推出「御苑藏珍——頤和園精品文物展」「金豬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兩大新展,並為遊客準備了免費講解、智能導覽等貼心服務。天津自然博物館春節推出生肖展「金豬送瑞——豬年生肖特展」和寓意吉祥的「葫蘆主題特展」,排演兒童劇,吸引近12萬家長兒童在自然博物館裡遊覽。
-
稚童親手寫「福」字,給高齡老人送上新春祝福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華煒 通訊員 邢桂敏「奶奶,這是我自己寫的『福』字送您,祝您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昨天(2月6日)上午,杭州德勝小學書法協會的9名小學生,帶著寫滿他們心意的一幅幅「福」字,來給德勝社區高齡老人送福。「好孩子,謝謝你們還記得我。」90多歲的高齡獨居老人馬小英接過孩子們送的「福」字,笑得合不攏嘴。孩子們和社區工作者還來到84歲的勞模方天如老人家裡。
-
這件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揚州木版年畫前身
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木版年畫中,一件「壽」字年畫體現了揚州木版年畫的精髓。圖中由幾種故事題材的畫面組成:字的最上端為「天女乘鳳」,行雲流水連接著「福、祿、壽」三星人物,三星人物身旁的景物又連接出「八仙祝壽圖」,八位神仙有聚有散,分別巧妙地分步在筆劃的重要之處,字的最下端為東方朔偷桃。這幅字形年畫,將幾個故事的人物分步在一個字中,相互間串以壽桃、亭臺樓閣和雲氣等,揭示字意內涵。
-
新時代 新生活 新年畫
春節貼年畫是中國古老的習俗,其歷史已逾千年,深受大眾喜愛,傳承至今依然鮮活。年畫成為過年時不可或缺的吉祥物,有「不貼年畫,沒年味」之說。年畫渲染了「年」這個特定節日祥和團圓的氣氛,表達了人們慶豐收、過新年的喜悅之情,也寄寓了人們祈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是辭舊迎新的報春花。
-
畫年畫、剪紙、相聲……青島中小學生「花式忙年」
小學生倡導文明過年 公交車窗上畫起「民俗年畫」 為呼籲市民文明過年,1月15日,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第三分公司的多名駕駛員聯合青島德縣路小學的小學生,以在公交車窗上畫民俗年畫的方式,倡導市民禁放煙花爆竹,同時為乘客營造新春的喜慶氛圍。
-
千年古縣,年畫之鄉,這家博物館美輪美奐,堪稱「民族藝術敦煌」
驅車到縣城新開路的最東頭,來看看這家年畫博物館,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無論是民風民俗、天文地理、花鳥蟲魚、戲曲傳說還是耕讀傳家、家國情懷,人們對生活所期盼的各種美好,像年畫這種藝術形式,竟然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地在採風之前,和朋友也聊過一些關於武強的話題。
-
揚州木版年畫可溯至西漢 2000多年前它的模樣
在近期公布的第4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中,揚州木版年畫成功入選傳統美術類,作為這個項目的保護單位,揚州博物館藏有近300塊木版年畫板,涵蓋了百十個品種。館藏最早的西漢版畫被認為是木版年畫的前身在揚州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件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