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昆福 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
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對臺灣政壇影響甚巨,島內藍綠政治版圖發生了大幅異動,政黨格局乃至政治生態均也產生了劇烈的變化。箇中顯露出的政治發展跡象與趨勢,無疑是臺灣島內有志於主導臺灣政局的政黨及政治人物,難以選擇性忽略或視而不見的。畢竟,2018的「九合一」選舉結果是2016年5月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島內民意及政治生態演化最直接的表徵。基於此,端看2020臺灣政壇各股政治勢力的角力競逐,就現階段來研判其發展態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切入。
藍綠白2020戰局 實力派成重要變量
「九合一」選舉塵埃落定之後,緊接著的臺灣2020地區領導人選舉便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在2020戰局當中,經「九合一」選戰洗禮後的實力戰將或特定派系陣營,顯然將成為影響各方布局的重要因子。
其一,派系利益考量成影響綠營人選關鍵。「九合一」選舉一戰,首當其衝的蔡英文辭去了民進黨黨魁,而與其「捆綁」,隸屬新潮流的實力派人物陳菊及賴清德,同樣遭遇重創。蔡賴菊「鐵三角」主導民進黨當局的局面已然崩解,新的權力布局不得不進行重構。面對逐漸展開的2020戰局,尋求連任意願極其強烈的蔡英文,在政治利益最大化的最高標準之下,進行了多方布局與縱橫捭闔。手段包括:試圖讓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蘇嘉全出馬角逐黨魁,在遭受反彈「胎死腹中」之後,轉而運作自己曾經提攜過的,較無「公害」的謝系子弟兵卓榮泰披掛競爭。
雖然卓被譏為「保皇派」,但由於得到民進黨各派系中生代力挺,成為了「最大公約數」,除了遭遇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公開挑戰外,從蔡英文的角度來看,黨主席之爭暫時未掀起太大的風暴。在行政團隊方面,則試圖挽留賴清德繼續掌舵臺灣行政管理機構,並否認延攬蘇貞昌再度回鍋接任,避免賴清德切割並在後續挑戰自己的2020之路。
然而,蔡英文的相關操作能否成功,依舊難下定論。尤其是其能否如願取得2020出徵代表權同樣存在變數。在筆者看來,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派系妥協的程度;二是潛在勁敵賴清德的考量;三是蔡英文的聲望;四是「獨派」的反彈力度。
新潮流即使在「九合一」選舉中,與蔡英文一同遭遇重創,但依舊是民進黨內的最大派系,並且新潮流成員、連任成功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及成功當選臺南市長,親新潮流的黃偉哲等人的羽翼漸豐,該派系依然對民進黨布局2020將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由於臺灣整體局勢對民進黨較為不利,「討厭民進黨」已形成了社會氛圍。民進黨2020前景堪憂,無論派誰出戰,均是一場硬戰。在這背景之下,讓蔡英文繼續角逐,還是另推人選增加勝算,成為了民進黨派系考量的難題。
從島內近期推出的各項民調均顯示,蔡英文繼續代表民進黨出徵,除了能贏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外,其他人選蔡英文均難以與之匹敵。而如若賴清德出徵,勝算卻增加了不少。因此,在蔡英文聲望走低,勝選機率大減,再加上「獨派」反對蔡英文尋求連任的情形之下,賴清德的個人政治盤算與考量,顯然將產生重大影響。假若賴清德決意出馬挑戰蔡英文的出徵代表權,那麼,正當性日趨弱化的蔡英文將遭遇極大挑戰。在以勝選為最大考量的理由之下,民進黨上演如同2016國民黨的「抽朱換柱」戲碼,也不無可能。然而,現在賴清德的處境就如同當年的朱立倫,換掉蔡英文而自己在2020又敗選甚至是慘敗,個人的政治聲望也將遭到重挫,2024便將遙不可及。
其二,地方實力派影響藍營布局的力度漸強。「九合一」選戰過後,高雄、新北及臺中的「禿子、漢子、燕子」成為地方實力派人物,他們個人的政治聲望及在國民黨權力結構中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其中又以高雄市長韓國瑜最為突出。韓國瑜在之前選戰中,掀起的「韓流」席捲全臺灣,發揮了「一人救全黨」的效用。選後,羽翼日豐、聲望居高不下的韓國瑜熱力不減,依然成為臺灣媒體熱炒的焦點,儼然成為了國民黨的「最大咖」。韓國瑜若在國民黨2020布局中,選邊站表態挺某一方,無疑對後者將起到加持拉抬效應。
也因此,韓國瑜成為了各方極力拉攏的重點對象。外界可以看到,朱立倫借將李四川給韓國瑜當副手,而輔選有功的王金平在韓國瑜就職高雄市長的次日,便南下與其會面。對此,有評論甚至認為,朱立倫、王金平及韓國瑜已形成了結盟關係。前不久,面對是否參選2020,王金平已經表態要選就選正的,不會選副的,而因2016敗選沉潛多時的朱立倫也已高調宣示參選2020。加上,新北市長侯友宜及臺中市長盧秀燕等黨內實力派被視為朱立倫人馬,更增強了其的政治能量。因此,對於所謂的「結盟關係」,筆者持保留態度。在近期島內多家民調中,在沒有柯文哲加入2020戰局的情形之下,朱立倫對決民進黨的蔡英文及賴清德均呈現領先狀態。因此,就目前而言,朱立倫的聲望最為強勁,若再得到「禿子、漢子、燕子」的力挺,其出線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其三,藍綠白「三角習題」,柯文哲叫板能量與日俱增。與韓國瑜被認為是國民黨「最大咖」相比,柯文哲目前則成為了「全臺最大尾」。在近期2020選戰的有關民調中,柯文哲均橫掃藍綠熱門人選。如在臺灣《聯合報》於2018年12月下旬公布的民調中,若國民黨推出最強棒的朱立倫,民進黨繼續由蔡英文出馬,柯文哲獲得45%的支持度,而朱立倫落後15個百分點,蔡英文則僅有11%的支持度。而如果蔡英文換成賴清德,則支持度上升為18%,朱立倫則為28%,柯文哲依舊位列第一,拿下41%的支持度。
在臺灣《美麗島電子報》於同月公布的民調中,如果柯文哲對決朱立倫及賴清德,支持度分別為:33.3%、27.2%和22.8%;而若是賴清德換成蔡英文,支持度更差,僅為14.7%;柯文哲則有36.4%,而朱立倫則為29.0%。可見,在藍綠白當中,柯文哲已擁有撼動藍綠的動能。在筆者看來,若在接下來的1年左右的時間之內,柯文哲繼續保有如此聲量,其參選2020的機率將大增。而在2020選戰中,對其最為有利的當推「帶職參選」,可保留「進可攻退可守」的空間。
藍綠白2020布局 政治新樣態不容小覷
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藍綠不少實力戰將脫穎而出,在臺灣政壇佔據一席之地。而這場選戰同樣折射出臺灣政治產生了新的樣態,呈現出「三化」現象。
其一,政治人物網紅化。在「九合一」選戰中,韓國瑜及柯文哲無疑是典型代表,他們憑藉網絡行銷,營造了不俗的網絡聲量。並且,最終通過傳統的地面戰,將「空戰」效果轉化成選票,從而贏得選戰。其中,韓國瑜的操作策略更是可圈可點。他不斷用庶民的語言,將選舉政見口號化、通俗化傳播,並切中選民的利益關切,利用網絡進行廣泛傳播,從而提高網民的關注熱度,形成網絡聲勢,再逐漸化約為現實的民意支持度,進而在選戰中贏得主動。從正式宣布參選不被看好到大贏對手15萬票,歷史性地反轉南臺灣政治生態,韓國瑜僅用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這種操作路徑與策略,無疑值得臺灣有志於角逐2020的政黨及政治人物參考借鏡。
其二,政治生態去藍綠化。「九合一」選舉結果顯示,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的縣市,如桃園、基隆及新竹市,民進黨候選人憑藉各自任內的服務與經營獲得的選民認同,同樣可以成功連任,甚至大贏藍營候選人。而一向被視為綠營大本營的南臺灣,或是所謂「民主聖地」的宜蘭縣,民進黨執政績效不彰,每逢選舉便操作意識形態對抗,同樣會踢到鐵板。從高雄、嘉義市及雲林等地被國民黨成功翻盤,便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因此,在2020戰局當中,再次操作族群對抗、省籍糾紛和意識形態抗爭,其成效將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反效果。這無疑給懷揣傳統選戰思維及操作策略的藍綠政治操盤手傳出了警訊,若不改變和革新選戰方式與策略,己方陣營在選戰中勢必將淪為被動。
其三,政治權威去魅化。筆者曾撰文指出,在歷經政治發展歷程後,臺灣政治呈現政治權威「去中心化」,傳統政治人物「去魅化」以及草根人物「反建制化」的現象。「九合一」選舉已經證明,傳統型的老派政治人物在臺灣新型選舉模式之下,施展的空間已越來越有限。面對2020戰局,各方陣營的老派政治人物若不甘於退居二線,而是強出頭,搶奪出徵代表權,並用老套的選戰方式來與對手競爭,最終可能會導致己方落敗。從目前藍綠各方陣營不斷醞釀的氛圍中,不少政治人物已然意識到了這一點。然而,新興與老派勢力的競逐並未停歇,而是洶湧澎湃。最終結果如何,尚待觀察。
藍綠白2020成敗 兩岸關係至關重要
有別於一般的地方性選舉,2020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必須對兩岸關係的論述進行清晰而明確的界定。由於民進黨當局主政期間,兩岸關係倒退惡化,兩岸和平紅利遭到破壞,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也已折射到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當中。「九合一」選舉結果展現出的新主流民意,是臺灣各方陣營難以迴避,必須給予重視的新樣態。
一方面,拼經濟促發展已成為大部分臺灣民眾的新共識。因此,在2020選戰過程之中,藍綠白不管最終分別由誰代表出徵,提出如何發展島內經濟,切實提高民眾生活品質的可行方案或政見訴求,並真正打動選民,從而贏得認同,都是決定各方成敗的關鍵所在之一。在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當中,韓國瑜拋出的「政治0分,經濟100分」,以及「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等發展庶民經濟的口號與訴求,正是切中了當地大多數民眾的利益關切。從而化不可能為可能,最終顛覆選民結構「綠大於藍」的既有政黨格局,打破民進黨霸據高雄二三十年的局面。在接下來的2020選舉當中,各方候選人顯然更是要向臺灣民眾證明自己有能力拼經濟謀發展的能力,方能在選戰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成為了影響臺灣2020選戰的定數。民進黨主政臺灣兩年多,從反面力證了「兩岸關係好」之於「臺灣好」的重要性。因此,各方候選人無疑更要向島內民眾展示處理和維持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能力,避免重蹈之前因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中,採取「零和博弈」策略而導致臺灣島內受到衝擊的覆轍。去年,韓國瑜在高雄選戰中表態支持「九二共識」並成功當選高雄市長。而選後韓國瑜數度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九二共識」成為了當地的熱搜詞。前不久,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做的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的臺灣民眾贊成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發展兩岸關係。並且,在臺灣中南部也就是先前被視為綠營大票倉的地區,當地民眾持該態度的同樣超過六成。顯見,臺灣業已呈現出了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新主流民意。這無疑是2020各方候選人必須正視的。(作者系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楊昆福,文章來源:《臺海》雜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